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民间文本”看历史正剧/戏说剧的创作合流——对当前历史影视剧创作、批评的观照和阐释 被引量:5
1
作者 丁莉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1期199-204,共6页
当前历史影视剧创作呈现出“历史正剧”与“历史戏说剧”相合流的倾向 ,这一合流是当下文化现实中“三元”将“历史戏说剧”的核心文本———“民间文本”当作“共谋”载体被张扬的结果 ,“民间文本”由此改写了官方 /精英文本对历史的... 当前历史影视剧创作呈现出“历史正剧”与“历史戏说剧”相合流的倾向 ,这一合流是当下文化现实中“三元”将“历史戏说剧”的核心文本———“民间文本”当作“共谋”载体被张扬的结果 ,“民间文本”由此改写了官方 /精英文本对历史的常规书写。当前针对这一现象的批评话语则十分单一 ,基本是站在主导意识形态的立场上抨击“戏说化”的弊端 ,对历史影视剧创作的改观缺乏现实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本 历史正剧 历史戏说剧 影视创作 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与历史主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31,共6页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所具有的社会历史性质,往往被马克思的注释者所费心强调,与此同时,似乎从这样一种自然概念,可以推演出强式人类中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历史主义。但是,透过罗蒂放弃“自然的”与“人为的”的区分的后果和施特劳斯的自然...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所具有的社会历史性质,往往被马克思的注释者所费心强调,与此同时,似乎从这样一种自然概念,可以推演出强式人类中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历史主义。但是,透过罗蒂放弃“自然的”与“人为的”的区分的后果和施特劳斯的自然概念对价值相对主义的消解这个背景,可以发现历史主义只是引入一种以自身历史性处境为导向的世界观,它忽视了历史/自然这一关系结构中,自然是这个关系结构的根本。无以提供某种普遍性规范的意义则是它的现代性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马克思 自然概念 相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释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钱文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5-107,共3页
中国古代历代开明君主都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重视人才、识别人才、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的思想原则和主张。而其官吏的选拔,隋以前以长官荐举为主,隋以后以公开报考、按成绩择优录用的科举制为主。保举任官起源于战国时期,宋代形成保举责任制... 中国古代历代开明君主都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重视人才、识别人才、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的思想原则和主张。而其官吏的选拔,隋以前以长官荐举为主,隋以后以公开报考、按成绩择优录用的科举制为主。保举任官起源于战国时期,宋代形成保举责任制,荐人者须对被荐者任职后的行为负连带责任,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私谊滥举的不正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人才选拔 官吏选拔制度 原则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性:活着而不是存在——海德格尔与黑格尔的历史性思想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4-87,共4页
历史性思想是海德格尔和黑格尔哲学的核心之一,但他们的历史观的动因却存在巨大差别,海德格尔的历史观源出于此在的时间观,黑格尔的历史观植根于近代空间观。其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是注重在者状态上的东西,还是注重历史性的东西;强调历史... 历史性思想是海德格尔和黑格尔哲学的核心之一,但他们的历史观的动因却存在巨大差别,海德格尔的历史观源出于此在的时间观,黑格尔的历史观植根于近代空间观。其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是注重在者状态上的东西,还是注重历史性的东西;强调历史的中心问题是:是生活着,还是存在(或逻辑);凸现历史中仍然可成就的“可能状态”,还是纯粹明亮和清晰的必然性。诸如此类的关于历史性思想的区别,与其所采用的哲学话语的差别是相一致的。在哲学话语上海德格尔采用了一种开放性、启示性、生产性的非论证性隐喻,而黑格尔则采用了旨在结束与排除的界定性逻辑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 海德格尔 黑格尔 历史性思想 比较研究 历史性思想 哲学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境域和“新”唯物主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0-114,共5页
面对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路径 ,一般唯物主义缺乏在世的“存在论领会”,后人对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也存在误解。当唯心论把一切存在者“引回到主体或意识”时 ,却始终不对主体或意识的存在方式进行追问 ,这同唯物论把“存在”或“实在... 面对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路径 ,一般唯物主义缺乏在世的“存在论领会”,后人对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也存在误解。当唯心论把一切存在者“引回到主体或意识”时 ,却始终不对主体或意识的存在方式进行追问 ,这同唯物论把“存在”或“实在”与物质等同一样 ,在方法论上错失了其存在论基础 ;教科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捍卫者和他的对手 ,按他们各自的方式 ,将马克思哲学读进了西方形而上学里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在世 唯物主义 生存论 马克思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同一性”哲学诸形态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2期114-120,共7页
