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套袋栽培对高节竹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22
1
作者
白瑞华
丁兴萃
+2 位作者
杜旭华
陈岩
顾李俭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7,共4页
选择生长良好、均匀的高节竹林作为样地,在出笋高峰期标记即将出土的竹笋320株,其中160株用0.3mm厚(共3层,每层0.1mm)的黑色塑料袋遮光,另160株作为对照。随着竹笋的生长,依次从遮光笋及对照笋中采收地上部分高度接近5、10、15、20、25...
选择生长良好、均匀的高节竹林作为样地,在出笋高峰期标记即将出土的竹笋320株,其中160株用0.3mm厚(共3层,每层0.1mm)的黑色塑料袋遮光,另160株作为对照。随着竹笋的生长,依次从遮光笋及对照笋中采收地上部分高度接近5、10、15、20、25、30、35cm的笋,待预处理后作为样品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竹笋地上部分高度10~30cm范围内,套袋能降低竹笋中单宁、维生素C、粗蛋白的含量;套袋栽培的竹笋中粗纤维含量比自然生长的竹笋中的粗纤维含量约低10%以上,氨基酸总量也高于自然生长的竹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节竹
笋
套袋栽培
营养成份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气CO_2与O_3浓度升高对毛竹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庄明浩
李迎春
+4 位作者
郭子武
杨清平
顾李俭
陈双林
邓宗付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2-328,共7页
以盆栽一年生毛竹为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模拟大气O3和CO2浓度升高情景,分析毛竹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SOD、CAT、POD和APX)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响应规律,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竹林适应性管理提供理论...
以盆栽一年生毛竹为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模拟大气O3和CO2浓度升高情景,分析毛竹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SOD、CAT、POD和APX)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响应规律,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竹林适应性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短期(30d)高浓度O3(92~106nL.L-1)胁迫能刺激毛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提高,清除活性氧能力增强,并未出现细胞膜脂过氧化现象,即毛竹对短期高浓度O3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长期(90d)O3胁迫条件下,毛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膜结构破坏,发生严重的氧化伤害。(2)短期高浓度CO2(685~730μmol.mol-1)处理总体上对毛竹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影响并不明显;而长期高浓度CO2处理能一定程度上增强毛竹的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功能,减轻氧化损伤,体现了对毛竹的保护效应。(3)高浓度O3和CO2复合作用下,相对于单一高浓度O3胁迫,毛竹叶片能够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有效地调节活性氧产生与清除间的平衡,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变化不明显,说明高浓度CO2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浓度O3对毛竹所造成的生理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臭氧
二氧化碳
细胞膜脂过氧化
抗氧化酶系统
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臭氧浓度升高对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和抗性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
7
3
作者
庄明浩
李迎春
+4 位作者
郭子武
杨清平
陈双林
李应
顾李俭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6期607-612,共6页
为了解毛竹对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生理响应,探索竹子应对气候变化的经营策略,运用开顶式同化箱(OTCs)开展了5个O_3浓度梯度(过滤大气CF、环境大气NF、50 nl·L^(-1)、100 nl·L^(-1)、150 nl·L^(-1)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
为了解毛竹对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生理响应,探索竹子应对气候变化的经营策略,运用开顶式同化箱(OTCs)开展了5个O_3浓度梯度(过滤大气CF、环境大气NF、50 nl·L^(-1)、100 nl·L^(-1)、150 nl·L^(-1)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O_3浓度升高,毛竹叶片Chl和Car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MDA和O_2含量呈升高趋势。与CF相比,100 nl·L^(-1)和150 nl·L^(-1) O_3,浓度处理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极显著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MDA和O_2含量极显著升高;随O_3浓度升高,SOD活性呈降低趋势,100nl·L^(-1)和150 nl·L^(-1)O_3浓度处理较CF极显著下降。POD活性呈升高趋势,100 nl·L^(-1)和150nl·L^(-1)O_3浓度处理较CF极显著提高;长时间高O_3浓度(100 nl·L^(-1)及以上)胁迫条件下,会导致毛竹叶片光合色素降解或合成受阻,叶片老化加快,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膜结构和抗氧化系统功能遭到破坏,影响毛竹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臭氧
光合色素
可溶性蛋白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紫竹种苗林地下鞭系分布特征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清平
陈双林
+3 位作者
郭子武
李迎春
顾李俭
陈奇梁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第5期33-36,共4页
为了给优良观赏、材用、笋用竹种紫竹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以紫竹种苗林为对象,开展了地下鞭系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紫竹地下鞭系分布浅,分布于20 cm土层内,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鞭段数和鞭长分布比例均差异极显著,0~10 cm土...
