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锡析氢活性阴极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催化机理 被引量:9
1
作者 曹寅亮 李志林 +5 位作者 王峰 刘景军 吉静 王建军 张良虎 覃事永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79-1486,共8页
采用恒电流电沉积法在铜箔基底上获得镍锡合金镀层电极.电子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以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表明,随着锡含量的增加,镀层由镍晶胚与非晶镍锡构成的非晶态结构转变为Ni3Sn4与Ni3Sn2的混晶结构.扫描电镜(SEM)分... 采用恒电流电沉积法在铜箔基底上获得镍锡合金镀层电极.电子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以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表明,随着锡含量的增加,镀层由镍晶胚与非晶镍锡构成的非晶态结构转变为Ni3Sn4与Ni3Sn2的混晶结构.扫描电镜(SEM)分析发现,非晶结构镍锡合金电极表面粒子分布均匀且粒径细小,Ni3Sn4与Ni3Sn2混晶结构的镍锡合金电极表面粗糙且断面呈分层自组装结构.在25℃,1mol·L-1NaOH溶液中的稳态极化曲线表明非晶结构的镍锡合金电极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其析氢过电位仅为85mV.交流阻抗测试表明,非晶以及混晶结构的镍锡合金在析氢电催化反应过程中由电化学吸附(Volmer)以及电化学脱附(Heyrovsky)两个电荷转移过程控制,且非晶结构电极相比于Ni3Sn4与Ni3Sn2混晶结构电极的高活性源于其活性氢具有更快的电化学吸附以及脱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锡合金 电沉积 非晶态 析氢反应机理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阴阳极交变处理对碳纤维表面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马云娇 王菊琳 蔡小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58-62,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方法,尝试将电化学阴阳极交变技术应用于碳纤维表面处理,研究了电化学阴阳极交变处理对PAN基碳纤维表面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阴阳极交变处理使碳纤维...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方法,尝试将电化学阴阳极交变技术应用于碳纤维表面处理,研究了电化学阴阳极交变处理对PAN基碳纤维表面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阴阳极交变处理使碳纤维表面沟槽加深,可以增加碳纤维与基体的锚固作用;表面C含量降低而O含量升高,表面含氧官能团中COOH含量明显增加,而C-OH含量减少,增大了碳纤维的表面活性,使其更有利于与基体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同时电化学阴阳极交变处理碳纤维过程中阴极产生的氢能渗入碳纤维内部,使碳纤维晶体结构的微观尺寸发生变化,(002)晶面间距d(002)增大,堆垛厚度Lc增大,使得碳纤维直径增大。处理后层间剪切强度(ILSS)明显增加以及部分组别碳纤维的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TS)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电化学阴阳极交变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无机纤维钢渣胶凝材料的理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邓侃 刘家祥 +1 位作者 涂昆 柳倩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80,共8页
本文研究了玻纤和矿纤分别掺入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时对胶砂强度和膨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掺量的提高,各龄期胶砂强度下降;随着纤维掺量的提高,胶砂试件各龄期强度下降,相比纤维掺量为0时,玻纤掺量为0.1%、0.5%时,28 d抗压... 本文研究了玻纤和矿纤分别掺入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时对胶砂强度和膨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掺量的提高,各龄期胶砂强度下降;随着纤维掺量的提高,胶砂试件各龄期强度下降,相比纤维掺量为0时,玻纤掺量为0.1%、0.5%时,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2.36%、降低10.6%,矿纤掺量为0.1%、0.5%时,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7.4%、降低17.2%。沸煮和压蒸试验结果表明,钢渣与水泥配比相同时,玻纤掺量高的试件其压蒸膨胀率低;掺入质量分数0.3%的6 mm玻纤时,试件压蒸膨胀率比纤维掺量为0时降低18.87%;掺入混合玻纤的试件其压蒸膨胀率较单掺时低。SEM显示,随着水化的进行,纤维表面生长C-S-H凝胶以及Ca(OH)2晶体,纤维与基体的粘结程度提高,矿纤与基体的表面粘结程度较玻纤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无机纤维 胶砂强度 压蒸 膨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粒径分布对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杜君 郑振叶 刘家祥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68,共7页
从强度和化学结合水含量两个方面,研究了钢渣比表面积对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了钢渣颗粒粒径分布对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6.57 ~31.39 μm范围的钢渣颗粒对其... 从强度和化学结合水含量两个方面,研究了钢渣比表面积对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了钢渣颗粒粒径分布对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6.57 ~31.39 μm范围的钢渣颗粒对其影响最大,并且确定钢渣较佳比表面积为453 m2/kg,同时,增加4.62 ~31.39 μm范围的钢渣颗粒含量,有利于提高钢渣活性,改善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比表面积 颗粒粒径分布 灰色关联分析 水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包覆天然球形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是否需要乙炔黑导电剂?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学伟 牛莹 +3 位作者 曹瑞雄 陈晓红 商红岩 宋怀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5-103,共9页