许多重要的西方哲学思想是透过对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的了解开展出来的。在与黑格尔坚执表象性思维对立的解释中 ,海德格尔一方面试图把传统立场引回到巴门尼德的思想道路得以源起的原初经验那里 ,克服理智主义 (主体... 许多重要的西方哲学思想是透过对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的了解开展出来的。在与黑格尔坚执表象性思维对立的解释中 ,海德格尔一方面试图把传统立场引回到巴门尼德的思想道路得以源起的原初经验那里 ,克服理智主义 (主体性思维 )之差异被遗忘状态 ;另一方面他也以自己的方式站在马克思所提供的伟大成果的轨道上 ,从一种“运作”(“聚集”)的思境上谈“物如何成其本质” ,以及对“作为”差异的差异的关注等等 ,与马克思从感性活动上理解“物质” ,藉感性活动对旧唯物主义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命题的超越等等诸多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性'哲学 形态 西方哲学思想 同一性 海德格尔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辞在多大程度上与真理相关——从柏拉图到海德格尔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55,共6页
修辞 ,在古典意义上 ,一般是指公共话语和文学话语的微妙特点 ,修辞活动的目的就是去规劝或说服听 (读 )者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将真理与意见之间对峙起来 ,就是试图用逻辑规则去揭开和穿透修辞外壳 ,把世界模糊化到纯粹现成东西的齐一... 修辞 ,在古典意义上 ,一般是指公共话语和文学话语的微妙特点 ,修辞活动的目的就是去规劝或说服听 (读 )者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将真理与意见之间对峙起来 ,就是试图用逻辑规则去揭开和穿透修辞外壳 ,把世界模糊化到纯粹现成东西的齐一性中。以海德格尔、德里达为代表的当代哲学和其他传统哲学的关系 ,可以说是修辞学和逻辑学的关系 ,当代哲学意义上的修辞已不是“修辞手法”意义上的“修辞” ,而是将所有的言语行为都视为可能是修辞性的。海德格尔将语言本体论化 ,实际上是在攻击用逻辑、语法压制修辞的整个传统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真理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海德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康德先验自我的解构:海德格尔、皮尔士与马克思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24,共7页
与流俗的康德解释不同 ,海德格尔认定康德的“先验自我”终究仍是实体自我 ,或“现成存在者” ,他将时间引入康德的自我 ,以对康德哲学作基础存在论思路的反抗 ,把关乎“科学知识”的范畴体系读解成关乎“存在知识”的概念系统。而皮尔... 与流俗的康德解释不同 ,海德格尔认定康德的“先验自我”终究仍是实体自我 ,或“现成存在者” ,他将时间引入康德的自我 ,以对康德哲学作基础存在论思路的反抗 ,把关乎“科学知识”的范畴体系读解成关乎“存在知识”的概念系统。而皮尔士对康德先验自我的指号学改造 ,仍墨守康德哲学的柏拉图式的、关于合乎科学的认识 (知识 )理念 ,但他的“探究者的无限共同体”观念与海德格尔的“时间”视野一样 ,有效地解构了“先验自我”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存在论 指号学 先验自我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的农村城市化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夏凤珍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2-84,共3页
三农”问题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难题。毛泽东为解决“三农”问题,明确提出农村必须走城市化的道路,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给后人留下可吸取的教训。当前,实... 三农”问题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难题。毛泽东为解决“三农”问题,明确提出农村必须走城市化的道路,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给后人留下可吸取的教训。当前,实现农村城市化依然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以毛泽东的成功经验为基础,避免他在此问题上曾经犯过的错误,实现中国农村城市化、现代化,进而实现全国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城市化 现代化 农业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而上学的批判:海德格尔与马克思之论
10
作者 张文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7,共5页
我们十分习惯认为,黑格尔哲学乃西方形而上学的大聚集、西方形而上学的终末与界限,故此,黑格尔也成了辨读西方形而上学的钥匙,及其呈现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颠覆之间联系的一个链条。入乎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对话的语境之中,最... 我们十分习惯认为,黑格尔哲学乃西方形而上学的大聚集、西方形而上学的终末与界限,故此,黑格尔也成了辨读西方形而上学的钥匙,及其呈现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颠覆之间联系的一个链条。入乎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对话的语境之中,最终可发现,他们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其深层标志不一,本质意义上的对西方形而上学的颠覆,要是没有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这一维度,那是不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马克思 黑格尔 形而上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之真理及其政治哲学之解构
