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煤层气甲烷富集的固体多孔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程春晖 明淑君 +3 位作者 庞磊 田士东 李克伦 李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15-6232,共18页
煤层气(CMM)中的甲烷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可持续的低碳清洁能源,亦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爆炸和温室气体污染物。因此寻找一种稳定且高效的甲烷富集技术,对于增加目前煤炭开采业的安全系数及克服常规天然气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煤层... 煤层气(CMM)中的甲烷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可持续的低碳清洁能源,亦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爆炸和温室气体污染物。因此寻找一种稳定且高效的甲烷富集技术,对于增加目前煤炭开采业的安全系数及克服常规天然气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煤层气中存在大量杂质已成为其工业化大规模利用的关键技术障碍,尤其是对二氧化碳和氮气污染物的高效分离。本文综述了在煤层气甲烷富集真空变压吸附工艺(VPSA)过程中的两个主要方向:二氧化碳捕集(CO_(2)/CH_(2)分离)和天然气净化(CH_(2)/N_(2)分离),其中制备高效分离甲烷气体混合物的固体吸附剂是VPSA技术的核心突破点。进而重点分析和比较了碳基吸附材料、沸石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这三种典型的固体吸附剂在上述两个方向上分离或吸附甲烷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其中在吸附剂表面耦合不同功能的官能团或在纳米尺度上微调其孔隙结构将是不断提高煤层气甲烷富集吸附分离效率的有效途径。此外还讨论了固体多孔材料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希望在帮助研究人员了解CMM甲烷富集吸附剂的技术前提下,理解并设计出新型吸附剂以期满足工业上多重苛刻的甲烷分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甲烷富集 固体吸附剂 二氧化碳捕集 天然气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状态下聚吡咯膜的电化学阻抗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胜 邱于兵 郭兴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1-609,共9页
用恒电流法分别聚合了掺杂对甲苯磺酸根(pTS-)和十二烷基磺酸根(DS-)的聚吡咯膜(PPy/pTS和PPy/DS),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测试了聚吡咯膜在NaCl溶液中‘过电位’电化学过程前后及不同电位下聚吡咯膜的电化学性能.同时,... 用恒电流法分别聚合了掺杂对甲苯磺酸根(pTS-)和十二烷基磺酸根(DS-)的聚吡咯膜(PPy/pTS和PPy/DS),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法(EIS)测试了聚吡咯膜在NaCl溶液中‘过电位’电化学过程前后及不同电位下聚吡咯膜的电化学性能.同时,通过嵌入和脱出Na+和Cl-离子的聚吡咯膜在特定溶液中电化学阻抗图谱,研究了离子的嵌入对聚吡咯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电位’现象可以提高聚吡咯膜的离子电导率和膜电容,Cl-离子的嵌入能提高PPy/pTS的电导率,而Na+离子的嵌入对聚吡咯膜的电导率影响不大.另外,嵌入离子对聚吡咯膜形貌的改变会对聚吡咯膜的离子传导率有一定影响,从而导致膜的电化学阻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 聚吡咯 电化学阻抗 离子交换 过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235碳钢缝隙腐蚀的电化学噪声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骞 邱于兵 郭兴蓬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4-189,共6页
应用电化学噪声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Q235碳钢在NaHCO3+NaCl溶液中的缝隙腐蚀行为.结果显示,缝隙腐蚀过程可以被清楚地划分为3个阶段:孕育期、快速转换期和稳定发展期.电化学噪声的特征和噪声电阻在各阶段有着显著的变化.缝隙外、内表... 应用电化学噪声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Q235碳钢在NaHCO3+NaCl溶液中的缝隙腐蚀行为.结果显示,缝隙腐蚀过程可以被清楚地划分为3个阶段:孕育期、快速转换期和稳定发展期.电化学噪声的特征和噪声电阻在各阶段有着显著的变化.缝隙外、内表面积比(r)对缝隙腐蚀的孕育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r越大,孕育期越长.但是,在缝隙腐蚀稳定发展期,r较小时,缝隙外电极表面处于活性溶解状态,缝隙内外电位差很小,缝隙内腐蚀速率较小;倘如r很大时,则缝隙外电极表面处于钝态,缝隙内外电位差大,最终将导致严重的缝隙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缝隙腐蚀 外内表面积比 电化学噪声 电化学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蚀膜电化学行为与微观粘附力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屈钧娥 郭兴蓬 +1 位作者 张金枝 柴仕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07-1512,共6页
采用传统电化学测试技术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力曲线分析法对十二烷基硫醇/金电极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铝电极表面缓蚀吸附膜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缓蚀剂浓度改变,电极电化学行为与缓蚀膜的微观粘附力特征呈现出关联性... 采用传统电化学测试技术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力曲线分析法对十二烷基硫醇/金电极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铝电极表面缓蚀吸附膜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缓蚀剂浓度改变,电极电化学行为与缓蚀膜的微观粘附力特征呈现出关联性的变化趋势,表明AFM力曲线技术可成功应用于缓蚀膜吸附行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膜 电化学行为 AFM力曲线 粘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共沉积多尺度机理与功能镀层调控进展
5
作者 贺颖 徐子暄 +3 位作者 丁运虎 张天遂 李广芳 刘宏芳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28,61,共14页
