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复合材料MoSi_2-Mo_5Si_3/SiC涂层的制备及组织结构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鑫 邹艳红 +3 位作者 黄启忠 苏哲安 王秀飞 张明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9-783,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和料浆刷涂反应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MoSi_2-Mo_5Si_3/SiC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对涂层的形成、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考察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涂... 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和料浆刷涂反应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MoSi_2-Mo_5Si_3/SiC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对涂层的形成、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初步考察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涂层厚度为400μm左右,主要由β-SiC、MoSi_2及少量的Mo_5Si_3组成.1350℃等温氧化10h后,复合涂层试样的氧化失重率只有1.21%,明显低于C/C复合材料SiC单涂层试样,其高温抗氧化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与C/C复合材料SiC单涂层相比,经封填改性制得的复合涂层结构更致密,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抗氧化涂层 MOSI2 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i/C/B_2O_3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左朋建 尹鸽平 +4 位作者 王振波 程新群 杜春雨 贾德昌 史鹏飞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5-708,共4页
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得Si/C/B2O3复合材料,并用XRD和XPS分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组成。以复合材料为锂离子电池电极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并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和充放电曲线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硼以氧化物的形式存... 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得Si/C/B2O3复合材料,并用XRD和XPS分析材料的物相结构和组成。以复合材料为锂离子电池电极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并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和充放电曲线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硼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材料的可逆容量和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较硅/碳材料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900℃条件下热解得到的材料的首次可逆容量为584mA·h·g-1,复合材料在第40次循环的可逆容量可达到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氧化硼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正极材料LiNi_(0.5)Co_(0.25)Mn_(0.25)O_2的结构及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4
3
作者 戴长松 葛昊 +1 位作者 王殿龙 王福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2-438,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正极材料LiNi0.5Co0.25Mn0.25O2。XRD、XPS测试结果表明:LiNi0.5Co0.25Mn0.25O2中阳离子排列有序度较高,层状结构明显;Co、Mn分别以+3、+4价形式存在,Ni以+2、+3价形式存在,且Ni2+与Ni3+的含量之比约为1∶1。SE...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正极材料LiNi0.5Co0.25Mn0.25O2。XRD、XPS测试结果表明:LiNi0.5Co0.25Mn0.25O2中阳离子排列有序度较高,层状结构明显;Co、Mn分别以+3、+4价形式存在,Ni以+2、+3价形式存在,且Ni2+与Ni3+的含量之比约为1∶1。SEM测试结果表明:正极材料LiNi0.5Co0.25Mn0.25O2结晶粒径较均匀。