11
作者 张文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5,共7页
从马克思的“生存———实践”观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之真理观 ,来看待政治这一人类事务领域 ,我们发现马克思、海德格尔攻击柏拉图主义与解构政治哲学是合为一体的。存在之真理观不允许对政治作独立的流俗性理解 ,它所能容纳的只是存在自... 从马克思的“生存———实践”观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之真理观 ,来看待政治这一人类事务领域 ,我们发现马克思、海德格尔攻击柏拉图主义与解构政治哲学是合为一体的。存在之真理观不允许对政治作独立的流俗性理解 ,它所能容纳的只是存在自身出演的方方面面的戏剧 ;“生存———实践”观则真正终结了柏拉图肇始的政治哲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真理 政治哲学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性
12
作者 张文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21,共6页
什么是今天的马克思主义 ?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与人们肯定马克思主义中存在着“非科学”或“超科学”的成分相关联。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品质 ,但又不是科学主义 ,它是以存在与应当。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当代性 价值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断论: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海德格尔与马克思
13
作者 张文喜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3期12-17,25,共7页
海德格尔的生存哲学与决断论的共生关系之实际视界,原本来自于他对虚无主义的关切。从他自己的生存哲学来看,能否使生存本体论的决断范畴免除被转换成对德国时政的注释,归根到底是由人们决意承受的“命运”决定的。马克思的历史观中原... 海德格尔的生存哲学与决断论的共生关系之实际视界,原本来自于他对虚无主义的关切。从他自己的生存哲学来看,能否使生存本体论的决断范畴免除被转换成对德国时政的注释,归根到底是由人们决意承受的“命运”决定的。马克思的历史观中原本给“决断”留有的“位子”,可被理解为一种堪称为机缘性、策略性的阶级斗争概念,马克思把人“活着”视为一个历史的原初事实,人们因为知道自己的需要而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做出“决断”决不是“次要的”。这源自于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哲学 决断论 政治 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主义与基督教神意信仰之间: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两种误读
14
作者 张文喜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2,107,共5页
对于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唯物主义性质的理解 ,迄今仍存在着自然主义或基督教神意观念支配下的解读 ,前者在马克思那里看到的是 17世纪自然科学的“自然”发现 ,提供给马克思的惟一基础是“能量性的” ,从而把文化逻辑消解成了工具逻辑 ;... 对于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唯物主义性质的理解 ,迄今仍存在着自然主义或基督教神意观念支配下的解读 ,前者在马克思那里看到的是 17世纪自然科学的“自然”发现 ,提供给马克思的惟一基础是“能量性的” ,从而把文化逻辑消解成了工具逻辑 ;后者在神学的读解方式中 ,试图发现唯物史观的基本“困难” ,而强调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之间的类似性。前者深受“科技”或“经济”决定论的影响 ,而后者要把马克思主义纳入神学的范围。它们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理解 ,仍囿于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 神学 唯物史观 基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谋与斗争并存的话语竞技场——“视觉转向”背景中的影视文化格局
15
作者 丁莉丽 《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8-92,共5页
由于“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向 ,影视文化界原有的主流、精英和大众的“三元”格局被打破 ,影视文化界成为一个话语竞技场。为了实现自己的文化生产和意义生产 ,争夺话语霸权 ,三者之间呈现出既共谋又斗争的基本格局。由此 ,当前... 由于“语言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向 ,影视文化界原有的主流、精英和大众的“三元”格局被打破 ,影视文化界成为一个话语竞技场。为了实现自己的文化生产和意义生产 ,争夺话语霸权 ,三者之间呈现出既共谋又斗争的基本格局。由此 ,当前影视界出现了一种“三元合一”走向的论调 ,但“三元合一”只是一种“异质同构” ,他们之间的意识形态的不可调和性形成了文本内在的断裂 ,使得“共谋”在根本上走向了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化 视觉文化 共谋与斗争 异质同构 三元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两课”教学改进之我见
16
作者 夏凤珍 《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71-74,共4页
