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仲对黄曲霉的抑制及在养殖中的有益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强 贺建武 +3 位作者 李佑稷 田向荣 龚卫华 蓝道英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36,共4页
饲料中黄曲霉污染严重制约了饲料业和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我国目前饲料端全面禁抗背景下,天然植物原料作为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被推崇。杜仲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将其提取物或原粉添加到饲料中可有效遏制黄曲霉污染,并提高畜... 饲料中黄曲霉污染严重制约了饲料业和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我国目前饲料端全面禁抗背景下,天然植物原料作为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被推崇。杜仲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将其提取物或原粉添加到饲料中可有效遏制黄曲霉污染,并提高畜禽品质,是理想的饲料替抗物。文章阐述了杜仲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以及在养殖中的有益作用,旨在为其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饲料 黄曲霉 防霉效果 有益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庭院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互关系与管理模式
2
作者 颜瑾 周迎 +2 位作者 张书杰 刘赞 贺建武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1期172-177,共6页
庭院通常指围绕住宅且有明确边界的小型土地,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SES),蕴藏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土壤碳储存、保障粮食安全、维持生计、塑造美学景观和传承知识等重要生态系统... 庭院通常指围绕住宅且有明确边界的小型土地,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SES),蕴藏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土壤碳储存、保障粮食安全、维持生计、塑造美学景观和传承知识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此,综述了庭院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5种管理模式特征,并探讨了庭院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管理模式的关系。研究成果以期为庭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庭院及其内部子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院 植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PH-HPLC-QTOF-MS/MS快速筛选和鉴定杜仲黑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 被引量:15
3
作者 施树云 郭柯柯 +2 位作者 彭胜 童超英 彭密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13-1917,共5页
建立DPPH-HPLC-QTOF-MS/MS方法快速筛选、鉴定和测定杜仲黑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杜仲黑茶提取物与DPPH自由基反应30 min后,9个抗氧化活性成分的HPLC峰消失或峰面积明显减少,结合QTOF-MS/MS谱图及与标准品对照,确定抗氧化活性成分为:没... 建立DPPH-HPLC-QTOF-MS/MS方法快速筛选、鉴定和测定杜仲黑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杜仲黑茶提取物与DPPH自由基反应30 min后,9个抗氧化活性成分的HPLC峰消失或峰面积明显减少,结合QTOF-MS/MS谱图及与标准品对照,确定抗氧化活性成分为:没食子酸,新绿原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槲皮素-3-O-桑布双糖苷、芦丁和异槲皮苷。并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9个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所建立的方法无须繁琐的分离纯化过程,可快速、灵敏、准确、高通量筛选复杂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并为杜仲黑茶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PH-HPLC-QTOF-MS/MS 杜仲黑茶 抗氧化 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彭密军 彭胜 +1 位作者 王翔 张琳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3-831,共9页
本文考察了杜仲叶中总多酚、黄酮、绿原酸等多酚类化合物及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含量等活性成分与其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排序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及蒸发量在杜仲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等... 本文考察了杜仲叶中总多酚、黄酮、绿原酸等多酚类化合物及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含量等活性成分与其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排序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及蒸发量在杜仲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等次生代谢物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及蒸发量越高越有利于杜仲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及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的累积;土壤中有效态铁、锌、锰含量及p H与多酚类化合物含量成正相关。在实践生产中可以通过适当选择高温度,提高蒸发量的地段,增施铁、锌、锰、硼肥料,适当调节土壤p H等农艺措施,提高杜仲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等次生代谢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多酚类化合物 京尼平苷酸 桃叶珊瑚苷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联合超高压预处理对笋壳酶解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延云 胡强 +2 位作者 龚卫华 王燕 吴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57-1363,共7页