为了给优良观赏、材用、笋用竹种紫竹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以紫竹种苗林为对象,开展了地下鞭系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紫竹地下鞭系分布浅,分布于20 cm土层内,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鞭段数和鞭长分布比例均差异极显著,0~10 cm土层的鞭段数、鞭长分别占总鞭段数、总鞭长的90.30%、92.23%。不同年龄竹鞭平均鞭径无显著差异,2年生和3年生竹鞭鞭长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高于1年生竹鞭鞭长。1~3年生竹鞭侧芽数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竹鞭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无显著差异,1~2年生竹鞭鞭段平均侧芽数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高于3年生竹鞭;0~10 cm、10~20 cm土层1~3年生竹鞭鞭段数、鞭长的分布比例差异显著,1年生竹鞭100%分布于0~10 cm土层中。2年生竹鞭平均鞭径、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和鞭段平均侧芽数均差异不显著,鞭长、鞭节数和侧芽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3年生竹鞭平均鞭径、侧芽数、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和鞭段平均侧芽数差异不显著,鞭段数、鞭长和鞭节数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竹
地下鞭系
垂直分布
竹鞭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种中小径散生笋用竹出笋规律及营养分析
被引量:
8
5
作者
皮培尧
顾李俭
+2 位作者
陈昂
林新春
汤定钦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58-63,共6页
对浙江省临安太湖源竹种园引种的石竹、甜笋竹、雷竹、红竹、黄甜竹、高节竹、角竹、白哺鸡竹、乌哺鸡竹、水桂竹、黄皮刚竹、桂竹、四季竹等13个中小径笋用竹种的出笋成竹规律及其竹笋的营养成分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竹种出...
对浙江省临安太湖源竹种园引种的石竹、甜笋竹、雷竹、红竹、黄甜竹、高节竹、角竹、白哺鸡竹、乌哺鸡竹、水桂竹、黄皮刚竹、桂竹、四季竹等13个中小径笋用竹种的出笋成竹规律及其竹笋的营养成分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竹种出笋时间和昼夜生长节律不一致,雷竹和石竹笋期较早,黄甜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等笋期居中,黄皮刚竹和桂竹的笋期最晚;多表现出白天累计生长量大于夜间累计生长量的规律,而甜笋竹、红竹、水桂竹及乌哺鸡竹的昼夜节律却与之相反。不同竹种的竹笋营养成分含量不同,但均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而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本研究可为优良中小径散生笋用竹的引种扩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径笋用竹
出笋规律
营养成分
临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混生地被竹生物量分配与积累特征研究
被引量:
4
6
作者
潘雁红
温星
+4 位作者
吴志庄
钟浩
高贵宾
顾李俭
田新立
《世界竹藤通讯》
2019年第3期9-15,共7页
为阐明不同竹种生产力和种群更新能力差异,选取 9 种混生地被竹种进行竹苗盆栽试验,分析 2个生长周期内各竹种竹苗生物量分配与积累规律,为优良混生地被竹经营管理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1)各竹种第 1 年竹根生物量,第 2 年竹...
为阐明不同竹种生产力和种群更新能力差异,选取 9 种混生地被竹种进行竹苗盆栽试验,分析 2个生长周期内各竹种竹苗生物量分配与积累规律,为优良混生地被竹经营管理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1)各竹种第 1 年竹根生物量,第 2 年竹鞭、竹根、竹叶生物量显著影响了竹种总生物量积累率( P<0. 05);2)以 5 ~ 6 cm 长育苗小鞭段为基本统计和比较单位,大叶竹种美丽箬竹( Indocalamus decorus)第 2 年总生物量高达 36. 51±2. 13 g,小叶竹种翠竹( Sasa pygmaea)第 2 年总生物量仅 15. 36± 1. 34 g,两者差异显著( P<0. 05);3)美丽箬竹、黄条金刚竹( 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 aureostriaus)等大叶竹种总生物量积累率明显高于菲白竹( Sasa fortune)、翠竹等小叶竹种( P<0. 05)。研究发现: 1)竹子在不同更新世代出现了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以使竹子种群快速拓殖;2)大叶地被竹种生物量、生物量积累率均明显大于小叶地被竹种,在一定生长期与环境条件下,大叶地被竹种环境适应能力可能高于小叶地被竹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生竹
地被竹
生物量分配
生物量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套袋栽培对高节竹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22
1
作者
白瑞华
丁兴萃
杜旭华
陈岩
顾李俭
机构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杭州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有限公司
出处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7,共4页
基金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竹笋保鲜及其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2003EA169010)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外优新竹类种质资源引进与技术创新"(2008E10G5390002)
林业新技术研究所所长基金项目"特色地被竹种的选育与创新"(CAFINT2008C12)
文摘
选择生长良好、均匀的高节竹林作为样地,在出笋高峰期标记即将出土的竹笋320株,其中160株用0.3mm厚(共3层,每层0.1mm)的黑色塑料袋遮光,另160株作为对照。随着竹笋的生长,依次从遮光笋及对照笋中采收地上部分高度接近5、10、15、20、25、30、35cm的笋,待预处理后作为样品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竹笋地上部分高度10~30cm范围内,套袋能降低竹笋中单宁、维生素C、粗蛋白的含量;套袋栽培的竹笋中粗纤维含量比自然生长的竹笋中的粗纤维含量约低10%以上,氨基酸总量也高于自然生长的竹笋。
关键词
高节竹
笋
套袋栽培
营养成份
分析
Keywords
Phyllostachys prominens
shoot
cultivation by covering
nutrition component
analysis