我们通过包覆炭化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石墨烯包覆的天然球形石墨(G/SG)材料,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多种电化学测试手段考察了不同石墨烯含量的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我们发现,在不添加乙炔黑(AB)的情况下,G/SG... 我们通过包覆炭化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石墨烯包覆的天然球形石墨(G/SG)材料,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多种电化学测试手段考察了不同石墨烯含量的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我们发现,在不添加乙炔黑(AB)的情况下,G/SG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首次库伦效率,很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当石墨烯包覆量为1%时,材料50次循环后的可逆容量可与添加10%AB的天然石墨电极(SG)等同;当石墨烯包覆量为2.5%时,材料的比容量完全高于添加10%AB的石墨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善归因于石墨烯的包覆。一方面,石墨烯的柔软可变性可以保证天然石墨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完整性,从而有效改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另一方面,石墨烯的存在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促进更好导电网络的形成。因此,石墨烯包覆天然球形石墨材料中,石墨烯不仅是活性物质,也发挥导电剂的作用。当添加5%的乙炔黑时,在50 mA·g^(-1)电流循环50次后,5%G/SG电极的可逆容量从381.1 mAh·g^(-1)提高到404.5 mAh·g^(-1),在1 A·g^(-1)电流时可逆容量从82.5 mAh·g^(-1)提高到101.9 mAh·g^(-1),这表明G/SG电极仍然需要乙炔黑导电剂。乙炔黑颗粒填充在复合材料的空隙中,通过点接触的形式连接到G/SG颗粒,与石墨烯协同作用形成了更加有效的导电网络。尽管石墨烯包覆和乙炔黑添加对天然石墨电极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增加了天然石墨电极的导电性和储锂性能(包括可逆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但随着石墨烯或乙炔黑的增加,电极密度通常会降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石墨负极材料的质量和体积容量的平衡。这些结果对天然石墨的进一步商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工作为天然石墨电极在锂电池中的电化学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并且有助于制备更高性能的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石墨烯包覆 天然球形石墨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导电剂 乙炔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机理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贻远 柳倩 +1 位作者 刘家祥 任家安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69,共7页
以废渣磷石膏作为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添加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了胶结材和混凝土。结果表明:掺人5%的磷石膏的水泥胶砂强度均满足P.O42.5水泥的强度要求,掺入10%~15%的磷石膏的水泥胶砂强度能达到P.032.5水泥的强度要求,胶... 以废渣磷石膏作为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添加聚羧酸减水剂,制备了胶结材和混凝土。结果表明:掺人5%的磷石膏的水泥胶砂强度均满足P.O42.5水泥的强度要求,掺入10%~15%的磷石膏的水泥胶砂强度能达到P.032.5水泥的强度要求,胶砂试块的凝结时间及安定性均合格;采用磷石膏替代小于等于25%的水泥、添加2.0%-2.3%的聚羧酸减水剂,可配制C30混凝土,其抗渗性能达到P12抗渗等级要求。对制备的不同龄期胶砂及混凝土试样进行XRD分析可知,磷石膏一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是C.S-H凝胶和钙矾石(AFt);磷石膏中的CaSO4·2H2O可与CaO、A12O3反应,生成AFt,增加硬化浆体的强度。且磷石膏颗粒细小,能起到微集料作用,增加硬化浆体的致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胶凝材料 强度 水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TiNb_(2)O_(7)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贡淑雅 王跃 +4 位作者 李萌 邱景义 王洪 文越华 徐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21-2932,共12页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使用温度范围广及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TiNb_(2)O_(7)具有较高理论比容量(388 mAh/g),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形变较小,且在快速充电时可以避免...