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岛湖木荷天然次生林生长特征及其林下套种三叶青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高福 方贞云 +1 位作者 丰忠平 项慧娟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5期55-57,共3页
木荷在我国南方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探讨木荷天然次生林生长特征及其林下套种三叶青的生长情况,以千岛湖木荷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抽样调查了以木荷为主要优势树种的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及生长状况,通... 木荷在我国南方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探讨木荷天然次生林生长特征及其林下套种三叶青的生长情况,以千岛湖木荷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抽样调查了以木荷为主要优势树种的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及生长状况,通过平均木测算各组成部分生物量,通过树干解析分析了千岛湖木荷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木荷林下仿生套种的三叶青保存率达91.3%,可为木荷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天然林 群落生长过程 三叶青 千岛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种群结构变化研究
2
作者 张楠 王志平 +2 位作者 余阳春 徐高福 徐邓幸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76-82,共7页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次年春节补植,至2023年进行复位监测,调查林分改造前后样地的林分生长情况,求得树种重要值,分析直径、树高构成以及群落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等空间结构。结果表明:①千岛湖区马尾松次生中龄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经过14年生长,林分密度提高72.88%;②林分改造后马尾松的重要值从61.308下降至26.754,同时其他常绿针叶树种重要值也同步下降,而常绿、落叶阔叶树树种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木荷、石栎的重要值提高6.81%;檵木、短柄枹之类灌木、阔叶小乔木的重要值增幅高达84.81%;③马尾松抚育补植第14年的群落直径分布特征呈“L”形,高度级个体数呈塔型,下层幼树较多,复层结构明显;④平均混交度抚育前为0.42,抚育后混交程度提高至0.72。受优势木增加且补植阔叶树生长的影响,群落的大小比数分化明显。群落的平均角尺度从抚育前的0.59下降至抚育后的0.356,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转变。指出了马尾松次生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未来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或将以针阔叶树种混交并与小乔木、灌木共同构建复层林方向演替为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针阔混交 乡土树种 复层 林分空间结构 重要值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湖马尾松林分改造中主要树种生态位动态研究
3
作者 徐高福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6期56-60,共5页
基于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抚育疏伐并补植改造前及第3年、第14年的3次调查监测,分析了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5个改造样地林分的主要种群重要值变化及其生态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重叠指数。结果表明:马尾松疏伐改造后补植木荷、枫香,... 基于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抚育疏伐并补植改造前及第3年、第14年的3次调查监测,分析了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5个改造样地林分的主要种群重要值变化及其生态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重叠指数。结果表明:马尾松疏伐改造后补植木荷、枫香,马尾松在种群中的重要值不断上升,林分改造后的重要值除马尾松外,其次为檵木、木荷和刺柏。千岛湖林分改造之后的泛化种优势明显,生态位宽度在0.5以上的是马尾松、枫香、檵木、刺柏、石栎和木荷。千岛湖生态位宽度高的物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一般较高,主要种群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4的在千岛湖林分改造前后均大于50%,形成了马尾松等常绿针叶树种与常绿、落叶阔叶树种、灌木树种的共生与竞争不断向正向演替发展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次生林 林分改造 植物种群 生态位 千岛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