分类号
S795.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气CO_2与O_3浓度升高对毛竹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庄明浩
李迎春
郭子武
杨清平
顾李俭
陈双林
邓宗付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杭州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有限公司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2-328,共7页
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林业)科研专项(201004008)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RISF6915)
+1 种基金
浙江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省院合作项目(2010SY10)
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12T201-02)
文摘
以盆栽一年生毛竹为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模拟大气O3和CO2浓度升高情景,分析毛竹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SOD、CAT、POD和APX)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响应规律,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竹林适应性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短期(30d)高浓度O3(92~106nL.L-1)胁迫能刺激毛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提高,清除活性氧能力增强,并未出现细胞膜脂过氧化现象,即毛竹对短期高浓度O3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长期(90d)O3胁迫条件下,毛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膜结构破坏,发生严重的氧化伤害。(2)短期高浓度CO2(685~730μmol.mol-1)处理总体上对毛竹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影响并不明显;而长期高浓度CO2处理能一定程度上增强毛竹的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功能,减轻氧化损伤,体现了对毛竹的保护效应。(3)高浓度O3和CO2复合作用下,相对于单一高浓度O3胁迫,毛竹叶片能够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有效地调节活性氧产生与清除间的平衡,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变化不明显,说明高浓度CO2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浓度O3对毛竹所造成的生理伤害。
关键词
毛竹
臭氧
二氧化碳
细胞膜脂过氧化
抗氧化酶系统
渗透调节物质
Keywords
Phyllostachys edulis
ozone concentration
CO2 concentration
cell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anti-oxidation enzyme system
osmotic adjusting substances
分类号
Q945.79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臭氧浓度升高对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和抗性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
7
3
作者
庄明浩
李迎春
郭子武
杨清平
陈双林
李应
顾李俭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贵州大学林学院
杭州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有限公司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6期607-612,共6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RISF6915)
文摘
为了解毛竹对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生理响应,探索竹子应对气候变化的经营策略,运用开顶式同化箱(OTCs)开展了5个O_3浓度梯度(过滤大气CF、环境大气NF、50 nl·L^(-1)、100 nl·L^(-1)、150 nl·L^(-1)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O_3浓度升高,毛竹叶片Chl和Car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MDA和O_2含量呈升高趋势。与CF相比,100 nl·L^(-1)和150 nl·L^(-1) O_3,浓度处理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极显著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MDA和O_2含量极显著升高;随O_3浓度升高,SOD活性呈降低趋势,100nl·L^(-1)和150 nl·L^(-1)O_3浓度处理较CF极显著下降。POD活性呈升高趋势,100 nl·L^(-1)和150nl·L^(-1)O_3浓度处理较CF极显著提高;长时间高O_3浓度(100 nl·L^(-1)及以上)胁迫条件下,会导致毛竹叶片光合色素降解或合成受阻,叶片老化加快,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膜结构和抗氧化系统功能遭到破坏,影响毛竹的正常生长。
关键词
毛竹
臭氧
光合色素
可溶性蛋白
抗氧化系统
Keywords
Phyllostachys edulis
ozone
photosynthetic pigment
soluble protein
antioxidant system.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紫竹种苗林地下鞭系分布特征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清平
陈双林
郭子武
李迎春
顾李俭
陈奇梁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杭州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有限公司
出处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第5期33-36,共4页
基金
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高品质笋用竹种质资源发掘与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72312A23)
浙江省林业科技计划项目"海岛优良竹种筛选与培育技术研究"主要(编号:07A01)
文摘