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使用温度范围广及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TiNb_(2)O_(7)具有较高理论比容量(388 mAh/g),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形变较小,且在快速充电时可以避免锂枝晶的生成,使电池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短的充电时间,是很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是,TiNb_(2)O_(7)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较低,阻碍了其推广应用。本文作者通过对近期相关研究的探讨,结合国内外在TiNb_(2)O_(7)负极材料制备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TiNb_(2)O_(7)的结构、制备方法及改性策略,对其晶体结构及嵌锂机制进行讨论;同时介绍了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静电纺丝法、溶剂热法及模板法等几种TiNb_(2)O_(7)的制备方法,分别介绍了纳米化、掺杂、引入氧空位及添加导电涂层等四个改性方法及其对TiNb_(2)O_(7)电化学性能的改善效果。综述分析表明,纳米化可以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路径,掺杂以及氧空位的引入可以改变TiNb_(2)O_(7)结构,复合电极可以改善其导电性,不同的改性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极材料的倍率及循环性能,有望使其在高功率储能器件中得到良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TiNb_(2)O_(7) 纳米化 掺杂 复合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韬 邱大平 +5 位作者 夏建年 邓加红 陈志宇 魏谨莹 李敏 杨儒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S01期1-17,共17页
近年来,可充电电池以其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安全环保等优点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钾、镁、锌和铝等离子电池在成本和安全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为电池型储能系统(BESS)和电动汽车(EVs)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可充电电池以其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安全环保等优点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钾、镁、锌和铝等离子电池在成本和安全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为电池型储能系统(BESS)和电动汽车(EVs)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正极材料作为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之一,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整个电池系统的工作状况.本文将介绍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容量、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离子的储存机制.此外,探讨了材料结构和性能间的关系,总结了各种改善离子储存性能的方法,从而使低成本的离子电池更接近可持续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改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比表面积对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安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武伟娟 刘家祥 贾瑞权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3-136,91,共5页
钢渣中含有C_3S、C_2S胶凝活性物质,因此经粉磨后,具有用作胶凝物质掺合料的潜质。但是钢渣的安定性差是制约其利用的最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本文分别采用沸煮和压蒸方法研究钢渣的比表面积对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净浆安定性的影响;用灰... 钢渣中含有C_3S、C_2S胶凝活性物质,因此经粉磨后,具有用作胶凝物质掺合料的潜质。但是钢渣的安定性差是制约其利用的最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本文分别采用沸煮和压蒸方法研究钢渣的比表面积对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净浆安定性的影响;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钢渣掺量与比表面积对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净浆安定性的影响程度;通过SEM分析钢渣不同比表面积时,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净浆的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净浆可以通过提高钢渣的比表面积改善其安定性。钢渣掺量10%时,相较于钢渣比表面积454.99 m^2/kg的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净浆,钢渣比表面积为598.43 m^2·kg的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净浆沸煮膨胀率降低了72.14%,压蒸膨胀率降低了51.40%。灰色关联分析得出与比表面积相比,钢渣掺量对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净浆膨胀率的影响更大。限制钢渣的掺量仍是预防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体积膨胀的主要方法。SEM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随着钢渣比表面积的增加,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净浆逐渐趋于致密,此结论与膨胀率评价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水泥 复合胶凝材料 比表面积 膨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铜镍合金在海洋环境中腐蚀行为与防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石泽耀 刘斌 +1 位作者 刘岩 解辉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0年第8期38-44,共7页
