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应变速率对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陈海龙 周雯 +2 位作者 张绍龙 胡锋 吴开明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49,共12页
目的通过对高应变速率和准静态速率下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探明高应变速率下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的强塑性机理,为推广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等先进高强钢在高应变率工况下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对微纳结构贝氏体... 目的通过对高应变速率和准静态速率下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探明高应变速率下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的强塑性机理,为推广微纳结构贝氏体钢等先进高强钢在高应变率工况下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对微纳结构贝氏体钢进行准静态和高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及透射电镜(TEM)等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表征。结果相较于准静态拉伸,试验钢在高应变速率拉伸条件下的延伸率大幅度提高,从6.7%提升至12.7%,但抗拉强度从1665 MPa降低到1553 MPa,屈服强度由1088 MPa降低至1070 MPa。高应变速率拉伸时,在真应变小于0.04阶段,绝热升温效应使断口附近组织软化程度加深,断口附近应力松弛,更有利于韧窝的形核和长大;当真应变超过0.04后,TRIP效应处于主导位置,更多的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试验钢在2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塑性提高。高应变速率下的位错密度低于准静态拉伸的位错密度,这是由于在高应变速率拉伸过程中,贝氏体基体塑性变形程度较大,减少了与形变诱导马氏体之间的变形不相容,不需要产生额外的位错。结论高应变速率拉伸后,微纳结构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大幅减小,贝氏体板条发生较大塑性变形,使强塑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结构贝氏体钢 拉伸变形 应变速率 残余奥氏体 相变诱发塑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取向下单晶铁纳米线拉伸行为的模拟研究
2
作者 张诗雨 蒋更平 +1 位作者 AIMAN Mukhtar 吴开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5,共9页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取向、尺寸和温度因素对单晶体心立方铁纳米线的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铁纳米线轴向初始取向分别为<001>、<110>、<111>、<102>、<112>,模拟了不同温度(10~700 K)...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取向、尺寸和温度因素对单晶体心立方铁纳米线的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铁纳米线轴向初始取向分别为<001>、<110>、<111>、<102>、<112>,模拟了不同温度(10~700 K)和不同尺寸范围(1.5~5 nm)下的变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取向、尺寸和温度会显著影响单晶体心立方铁纳米线的拉伸变形行为.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直径为2 nm的<001>铁纳米线在300 K的拉伸载荷下,主要通过孪晶的模式发生变形,最后拉伸取向转变为<110>.而在700 K下,<001>铁纳米线的拉伸变形模式由滑移主导.不同初始取向在不同温度和尺寸下其变形机制截然不同,这导致了铁纳米线不同的力学性能.本文系统性地研究了在不同取向下的铁纳米线变形机制随尺寸和温度变化发生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纳米线 拉伸变形行为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Cr12Ni双相组织不锈钢焊接接头区域特征与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心保 吴开明 +4 位作者 柯睿 胡丞杨 Amir AShirzadil Serhii Yershov 黄日清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31,I0004,共11页
采用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metal active gas arc welding,MAG焊)、等离子弧焊(plasma arc welding,PAW)和高频感应焊接方法获得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不锈钢00Cr12Ni的焊接接头,对其组织区域特征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典型的焊接接头... 采用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metal active gas arc welding,MAG焊)、等离子弧焊(plasma arc welding,PAW)和高频感应焊接方法获得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不锈钢00Cr12Ni的焊接接头,对其组织区域特征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典型的焊接接头热影响区(heat affected zone,HAZ)可分为晶粒粗大,铁素体为优势相的高温热影响区(high temperature heat affected zone,HTHAZ)和晶粒细小,马氏体为优势相的低温热影响区(low temperature heat affected zone,LTHAZ).通过测量实际焊接热循环曲线的方法确定了HTHAZ及LTHAZ的温度范围,并采用热模拟研究HAZ不同区域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HTHAZ的热循环峰值范围为1200℃至熔点,晶粒粗大呈现为脆性;LTHAZ热循环峰值范围为800~1200℃,室温组织为非平衡低碳板条马氏体,韧性较好,但低于0℃时呈脆性.MAG焊接头由于奥氏体焊缝为钟罩形,HAZ冲击试验时断面包括奥氏体焊缝,因此冲击性能较好;PAW接头在1000℃奥氏体快冷可获得细晶粒马氏体韧性提高;高频感应焊接接头中无HTHAZ,但焊接过程中的加工硬化导致室温呈脆性,通过去应力退火后韧性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r双相组织不锈钢 焊接接头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焊后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锰钢表面氢原子/氢分子吸附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诚 成林 +1 位作者 许泽岷 吴开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氢原子和氢分子在纯铁表面和锰原子掺杂表面的吸附与解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氢原子可在纯铁(001)表面稳定吸附,吸附能按照顶位,桥位和心位依次增强;而溶质原子锰降低了氢原子距离表面的位置...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氢原子和氢分子在纯铁表面和锰原子掺杂表面的吸附与解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氢原子可在纯铁(001)表面稳定吸附,吸附能按照顶位,桥位和心位依次增强;而溶质原子锰降低了氢原子距离表面的位置并强化了氢原子的吸附行为.氢分子在纯铁表面的吸附解离行为取决于氢分子距离模型表面的初始距离和初始空间构型.氢分子平行于纯铁(001)表面时,距离心位1.2Å发生解离,而桥位、顶位均不会发生解离;氢分子垂直放置时,距离桥位0.6Å、顶位1.0Å发生解离,心位不会发生解离.氢分子平行于锰掺杂纯铁(001)表面时,距离桥位0.6Å、顶位0.7Å、心位1.2Å发生解离;氢分子垂直放置时,距离桥位、心位0.8Å发生解离,而顶位放置氢分子不发生解离.归纳可知,锰溶质原子掺杂会增加铁基体表面氢原子和氢分子的吸附作用并促进氢分子发生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溶质原子 表面吸附 氢分子吸附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孔道内受限水介电常数影响因素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5
作者 李浩宇 蒋更平 吴开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86,共8页
受限水的介电特性对于石墨烯电容器的储能效率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使用分子动力模方法,研究了不同石墨烯纳米孔道宽度(0.812~10 nm)下内受限水介电常数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石墨烯纳米孔道内部受限水双电层结构可分为空... 受限水的介电特性对于石墨烯电容器的储能效率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使用分子动力模方法,研究了不同石墨烯纳米孔道宽度(0.812~10 nm)下内受限水介电常数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石墨烯纳米孔道内部受限水双电层结构可分为空隙层、界面层和体相层三个部分.其整体的介电常数随孔道大小的降低而线性减少.这是由内部体相层的宽度的降低而导致的.此外电极电压大小和石墨烯-水相互作用参数εCO的强弱也会显著改变电极表面的双电层(Electric Double Layers,EDLs)结构.其中电压的增大使得介电常数分布的震荡的程度也随之增加,最终导致了整体介电常数的减小.与之类似,亲水态的石墨烯表面(高εCO)下受限水分布的震荡程度也显著增加,这导致了整体介电常数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限水 分子动力学模拟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