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上前牙区牙槽骨改建的CBCT随访研究
1
作者
夏珏瑶
张赞赞
+5 位作者
钟冲
金晶
俞沣洋
张佳男
方群智
卢海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9-804,共6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拔牙治疗后以及经两年恢复期的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纳入15例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后利用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治疗前(T0),治疗后(T1),保持两年后(T2)拍...
目的:研究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拔牙治疗后以及经两年恢复期的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纳入15例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后利用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治疗前(T0),治疗后(T1),保持两年后(T2)拍摄CBCT片,用DophinImaging多平面重建后分别测量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在各测量位点牙槽骨厚度(ABA),测量点分别为:釉-牙骨质界下3 mm(CEJ-3 mm)处、牙根颈部、中部、根尖部,分别记为TAC、TA1、TA2、TA3。各牙唇腭侧牙槽嵴顶到CEJ高度(BH)分别记为BCL、BCP,不同阶段间变化量记为Δ。经头颅标志点重叠后测量上颌中切牙水平内收量及垂直压低量,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T0-T1期,仅尖牙唇侧BH增加,余均减少。T1-T2期,中切牙及侧切牙腭侧有显著增加。T0-T2阶段,中切牙唇侧BH较治疗前增加。T0-T1阶段,各牙TA1、TA2减少,TA3增加。T1-T2期,中切牙及侧切牙TAC增加。T0-T2期,各牙TA1减少。T0-T1期,牙齿水平内收量与ΔBCP呈显著相关,其次是ΔTA3。T0-T2期,ΔBCP、ΔTA2、ΔTA3与牙齿水平内收量呈现低度负相关。T0-T1期,牙齿压低量与ΔTAC呈显著正相关,其次是与ΔTA3、ΔTA1呈低度相关。结论: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在拔牙矫治期牙齿的垂直压低量和水平内收量与保持期牙根周围牙槽骨厚度及高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在保持期牙槽骨厚度增加,高度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改建
正畸学
前牙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侧后牙长期缺失后髁突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徐婉君
卢海平
+1 位作者
史秋涛
谷志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单侧后牙长期游离缺失对双侧髁突形态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单侧后牙长期游离缺失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CBCT图像,应用Mimics 15.0软件测量双侧髁突体积、面积、线距及骨密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单侧后牙长期游离缺失对双侧髁突形态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单侧后牙长期游离缺失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CBCT图像,应用Mimics 15.0软件测量双侧髁突体积、面积、线距及骨密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缺牙侧的髁突体积、髁顶体积及其骨密度明显小于非缺牙侧(P<0.05);髁突横截平面的面积及其骨密度大于非缺牙侧(P<0.05)。结论单侧后牙长期游离缺失后,双侧髁突均发生适应性改建,缺牙侧髁突小于非缺牙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后牙缺失
髁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上前牙区牙槽骨改建的CBCT随访研究
1
作者
夏珏瑶
张赞赞
钟冲
金晶
俞沣洋
张佳男
方群智
卢海平
机构
杭州
市第九人民
医院
口腔
科
宁波普济
医院
口腔
科
杭州博凡口腔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
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
口腔
医学院
出处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9-804,共6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LY19H140001)。
文摘
目的:研究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拔牙治疗后以及经两年恢复期的上颌前牙区牙槽骨改建情况。方法:纳入15例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后利用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治疗前(T0),治疗后(T1),保持两年后(T2)拍摄CBCT片,用DophinImaging多平面重建后分别测量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在各测量位点牙槽骨厚度(ABA),测量点分别为:釉-牙骨质界下3 mm(CEJ-3 mm)处、牙根颈部、中部、根尖部,分别记为TAC、TA1、TA2、TA3。各牙唇腭侧牙槽嵴顶到CEJ高度(BH)分别记为BCL、BCP,不同阶段间变化量记为Δ。经头颅标志点重叠后测量上颌中切牙水平内收量及垂直压低量,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T0-T1期,仅尖牙唇侧BH增加,余均减少。T1-T2期,中切牙及侧切牙腭侧有显著增加。T0-T2阶段,中切牙唇侧BH较治疗前增加。T0-T1阶段,各牙TA1、TA2减少,TA3增加。T1-T2期,中切牙及侧切牙TAC增加。T0-T2期,各牙TA1减少。T0-T1期,牙齿水平内收量与ΔBCP呈显著相关,其次是ΔTA3。T0-T2期,ΔBCP、ΔTA2、ΔTA3与牙齿水平内收量呈现低度负相关。T0-T1期,牙齿压低量与ΔTAC呈显著正相关,其次是与ΔTA3、ΔTA1呈低度相关。结论: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在拔牙矫治期牙齿的垂直压低量和水平内收量与保持期牙根周围牙槽骨厚度及高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在保持期牙槽骨厚度增加,高度恢复。
关键词
牙槽骨改建
正畸学
前牙
CBCT
Keywords
Alveolar bone remodeling
Orthodontics
Anterior teeth
CBCT
分类号
R783.5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816.98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侧后牙长期缺失后髁突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徐婉君
卢海平
史秋涛
谷志远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
口腔
医学院
杭州博凡口腔医院
出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979)~~
文摘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单侧后牙长期游离缺失对双侧髁突形态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单侧后牙长期游离缺失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CBCT图像,应用Mimics 15.0软件测量双侧髁突体积、面积、线距及骨密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缺牙侧的髁突体积、髁顶体积及其骨密度明显小于非缺牙侧(P<0.05);髁突横截平面的面积及其骨密度大于非缺牙侧(P<0.05)。结论单侧后牙长期游离缺失后,双侧髁突均发生适应性改建,缺牙侧髁突小于非缺牙侧。
关键词
锥形束CT
后牙缺失
髁突
Keywords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posterior teeth loss
condyle
分类号
R78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少年上牙弓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上前牙区牙槽骨改建的CBCT随访研究
夏珏瑶
张赞赞
钟冲
金晶
俞沣洋
张佳男
方群智
卢海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单侧后牙长期缺失后髁突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徐婉君
卢海平
史秋涛
谷志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