在海洋高湿度、高盐度等复杂的腐蚀环境中,海洋服役材料更容易发生腐蚀。然而铜镍合金由于具有非常优异的耐蚀性、抗菌性,使其在海洋装备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选择了两种最为典型的B10(C70600)和B30(C71500)铜镍合金材料,分析了其在... 在海洋高湿度、高盐度等复杂的腐蚀环境中,海洋服役材料更容易发生腐蚀。然而铜镍合金由于具有非常优异的耐蚀性、抗菌性,使其在海洋装备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选择了两种最为典型的B10(C70600)和B30(C71500)铜镍合金材料,分析了其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腐蚀机理,阐述了国内外B10和B30两种铜镍合金在海洋环境中防护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就两种典型铜镍合金在海洋环境中腐蚀与防护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合金 海洋环境 腐蚀行为 防护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生阴极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凡伟 刘斌 +3 位作者 蹇冬辉 刘思琪 刘术辉 徐大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3-90,共8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光生阴极保护在拓宽光吸收范围、提升电子-空穴分离率与电子传导效率以及实现暗态保护等重要问题上的研究现状,重点归纳了六种改性方法,包括导电聚合物修饰、构建异质结、复合二维导电材料、调控形貌、掺杂金属或非金...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光生阴极保护在拓宽光吸收范围、提升电子-空穴分离率与电子传导效率以及实现暗态保护等重要问题上的研究现状,重点归纳了六种改性方法,包括导电聚合物修饰、构建异质结、复合二维导电材料、调控形貌、掺杂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以及耦合储能半导体,指出了当前暗态保护的持续时长较短、部分实验可重复率低等问题,分析并列举了目前尚未解决的技术难点,如克服自然光强度不足、电解质溶液条件苛刻和光生阴极系统设计的复杂性等;最后提出了开发自然光驱动半导体材料、制备胶状电解质与存储电解质的胶囊材料以及设计光生阴极保护涂料等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阴极保护 光吸收范围 电子-空穴分离率 电子传导效率 暗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仿真技术在腐蚀与防护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岩 刘斌 +1 位作者 石泽耀 曹青敏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0年第12期60-66,共7页
简要叙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在大气、海水、土壤腐蚀方面的应用,系统分析了二维、三维元胞自动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其在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作为一种新兴的腐蚀与防护研究技术方法,腐蚀数值仿真技术展示出了... 简要叙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在大气、海水、土壤腐蚀方面的应用,系统分析了二维、三维元胞自动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其在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作为一种新兴的腐蚀与防护研究技术方法,腐蚀数值仿真技术展示出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未来的腐蚀数值仿真技术应朝着建模网络化、功能智能化、系统集成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仿真技术 腐蚀 防护 人工神经网络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间腐蚀敏感性研究进展:Ⅰ.不锈钢贫化理论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勇 左禹 闫福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1-120,共10页
目前,针对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贫化理论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针对双相不锈钢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而针对马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通过对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力图为传统不锈钢的改性和新型不锈钢的开发提供... 目前,针对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贫化理论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针对双相不锈钢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而针对马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通过对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力图为传统不锈钢的改性和新型不锈钢的开发提供支持和帮助,并探讨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贫化理论(损耗理论)的研究进展,涉及到的不锈钢主要包括单相奥氏体、马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以及双相不锈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晶间腐蚀敏感性 贫化理论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DA修饰的碳纳米管载铂电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碱性条件下的氧气还原反应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杰 窦美玲 +4 位作者 王峰 刘景军 李志林 吉静 宋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27-1732,共6页
