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与全球化——美国格罗斯伯格教授访谈 被引量:8
1
作者 史岩林 张东芹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2,共7页
劳伦斯.格罗斯伯格(Lawrence Grossberg,1947—)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研究、传媒研究学者,他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1968年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哲学与历史学位后,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师从理查德.... 劳伦斯.格罗斯伯格(Lawrence Grossberg,1947—)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研究、传媒研究学者,他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1968年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哲学与历史学位后,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师从理查德.霍加特和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之后又回到美国在伊利诺伊大学跟随詹姆斯.凯瑞教授(James W.Carey)攻读传媒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艺术与传媒学院任传媒研究教授,现为传媒研究杰出教授,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他在国际文化研究界影响颇深,从1990年开始就负责主编文化研究界的知名学术刊物《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及另一份学术刊物《公众文化》(Public Culture)。他也参与编辑过众多文化研究方面书籍,如《文化研究导论》等书已经成为文化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格罗斯伯格把文化研究带到了美国,又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把美国文化研究带到了世界。(笔者于2010年3月24日前往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采访了格罗斯伯格教授。在准备采访问题期间,受到了北外汪民安教授的细心指导,格罗斯伯格教授的博士生也是我的好友的玛塔的热情帮助,杜克大学文学系蒋洪生博士的宝贵建议,在这里表达我们对他们最衷心的谢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跨学科性 格罗斯 全球化 教授 美国 其他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新解 被引量:12
2
作者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朱羽 蒋晖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1期4-9,共6页
我首先想就今天演讲的特殊之处做一些说明。演讲分为两个部分,有点像一篇论文的两章,第一部分谈的是《资本论》第一卷,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这次演讲的客观部分。第二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主观的部分,谈的是全球化条件下的经验与政治,... 我首先想就今天演讲的特殊之处做一些说明。演讲分为两个部分,有点像一篇论文的两章,第一部分谈的是《资本论》第一卷,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这次演讲的客观部分。第二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主观的部分,谈的是全球化条件下的经验与政治,两部分的相通之处在于:都是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切关性。下面就先和大家来分享我对于《资本论》第一卷的解读,我认为这样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的,当然这还需要大家来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第一卷 马克思主义 重新思考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狱时间 被引量:1
3
作者 迈克尔.哈特 尹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42,共8页
关键词 监狱 时间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时乌托邦”和“多种多样的乌托邦” 被引量:5
4
作者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王逢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2-105,113,共5页
近年来,乌托邦研究日益活跃,这一现象与当前社会发展相关:资本主义前景如何?现代性的出路何在?"现时乌托邦"旨在根据当前的社会语境阐述乌托邦的意义和作用,"多种多样的乌托邦"则是从莫尔和布洛赫的乌托邦理论出发... 近年来,乌托邦研究日益活跃,这一现象与当前社会发展相关:资本主义前景如何?现代性的出路何在?"现时乌托邦"旨在根据当前的社会语境阐述乌托邦的意义和作用,"多种多样的乌托邦"则是从莫尔和布洛赫的乌托邦理论出发,探讨乌托邦的时空转换,乌托邦冲动与现实生活及文类的关系等,指出乌托邦的潜在力量及其在政治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乌托邦政治 身体 时间 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千种政治主体……”
5
作者 肯尼斯·苏林 何卫华(译) 谢海燕(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62,共9页
本文假定德勒兹和瓜塔里意义上的国家装置也可以进行主体召唤,并对这一假定所产生的重要理论后果进行了考察。在德勒兹和瓜塔里的理论体系中,国家和非国家构型共存于永久的相互作用的场域,国家作为"思想"的产物,其出现的目的... 本文假定德勒兹和瓜塔里意义上的国家装置也可以进行主体召唤,并对这一假定所产生的重要理论后果进行了考察。在德勒兹和瓜塔里的理论体系中,国家和非国家构型共存于永久的相互作用的场域,国家作为"思想"的产物,其出现的目的就是要对后者进行捕捉和禁锢。然而,事实上,在任何的、包括资本主义体制之中,权力流或解辖域化力量永远不可能被完全管制,同样,系统的协同也不可能得到维持。协同的系统性缺失使得"不规则"更容易得到容纳,从而也为新的建立在独特性力量之上的政治主体提供基础。这一推论将会影响到现实政治,也就是说,对于任何的国家改革或革命而言,能够并应该形成一种可替代性的、非以国家为中心目标的政治筹划。最后,本文的结论是只有"非克分子的"和"非树状"的政治知识才能真正带领我们超越资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德勒兹和瓜塔里 政治主体 独特性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