以竹笋壳(BS)为原料,采用单独超高压(UHP)、单独碱加热(AH)、超高压后碱加热(UHP+AT)和碱加热后超高压(AT+UHP)4种方法进行预处理,并对比分析了样品预处理前后的化学组成、扫描电镜(SEM)、晶体结构(XRD)、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和孔... 以竹笋壳(BS)为原料,采用单独超高压(UHP)、单独碱加热(AH)、超高压后碱加热(UHP+AT)和碱加热后超高压(AT+UHP)4种方法进行预处理,并对比分析了样品预处理前后的化学组成、扫描电镜(SEM)、晶体结构(XRD)、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及酶水解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AT+UHP在450MPa压强下处理效果最好。预处理后样品中木质素的脱除率为86.87%,微观表面结构松散和粗糙,结晶指数有所上升,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2.590m^(2)/g、0.010cm^(3)/g,酶水解效率高达97.89%。UHP+AT与AT+UHP预处理效果差异不明显,其酶解效率达到96.94%。因此,碱联合超高压处理是生物燃料生产中生物质预处理的一种潜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笋壳 生物质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的营养评价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翔 胡凤杨 +4 位作者 杨秋玲 彭胜 王志宏 张命龙 彭密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90-299,共10页
以杜仲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理化方法对其干品的营养成分、主要功效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并利用营养评价手段及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其营养价值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杜仲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1.50 g/100 g),膳食纤维(38.40 g/100 g),α-... 以杜仲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理化方法对其干品的营养成分、主要功效成分进行系统分析,并利用营养评价手段及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其营养价值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杜仲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1.50 g/100 g),膳食纤维(38.40 g/100 g),α-亚麻酸(55.5%以脂肪计),以及钾(1.38×104 mg/kg)、钙(1.21×104 mg/kg)、镁(2.02×103 mg/kg)、铁(164 mg/kg)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杜仲叶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种类齐全,已达优质蛋白标准。杜仲叶中的粗多糖、总多酚、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0.989、8.360、1.590 g/100 g,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和芦丁这六种最具代表性的活性成分含量分别为0.765、3.020、2.670、0.013、0.024、0.067 g/100 g。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杜仲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试验浓度范围,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自由基(ABTS+·)、羟基自由基(·OH)效果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2.89、28.09、235.3 mg/L。杜仲叶具有多种营养成分,且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作为新型食品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营养成分 功效成分 营养评价 体外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总多酚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翔 彭胜 彭密军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92,共8页
采用超声波-微波辅助法优化杜仲叶中总多酚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功率和超声波处理时间6个因素对杜仲叶总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筛选得到乙... 采用超声波-微波辅助法优化杜仲叶中总多酚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超声波功率和超声波处理时间6个因素对杜仲叶总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筛选得到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超声波处理时间4个显著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46%,料液比为1∶20.70(g∶mL),微波功率为154 W,微波处理时间140 s,超声波功率350 W,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1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2次总多酚得率达8.491%,与传统溶剂提取法相比,总多酚得率提高33.57%。利用最优工艺得到总多酚提取物,其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杜仲叶总多酚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自由基(ABTS·)和羟基自由基(·OH)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为31.21、24.50和311.8 mg/L,抗氧化活性与BHT相当,低于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 总多酚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提取物对湘黄土鸡蛋品质、营养成分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龚卫华 彭欢 +3 位作者 贺建武 胡美忠 胡娟 蓝道英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14-119,共6页
