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酵母对精酿啤酒化学和感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姚孟琦 郭泽峰 +3 位作者 郭世鑫 张小娜 薛洁 李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3-137,共5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的酵母对精酿啤酒的化学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选取5株酿酒酵母(4株上面发酵酵母、1株下面发酵酵母)进行酿造发酵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以及离子色谱(IC)法提取并鉴定分析啤酒中的香气成分和有机酸成分,采用偏... 为研究不同类型的酵母对精酿啤酒的化学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选取5株酿酒酵母(4株上面发酵酵母、1株下面发酵酵母)进行酿造发酵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以及离子色谱(IC)法提取并鉴定分析啤酒中的香气成分和有机酸成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定量与鉴别,并用电子舌对成品酒进行滋味评价。结果表明,4株上面啤酒酵母(A1-A4)与下面啤酒酵母L5相比,上面啤酒酵母的起发速度更快,发酵度更高,发酵液风味物质含量较高,酯香醇厚。综合发酵性能指标可以看出,菌株A2的发酵速度较快,最早达到发酵峰值,发酵液感官风味协调,是一株发酵性能优良的精酿啤酒酵母;菌株A3具有较高的发酵度为80.87%,乙酸乙酯的产量高达45.64 mg/L,是一株具有高发酵度的啤酒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面发酵 精酿啤酒 挥发性化合物 感官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产地红枣的组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冯新光 吕吉鸿 +5 位作者 郭泽峰 刘春凤 郑晓峰 李永仙 郑飞云 李崎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9期30-33,共4页
该研究首先针对红枣的浸提工艺进行,实验中通过对料水比、总糖含量以及提取率等进行单因素考察,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正交试验,最终得到红枣浸提最佳工艺为浸提温度70℃,浸提料水比1∶8,浸提时间45min。此外,利用本试验得到的红枣浸提工... 该研究首先针对红枣的浸提工艺进行,实验中通过对料水比、总糖含量以及提取率等进行单因素考察,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正交试验,最终得到红枣浸提最佳工艺为浸提温度70℃,浸提料水比1∶8,浸提时间45min。此外,利用本试验得到的红枣浸提工艺对国内的六大(新疆、山西、山东、陕西、河南、河北)主要产枣地区的红枣进行了营养成分的分析对比,以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总黄酮含量和VC含量作为分析指标,最终得到,河北沧州红枣的总糖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均为最高,总黄酮和VC含量略低于其他产区;陕西清涧红枣的总黄酮含量和VC含量均为最高,可以作为生产保健食品的原料;山东沾化红枣的总糖含量最低,新疆和田红枣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仅为3136.56mg/L,而山西吕梁和河南郑州的红枣中各项指标相差不大。该研究以期为红枣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帮助,而且对优良红枣品种的选育、高品质红枣果品的生产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浸提工艺 不同产地红枣 主要成分 分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存温度和时间对山楂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冯新光 吕吉鸿 +5 位作者 郭泽峰 刘春凤 郑晓峰 李永仙 郑飞云 李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36-33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储藏温度下山楂汁中组分及品质的变化情况。方法:将同一浸提工艺得到的山楂汁,分别在4、25、37℃下放置,每隔2、4、6、8、10d取样测定,以透光率、总色度、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含量、总酸、有机酸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温度... 目的:研究不同储藏温度下山楂汁中组分及品质的变化情况。方法:将同一浸提工艺得到的山楂汁,分别在4、25、37℃下放置,每隔2、4、6、8、10d取样测定,以透光率、总色度、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含量、总酸、有机酸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温度下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透光率、总色度、褐变度、褐变指数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相同贮存温度下,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逐渐降低,最后趋于平稳。相同贮存时间下,37℃条件下贮存的山楂汁的蛋白质含量略有下降,4℃和25℃条件下储藏的山楂汁的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较大,最后趋于稳定。原始山楂汁液中总酸的含量为24.27g/kg,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37℃贮存下山楂汁中总酸的降幅最大,较起始阶段降低13.1%;结论:相同贮存条件下,山楂汁透光率、总色度、褐变度、褐变指数均与温度成正相关;相同贮存时间下,低温条件固形物含量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蛋白质含量而更加有利于汁液的稳定性;低温贮存能更好的保留山楂汁中的有机酸以及更大程度的保证山楂汁的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存温度 分析指标 山楂汁 贮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O与GC-MS技术鉴定可可粉中特征风味化合物 被引量:5
4
作者 肖天鹏 郑晓峰 +4 位作者 吕吉鸿 郭泽峰 高峰 刘春凤 李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67-69,72,共4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GC-O与GC-MS技术鉴定可可粉中的特征致香成分,鉴定出有39种化合物参与构成可可风味,分别是:7种醛、3种醇、3种酮、8种酯、2种酸、4种吡嗪、2种胺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挥发性物质。其中具有典型可可风味(坚...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GC-O与GC-MS技术鉴定可可粉中的特征致香成分,鉴定出有39种化合物参与构成可可风味,分别是:7种醛、3种醇、3种酮、8种酯、2种酸、4种吡嗪、2种胺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挥发性物质。其中具有典型可可风味(坚果,可可香)的关键化合物有3种,分别为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以及2,3,5,6-四甲基吡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粉 HS-SPME GC-O GC-MS 关键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