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与LiCoO2相比,尽管LiNi0.5Co0.25Mn0.25O2的放电电压平台较低,但放电容量较高;在恒流充电模式下,当充电截止电压由4.35V升高至4.75V时,首次放电容量由179mAh·g-1增至201mAh·g-1,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由74.95%增至78.48%;在先恒流再恒压的充电模式下,电池首次放电容量为212mAh·g-1,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提高到87.71%。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在2.80~4.80V扫描范围内,该正极材料发生Ni2+/Ni3+,Co3+/Co4+两对电化学反应。EIS测试表明:随着充电截止电压的增大,该正极材料的传荷电阻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层状正极材料 LiNi0.5Co0.25Mn0.25O2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编C/C复合材料组分材料有效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方国东 韩杰才 +2 位作者 梁军 孟松鹤 杨宇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4-649,共6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测和测量轴编C/C复合材料细观编织结构及其尺寸,建立轴编C/C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通过给出组分材料有效性能的变化区间,构造组分材料性能与轴编C/C复合材料宏观有效性能的对应关系,利用径向基函数(RBF)人工神经网络(ANN...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测和测量轴编C/C复合材料细观编织结构及其尺寸,建立轴编C/C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通过给出组分材料有效性能的变化区间,构造组分材料性能与轴编C/C复合材料宏观有效性能的对应关系,利用径向基函数(RBF)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对该高度非线性的对应关系进行训练,通过轴编C/C复合材料宏观实验结果,预报其组分材料的有效性能。结果表明,轴编C/C复合材料面内弹性性能基本相同,在测量时可忽略面内纤维束铺设方向的影响;人工神经网络对训练样本有一定的依赖性,但通过多次随机构造样本训练网络,可得到理想的预测结果,且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具有很好的容错性,能很好地预报轴编C/C复合材料组分材料的有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编C C复合材料 组分材料 人工神经网络 有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锑协效MH阻燃EVA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勇辰 潘健 徐卫兵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5-118,共4页
利用垂直燃烧(UL94)、极限氧指数(LOI)、热失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三氧化二锑(Sb_2O_3)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氢氧化镁(MH)体系中的协效阻燃作用与机理。结果表明,当阻燃剂MH/Sb_2O_3的总添加量为57%时,EVA/M... 利用垂直燃烧(UL94)、极限氧指数(LOI)、热失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三氧化二锑(Sb_2O_3)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氢氧化镁(MH)体系中的协效阻燃作用与机理。结果表明,当阻燃剂MH/Sb_2O_3的总添加量为57%时,EVA/MH/Sb_2O_3复合材料通过UL94 V-0级,氧指数达到33. 5%。与EVA/MH复合材料相比,EVA/MH/Sb2O3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较好,残炭量更高; EVA/MH/Sb_2O_3复合材料炭层表面孔洞少,封闭效果好,导致阻燃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氢氧化镁 三氧化二锑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掺杂Li-Ni-O系列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戴长松 羊俊 +1 位作者 王殿龙 王福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11-2017,共7页
以Ni(NO3)2、Al(NO3)3和LiOH为原料,研究了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AlxO2(x=0.025~0.30)新的共沉淀方法:在前驱体的制备过程中采用超声波振动,在焙烧前用无水乙醇保护前驱体,并在空气气氛下对前驱体进行焙烧。采用充放电测试... 以Ni(NO3)2、Al(NO3)3和LiOH为原料,研究了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xAlxO2(x=0.025~0.30)新的共沉淀方法:在前驱体的制备过程中采用超声波振动,在焙烧前用无水乙醇保护前驱体,并在空气气氛下对前驱体进行焙烧。采用充放电测试、XRD和循环伏安研究了掺铝量、焙烧温度和时间、补锂量以及超声波振动对LiNi1-xAlxO2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中,正极材料LiNi1-xAlxO2中Al的最佳含量为x=0.2,最佳焙烧温度为700℃,焙烧时间为16h,补锂量为0.05(即:nLi∶nNi+Al=1.05∶1)效果较好;并发现掺铝有利于形成和稳定α-NaFeO2型层状有序结构。同时发现,超声波振动提高了电池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1-xAlxO2 超声波场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耐火材料酚醛树脂结合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7