合金共沉积技术是一种涉及多种金属离子同步沉积的先进材料制备方法,具有设备简单、工艺灵活、沉积效率高及可实现特定功能特性等优势,应用场景从传统的汽车、航空航天领域,逐渐扩展至生物医学、能源和微电子等新兴前沿领域。基于精确... 合金共沉积技术是一种涉及多种金属离子同步沉积的先进材料制备方法,具有设备简单、工艺灵活、沉积效率高及可实现特定功能特性等优势,应用场景从传统的汽车、航空航天领域,逐渐扩展至生物医学、能源和微电子等新兴前沿领域。基于精确控制合金的成分、结构和性能以提高材料性能的迫切需要,深刻理解合金共沉积的机理显得至关重要。全面梳理了合金共沉积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从传统电化学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2个维度探讨合金共沉积过程中金属离子的宏观动力学特性和微观沉积行为,并基于上述理论模型进一步阐述溶液成分、溶液浓度、电沉积参数、基底材料及外部刺激等关键因素影响沉积过程的方式,揭示合金镀层性能优化的关键调控机制,并探讨合金共沉积技术及其变体或拓展技术在能源存储与转换、先进微电子器件及材料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实例。最后,对合金共沉积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指出计算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合金材料设计和性能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开发环境友好型合金共沉积工艺在推动绿色经济中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共沉积 机理 量子力学 影响因素 表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BS-g-MAH对聚丙烯/氢氧化镁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生鹏 龙涛 周兴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61,67,共5页
以马来酸酐接枝的SEBS(SEBS-g-MAH)作为界面改性剂制备了PP/SEBS-g-MAH/氢氧化镁(MH)纳米复合材料,采用SEM、DSC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SEBS-g-MAH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晶行为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EBS-g-MAH的加入充当了MH粒... 以马来酸酐接枝的SEBS(SEBS-g-MAH)作为界面改性剂制备了PP/SEBS-g-MAH/氢氧化镁(MH)纳米复合材料,采用SEM、DSC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SEBS-g-MAH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晶行为和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EBS-g-MAH的加入充当了MH粒子与PP基体的界面层,提高了纳米MH粒子在PP中的均匀分散性,改善了两者的界面相互作用和PP/MH复合体系的流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氢氧化镁 微观结构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键复合的丙烯酸树脂共混物激光全息记录材料
7
作者 郑成赋 程芳 +3 位作者 张建军 周兴平 曾繁涤 解孝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6-389,共4页
以通用的激光全息记录材料丙烯酸树脂为基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MMA-co-MAAM))进行溶液共混,制备了丙烯酸树脂/P(MMA-co-MAAM)共混物。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树脂与P(MMA-co-MAAM)共聚物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P(MMA-c... 以通用的激光全息记录材料丙烯酸树脂为基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P(MMA-co-MAAM))进行溶液共混,制备了丙烯酸树脂/P(MMA-co-MAAM)共混物。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树脂与P(MMA-co-MAAM)共聚物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P(MMA-co-MAAM)共聚物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激光全息记录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冲击性和耐磨性,所制备的激光全息图通过激光打印机后,其表面结构完整、防伪图像清晰,光衍射效率(η)达到10.8%,高于GB/T22258-2008所规定的η≥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全息记录材料 丙烯酸树脂 氢键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分子在受限条件下的液晶相行为(Ⅱ)某些化学受限环境对液晶相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王小涛 毕曙光 +2 位作者 彭海炎 廖永贵 解孝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27-1930,共4页
综述了液晶分子在与聚合物嵌段、碳纳米管(CNT)和多面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等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学受限环境下的液晶相行为。聚合物嵌段微区的受限作用使侧链液晶嵌段共聚物的液晶有序度减小,相变温度降低。由于碳纳米管的受限作用,液... 综述了液晶分子在与聚合物嵌段、碳纳米管(CNT)和多面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等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学受限环境下的液晶相行为。聚合物嵌段微区的受限作用使侧链液晶嵌段共聚物的液晶有序度减小,相变温度降低。由于碳纳米管的受限作用,液晶聚合物接枝CNTs的有序结构被破坏,液晶性丧失。POSS以共价键的方式引入到液晶分子中,明显提高了液晶相的稳定性。但是当POSS含量高于某临界值后使液晶分子表现出单向性液晶相行为,甚至使其丧失液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化学受限 相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S/改性氢氧化镁晶须复合材料的研究
9
作者 刘生鹏 程均 +2 位作者 应继儒 周兴平 解孝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31,共4页
