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岛湖的渔产潜力估算及可持续发展途径 被引量:5
1
作者 洪荣华 刘其根 陈来生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5-177,共3页
千岛湖是著名风景旅游区,也是淡水鱼生产基地。通过合理的渔业经营,可以获得一定的渔业效益,同时达到水环境保护的目的。作者在估算和分析该水域渔产潜力的基础上,建议保持以鲢、鳙鱼放养为主体,维护良好的水域生态功能,以应对周围地区... 千岛湖是著名风景旅游区,也是淡水鱼生产基地。通过合理的渔业经营,可以获得一定的渔业效益,同时达到水环境保护的目的。作者在估算和分析该水域渔产潜力的基础上,建议保持以鲢、鳙鱼放养为主体,维护良好的水域生态功能,以应对周围地区带来的水域污染压力;并就千岛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预防“水华”发生的鲢、鳙维持量,以及每年应及时投入资源补充量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渔产潜力 环保渔业 可持续发展 估算 水域污染 风景旅游区 水环境保护 生产基地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外来物种蓝鳃太阳鱼的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玉兴 梁智策 +6 位作者 文峰 廖传松 盘家永 邵建强 何光喜 刘家寿 郭传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1-1552,共12页
为研究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种群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以千岛湖蓝鳃太阳鱼种群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逐月采集样本共3484尾,系统研究了蓝鳃太阳鱼年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千岛湖... 为研究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种群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以千岛湖蓝鳃太阳鱼种群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逐月采集样本共3484尾,系统研究了蓝鳃太阳鱼年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千岛湖蓝鳃太阳鱼的种群平均体长为(88±0.6)mm,平均体重为(30.42±0.53)g。其种群年龄结构简单,1—2龄的低龄个体占优势(83.97%)。通过拟合幂函数方程得到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BW=1×10^(–5)SL^(3.1543)(N=3484,R^(2)=0.97)。另外,千岛湖蓝鳃太阳鱼具有明显的雌雄异形现象,其繁殖季节为4—9月,绝对繁殖力为(11405±921)粒/尾,相对繁殖力为(282±14)粒/g,平均卵径为(0.74±0.003)mm。最后,利用Pauly经验公式和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分别估算出:自然死亡系数(M)为1.05,总死亡系数(Z)为3.58,捕捞死亡系数(F)为2.53,种群开发率(E)为0.71。综上,千岛湖蓝鳃太阳鱼的种群呈现出典型的r生活史对策,整体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种群规模具有进一步扩张的潜在风险,亟需相应的管理和控制。与原产地北美及其他入侵地的种群相比,蓝鳃太阳鱼在繁殖时间及早期生长速度等的改变是其成功入侵千岛湖的关键适应性特征。研究结果补充了国内有关蓝鳃太阳鱼的种群生长特性、年龄结构和繁殖特征等基础资料,揭示了其在千岛湖入侵成功的适应性机制,为我国蓝鳃太阳鱼的入侵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蓝鳃太阳鱼 生物入侵 生活史策略 适应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蒙古鲌种群生物学特征及资源量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文峰 马玉兴 +6 位作者 梁智策 廖传松 盘家永 邵建强 何光喜 刘家寿 郭传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研究以千岛湖优势鱼食性鱼类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 1855)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逐月收集蒙古鲌样本431尾,对其年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种群生物学特征及种群资源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蒙古鲌种群... 研究以千岛湖优势鱼食性鱼类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 1855)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逐月收集蒙古鲌样本431尾,对其年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种群生物学特征及种群资源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蒙古鲌种群年龄结构完整,其中2—3龄为优势年龄组,呈现低龄化现象。种群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表现出正异速生长特征。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发现其生长系数(k=0.33)高于其他研究水域,属于快速生长类型。其生长拐点为3.23龄,拐点前后对应不同的生长阶段。千岛湖的蒙古鲌种群繁殖时间较长,种群繁殖力较高,卵径呈单峰分布,符合单批次产卵的特征,整体表现出周期主义繁殖策略。经估算,千岛湖蒙古鲌种群的初始资源尾数为34.79万尾,初始资源总量为259.4吨,开发率(E)为0.86,已超过最适利用率,表明其种群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研究为千岛湖蒙古鲌资源的保护、恢复和科学利用提供了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生态渔业 生物学特征 种群资源 蒙古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有限 创意无限——从鱼拓艺术创作浅谈创意渔业的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一祎 汪建敏 《中国水产》 2013年第1期33-35,共3页