作者 丁冬海 杨少雨 肖国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5-100,共6页
含碳耐火材料不仅热导率较高,具有较好的抗热冲击性能,而且与熔渣不润湿,具有良好的抗侵蚀性能,因此大量生产并在冶金工业中广泛应用。酚醛树脂因具有与石墨润湿、残碳率高、环境友好、结合强度较高的特点而广泛用作含碳耐火材料结合剂... 含碳耐火材料不仅热导率较高,具有较好的抗热冲击性能,而且与熔渣不润湿,具有良好的抗侵蚀性能,因此大量生产并在冶金工业中广泛应用。酚醛树脂因具有与石墨润湿、残碳率高、环境友好、结合强度较高的特点而广泛用作含碳耐火材料结合剂。然而,酚醛树脂热解碳为脆性的非晶结构,不仅在应力作用下易脆性断裂,而且在高温下容易氧化。很多研究致力于酚醛树脂的化学改性。为提高酚醛热解碳的抗氧化性能或力学性能,提高酚醛树脂残碳率,通常添加过渡金属化合物、纳米碳、半导体陶瓷作为催化剂以提高热解碳的有序度,或者在其酚醛树脂热解碳基体中生成具有较高石墨化度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以及Si C纳米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耐火材料 酚醛树脂 结合剂 催化石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含量对CF/B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卫东 曹海琳 +2 位作者 刘毅佳 陈国荣 史鹏飞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2,共4页
制备了碳纤维/玄武岩纤维(CF/BF)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层合板不同胶含量对其层间剪切强度、热传导和耐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F/BF复合材料,在胶的体积分数为35%时,复合材料经纬向层间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21和20 MPa... 制备了碳纤维/玄武岩纤维(CF/BF)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层合板不同胶含量对其层间剪切强度、热传导和耐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F/BF复合材料,在胶的体积分数为35%时,复合材料经纬向层间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21和20 MPa;在胶的体积分数为39.5%处,热导率和线烧蚀率出现最低值0.366 W/(m.K)和87μm/s。CF/BF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符合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性能混杂效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纤维 复合材料 混杂效应 热性能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镍活性炭材料及复合型超级电容器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国辉 王福平 姜兆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4-258,共5页
为提高碳基电化学电容器的比电容和和能量密度,采用化学沉积法将少量镍氧化物沉积在活性炭上,得到沉积镍氧化物的活性炭材料并以此材料做成复合电极用于混合型电化学电容器的正极.研究显示,沉积镍氧化物后,碳材料的比表面积略有减小,但... 为提高碳基电化学电容器的比电容和和能量密度,采用化学沉积法将少量镍氧化物沉积在活性炭上,得到沉积镍氧化物的活性炭材料并以此材料做成复合电极用于混合型电化学电容器的正极.研究显示,沉积镍氧化物后,碳材料的比表面积略有减小,但孔径分布没有明显变化.复合电极作为混合型电容器的正极时,比电容达到194.01F/g,比纯活性炭正极的175F/g提高了10.84%;复合电极在6mol/L的电解液中析氧电势为0.296V,比纯活性炭电极的0.220V高出0.076V,因此,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不同放电电流密度下的恒电流测试结果显示,沉积镍氧化物活性炭复合电极的比电容值没有明显变化,与纯活性炭电极一样表现出良好的功率特性.采用沉积镍氧化物活性炭作为正极材料的复合型电容器,在6mol/L的KOH水溶液作为电解液时,单体电容器的工作电压可以达到1.2V,高于纯活性炭制备的双层型电容器0.2V.充放电循环10000次时,复合型电容器的电容仅降低到初始电容的90%.上述结果表明,在活性炭上沉积少量镍氧化物颗粒可以提高碳基电化学电容器的比电容和能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电容器 活性炭 镍氧化物 复合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材料Ⅰ型裂纹动态问题的对偶方程组及其求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边文凤 王彪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1-658,共8页