采用长链聚合物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修饰,并将采用胶体法还原出的铂(Pt)纳米粒子通过静电作用担载于PDDA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上,从而制备出Pt/PDDA/MWCNTs复合电催化剂.透射电镜(TEM)与X射线衍射(XRD... 采用长链聚合物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修饰,并将采用胶体法还原出的铂(Pt)纳米粒子通过静电作用担载于PDDA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上,从而制备出Pt/PDDA/MWCNTs复合电催化剂.透射电镜(TEM)与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Pt纳米粒子均匀地分布在MWCNTs的表面,其平均粒径约为3.6 nm.热失重分析显示催化剂的实际负载量为36%(w).旋转圆盘电极测试结果表明,Pt/PDDA/MWCNTs催化剂对碱性条件下的氧气还原反应(ORR)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与负载量为40%(w)的商业Pt/C催化剂相比,Pt/PDDA/MWCNTs催化剂的氧气还原反应的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均正移约30 m V,其质量比活性更大.动力学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Pt/PDDA/MWCNTs催化剂比负载量为40%(w)的商业Pt/C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对氧气还原反应具有更优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多壁碳纳米管 氧气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体系中咪唑啉季铵盐与十二烷基磺酸钠之间的缓蚀协同效应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晨 赵景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7-685,共9页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EIS)、极化曲线、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CO2饱和的3.5%NaCl腐蚀介质中,咪唑啉季铵盐(IAS)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SH)对Q235钢的缓蚀协同效应.结果表明,IAS与低浓度SDSH在腐蚀介质中...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EIS)、极化曲线、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CO2饱和的3.5%NaCl腐蚀介质中,咪唑啉季铵盐(IAS)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SH)对Q235钢的缓蚀协同效应.结果表明,IAS与低浓度SDSH在腐蚀介质中具有较好的缓蚀协同效应,且当二者以1:1(50 mg·L-1:50 mg·L-1)的浓度比例复配时,协同效应最明显,缓蚀率为88.5%;而IAS与高浓度SDSH间会产生拮抗效应.本文通过建立合理的吸附模型,阐述了协同效应及拮抗效应的机理.SDSH与IAS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过程均为放热的自发过程,前者符合Frumkin吸附模型,后者符合Temkin吸附模型.单独使用较高浓度的SDSH对Q235钢也有较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接近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腐蚀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吸附 协同效应 拮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法测定钢渣中活性氧化镁含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君 刘家祥 柳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1-285,共5页
采用碳酸盐法测定钢渣中活性氧化镁含量。研究了碳酸盐法测定钢渣中活性氧化镁反应的可行性和测定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水中可以将氧化镁和氢氧化镁转化成可溶性镁离子,然后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其含量,氧化镁、氢氧化镁与二氧... 采用碳酸盐法测定钢渣中活性氧化镁含量。研究了碳酸盐法测定钢渣中活性氧化镁反应的可行性和测定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水中可以将氧化镁和氢氧化镁转化成可溶性镁离子,然后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其含量,氧化镁、氢氧化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率均达到97%以上;二氧化碳与钢渣反应时间应大于105min,新余热焖钢渣中活性氧化镁质量分数为1.44%;压蒸后钢渣中氢氧化镁质量分数为1.86%,与原钢渣中活性氧化镁测定结果保持一致,相对误差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法 钢渣 活性氧化镁 游离氧化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改性沸石在高温氨氮废水中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占佳 徐斌 +1 位作者 魏刚 乔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03-909,共7页