由于长期以来对渔业资源的有限性认识不足以及渔业资源的共享性,在经济效益的诱导下,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渔业资源的利用仍处于“无序、无度、无偿”的状态,对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在此背景下,我国渔业面临着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 由于长期以来对渔业资源的有限性认识不足以及渔业资源的共享性,在经济效益的诱导下,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渔业资源的利用仍处于“无序、无度、无偿”的状态,对渔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在此背景下,我国渔业面临着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压力,而创意渔业符合发展潮流,应成为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2007年首次接触“鱼拓”这一传统艺术开始,亲历了依托鱼拓迈向“创意渔业”的无穷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创意 资源有限 艺术创作 经济效益 捕捞强度 调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有机鱼发展模式浅析
5
作者 章期红 汪建敏 +1 位作者 洪荣华 方建军 《水产科技情报》 2004年第5期221-222,共2页
关键词 千岛湖 有机鱼 发展模式 产品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08年千岛湖营养盐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7
6
作者 余员龙 任丽萍 +5 位作者 刘其根 史文 刘国栋 何光喜 陈来生 洪荣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4-692,共9页
2007-2008年对千岛湖水体中5个采样点(S1,S3,S4,S8,S9)的总氮、总磷、三态氮、溶解性总磷和可溶性活性磷等进行了不同深度的逐月监测,以研究探讨千岛湖营养盐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两年间总磷、总氮和硝酸盐氮浓度都呈现从上游(S1)... 2007-2008年对千岛湖水体中5个采样点(S1,S3,S4,S8,S9)的总氮、总磷、三态氮、溶解性总磷和可溶性活性磷等进行了不同深度的逐月监测,以研究探讨千岛湖营养盐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两年间总磷、总氮和硝酸盐氮浓度都呈现从上游(S1)至下游(S9)逐渐下降的趋势;2007-2008年汛期(3-7月)位于千岛湖上游新安江干流段的样点S1各种营养盐均为全年最高.但是2007年与2008年营养盐时空分布差异显著.2008年汛期(3-7月),S1的总磷和总氮浓度分别极显著低于和高于2007年同期.相对于2007年,虽然2008年具有更高的温度,但没有增强水体热稳定性.2008年强对流天气一方面通过打破水体热分层和促进水体混合,另一方面通过雨水带来大量的地表营养盐来影响营养盐的分布.汛期高浓度的总磷在1-2个月内平均降低64.4%,最大降低88.6%,显示千岛湖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分析结果显示千岛湖营养盐时空分布总体格局是由水文、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综合效应而形成的,而极端天气能够改变这一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时空分布 千岛湖 分层 气候 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千岛湖深水区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变化格局 被引量:29
7
作者 胡忠军 孙月娟 +6 位作者 刘其根 何光喜 陈来生 曲宪成 余员龙 史文 刘国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5-271,共7页
2007-2008年对浙江千岛湖深水区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8种底栖动物,其中寡毛类7种,线形动物门1种.群落类型不存在季节差异,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和正颤蚓.群落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94.6ind./m^2和0.54g/m^2.双因素方差分析表... 2007-2008年对浙江千岛湖深水区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8种底栖动物,其中寡毛类7种,线形动物门1种.群落类型不存在季节差异,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和正颤蚓.群落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94.6ind./m^2和0.54g/m^2.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密度和生物量无季节变化,但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两者均是上游>中游>下游.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透明度显著负相关,前者与水柱混合水样的TN和TP、与底部局部水样的TP显著正相关,后者与水柱混合水样的TP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深是密度和生物量的唯一最优解释因子,随水深增加密度和生物量均呈指数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底栖动物 群落组成 密度 生物量 垂直分布 水平空间分布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6