首先引入势函数,用势函数表示压电材料的基本微分方程,并采用Laplace变换、半无限对称Fourier正弦变换和Fourier余弦变换,对微分方程进行变换和初步求解;然后通过Fourier反演和引入边界条件,建立了二维压电材料动态裂纹问题的对偶方程组... 首先引入势函数,用势函数表示压电材料的基本微分方程,并采用Laplace变换、半无限对称Fourier正弦变换和Fourier余弦变换,对微分方程进行变换和初步求解;然后通过Fourier反演和引入边界条件,建立了二维压电材料动态裂纹问题的对偶方程组;再根据Bessel函数性质,利用Abel型积分方程及其反演,将对偶方程组化为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组.结果表明,方法是可行的,可以成为研究此类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材料 动态裂纹 势函数 对偶积分方程组 积分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比及热处理气氛对纳米Fe/石墨复合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邹艳红 王贵成 +1 位作者 黄启忠 刘洪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25,29,共5页
利用氧化石墨层间可吸附大量离子的特性使Fe3+吸附到氧化石墨层间,再通过还原法制备了纳米Fe/石墨复合材料。采用元素分析、电磁参数测定等手段系统考察了硝酸铁与氧化石墨的配比及热处理气氛对纳米Fe/石墨复合材料分子组成和微波吸收... 利用氧化石墨层间可吸附大量离子的特性使Fe3+吸附到氧化石墨层间,再通过还原法制备了纳米Fe/石墨复合材料。采用元素分析、电磁参数测定等手段系统考察了硝酸铁与氧化石墨的配比及热处理气氛对纳米Fe/石墨复合材料分子组成和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石墨复合材料属于典型的软磁性材料;FeGO31H600的最大反射损耗为-6dB,而FeGO21H600的最大反射损耗达到了-9dB,故FeGO21H600的微波吸收效果最好;当厚度为1mm时,FeGO21600反射损耗大于6dB的频段范围为14~18GHz,而FeGO21H600反射损耗大于6dB的频段范围为11~18GHz,比FeGO21600低且宽,故FeGO21H600的微波吸收效果比FeGO21600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氧化石墨 纳米复合材料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特征建模的汽车车身工程图转换的实现
12
作者 鞠春雷 刘子建 洪蕾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57,共5页
运用文件格式转换原理 ,利用 CAD软件 ,结合实例 。
关键词 特征模型 工业标准 工程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耐火材料防氧化技术综述 被引量:16
13
作者 代黎明 肖国庆 丁冬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57-3066,共10页
以Mg O或Al2O3与鳞片石墨复合制备的含碳耐火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抗侵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浸入式水口、长水口、塞棒、滑板,以及具有控流和钢水净化作用的功能耐火材料部件和炼钢转炉、电炉、钢包内衬、冶金窑炉内衬等。同时,随着... 以Mg O或Al2O3与鳞片石墨复合制备的含碳耐火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抗侵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浸入式水口、长水口、塞棒、滑板,以及具有控流和钢水净化作用的功能耐火材料部件和炼钢转炉、电炉、钢包内衬、冶金窑炉内衬等。同时,随着钢铁冶金等行业趋向于高效化和智能化,对含碳耐火材料的抗渣侵蚀性能和抗热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含碳耐火材料的损毁往往是从其中的石墨被氧化开始,碳的易氧化不仅消耗鳞片石墨资源释放温室气体,而且使含碳耐火材料的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含碳耐火材料防氧化技术的发展对钢铁冶金行业提质增效、资源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含碳耐火材料的原料组成复杂,使用过程中性能相互制约,在提高抗氧化性能的同时,导致含碳耐火材料的其他性能下降。因此,研究者们除了通过调整不同抗氧化剂的含量和粒径优化抗氧化性能外,主要从抗氧化剂的复合化和含碳耐火材料微观结构演变方面不断尝试,在提高含碳耐火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同时,协同提高其抗渣侵蚀性能和力学性能。根据含碳耐火材料的氧化损毁机理,添加抗氧化剂法依旧是含碳耐火材料最常用的防氧化技术。金属抗氧化剂除了生成金属氧化物和碳化物阻止含碳耐火材料的氧化外,通过固相反应生成的陶瓷相产物还可以提高含碳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渣侵蚀性能,过渡金属和金属合金作为抗氧化剂还可以催化热解碳石墨化以及促进碳化物晶须的生成。碳化物抗氧化剂除了常见的碳化硅和碳化硼外,MAX相和Al与碳化物结合制备的复杂化合物不仅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还可以有效避免由金属碳化物水化导致的含碳耐火材料的开裂问题。含硼氧化物作为抗氧化剂不但可以生成致密的氧化层减缓氧气的渗透,而且容易通过离子迁移形成镁铝尖晶石。