针对炼油等石化企业存在的高温氨氮废水难处理、无法同时回收水和热能的问题,以钠改性沸石(Na-Z)为吸附剂处理高温氨氮废水,考察了反应温度、沸石用量和废水pH对沸石吸附氨氮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沸石的吸附热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 针对炼油等石化企业存在的高温氨氮废水难处理、无法同时回收水和热能的问题,以钠改性沸石(Na-Z)为吸附剂处理高温氨氮废水,考察了反应温度、沸石用量和废水pH对沸石吸附氨氮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沸石的吸附热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 mol/L的NaCl溶液经60~75℃微波改性天然沸石得到的Na-Z,孔隙率由34.39%提高到41.33%,氨氮交换量最大为3.22 mg/g,提高了50.1%。在70℃下,当Na-Z用量为60 g/L、废水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废水pH=7时,氨氮去除率可达到88%。在温度为60~80℃时,吸附等温线很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R^2>0.99)。在此基础上进行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ΔH>0,ΔG<0,ΔS>0,说明Na-Z沸石吸附氨氮是自发吸热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改性沸石 高温氨氮废水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纳米二氧化铈/磷酸盐复合转化膜的制备及其防护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峻 周勇 +1 位作者 熊金平 闫福安 《材料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27,38,共6页
添加纳米颗粒可改善金属表面膜层的性能,但目前添加纳米颗粒改善镁合金表面磷化膜性能的报道较少。通过向磷化处理液中添加纳米二氧化铈(nano-CeO_2)颗粒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纳米二氧化铈/磷酸盐复合转化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 添加纳米颗粒可改善金属表面膜层的性能,但目前添加纳米颗粒改善镁合金表面磷化膜性能的报道较少。通过向磷化处理液中添加纳米二氧化铈(nano-CeO_2)颗粒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纳米二氧化铈/磷酸盐复合转化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极化曲线等手段研究了添加nano-CeO_2颗粒对膜层成分和防护性能的影响,讨论了nano-CeO_2颗粒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复合转化膜的相成分为Zn_3(PO_4)_2·4H_2O、Zn_2Mg(PO_4)_2和CeO_2,在单组分磷化膜成分的基础上多出了CeO_2相。在硼酸缓冲溶液中,单组分磷化膜的膜层电阻(R_c)和低频阻抗值(R_(0.01 Hz))分别为561.74 kΩ·cm^2和938.11 kΩ·cm^2,而复合转化膜的R_c和R_(0.01 Hz)分别为2 428.98 kΩ·cm^2和3 985.61 kΩ·cm^2;与此同时,覆盖复合转化膜镁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为4.05×10^(-7)A/cm^2,而覆盖单组分磷化膜镁合金的为8.38×10^(-6)A/cm^2,R_c和R_(0.01 Hz)的增大以及J_(corr)的减小说明复合转化膜的防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组分磷化膜的防护作用。nano-CeO_2颗粒的作用机制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第一,nano-CeO_2颗粒在处理液中的添加有利于磷酸盐晶核的形成;第二,nano-CeO_2颗粒作为一种不溶性固体粒子在膜层中的存在可以强化膜层的物理屏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磷化膜 NANO-CEO2 耐蚀性 XPS E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琉璃瓦抗冻融性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静 李雪婷 +1 位作者 王菊琳 郑贵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7-703,共7页
自然环境中的冻融作用不仅会造成琉璃样品表面釉层脱落,还会导致胎体断裂等严重破坏.以清代琉璃瓦及现代烧制琉璃瓦为研究对象,分析胎体和釉层的化学组成、形貌、致密度、显气孔率、吸水率、抗冻融性等.结果发现,冻融产生的破坏主要为... 自然环境中的冻融作用不仅会造成琉璃样品表面釉层脱落,还会导致胎体断裂等严重破坏.以清代琉璃瓦及现代烧制琉璃瓦为研究对象,分析胎体和釉层的化学组成、形貌、致密度、显气孔率、吸水率、抗冻融性等.结果发现,冻融产生的破坏主要为胎体开裂和釉层脱落两种类型,部分样品在釉面脱落的同时带下了相邻的胎体.现代烧制琉璃瓦整体上呈现较好的抗冻融性能,较低的胎体吸水率可提高琉璃瓦的抗冻融性能,胎釉中间层尤其是化妆土层可缓解冻融过程中胎体体积的变化对釉层的破坏;在烧制条件相同时,Al 2O 3含量的降低与K 2O含量的升高有利于提高胎体的烧结程度,进而提高琉璃瓦的抗冻融性能,研究成果可为古建筑修缮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璃瓦 冻融 胎釉破坏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盐对镁合金表面磷化膜形貌和防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虎亮 周勇 +4 位作者 陈钇江 黄成敏 张恒 熊金平 闫福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4-87,共4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磷化液中KMnO。成分对镁合金表面磷化膜形貌和防护性能的影响程度,在不同KMnO。含量的磷化液中制备了一系列磷化膜。通过观察膜的宏观形貌和CuSO。点滴试验优化了KMnO。的含量;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动电位极化曲... 为了进一步研究磷化液中KMnO。成分对镁合金表面磷化膜形貌和防护性能的影响程度,在不同KMnO。含量的磷化液中制备了一系列磷化膜。通过观察膜的宏观形貌和CuSO。点滴试验优化了KMnO。的含量;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动电位极化曲线对磷化膜的防护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磷化膜宏观形貌佳、点滴液变色时间最长的KMnO。含量是0.10g/L;在硼酸缓冲液中添加0.10g/LKMnO。所制备磷化膜的膜层电阻(Re)和电荷转移电阻(Re)显著大于未添加KMnO4时的值;腐蚀电位(Ecorr)和腐蚀电流密度(Jcorr)较未添加KMn04磷化膜的有明显的正移和减小,0.10g/LKMnO。含量最有利于增强磷化膜对镁合金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磷化 高锰酸盐 耐蚀性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