采用乙烯基硅烷在氢氧化镁(MH)晶须表面引入乙烯基后与苯乙烯进行原位聚合,得到了聚苯乙烯改性的氢氧化镁晶须(MMH)。将MMH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熔融复合制备了HIPS/MMH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聚苯... 采用乙烯基硅烷在氢氧化镁(MH)晶须表面引入乙烯基后与苯乙烯进行原位聚合,得到了聚苯乙烯改性的氢氧化镁晶须(MMH)。将MMH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熔融复合制备了HIPS/MMH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包覆在MH表面,并形成了共价键结合;原位聚合改性改善了MH在HIPS基体中的分散性,增强了MH和HIPS的界面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HIPS/MMH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与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抗冲聚苯乙烯 氢氧化镁晶须 原位聚合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基分子筛催化剂应用于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和N_(2)O直接催化分解反应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明淑君 李新楠 +4 位作者 庞磊 苏长罗 程春晖 杨小东 李涛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112,共16页
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_(x))和氧化亚氮(N_(2)O)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危害。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控制柴油车尾气中NO_(x)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而N_(2)O的直接催化分解(简称“N_(2)O分解”)则被认为... 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_(x))和氧化亚氮(N_(2)O)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危害。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控制柴油车尾气中NO_(x)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而N_(2)O的直接催化分解(简称“N_(2)O分解”)则被认为是减少N_(2)O排放的最具潜力的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核心均依赖于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Fe基分子筛催化剂在NH_(3)-SCR和N_(2)O分解反应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催化性能,为实现NO_(x)和N_(2)O的同步高效去除提供了一条有前途的路径。综述了Fe基分子筛催化剂在NH_(3)-SCR和N_(2)O分解反应中的催化机理,探讨了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拓扑结构、助剂金属掺杂,以及反应环境中共存气体对其理化性质、NH_(3)-SCR活性和N_(2)O分解性能的影响。具体而言,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Fe物种形成与分布受到制备方法和分子筛拓扑结构的显著影响。助剂金属的引入不仅能够增大催化剂的酸性位点含量,还能改善Fe物种的分散性,从而优化其催化性能。此外,共存气体(如NO、O_(2)和H2O)对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N_(2)O分解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对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对催化剂设计优化与性能提升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分子筛催化剂 NH_(3)-SCR N_(2)O直接催化分解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EBS对聚丙烯/滑石粉复合材料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乐平 周兴平 解孝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28,34,共5页
利用马来酸酐接枝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MA-SEBS)作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和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滑石粉(PP/Talc)复合材料;研究了MA-SEBS对PP/Talc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热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A-... 利用马来酸酐接枝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MA-SEBS)作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和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滑石粉(PP/Talc)复合材料;研究了MA-SEBS对PP/Talc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热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A-SEBS提高了PP/Talc复合材料中PP相的熔点,降低了PP的结晶温度、结晶速率和结晶度。MA-SEBS增强了Talc与PP的界面黏附性,使Talc在加工过程中更易于剥离。MA-SEBS的存在提高了PP/Talc复合材料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接枝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聚丙烯/滑石粉复合材料 热行为 力学性能 增容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氢通量法用于油气管线在线腐蚀监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向录 张德平 +1 位作者 董泽华 刘富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098-3106,共9页
通过恒电位阳极极化和失重法考察了不同pH、温度和H2S浓度下Q235A钢在弱酸性介质中的氢渗透电流密度与腐蚀速率的变化情况,着重探讨了各影响因素下氢渗透电流与失重腐蚀速率之间的相关性,为氢通量技术用于油气管道非侵入式腐蚀监测提... 通过恒电位阳极极化和失重法考察了不同pH、温度和H2S浓度下Q235A钢在弱酸性介质中的氢渗透电流密度与腐蚀速率的变化情况,着重探讨了各影响因素下氢渗透电流与失重腐蚀速率之间的相关性,为氢通量技术用于油气管道非侵入式腐蚀监测提供依据。研究发现:随着pH降低或介质温度升高,Q235A钢的腐蚀速率与氢渗透电流均逐步增大,且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随着H2S浓度增加,Q235A钢的腐蚀速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但氢渗透电流则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当H2S浓度在5~200 mg·L-1范围内,腐蚀速率与氢电流符合二阶多项式函数关系。通过自制的氢通量探针监测实验管道内腐蚀时,发现过厚的管壁降低了氢电流测量灵敏度,但采用恒电位阶跃法得到的氢渗透电量(氢通量)则与失重腐蚀速率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表明渗氢电量法可用于测量油气管道的内腐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电化学 石油 氢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过程的超声波在线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瑾朝 周兴平 黄乐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3-190,共8页