8
作者 胡忠军 莫丹玫 +5 位作者 周小玉 任丽萍 王金朋 何光喜 陈来生 刘其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54,共9页
研究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联性,为了解千岛湖水环境变动规律及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沿水流方向在水库上中下游依次设置5个采样点,2010年对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开展了周年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 研究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联性,为了解千岛湖水环境变动规律及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沿水流方向在水库上中下游依次设置5个采样点,2010年对千岛湖浮游植物群落开展了周年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23种,其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均主要由硅藻、蓝藻和绿藻组成。不同浮游植物门类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组成比例站点间无显著差异;群落总密度和生物量站点间无显著差异,但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它们的垂直分布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4~8 m水层具有最大值。Shannon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空间和季节间均无显著差异,但Margalef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的季节和空间差异。聚类分析(CA)和多维尺度分析(MDS)表明,藻类物种组成在站点间无显著差异,但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即分化为春季、冬季和夏秋季3种群落类型,春季群落主要特征种为颗粒直链藻及其狭窄变种和尖尾蓝隐藻,冬季为水华鱼腥藻、颗粒直链藻狭窄变种和脆杆藻,夏秋群落为网状空星藻、水华鱼腥藻和梅尼小环藻。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温、pH值、CODMn和Chl-a显著正相关,与SD和DO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与Si O2-3-Si显著正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水温、DO和NO-3-N及pH值是影响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新安江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网围放养鲢鳙鱼的水体净化功能和渔业合理经营的探讨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来生 洪海平 +1 位作者 洪荣华 刘其根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9-261,共3页
在千岛湖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鳙鱼,可抑制蓝绿藻的生长;让水中的 N、P 通过营养级的转化,最终以鱼产量的形式得到固定,并移出水体(捕捞)。掌握这一过程,对保护千岛湖的优质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渔业合理经营(合理放养和捕捞)... 在千岛湖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鳙鱼,可抑制蓝绿藻的生长;让水中的 N、P 通过营养级的转化,最终以鱼产量的形式得到固定,并移出水体(捕捞)。掌握这一过程,对保护千岛湖的优质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渔业合理经营(合理放养和捕捞),不但可以生产出优质的鱼产品,而且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使渔业经营效益大为提高,从而使千岛湖的水资源在渔业利用中获得积极有效的保护,实现渔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两利、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大水面养鱼 鲢鱼 鳙鱼 水体净化 渔业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实践与推广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建平 郑家平 《中国水产》 CAS 2022年第11期57-61,共5页
千岛湖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被世人所熟知,千岛湖渔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从传统渔业、品牌渔业过渡到文化渔业、生态渔业阶段,以县域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为依托,不仅创造了淳牌千岛湖有机鱼的品牌神话,更以大水面生态保水渔业的建设和发展,... 千岛湖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被世人所熟知,千岛湖渔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从传统渔业、品牌渔业过渡到文化渔业、生态渔业阶段,以县域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为依托,不仅创造了淳牌千岛湖有机鱼的品牌神话,更以大水面生态保水渔业的建设和发展,为渔业产业高端品牌打造和融媒体运营以及多元化发展创造了立体丰富的空间,成为渔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渔业 保水渔业 千岛湖 品牌打造 生态环境 生态功能区 传统渔业 融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新安江水库)4种同域共存的鱼食性鱼类生活史策略比较研究