为研究杜仲叶提取物对湘黄土鸡蛋品质、营养成分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分为3个试验组,I组为对照组,II组为杜仲组,III组为杜仲林下散养组。试验结束对鸡蛋品质、营养成分及血清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杜仲组的蛋壳强度和... 为研究杜仲叶提取物对湘黄土鸡蛋品质、营养成分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分为3个试验组,I组为对照组,II组为杜仲组,III组为杜仲林下散养组。试验结束对鸡蛋品质、营养成分及血清抗氧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杜仲组的蛋壳强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杜仲林下散养组无显著差异。杜仲组鸡蛋氨基酸组成和多数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是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比例和氨基酸比值系数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杜仲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血清中丙二醛的含量显著降低。综上,饲粮中添加杜仲叶提取物能增加湘黄土鸡鸡蛋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提取物 湘黄土鸡 蛋品质 营养成分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梦尼夜蛾CD36家族同源基因克隆与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星瑞 杨洁 +4 位作者 邹洁 文玺 胡传豪 张佑祥 黄兴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82,共11页
[目的]揭示杜仲梦尼夜蛾CD36家族同源基因神经元膜蛋白(SNMPs)和b族清道夫受体(SRb)的序列特征和组织分布情况。[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杜仲梦尼夜蛾SNMPs和SRb基因,对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同源建模;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这些基因在... [目的]揭示杜仲梦尼夜蛾CD36家族同源基因神经元膜蛋白(SNMPs)和b族清道夫受体(SRb)的序列特征和组织分布情况。[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杜仲梦尼夜蛾SNMPs和SRb基因,对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同源建模;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这些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杜仲梦尼夜蛾中鉴定得到3个CD36家族同源基因(OsonSNMP1、OsonSNMP2和OsonSRb1);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2个跨膜区域和1个细胞外结构域。空间结构预测发现,这些蛋白的胞外结构域包含1个主要由反向平行β-折叠构成的桶状核心和1个富含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的α-螺旋;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OsonSNMP1、OsonSNMP2和OsonSRb1均在触角中大量表达;OsonSNMP1在雄虫触角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雌虫触角,Oson-SNMP2在雌虫触角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OsonSRb1在雄虫触角中大量表达外,还在雌雄虫的口器中大量表达。[结论]本研究发现OsonSNMP1、OsonSNMP2和OsonSRb1编码的蛋白具有与脊椎动物CD36家族受体类似的空间结构,与嗅觉器官高度关联的表达模式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在杜仲梦尼夜蛾嗅觉系统中发挥了功能,以上结果为探究杜仲梦尼夜蛾CD36家族同源基因的嗅觉功能提供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梦尼夜蛾 嗅觉 CD36家族 神经元膜蛋白 清道夫受体b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夯地质公园林溪交错带草本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 被引量:1
10
作者 龙姿羽 王志成 +2 位作者 赵蕊 刘冰 陈功锡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4-1964,共11页
【目的】探究德夯地质公园林溪交错带草本群落的优势种生态位特征、种间联结性及群落稳定状态,以期为该区域的草本群落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法、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联结系数对... 【目的】探究德夯地质公园林溪交错带草本群落的优势种生态位特征、种间联结性及群落稳定状态,以期为该区域的草本群落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法、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联结系数对3条溪中的草本群落优势种进行分析。【结果】(1)九龙溪与玉泉溪中透茎冷水花生态位最宽,夯峡溪则是小赤麻生态位最宽。3条溪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普遍偏小,说明优势物种种间竞争较弱,对环境资源的需求相似性不大。(2)3条溪草本植物总体关联性与种间关联均以不显著负联结为主,种间联结性较低,多为独立分布。(3)群落目前尚处于不稳定状态,且草本群落的演替发展受群落内部与群落外部的共同影响。