在新形势下 ,高校“两课”教学迎来新发展的大好机遇 ,但是 ,由于受全球化、信息化及市场经济实用性的影响 ,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困扰 ,“两课”教学面临许多挑战。当前 ,“两课”教学的效果 ,不是太理想 ,这有违开设“两课”的初衷。如何... 在新形势下 ,高校“两课”教学迎来新发展的大好机遇 ,但是 ,由于受全球化、信息化及市场经济实用性的影响 ,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困扰 ,“两课”教学面临许多挑战。当前 ,“两课”教学的效果 ,不是太理想 ,这有违开设“两课”的初衷。如何达到“两课”教学的理想境界 ,这是各高校共同思考的大事。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教师、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两课”教学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控制资源视角下工作场所即时通讯过载影响员工越轨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崔德霞 习怡衡 +1 位作者 程延园 余琛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2-370,共9页
基于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视角,对样本员工进行连续5个工作日的抽样研究,阐明了工作场所即时通讯过载如何导致员工自我损耗,进而诱发员工越轨行为,并进一步讨论了员工个体的特质自我控制能力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工... 基于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视角,对样本员工进行连续5个工作日的抽样研究,阐明了工作场所即时通讯过载如何导致员工自我损耗,进而诱发员工越轨行为,并进一步讨论了员工个体的特质自我控制能力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工作场所即时通讯过载正向影响员工的越轨行为,员工自我损耗中介了工作场所即时通讯过载对员工越轨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员工的特质自我控制能力调节了员工自我损耗对工作场所即时通讯过载和员工越轨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即高特质自我控制能力的员工较少受到即时通讯过载带来的自我损耗效应的影响,而对低特质自我控制的员工而言,这种损耗效应的作用更强,因而员工的越轨行为显著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通讯过载 员工越轨行为 自我损耗 特质自我控制 日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产业的多元化经营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志平 陈兵 《当代传播》 2004年第4期39-41,共3页
媒介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纷纷以各种方式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本文研究了媒介多元化经营的可行途径,并针对中国媒介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媒介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媒介产业 多元化经营 企业购并 核心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与中俄文化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井山 《学术界》 2003年第5期100-113,共14页
导致近代以来落后于欧美的诸多因素中 ,中、俄两国传统文化中共有的文化自我中心主义和道德本位主义起了主要作用。面对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中、俄必须以全球意识审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 ,坚持文化上融入优于拒斥、主动优... 导致近代以来落后于欧美的诸多因素中 ,中、俄两国传统文化中共有的文化自我中心主义和道德本位主义起了主要作用。面对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中、俄必须以全球意识审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 ,坚持文化上融入优于拒斥、主动优于被动、多元优于一元的原则。同时 ,中、俄传统文化中共有的重精神、重道德、重理想的合理成分 ,对人类的道德重建也可作出自己的贡献。本文也比较了中、俄文化差异及其在改革中产生的不同效应 ,指出在全球化语境下 ,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 ,坚持和发扬民族精神的极端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语境 中国 俄国 民族文化 社会道德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HP和模糊Kano的共享单车设计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林幸民 苏秀丽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共享单车品牌多样化易对客户选择使用上造成困难。为解决客户不同需求与服务品质间的差距,提出将模糊层次分析(FAHP)与模糊Kano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模糊层级分析,提取出客户认为的产品核心属性偏好;运用模糊Kano模型概括客户对... 共享单车品牌多样化易对客户选择使用上造成困难。为解决客户不同需求与服务品质间的差距,提出将模糊层次分析(FAHP)与模糊Kano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模糊层级分析,提取出客户认为的产品核心属性偏好;运用模糊Kano模型概括客户对可选服务的感知程度;将客户偏好权重和服务感知纳入共享单车设计过程中,通过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感知,对产品的核心属性进行扩展,提升产品服务品质,增强客户满意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共享自行车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共享单车 FAHP 模糊Ka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