11
作者 文峰 马玉兴 +6 位作者 梁智策 廖传松 盘家永 邵建强 何光喜 刘家寿 郭传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05-1716,共12页
千岛湖(新安江水库)是我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典型湖库,其渔业主要以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增殖为主,对鱼食性鱼类资源的研究和关注相对匮乏。而鱼食性鱼类是水生食物网的顶级捕食者,对维持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受... 千岛湖(新安江水库)是我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典型湖库,其渔业主要以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增殖为主,对鱼食性鱼类资源的研究和关注相对匮乏。而鱼食性鱼类是水生食物网的顶级捕食者,对维持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受过度捕捞、生境退化等影响,千岛湖鱼食性鱼类资源下降明显。鉴于此,2021年3月—2022年12月,逐月在千岛湖收集4种同域共存的鱼食性鱼类样品1032尾,包括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大眼鳜(Siniperca knerii)和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系统研究并比较了4种鱼食性鱼类年龄、生长、繁殖等生活史策略的分化特征。结果表明,千岛湖4种鱼食性鱼类优势年龄组均未超过3龄,说明其种群呈现低龄化现象。生长式型上,翘嘴鲌和蒙古鲌属正异速生长,而大眼鳜和斑鳜属负异速生长,说明4种鱼食性鱼类具有不同的生长策略。条件系数(CF)的变化趋势与繁殖活动密切相关,其中大眼鳜的条件系数最高(1.92%±0.03%),其次为斑鳜(1.72%±0.02%)和蒙古鲌(1.14%±0.01%),翘嘴鲌的条件系数最低(0.97%±0.03%)。繁殖时间上,斑鳜最早进入繁殖期(3月),其次为大眼鳜(4月)、蒙古鲌(5月),翘嘴鲌最晚(6月)。大眼鳜和斑鳜均出现了2次繁殖高峰(5月和7月),翘嘴鲌的繁殖高峰相对持久(6—7月),蒙古鲌繁殖高峰则最为集中(7月)。繁殖力上,翘嘴鲌((254±16)粒/g)和蒙古鲌((192±10)粒/g)的相对繁殖力较高,显著高于大眼鳜((88±19)粒/g)和斑鳜((88±10)粒/g)。翘嘴鲌和蒙古鲌卵径为单峰分布,推测为单批次产卵类型;而大眼鳜和斑鳜卵径为双峰分布,推测为多批次产卵类型。综上,千岛湖4种鱼食性鱼类在生长速率、生长式型、条件系数等生长策略以及性比、繁殖力、繁殖时间、繁殖方式等繁殖策略均出现了分化,支撑其实现了同域共存。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理解鱼类同域共存机制,保护、恢复和科学利用千岛湖鱼食性鱼类资源,优化和完善鱼类群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新安江水库) 鱼食性鱼类 生活史 同域共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二龄鱼种网箱养殖对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影响
12
作者 饶昌浩 吴現天 +2 位作者 刘其根 王金朋 盘家永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3期3-4,共2页
为了了解网箱养殖鲢鳙老口鱼种对千岛湖水质的影响,选取千岛湖西北湖区上中下不同水域,监测四个季节水体的主要理化因子、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生物量等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①网箱内外的氮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且均是夏季最高... 为了了解网箱养殖鲢鳙老口鱼种对千岛湖水质的影响,选取千岛湖西北湖区上中下不同水域,监测四个季节水体的主要理化因子、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生物量等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①网箱内外的氮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且均是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同样的,磷元素的含量在网箱内外两种样点之间也无显著变化;②网箱内外的溶氧变化范围是6.7~11.5 mg/L和6.14~11.95 mg/L,COD_(Mn)含量变化范围是1.39~2.56 mg/L和1.12~2.24 mg/L,两种站位之间也均无显著差异;③网箱外水体调查到浮游植物8门143种,网箱内有7门122种,两种站位之间浮游植物的的丰度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均在冬季最低,且均在下游领域最低;④网箱外水体的浮游植物丰度与总磷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显著负相关,生物量和硝氮显著负相关,网线内浮游植物丰度和总氮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与pH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二龄鱼种网箱 水质 浮游生物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箱养鱼对千岛湖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饶昌浩 吴現天 +2 位作者 刘其根 王金朋 盘家永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6期119-121,共3页