【结论】德夯地质公园林溪交错带草本群落优势种间关联弱,物种独立分布,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溪交错带 草本植物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德夯地质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野生大豆在中国潜在地理分布格局时空演化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雪沛 张书杰 +3 位作者 贺建武 李强 罗金 颜瑾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8-781,共14页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old&Zucc.)是栽培大豆的近缘种和重要的种质资源,其遗传多样性和分布格局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我国大豆产业的安全。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会对其分布产生一定影响,预测气候变化下潜在地理分布的演化对保护我国...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old&Zucc.)是栽培大豆的近缘种和重要的种质资源,其遗传多样性和分布格局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我国大豆产业的安全。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会对其分布产生一定影响,预测气候变化下潜在地理分布的演化对保护我国野生大豆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rcGis 10.8与MaxEnt 4软件分析了野生大豆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征,并预测了2000—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和2081—2100年4种碳排放情景(可发展持续发展路径SSP1-2.6、中间路径SSP2-4.5、竞争路径SSP3-7.0和化石燃料为主的发展路径SSP5-8.5)下其潜在地理分布变化。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AUC值为0.888,说明模型预测结果良好;(2)最适宜生长条件为:最湿月份降水量150~350 mm、等温性20~27、最暖季度平均温度22~27.5℃、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745~910和最暖季度降水量375~625 mm;(3)未来中高适生区可能会向西南方向迁移,渤海沿岸高适生区可能会大幅缩减,松辽平原也存在减少和破碎化的趋势,在湖南的分布可能会增多且集中;(4)新疆温泉县、哈巴河县、内蒙古阿巴嘎旗与新巴尔虎右旗可能会出现适生区。研究可为我国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我国未来大豆产业的发展提出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潜在地理分布 模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夯岩溶河谷异质生境中半蒴苣苔的水分生理生态适应性
12
作者 王晨瑶 张婷 +3 位作者 曾德武 李龙 叶庆子 田向荣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0-910,共11页
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德夯岩溶河谷内克隆植物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为材料,测定其生长、形态与光合水分生理指标,探究其对德夯岩溶台地河谷演化中形成的三类异质生境(峡谷岩壁表面、风化碎裂岩表和河岸有机质层)的水分生理生态... 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德夯岩溶河谷内克隆植物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为材料,测定其生长、形态与光合水分生理指标,探究其对德夯岩溶台地河谷演化中形成的三类异质生境(峡谷岩壁表面、风化碎裂岩表和河岸有机质层)的水分生理生态适应性。结果显示:(1)异质生境中半蒴苣苔单(分)株叶片自然含水量仅有较小差异(<2%),而相对含水量和自然饱和亏则无显著差异;异质生境中叶片水分需求随基质含水量降低而明显增加,但叶片水势也随之显著降低。(2)单株生长差异大但群体累积生物量无明显差异。如峡谷岩壁表面单株的株高和叶面积均显著高于河岸有机质层单株,但群体累积株高、累积叶面积差异不显著。(3)单株外部形态变化显著,匍匐茎长度、直径和根着生密度均呈现峡谷岩壁表面>风化碎裂岩表>河岸有机质层的趋势;峡谷岩壁表面单株叶片比河岸有机质层单株平均增厚近60μm,比叶面积则降低至其78.2%,气孔密度则显著降低至其66%。(4)光合生理指标中,叶片气孔限制值随叶片水势降低而显著增加,同时气孔导度明显提升,故而胞间CO_(2)浓度并无明显变化,但峡谷岩壁表面单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仅达到河岸有机质层单株叶片的69.6%。(5)水分亏缺最多的峡谷岩壁表面单株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却最低(3.029±0.461μmol CO_(2)·mmol^(-1)H_(2)O),仅为河岸有机质层单株的73%。表明,半蒴苣苔可通过自身水分维持机制来保证岩溶异质生境中单株水分的相对稳定,并以增加根系密度、匍匐茎长度、叶片厚度和重量,减少气孔密度等形态可塑性来适应干旱的岩溶岩壁生境,通过增加气孔导度保持蒸腾拉力来维持胞间CO_(2)浓度,以高耗水来维持生长状态相对稳定的方式达成对岩溶河谷水分异质性生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河谷 半蒴苣苔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生理生态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鬼酒酿造环境异常球菌属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建武 黎有有 +6 位作者 杨玉婷 樊林 李梦霖 余冰 易旻 刘祝祥 陈义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3-38,共6页
研究对分离自馥郁香型白酒酒鬼酒制曲和发酵车间空气的8株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菌株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研究。采用添加体积分数10%酒鬼酒混合浸汁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分离,挑选并纯化与异常球菌属菌株表型相似的菌株,考察其相关... 研究对分离自馥郁香型白酒酒鬼酒制曲和发酵车间空气的8株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菌株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研究。采用添加体积分数10%酒鬼酒混合浸汁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分离,挑选并纯化与异常球菌属菌株表型相似的菌株,考察其相关生理生化特征,并进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通过表型特点筛选,得到23株异常球菌属疑似菌株。系统发育分析表明,23株菌株中有8株属于异常球菌属,归属于该属的4个种(D.radiotolerans、D.daejeonensis、D.ficus和D.yunweiensis)。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表明,这些异常球菌属菌株在内生孢子、革兰染色、过氧化氢酶实验、生长温度范围、生长pH范围、多聚物水解等特征方面,与它们系统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的典型菌株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酿造环境 异常球菌属 空气源微生物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亲水性磁性分子印迹树脂的合成及其固相萃取性能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彭胜 李奂 施树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3-298,共6页