此外,纳米抗氧化剂和复合粉抗氧化剂更易于分散在含碳耐火材料基质中形成均质微观结构,从而改善其综合性能。本文综述了含碳耐火材料的氧化损毁机理,主要分析了金属、碳化物和含硼氧化物三种类型抗氧化剂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抗氧化剂在反应机理、微观结构演变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含碳耐火材料防氧化技术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耐火材料 抗氧化剂 AL2O3-C MGO-C 金属 碳化物 含硼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方法对苦荞粉添加吐司面包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圣博 张瑶 +6 位作者 俞玥 郭元新 张志红 王东旭 关桦楠 张延杰 余永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8-203,共6页
该文研究了苦荞粉(5%、10%、15%、20%,质量分数)对直接发酵吐司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二次发酵、二次发酵与酸面团相结合对苦荞粉添加吐司面包烘焙品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苦荞粉的加入导致直接发酵面包的品质变差,具体表现为比... 该文研究了苦荞粉(5%、10%、15%、20%,质量分数)对直接发酵吐司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二次发酵、二次发酵与酸面团相结合对苦荞粉添加吐司面包烘焙品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苦荞粉的加入导致直接发酵面包的品质变差,具体表现为比容、弹性降低,硬度、咀嚼性、老化率上升,且变化程度随着苦荞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与20%苦荞粉添加量下的直接发酵吐司面包相比,二次发酵制作方法明显地提升了比容(+17.7%)、降低了硬度(-10.4%)及老化率(-38.1%),此外在二次发酵基础上应用酸面团,进一步改善了吐司面包的比容(+24.4%)、硬度(-30.0%)及老化率(-49.8%)。因此,二次发酵法与酸面团技术作为天然类面包烘焙品质的改良方式,可用于提高消费者对苦荞粉添加面包产品的接受度,扩大苦荞粉在烘焙行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粉 吐司面包 烘焙品质 直接发酵 二次发酵 酸面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研究 被引量:60
15
作者 汪潇 王宇斌 +1 位作者 杨留栓 朱新锋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3-527,532,共6页
通过系统的试验,重点研究了较长龄期下,粉煤灰掺量为50%和60%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碳化性能和收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煤灰掺量为50%和60%的混凝土,经较长时间养护和适量激发剂作用后,其后期强度发展较快,与基准混凝土强度相当;... 通过系统的试验,重点研究了较长龄期下,粉煤灰掺量为50%和60%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碳化性能和收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煤灰掺量为50%和60%的混凝土,经较长时间养护和适量激发剂作用后,其后期强度发展较快,与基准混凝土强度相当;长期养护对其抗碳化性能有明显提高,并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收缩性能,但对其收缩变化趋势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粉煤灰 力学性能 碳化 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应用设计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李荐 钟晖 +2 位作者 钟海云 戴艳阳 温俊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8-391,共4页
以超级电容器放电时端电压的变化为基础,推导出了其应用设计中容量、等效串联电阻、串并联个数的计算公式,介绍了国内外一些公司超级电容器产品的性能指标;并以数据存储电路系统、脉冲电路系统的应用设计为例,对超级电容器应用设计方法... 以超级电容器放电时端电压的变化为基础,推导出了其应用设计中容量、等效串联电阻、串并联个数的计算公式,介绍了国内外一些公司超级电容器产品的性能指标;并以数据存储电路系统、脉冲电路系统的应用设计为例,对超级电容器应用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新型能源器件 数据存储系统 脉冲电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柴油机振动信号特征提取研究 被引量:49
17
作者 李国宾 关德林 李廷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9-152,共4页