千岛湖位于有着“鱼米之乡”称号的浙皖南交界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养鱼条件。千岛湖的有效水面大约为5.33万hm^(2),占整个浙江水系的50%以上,湖区森林覆盖率达93%,生态条件十分优越,能够满足鱼类的生长发育。在千岛湖渔业快速发展的背景... 千岛湖位于有着“鱼米之乡”称号的浙皖南交界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养鱼条件。千岛湖的有效水面大约为5.33万hm^(2),占整个浙江水系的50%以上,湖区森林覆盖率达93%,生态条件十分优越,能够满足鱼类的生长发育。在千岛湖渔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网箱养鱼能够提高鱼的品质,确保千岛湖网箱养鱼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鱼 千岛湖 水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网围养殖区鲢鳙可捕渔获物分析
14
作者 洪荣华 陈来生 +1 位作者 任丽萍 何光喜 《渔业现代化》 2005年第1期22-23,共2页
运用拦、赶、刺、张联合渔具渔法(2a=17cm),对网围区鲢鳙鱼进行试捕 17网次,估算2. 5kg以上可捕量达 278. 83万kg,年龄 4龄以上个体占 85%,是渔获主体。由于试捕面积与渔获量呈正相关(r=0. 679),故单位面积渔获量统计法可用于估算千岛... 运用拦、赶、刺、张联合渔具渔法(2a=17cm),对网围区鲢鳙鱼进行试捕 17网次,估算2. 5kg以上可捕量达 278. 83万kg,年龄 4龄以上个体占 85%,是渔获主体。由于试捕面积与渔获量呈正相关(r=0. 679),故单位面积渔获量统计法可用于估算千岛湖网围养殖区的可捕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围养殖 鲢鳙鱼 渔法 渔获物 渔获量 单位面积 千岛湖 正相关 估算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鲢鳙鱼种三级培育保障技术浅析
15
作者 盘家永 邵建强 +1 位作者 何光喜 孙梦婷 《中国水产》 CAS 2021年第4期47-50,共4页
大型水库多建于山区,建造地地形复杂,难以就近建设培育人工增殖放流所需鱼类苗种的生产基地,外购鱼种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受伤或带入病原体,影响大水面生态渔业产业安全。千岛湖地区开创鲢、鳙鱼种三级培育模式,有效解决了鱼种保障供给问题... 大型水库多建于山区,建造地地形复杂,难以就近建设培育人工增殖放流所需鱼类苗种的生产基地,外购鱼种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受伤或带入病原体,影响大水面生态渔业产业安全。千岛湖地区开创鲢、鳙鱼种三级培育模式,有效解决了鱼种保障供给问题,同时还起到了净化水质的重要作用,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典范。本文对鲢、鳙鱼种三级培育模式的主要特点进行总结,为大水面生态渔业解决鱼种供给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供给 生态渔业 培育模式 大型水库 千岛湖 净化水质 两山理论 技术浅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渔业向品牌渔业、生态渔业的转型之路
16
作者 盘家永 《科学养鱼》 2024年第5期5-6,共2页
千岛湖原名新安江水库,是中国为兴建新安江水电站并筑坝拦截新安江而建立的人工湖,设计库容最高水位线是黄海标高108米,库区水域面积86万亩,其中浙江省境内80万亩,安徽省境内6万亩,拥有1 078个岛屿。千岛湖是我国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战略... 千岛湖原名新安江水库,是中国为兴建新安江水电站并筑坝拦截新安江而建立的人工湖,设计库容最高水位线是黄海标高108米,库区水域面积86万亩,其中浙江省境内80万亩,安徽省境内6万亩,拥有1 078个岛屿。千岛湖是我国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战略水源地,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常年保持在Ⅰ—Ⅱ类水质。千岛湖水资源丰富,植被茂盛,港汊交错,湖岸线漫长,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为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渔业 新安江水电站 新安江水库 传统渔业 湖岸线 千岛湖 长三角地区 转型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冻液冻结对鳙鱼头冻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玉庭 骆文燕 +6 位作者 徐梦意 徐霞 张振宇 周绪霞 何光喜 姚洪正 刘书来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3-340,共8页
针对不冻液冻结和平板冻结对鳙鱼头冻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检测发现:鳙鱼头在冻藏期间酯类和烷烃类物质含量减少,其中平板冻结的鳙鱼头贮藏3个月后具有刺激性风味的醛类等物质增加,... 针对不冻液冻结和平板冻结对鳙鱼头冻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检测发现:鳙鱼头在冻藏期间酯类和烷烃类物质含量减少,其中平板冻结的鳙鱼头贮藏3个月后具有刺激性风味的醛类等物质增加,风味变差,品质下降。通过对滋味物质的分析表明:5’-鸟苷酸(GMP)和5’-肌苷酸(IMP)是鳙鱼头主要的呈味核苷酸,冻藏期间其含量逐渐下降,且冻藏3个月后,平板冻结的鳙鱼头中呈味核苷酸含量显著低于不冻液冻结组,鲜味较差。实验结果表明:不冻液冻结鳙鱼头冻藏期间的品质指标如Ca^(2+) -ATPase活性、总巯基质量分数、硫代巴比妥酸(TBA)质量分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质量分数等均优于平板冻结。综上所述,相较于平板冻结方式,不冻液冻结能更好地保持鳙鱼头在冻藏过程中的鲜度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冻液冻结 鳙鱼头 冻藏品质 挥发性风味 呈味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鱼运输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应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傅润泽 陈庆余 +2 位作者 何光喜 沈建 余剑雄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57,共5页
