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级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的质量控制
1
作者 郑鹏翔 华尔铨 +3 位作者 张大东 何祚祐 张书富 陈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的可行性。 方法分析 1 997年 6月~ 1 999年 7月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 (CAG)病例资料。 结果 1 5 1例CAG ,阴性 73例 ,阳性 78例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6 9例 ,成功率 89.9% ;冠脉内支架...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的可行性。 方法分析 1 997年 6月~ 1 999年 7月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 (CAG)病例资料。 结果 1 5 1例CAG ,阴性 73例 ,阳性 78例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6 9例 ,成功率 89.9%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39例 ,成功率 92 .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二级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必须加强冠心病理论学习 ,加紧队伍建设 ;具备基本设备 ;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对“特殊病例”及时总结 ;在上级医院专家指导下开展工作 ,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造影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变化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少衡 赵岚 +8 位作者 苏枫 郑鹏翔 王加红 陈楠楠 王豪 姚建华 唐静辉 陈德 严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目及功能的差异,分析蛋白激酶B(Akt)和间质细胞源因子1(SDF-1)表达的差异,探讨老年患者EPCs修复梗死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老年心肌梗死患者(n=26)...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目及功能的差异,分析蛋白激酶B(Akt)和间质细胞源因子1(SDF-1)表达的差异,探讨老年患者EPCs修复梗死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老年心肌梗死患者(n=26)和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n=24)动脉血8 ~10 ml,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PC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kt及SDF-1表达变化情况;利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尾静脉注射老年EPCs、中青年EPCs(1×107/200 ml)或等体积盐水(PBS组),观察终点时间为28 d,超声心动评价心脏功能,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PCs在梗死心脏的归巢情况,免疫荧光法计数缺血心肌局部血管数量.结果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EPCs数量明显少于中青年组(47.23%±14.92%比89.76% ±7.27%,P<0.001);心肌梗死后老年组Akt磷酸化水平和SDF-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青年组(Akt:19.04%±6.41%比43.96%±15.91%;SDF-1:25.81% ±6.32%比64.04%±16.35%,均为P<0.001).将EPCs移植至梗死大鼠后,移植的老年EPCs在梗死心脏的归巢数量明显少于移植的中青年EPCs(3.69±1.97/mm2比12.01 ±5.44/mm2,P <0.001).移植老年EPCs的大鼠梗死心脏的血管密度明显少于移植中青年EPCs的大鼠(42±9/mm2 比96±15/mm2,P <0.001).移植老年EPCs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显著低于移植中青年EPCs组(LVEF:58.1%±5.0%比73.8%±7.9%;LVFS:35.4%±3.8%比59.0%±7.6%.均为P<0.001).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循环血EPCs数量及其修复功能均不如中青年患者,可能与Akt-SDF-1信号通路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衰老 内皮祖细胞 信号传导 归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35例
3
作者 陈德 华尔铨 +2 位作者 张书富 郑鹏翔 何祚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206-207,共2页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治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作期间的比值变化及其意义
4
作者 王蕊 温丙昭 +4 位作者 马依彤 彭鹏 李辉 钟笛 李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98-202,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TFP)的变化及其意义。采用手工法检测血浆复钙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的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因子Ⅶ抗原(FⅦ:Ag)、激活的FⅦ(FⅦa)... 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TFP)的变化及其意义。采用手工法检测血浆复钙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的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因子Ⅶ抗原(FⅦ:Ag)、激活的FⅦ(FⅦa)及D-二聚体(D-dimer),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TF活性(TFact);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FⅦ:C)。观察对象包括59名AMI患者和84名健康中老年人。结果表明,①AMI患者血浆复钙时间比正常对照者明显缩短(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血浆中TF活性无显著增高(p>0.05);TF与TFPI的抗原均显著增加(p<0.01),但TF增高程度较TFPI更为显著,故TF/TFPI比值升高;总TFPI(t-TFPI)和全长TFPI(fl-TFPI)含量明显增加(p<0.01),截短TFPI(tr-TFPI)含量明显降低(p<0.01),TF/t-TFPI比值高于正常组,TF/fl-TFPI比值低于正常组(p<0.05),但在AMI组TF/tr-TFPI与fl-TFPI/t-TFPI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tr-TFPI/t-TFPI与tr-TFPI/fl-TFPI比值降低(p<0.01);③与对照组比较,血浆FⅦ∶C、FⅦa在AMI组是增高的(p<0.05),FⅦ∶Ag无显著性变化,FⅦa/FⅦ∶Ag比值明显升高(p<0.01),但FⅦa/FⅦ∶C及FⅦ∶C/FⅦ∶Ag比值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I组D-dimer明显增高(p<0.01)。结论:AMI发作期间体内TFP被启动,提示AMI患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为评估AMI及其危险事件的发生,以多因子同时测定为好,而且用相对比值表示高凝状态与危险因子比单测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凝血因子Ⅶ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异常表达组织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陆弘逾 陈德 +2 位作者 顾俊 宋陆茜 陈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8-683,共6页
