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粒子辅助水滴模板法制备超疏水材料 被引量:9
1
作者 黄俊杰 张尹桥 +1 位作者 杨曼玲 孙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146,共5页
利用水滴模板法成功制备出孔径可控的具有结构规则的聚合物多孔膜,并以所制备多孔膜为模板利用反向复刻法复制孔洞阵列结构,得到具有微米级突起阵列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片,然后将事先排布好的二氧化硅微球阵列通过热压印法转... 利用水滴模板法成功制备出孔径可控的具有结构规则的聚合物多孔膜,并以所制备多孔膜为模板利用反向复刻法复制孔洞阵列结构,得到具有微米级突起阵列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片,然后将事先排布好的二氧化硅微球阵列通过热压印法转移到具有微米级突起结构的PDMS膜片上,然后成功制备出具有微纳米复合突起结构的膜片。通过对具有不同突起结构组合的PDMS膜片进行接触角测试发现,膜片的接触角随着其表面粗糙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即具有微纳复合结构膜片接触角((150.7±3.2)°)最大,达到了超疏水的效果;无突起结构膜片的接触角((108.9±3.1)°)最小;而仅具有微米级结构膜片的接触角((134.6±1.0)°)居中,这符合目前已知的物质表面浸润性与其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另外,经测试,具有微纳复合结构的膜片接触角最大达到155°,同时具有非常大的滚动角,使得这种膜片材料具备了粘性超疏水的性能,而这种特殊浸润表面性质可以在液体无损传输、生化分离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滴模板法 超疏水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_(20)Sb_(15)Se_(65)硫系玻璃光子晶体光纤的中红外色散特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永兴 张培晴 +4 位作者 许银生 戴世勋 王训四 徐铁峰 聂秋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6-521,共6页
硫系玻璃与石英玻璃相比具有高折射率(2.0~3.5)、低声子能量(<350cm-1)、优良的中远红外透过性能(可至25μm)等特性.本文制备了一种在中红外具有优良透过特性的无As环保型Ge20Sb15Se65硫系玻璃材料,以此为基质材料设计了一种三层空... 硫系玻璃与石英玻璃相比具有高折射率(2.0~3.5)、低声子能量(<350cm-1)、优良的中远红外透过性能(可至25μm)等特性.本文制备了一种在中红外具有优良透过特性的无As环保型Ge20Sb15Se65硫系玻璃材料,以此为基质材料设计了一种三层空气孔结构光子晶体光纤,利用多极法对光纤的中红外色散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结构参量孔径d、孔间距Λ以及d/Λ对其色散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通过改变包层空气孔直径d或空气孔间距Λ,可灵活的调节光子晶体光纤的零色散波长向短波或长波方向移动.通过优化结构参量发现,当Λ=3μm,d/Λ=0.35附近变化时,可获得3~5μm色散平坦,且色散值小于5ps.nm-1.km-1的光子晶体光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硫系玻璃 中红外色散 多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颗粒掺杂铋酸盐玻璃的光谱与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成俊雯 陈飞飞 +2 位作者 戴世勋 许银生 谭瑞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42-1646,共5页
采用新型的热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银纳米颗粒掺杂的铋酸盐复合玻璃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观察到了银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谐振(SPR)吸收的峰值位移特性,用拉曼光谱表征了引入银纳米颗粒后玻璃的结构变化。借助飞秒激光脉冲激发下的Z... 采用新型的热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银纳米颗粒掺杂的铋酸盐复合玻璃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观察到了银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谐振(SPR)吸收的峰值位移特性,用拉曼光谱表征了引入银纳米颗粒后玻璃的结构变化。借助飞秒激光脉冲激发下的Z扫描与光克尔闸技术,在近红外波段下研究了材料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银纳米颗粒铋酸盐复合材料有着亚皮秒级的非线性响应时间,并且其非线性折射率γ在纳米颗粒的热电子效应以及局部场效应的影响下,较基质玻璃最高可以提升2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酸盐玻璃 银纳米颗粒 表面等离子谐振 三阶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甲基-2-噻唑硫酮对HCl溶液中碳钢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雪丹 龚敏 +1 位作者 郑兴文 附青山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8-822,共5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腐蚀浸泡失重法研究了3-甲基-2-噻唑硫酮(MTT)在1mol/L HCl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和缓蚀机理。