以绿原酸(CGA)为模板分子、间苯二酚和三聚氰胺为双功能单体、甲醛为交联剂在磁性介孔二氧化硅(Fe_3O_4@mSiO_2)的介孔中一步聚合形成亲水性磁性分子印迹树脂(MMIRs)。除去mSiO_2载体后,MMIRs具有多孔结构且印迹位点位于材料表面。透射... 以绿原酸(CGA)为模板分子、间苯二酚和三聚氰胺为双功能单体、甲醛为交联剂在磁性介孔二氧化硅(Fe_3O_4@mSiO_2)的介孔中一步聚合形成亲水性磁性分子印迹树脂(MMIRs)。除去mSiO_2载体后,MMIRs具有多孔结构且印迹位点位于材料表面。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振动样品磁强计、热重分析和水接触角实验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层成功地包覆在Fe_3O_4表面,MMIRs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磁固相萃取性能。MMIRs对CGA具有较强的吸附容量(50.87 mg/g)、较快的吸附速率(吸附平衡时间70 min)和较好的特异性吸附性能。将MMIRs用于杜仲黑茶中CGA的选择性分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检出限为0.7 mg/L,回收率为93.1%~109.4%,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9.6%。结果表明MMIRs可简单、快速、高选择性地分离富集复杂水体系样品中的C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分子印迹树脂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绿原酸 复杂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区七彩山鸡鸡蛋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延云 胡强 +4 位作者 龚卫华 王燕 蒋元琳 梁乐怡 汪瑶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5-120,共6页
为研究彝区峨边县高海拔、山坡散养的七彩山鸡鸡蛋的营养成分,对其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维生素、氨基酸、常量和微量元素、重金属等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彝区七彩山鸡蛋脂肪含量适中,水分、灰分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72.22、1... 为研究彝区峨边县高海拔、山坡散养的七彩山鸡鸡蛋的营养成分,对其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维生素、氨基酸、常量和微量元素、重金属等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彝区七彩山鸡蛋脂肪含量适中,水分、灰分和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72.22、1.30和12.75 g/100 g,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1和B2,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量分别为11.09和4.47 g/100 g;参考WHO/FAO氨基酸模式谱,彝区七彩山鸡蛋中的EAA/TAA值和EAA/NEAA值分别为40.30%和67.52%,均超过了理想蛋白标准,且氨基酸比值系数(SRC)为84.56%,氨基酸组成满足理想氨基酸模式,营养价值均衡;七彩山鸡蛋中各种必需元素种类齐全,重金属除了少量的铬以外,其余均未检出。表明彝区七彩山鸡鸡蛋是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天然绿色食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彩山鸡 鸡蛋 营养成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胆碱/乳酸低共熔溶剂预处理对笋壳物化性质及酶解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强 王延云 +2 位作者 蒋琼 龚卫华 王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87-193,共7页
笋壳是竹笋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为解决笋壳生物质的转化利用,其关键的一步是建立一种绿色、高效的提高笋壳酶水解效率的预处理方法。以笋壳为原料,采用不同条件的低共熔溶剂(deep-eutectic solvents,DES)预处理,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 笋壳是竹笋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为解决笋壳生物质的转化利用,其关键的一步是建立一种绿色、高效的提高笋壳酶水解效率的预处理方法。以笋壳为原料,采用不同条件的低共熔溶剂(deep-eutectic solvents,DES)预处理,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笋壳木质纤维素成分及物化特征的变化,探究DES预处理方法在笋壳样品纤维素酶水解效率方面提升的效果和潜在原因。结果表明,DES预处理后,笋壳样品中纤维素的含量从35.86%上升至48.63%,半纤维素的含量从19.13%下降到15.59%,木质素的含量从28.67%下降到14.82%;DES预处理有效地破坏了笋壳木质纤维素致密的外观形态,并较大程度地减小了笋壳的抗降解屏障。数据表明,DES较大程度地减少笋壳中的木质素和少量的半纤维素,而高度保留了纤维素且DES预处理并未改变笋壳纤维素的晶型结构;笋壳样品的酶水解率从29.24%(未处理)提升至90.43%(110℃,氯化胆碱和乳酸摩尔比为1∶9),比原材料的酶水解率提升了3.1倍。研究显示,氯化胆碱/乳酸在最佳条件中(110℃,摩尔比1∶9)能实现笋壳高效酶解转化,且能实现笋壳木质素的有效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 木质纤维素 低共熔溶剂 生物质 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陆军 彭胜 +4 位作者 霍延平 王志宏 杨秋玲 王翔 彭密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48-752,共5页