本研究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及健康对照循环中血小板、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P)组织因子(TF)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26例ACS患者,29例SA患者及25名正... 本研究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及健康对照循环中血小板、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P)组织因子(TF)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26例ACS患者,29例SA患者及2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外周血标本,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及富含血小板血浆,用RT-PCR法分别检测组间单核细胞及血小板TF-mRNA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组间血小板、PLA和PMP表达TF的比例。结果表明,ACS组、SA组、正常对照组血小板TF mRNA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3.11±0.51、1.88±0.78和0.7±0.10,ACS组单核细胞、血小板TF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有差异(分别为P=0.03,P=0.05)。ACS组患者血小板表达TF比例明显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P=0.02),3组的TF阳性的PLA百分比(%UR)分别为2.7±0.6、0.8±0.2及0.5±0.1(P=0.001)。ACS组TF阳性的血小板单核细胞百分比(%UR)为2.5±0.6,显著高于SA组的1.2±0.3(P=0.02)及对照组的0.8±0.2(P=0.04)。结论:ACS患者血小板及白细胞高表达TF,促进了血小板的活化、凝血和血栓形成,进一步促进高凝状态。TF促血栓形成和促局部炎症作用,协同血小板和白细胞共同参与ACS的发病,最终与ACS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组织因子 血小板 白细胞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德 华尔铨 +1 位作者 张书富 郑鹏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外周循环血中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由外周血管采血 ,采用ELISA检测冠心病患者PCI前后血浆小板表面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外周循环血中血小板活化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由外周血管采血 ,采用ELISA检测冠心病患者PCI前后血浆小板表面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AI 1)、D 二聚体 (D D)的含量。结果  6 5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 10min血浆血小板膜表面GMP 14 0、D D和t PA明显增高 ,术后 2 4hPAI、vWF才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小板活化 纤溶功能 外周循环 ELISA 冠心病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Firebird支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书富 郑鹏翔 +9 位作者 陈德 周依蒙 马瑾 张斌 吴波 华尔铨 何祚佑 王豪 王渊铭 刘欣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间的ACS患者118例,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于梗死相关血管的靶病变处...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间的ACS患者118例,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于梗死相关血管的靶病变处置入Firebird支架。记录1个月和6个月随访终点时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成形等)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118例患者急诊PCI治疗均获得成功。118支梗死相关血管的125处罪犯病变共置入140枚Firebird支架,12例患者出现无复流现象,1例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6例出现心室颤动,18例出现一过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术后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仅1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因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个月随访终点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为0.8%。6个月随访终点时有28例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造影随访率23.9%),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Firebird支架在ACS急诊PCI中应用与普通支架一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变革型领导及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冬春 廖文娟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14-16,共3页
变革型领导是继领导的特质论、行为论、权变论之后被提出的一种领导类型。变革型领导理论非常重视护理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鼓励护士自我实现,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在现今国情下更能适应当前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关键词 变革型领导 护理管理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