为通过振动信号识别柴油机的工作状态,提出利用小波包变换和奇异值分解提取振动信号特征的新方法。给出了小波包变换算法及奇异值分解算法,依据矩阵奇异值特征向量,定义了振动信号特征参数,并探讨了特征参数与柴油机运行状态之间的内在... 为通过振动信号识别柴油机的工作状态,提出利用小波包变换和奇异值分解提取振动信号特征的新方法。给出了小波包变换算法及奇异值分解算法,依据矩阵奇异值特征向量,定义了振动信号特征参数,并探讨了特征参数与柴油机运行状态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特征参数能够敏感地反映柴油机工作性能的变化。随着柴油机工作性能的恶化,振动强度的增加,特征参数变大。特征参数可作为柴油机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特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信号 柴油机 小波包变换 奇异值分解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A阻尼器的古塔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赵祥 王社良 +2 位作者 周福霖 黄襄云 赵西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9-223,共5页
针对某古塔结构的主要受力和变形特点,并遵循"保护第一"和"修旧如旧"的古建筑保护原则,设计了3种SMA阻尼器,提出了将其安装于古塔结构以提高其抗震性能的保护方案,探讨了SMA阻尼器的安装方式及确定其数量的计算方法... 针对某古塔结构的主要受力和变形特点,并遵循"保护第一"和"修旧如旧"的古建筑保护原则,设计了3种SMA阻尼器,提出了将其安装于古塔结构以提高其抗震性能的保护方案,探讨了SMA阻尼器的安装方式及确定其数量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装有SMA阻尼器的古塔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SMA阻尼器可有效地提高该古塔结构的抗震能力,且对其他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塔 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振动台试验 修旧如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研究中"大数据"的启示、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强 孟松鹤 +4 位作者 仲政 解维华 郭早阳 金华 张幸红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6-449,共44页
大数据在全世界发展迅猛,应用成效显著.大数据独特的思维和方法,为科学研究与探索提供了全新的范式.力学研究中,高时空分辨率、多参数同步观测与高精度、大规模模拟手段的发展,为力学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大数据、机器智能方法的应... 大数据在全世界发展迅猛,应用成效显著.大数据独特的思维和方法,为科学研究与探索提供了全新的范式.力学研究中,高时空分辨率、多参数同步观测与高精度、大规模模拟手段的发展,为力学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大数据、机器智能方法的应用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本文旨在分析大数据思维方法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启示与挑战.首先从大数据资源、大数据科学及大数据技术3个层面分析了大数据的内涵及研究态势,概括了国内外政府及组织机构的大数据发展规划.而后对比分析了力学思维方法与大数据思维方法的特点,指出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数据使用方式的不同而带来的范式差异:大数据采用数据驱动模型替代力学中的偏微分方程组以描述问题,在复杂系统的分析、预测中优势显著.回顾了大数据方法在材料性能预测、材料本构建模、湍流建模、结构健康监测及试验力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动态数据驱动与数字孪生等大数据驱动的建模模拟新范式.总结了大数据在力学研究中应用的3种方式,即驱动已有模型改进,挖掘复杂隐含的规律,以及替代已有的理论方法等.最后,建议以力学研究为主体和牵引,大数据与力学双驱动,推动大数据与力学交叉形成理论与方法突破、及学科发展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大数据 数据科学 复杂性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钴的电沉积行为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培霞 安茂忠 +1 位作者 苏彩娜 王福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32-2036,共5页
在含有氯化钴的室温离子液体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EMIC)和乙二醇(EG)体系中研究了金属钴的电沉积.循环伏安法测试表明,在EMIC-CoCl2熔盐中,乙二醇的加入促进了EMIC的解离,从而使氧化还原电流增大,在EMIC-CoCl2-EG体系中钴的电沉积是... 在含有氯化钴的室温离子液体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EMIC)和乙二醇(EG)体系中研究了金属钴的电沉积.循环伏安法测试表明,在EMIC-CoCl2熔盐中,乙二醇的加入促进了EMIC的解离,从而使氧化还原电流增大,在EMIC-CoCl2-EG体系中钴的电沉积是受扩散控制的非可逆电极过程,在该电解液体系中,Co(Ⅱ)在Pt电极上的传递系数α为0.30,扩散系数D0为4.16×10-6cm·s-1;计时电流法研究表明,钴在铂电极上的电结晶过程符合三维连续成核的生长机理;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镀层的微观形貌显示,金属钴的结晶细小.XRD分析证实,镀层为纯钴,沉积的钴是晶态和微晶态的混合物,并且晶粒尺寸为纳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 离子液体 电沉积 电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