为了给优良观赏、材用、笋用竹种紫竹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以紫竹种苗林为对象,开展了地下鞭系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紫竹地下鞭系分布浅,分布于20 cm土层内,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鞭段数和鞭长分布比例均差异极显著,0~10 cm土层的鞭段数、鞭长分别占总鞭段数、总鞭长的90.30%、92.23%。不同年龄竹鞭平均鞭径无显著差异,2年生和3年生竹鞭鞭长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高于1年生竹鞭鞭长。1~3年生竹鞭侧芽数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竹鞭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无显著差异,1~2年生竹鞭鞭段平均侧芽数差异不显著,均显著地高于3年生竹鞭;0~10 cm、10~20 cm土层1~3年生竹鞭鞭段数、鞭长的分布比例差异显著,1年生竹鞭100%分布于0~10 cm土层中。2年生竹鞭平均鞭径、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和鞭段平均侧芽数均差异不显著,鞭长、鞭节数和侧芽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3年生竹鞭平均鞭径、侧芽数、平均鞭段长、平均鞭节长和鞭段平均侧芽数差异不显著,鞭段数、鞭长和鞭节数差异显著。
关键词
紫竹
地下鞭系
垂直分布
竹鞭年龄
Keywords
Phyllostachys nigra
subterraneous stem
vertical distribution
rhizome age
分类号
S79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3种中小径散生笋用竹出笋规律及营养分析
被引量:
8
5
作者
皮培尧
顾李俭
陈昂
林新春
汤定钦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
杭州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有限公司
出处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58-63,共6页
基金
浙江省农业(林木)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6C02056-8)
文摘
对浙江省临安太湖源竹种园引种的石竹、甜笋竹、雷竹、红竹、黄甜竹、高节竹、角竹、白哺鸡竹、乌哺鸡竹、水桂竹、黄皮刚竹、桂竹、四季竹等13个中小径笋用竹种的出笋成竹规律及其竹笋的营养成分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竹种出笋时间和昼夜生长节律不一致,雷竹和石竹笋期较早,黄甜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等笋期居中,黄皮刚竹和桂竹的笋期最晚;多表现出白天累计生长量大于夜间累计生长量的规律,而甜笋竹、红竹、水桂竹及乌哺鸡竹的昼夜节律却与之相反。不同竹种的竹笋营养成分含量不同,但均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而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本研究可为优良中小径散生笋用竹的引种扩繁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小径笋用竹
出笋规律
营养成分
临安
Keywords
medium and small diameter shoot-producing bamboos
shooting law
nutrient component
Lin'an
分类号
S79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混生地被竹生物量分配与积累特征研究
被引量:
4
6
作者
潘雁红
温星
吴志庄
钟浩
高贵宾
顾李俭
田新立
机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浙江杭嘉湖平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浙江省竹子高效加工重点实验室
杭州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有限公司
出处
《世界竹藤通讯》
2019年第3期9-15,共7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17MB031)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F10047)
文摘
为阐明不同竹种生产力和种群更新能力差异,选取 9 种混生地被竹种进行竹苗盆栽试验,分析 2个生长周期内各竹种竹苗生物量分配与积累规律,为优良混生地被竹经营管理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1)各竹种第 1 年竹根生物量,第 2 年竹鞭、竹根、竹叶生物量显著影响了竹种总生物量积累率( P<0. 05);2)以 5 ~ 6 cm 长育苗小鞭段为基本统计和比较单位,大叶竹种美丽箬竹( Indocalamus decorus)第 2 年总生物量高达 36. 51±2. 13 g,小叶竹种翠竹( Sasa pygmaea)第 2 年总生物量仅 15. 36± 1. 34 g,两者差异显著( P<0. 05);3)美丽箬竹、黄条金刚竹( 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 aureostriaus)等大叶竹种总生物量积累率明显高于菲白竹( Sasa fortune)、翠竹等小叶竹种( P<0. 05)。研究发现: 1)竹子在不同更新世代出现了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以使竹子种群快速拓殖;2)大叶地被竹种生物量、生物量积累率均明显大于小叶地被竹种,在一定生长期与环境条件下,大叶地被竹种环境适应能力可能高于小叶地被竹种。
关键词
混生竹
地被竹
生物量分配
生物量积累
Keywords
amphipodial bamboo
dwarf bamboo
biomass allocation
biomass accumulation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套袋栽培对高节竹笋品质的影响
白瑞华
丁兴萃
杜旭华
陈岩
顾李俭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气CO_2与O_3浓度升高对毛竹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庄明浩
李迎春
郭子武
杨清平
顾李俭
陈双林
邓宗付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臭氧浓度升高对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和抗性生理的影响
庄明浩
李迎春
郭子武
杨清平
陈双林
李应
顾李俭
《生态科学》
CSCD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紫竹种苗林地下鞭系分布特征
杨清平
陈双林
郭子武
李迎春
顾李俭
陈奇梁
《林业科技开发》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13种中小径散生笋用竹出笋规律及营养分析
皮培尧
顾李俭
陈昂
林新春
汤定钦
《福建林业科技》
201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不同混生地被竹生物量分配与积累特征研究
潘雁红
温星
吴志庄
钟浩
高贵宾
顾李俭
田新立
《世界竹藤通讯》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