热固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固化过程是化学交联和物理凝固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传统的红外光谱、介电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动态力学热分析和流变测试等离线分析方法相比,超声波在线监测法能够合理预测体系固化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参数,实现... 热固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固化过程是化学交联和物理凝固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传统的红外光谱、介电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动态力学热分析和流变测试等离线分析方法相比,超声波在线监测法能够合理预测体系固化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参数,实现对复合材料固化行为的实时反馈及完整表述。文中介绍了超声波在线监测技术的测试原理,综述了国内外采用超声波在线监测法研究纯树脂及其复合材料体系力学状态转变过程和固化动力学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在线监测 树脂基复合材料 力学状态转变 固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S和CdSe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可见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进 刘京 +2 位作者 夏雾 任颖异 王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102,共8页
二氧化碳(CO_(2))是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又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通过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甲烷等太阳燃料被认为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理想... 二氧化碳(CO_(2))是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又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通过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甲烷等太阳燃料被认为是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理想方式。纳米半导体材料因其丰富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特性以及优异的光稳定性被作为光敏剂或光催化剂用于构筑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体系,其中CdS和CdSe(如溶胶量子点、纳米棒、纳米片)是研究较多的两种纳米半导体材料。基于CdS或CdSe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体系可分为三类:(i)基于CdS、CdSe的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体系;(ii)基于CdS、CdSe复合材料的二氧化碳还原体系;(iii)CdS和分子催化剂构筑的杂化二氧化碳还原体系。本文介绍了人工光合作用体系的构筑以及半导体纳米材料光催化机理,总结了上述三类体系中的代表性工作,最后讨论了基于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研究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光合作用 CO_(2)还原 CdS纳米半导体 CDSE量子点 分子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反应的铜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雷文 肖卫平 王得丽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466,共12页
二氧化碳(CO2)电催化还原对于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本文简要概述了水溶液体系中电化学还原CO2的发展现状,从铜基催化剂的结构/形貌两方面着手,介绍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氧化碳(CO2)电催化还原对于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本文简要概述了水溶液体系中电化学还原CO2的发展现状,从铜基催化剂的结构/形貌两方面着手,介绍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当前发展状况,从能源和经济等角度出发,对未来铜基电极材料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电催化 还原 电极材料 铜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中的铜基催化剂(英文)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帆 邓培林 +2 位作者 韩优嘉 潘静 夏宝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6-444,共19页
由于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且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恶化,将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引起了极大的兴趣,设计高效催化剂对实现二氧化碳的高效选择性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所探索的各种催化剂中,铜基催化剂具... 由于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且能源短缺等问题日益恶化,将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引起了极大的兴趣,设计高效催化剂对实现二氧化碳的高效选择性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所探索的各种催化剂中,铜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可用于烃类生产.本文综述了铜基电化学二氧化碳转化材料的最新进展.分别从尺寸结构到不同形式(合金、氧化物)的铜基催化剂,以及分子催化剂等方面展开,重点讨论铜基催化剂上二氧化碳电解还原的反应机理.最后,对未来高效铜基催化剂的设计提出展望,以促进二氧化碳转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转化 铜基材料 电催化剂 选择性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届全国络合(均相)催化学术讨论会(第一轮通知)