为降低高密度活鱼运输水体中CO2的积累对活鱼品质和运输存活率的影响,依据车载活鱼运输工况条件,设计了配置有CO2去除装置的活鱼运输装备系统,以鳙鱼为对象进行车下48 h静态试验,检测分析水体中的CO2浓度及pH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且与没有... 为降低高密度活鱼运输水体中CO2的积累对活鱼品质和运输存活率的影响,依据车载活鱼运输工况条件,设计了配置有CO2去除装置的活鱼运输装备系统,以鳙鱼为对象进行车下48 h静态试验,检测分析水体中的CO2浓度及pH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且与没有配置CO2去除装置的活鱼运输简易装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活鱼运输简易装备,7月测试组(运载量160 kg)经过6 h运输过程,CO2浓度持续上升最高达169mg/L,pH持续下降最低达5.3;活鱼运输装备系统,8月试验组(2 000 kg),历时48 h,渔箱水体CO2浓度在上升到峰值90 mg/L后逐渐下降,20 h后趋于安全值(50 mg/L),pH与CO2浓度呈现负相关的趋势关系,pH在短时间快速下降后逐渐回升终至6.9以上。CO2去除装置可以有效抑制活鱼运输水体中的CO2积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降低其浓度并到达安全值之下,能够有效提高远距离和长时间车载运输活鱼的品质和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鱼运输 CO2 CO2去除装置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食物对透明溞种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翠 刘其根 +4 位作者 胡忠军 侯文华 吴杰洋 何光喜 陈来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在实验室恒定温度(20℃)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以不同藻类(小球藻、柱孢鱼腥藻170、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为基础饵料的透明溞Daphnia hyaline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结果表明:以小球藻为饵料的透明溞种群数量快速增加,最大种群密度为... 在实验室恒定温度(20℃)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以不同藻类(小球藻、柱孢鱼腥藻170、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为基础饵料的透明溞Daphnia hyaline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结果表明:以小球藻为饵料的透明溞种群数量快速增加,最大种群密度为(211.22±7.22)ind./L,以铜绿微囊藻469为饵料的透明溞最大种群密度为(133.75±4.84)ind./L,为小球藻组的1/2,而以鱼腥藻170和铜绿微囊藻905为饵料的透明溞最大种群数量较少,分别为(70.00±5.69)、(50.75±4.38)ind./L。用Logistic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小球藻组和铜绿微囊藻469组的拟合效果较好,拟合度分别为0.989和0.988。以小球藻、铜绿微囊藻469、铜绿微囊藻905和柱孢鱼腥藻170为饵料的4组透明溞最大种群增长速率(rmax)分别为1.468、1.030、0.424、0.405 ind./d,4组透明溞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分别为N=27.689/[1+e20.141-0.212t](R2=0.989)、N=15.094/[1+e17.659-0.273t](R2=0.988)、N=17.124/[1+e33.769-0.099t](R2=0.909)和N=11.202/[1+e20.988-0.145t](R2=0.953)。研究表明,投喂小球藻对透明溞种群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投喂有毒的铜绿微囊藻905和柱孢鱼腥藻170对透明溞的生长与繁殖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柱孢鱼腥藻170 铜绿微囊藻469 铜绿微囊藻905 透明溞 种群密度 Logisti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方式对鳙鱼骨蛋白酶解液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董烨 张益奇 +2 位作者 姚洪正 何光喜 戴志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9-185,共7页
对汽爆处理和热处理2种不同预处理得到的鳙鱼骨蛋白进行酶解,对所得2种鱼骨蛋白酶解液(汽爆处理标记为SFBPH,热处理标记为HFBPH)的游离氨基酸、挥发性成分和分子质量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FBPH的水解度高于HFBPH,SFBPH和HFBPH中... 对汽爆处理和热处理2种不同预处理得到的鳙鱼骨蛋白进行酶解,对所得2种鱼骨蛋白酶解液(汽爆处理标记为SFBPH,热处理标记为HFBPH)的游离氨基酸、挥发性成分和分子质量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FBPH的水解度高于HFBPH,SFBPH和HFBPH中分子质量小于1000 Da的小分子分别占73.78%和66.56%。SFBPH游离氨基酸总量达到28.36 mg/mL,是HFBPH的1.3倍。SFBPH呈苦味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64.88%,HFBPH为64.23%,2种酶解液整体滋味以苦味为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SFBPH中共检测出61种挥发性化合物,HFBPH中检测出47种,其中烃类和醛类物质最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爆处理 热处理 鱼骨 酶解液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