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辅助提取、微乳体系提取、浊点萃取植物活性成分中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和特点,并对表面活性剂在提取植物活性成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辅助提取 微乳体系提取 浊点萃取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预处理对笋壳木质素结构及物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强 王延云 +2 位作者 龚卫华 王燕 唐梦劼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65-371,共7页
以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笋壳为原料,采用氯化胆碱和乳酸低共熔溶剂预处理提取氯化胆碱-乳酸(choline chloride-lactic acid,CC-LA)木质素,并对木质素结构、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CC-LA木质素的得率在37... 以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笋壳为原料,采用氯化胆碱和乳酸低共熔溶剂预处理提取氯化胆碱-乳酸(choline chloride-lactic acid,CC-LA)木质素,并对木质素结构、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CC-LA木质素的得率在37.67%~62.32%之间,远高于磨木木质素的得率(13.4%)。CC-LA木质素相对分子质量低,多分散性指数小于2,结构均一性好。在氯化胆碱与乳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处理温度为130℃条件下得到CC-LA 3130木质素,该木质素较其他CC-LA木质素和磨木木质素醇羟基含量最低,酚羟基含量最高,热稳定性最好,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最强,自由基清除指数为3.77,高于商业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2.11),本研究说明了氯化胆碱/乳酸在最佳条件下(1∶3,130℃)提取的木质素具有应用于抗氧化剂领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笋壳 木质素 结构 热稳定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异戊基环戊酮虚拟模板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俊杰 龚梦婷 +4 位作者 田海希 李辉 黄信慧 邹灵敏 韦永庆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33-1342,共10页
以2-异戊基环戊酮为虚拟模板,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粒径20~50μm的分子印迹微球。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分子印迹微球的表面化学特征及粒径分布,测试了印迹聚合物对玫瑰醚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性能... 以2-异戊基环戊酮为虚拟模板,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粒径20~50μm的分子印迹微球。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分子印迹微球的表面化学特征及粒径分布,测试了印迹聚合物对玫瑰醚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性能及吸附选择性。考察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玫瑰醚的应用效能。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对玫瑰醚的吸附可在25 min达到平衡,具有较快的吸附动力学,一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描述其吸附动力学行为。Freundlich模型最适合描述MIPs对玫瑰醚的等温吸附行为,聚合物材料最大的印迹位点数目为149.3μmol/g。聚合物对玫瑰醚的平均吸附能为166 kJ/mol,表明主要为化学吸附。虚拟模板印迹聚合物对玫瑰醚的选择因子相对于香叶醇和香茅醇分别为3.710和5.636,且对含玫瑰醚的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仍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能力(竞争吸附量为18.02 mg/g)。在优化洗涤(1 mL乙腈+1 mL乙腈和水混合溶剂(体积比9.5∶0.5)+2 mL乙腈、甲醇和水混合溶剂(体积比8∶1∶2)和洗脱(3 mL甲醇和醋酸混合溶剂(体积比9∶1))条件下,通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可实现玫瑰醚的有效分离和富集,回收率为9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膜板印迹 分子印迹微球 玫瑰醚 吸附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IL-101@白藜芦醇印迹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国强 罗晓玥 +3 位作者 邓文 杨城城 刘子涵 李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127,133,共7页
以MIL-101(Fe)为基质,通过表面接枝白藜芦醇印迹聚合物获得一种对白藜芦醇具有高选择吸附能力的新型印迹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印迹材料的表面功能基团、颗粒形状及骨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该印迹复合... 以MIL-101(Fe)为基质,通过表面接枝白藜芦醇印迹聚合物获得一种对白藜芦醇具有高选择吸附能力的新型印迹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印迹材料的表面功能基团、颗粒形状及骨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该印迹复合材料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及选择性。结果表明,复合印迹材料的印迹效率达4.577,其对模板的选择因子高达3.695,对白藜芦醇也具有较高吸附能力,吸附量为24.9 mg/g。Scatchard分析显示印迹材料表面主要有两类吸附位点。另外,该印迹材料可重复使用,吸附性能变化不大。以Fe-MIL-101@白藜芦醇印迹复合材料为吸附剂,固相萃取虎杖粗提物中的白藜芦醇时,能够较好地分离和富集目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Fe-MIL-101 表面印迹 白藜芦醇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