17
作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7-177,共1页
受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络合催化学科组委托,经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第十届全国络合(均相)催化学术讨论会定于2007年10月在武汉召开,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化学化工系和湖北大学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 受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络合催化学科组委托,经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第十届全国络合(均相)催化学术讨论会定于2007年10月在武汉召开,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化学化工系和湖北大学有机功能分子合成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本届会议是催化工作者的一次聚会,将全面展示和总结两年来我国络合催化及相关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深入讨论和交流催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促进我国催化学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会议组委会热情邀请全国催化工作者投稿并莅临本届学术讨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络合催化 均相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化学会 学术委员会 分子合成 湖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可降解镁合金应用及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国庆 李广芳 刘宏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0,共16页
镁及其合金作为新一代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能,在骨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镁合金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因此其降解速率较快,力学性能的维持受限,植入时可能发... 镁及其合金作为新一代生物医用可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能,在骨科、心血管科、消化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镁合金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因此其降解速率较快,力学性能的维持受限,植入时可能发生的细菌感染会引发炎症和腐蚀加速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表面改性来制备多功能一体化的涂层。综述了医用可降解镁合金作为接骨板、螺钉、血管支架、胃肠吻合器、胆管支架等植入材料的应用现状及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医用可降解镁合金在植入生物体时面临的析氢、pH升高、腐蚀加速、力学性能衰减、稀土元素毒性及内膜增生等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化学转化、等离子喷涂、微弧氧化、聚合物涂层等4种镁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结合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概述了表面改性对镁合金安全性、耐蚀性、抗菌性、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影响,并简要对比了几种表面改性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医用可降解镁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可降解 植入材料 表面改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OE共混物的毛细管和转矩流变行为 被引量:8
19
作者 应继儒 刘生鹏 解孝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8-130,134,共4页
利用高压双管毛细管流变仪和Haake转矩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体系的流变行为,探讨了转速、剪切速率、温度及共混物的组成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熔体流变学结果基本一致,共混物熔体表... 利用高压双管毛细管流变仪和Haake转矩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PP)/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体系的流变行为,探讨了转速、剪切速率、温度及共混物的组成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熔体流变学结果基本一致,共混物熔体表现为假塑性流变行为。随着POE含量的增加,PP/POE共混物熔体的表观黏度和非牛顿指数表现为负偏差行为,粘流活化能则表现出正负偏差行为,说明PP与POE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OE共混物 转矩流变 毛细管流变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体系中MoO4^2-对碳钢垢下局部腐蚀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元良 邱于兵 郭兴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8-1232,共5页
设计了一种能够模拟垢下局部腐蚀自催化过程的闭塞电池,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方法研究了MoO42-对N80钢在近中性NaCl溶液中闭塞区内化学及电化学状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oO24-能有效地减缓闭塞区内pH值降低及Cl-浓集、减弱酸化自... 设计了一种能够模拟垢下局部腐蚀自催化过程的闭塞电池,采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方法研究了MoO42-对N80钢在近中性NaCl溶液中闭塞区内化学及电化学状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oO24-能有效地减缓闭塞区内pH值降低及Cl-浓集、减弱酸化自催化效应、抑制垢下局部腐蚀。MoO42-的作用机制在于使水合氧化铁腐蚀膜由阴离子选择性变为阳离子选择性,H+可以从膜下扩散出去,而Cl-难以扩散到膜下富集,抑制了腐蚀反应的阴极过程;同时MoO24-迁入闭塞区后增大了电极表面膜层阻抗,抑制了腐蚀反应的阳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垢 闭塞腐蚀电池 离子选择性 碳钢 MoO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