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蓝型油菜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小光 张耀文 +6 位作者 陈文杰 张雅蕾 王竹云 赵兴忠 侯君利 王丽萍 张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31-1536,共6页
【目的】为给甘蓝型油菜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在不同密度水平下测定了油菜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干物质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光合生理指标,探讨密度对油菜光合生理的影响。【结... 【目的】为给甘蓝型油菜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在不同密度水平下测定了油菜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干物质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光合生理指标,探讨密度对油菜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一直下降,绿叶面积在30万株·hm^-2达到最高;叶面积指数和光能截获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在种植密度超过20万株·hm^-2以后开始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则随着密度的增加一直下降;油菜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密度增加而下降,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则随着密度增加而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总蛋白含量在30万株·hm^-2时候达到最高水平。【结论】油菜种植密度对不同的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不同,应根据育种方向和生产需求选取合理的密度进行种植。本研究为甘蓝型油菜的高光效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交换参数 栽培密度 光合生理 干物质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农艺、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小光 赵兴忠 +4 位作者 刘颢萌 肖金平 张璞 张雅蕾 王丽萍 《农学学报》 2023年第8期18-24,共7页
为阐明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选取7个大豆品种与玉米品种‘陕单650’进行间作种植,分析了间作和单作模式下大豆品种各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大豆的株高、结荚高度和主茎节数比单作... 为阐明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选取7个大豆品种与玉米品种‘陕单650’进行间作种植,分析了间作和单作模式下大豆品种各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大豆的株高、结荚高度和主茎节数比单作大豆高,但单株荚数和结荚密度比单作大豆低,间作大豆的生育期比单作大豆长;间作大豆的粗脂肪和蛋白质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单作大豆降低,而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比单作大豆低,百粒重在不同的品种间变化规律不一致,7个大豆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比单作模式平均低49.88%。通过各性状的分析,为我们在不同的区域筛选合适大豆品种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间作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垦224在黄淮南部麦区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小光 赵鹏涛 +2 位作者 翟周平 商毅 张雅蕾 《作物研究》 2022年第2期112-116,共5页
为了研究陕垦224在黄淮南部麦区的适应性,提高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市场竞争力,使优良品种得到推广应用,分别在安徽、江苏、河南3省的小麦主产区进行多点引种试验。结果显示:陕垦224在黄淮地区3省的各试验点农艺性状表现良好,与对照相... 为了研究陕垦224在黄淮南部麦区的适应性,提高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市场竞争力,使优良品种得到推广应用,分别在安徽、江苏、河南3省的小麦主产区进行多点引种试验。结果显示:陕垦224在黄淮地区3省的各试验点农艺性状表现良好,与对照相差较小或者优于对照品种。江苏省平均产量为7 174.9 kg/hm^(2),增产幅度最大,较平均对照增产6.3%;河南省10个试验点均增产,平均产量为6 841.1 kg/hm^(2),较平均对照增产4.8%;安徽省5个试验点增产,2个试验点减产,平均产量为6 672.0 kg/hm^(2),较平均对照增产1.7%。因此,陕垦224适合在河南和江苏北部地区大范围种植,其应用和推广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淮麦区 引种 产量 适应性 陕垦2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