结果表明,MTT对该体系有良好的缓蚀作用,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缓蚀效率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缓蚀效率降低。MTT为阴极型... 采用电化学方法、腐蚀浸泡失重法研究了3-甲基-2-噻唑硫酮(MTT)在1mol/L HCl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和缓蚀机理。结果表明,MTT对该体系有良好的缓蚀作用,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缓蚀效率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缓蚀效率降低。MTT为阴极型缓蚀剂。MTT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过程为自发过程,吸附行为服从Langmuir等温吸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2-噻唑硫酮 氯化氢 碳钢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Janus粒子在蜂窝状多孔聚合物膜上的自组装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平辉 朱嘉峰 +1 位作者 孙巍 周婉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8-685,共8页
采用具有两亲性的两面体(Janus)粒子实现稳定的粒子界面组装与水滴模板法自组装过程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粒子在蜂窝状多孔聚合物薄膜内壁的高效定向修饰.通过与均质粒子组装形貌的对比,证明了Janus粒子因其特殊的界面自组装活性,可以获... 采用具有两亲性的两面体(Janus)粒子实现稳定的粒子界面组装与水滴模板法自组装过程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粒子在蜂窝状多孔聚合物薄膜内壁的高效定向修饰.通过与均质粒子组装形貌的对比,证明了Janus粒子因其特殊的界面自组装活性,可以获得高粒子加量条件下的规则多孔结构,解决了使用均质粒子时存在的结构有序性和粒子修饰密度之间的矛盾.而在较低粒子加量的条件下,Janus粒子也展示出与均质粒子极为不同的组装形貌.这一方法的建立,为新型表面功能化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粒子 水滴模板法 自组装 功能化蜂窝状多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片石墨对镁合金表面聚苯胺环氧涂层防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颖君 李婷 +3 位作者 窦宝捷 崔学军 邵亚薇 韩沁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4-312,318,共10页
目的针对聚苯胺环氧涂层物理屏蔽性能欠佳的问题,通过引入具有片层结构的鳞片石墨,从而进一步提高涂层对镁合金的腐蚀防护性能。方法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在鳞片石墨表面合成聚苯胺,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目的针对聚苯胺环氧涂层物理屏蔽性能欠佳的问题,通过引入具有片层结构的鳞片石墨,从而进一步提高涂层对镁合金的腐蚀防护性能。方法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在鳞片石墨表面合成聚苯胺,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所得到的聚苯胺/鳞片石墨复合粉末进行表征。将合成的复合粉末均匀分散于环氧树脂中后,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涂层,通过电化学阻抗测试对涂层在3.5%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防护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聚苯胺可以在鳞片石墨的表面聚合,鳞片石墨的加入使聚苯胺环氧涂层的附着力略有降低,涂层硬度、柔韧性及耐冲击性能没有明显改变,但鳞片石墨的加入明显提高了聚苯胺环氧涂层的阻抗值。在浸泡前1488 h,苯胺与鳞片石墨的质量比为1∶1时,涂层的阻抗值为1.3×10^(8)Ω·cm^(2),防护性能最好。但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苯胺与鳞片石墨的质量比为4∶1时,涂层的阻抗值逐渐高于其他涂层,当浸泡4008 h后,其阻抗值为1.6×10^(8)Ω·cm^(2),仍具有较优异的防护性能。结论环氧涂层中添加聚苯胺/鳞片石墨复合粉末后,通过鳞片石墨前期的屏蔽与聚苯胺长期缓蚀的协同作用达到了对镁合金较好的防护效果,而涂层的这一防护效果和苯胺与鳞片石墨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聚苯胺 鳞片石墨 腐蚀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剂对偏高岭土基矿物聚合物解毒铬渣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明阳 董秋花 +3 位作者 陈洁渝 熊晶 贺小敏 宋国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前常用的铬渣处理方法存在铬形态不稳定、残留的酸溶性Cr(Ⅵ)易淋出等问题,该研究以添加还原剂的偏高岭土基矿物聚合物来直接处理铬渣,探索铬渣的一步解毒/固化及无害化利用。实验中将铬渣和偏高岭土混合用于制备矿物聚合物,加入Na_2S... 目前常用的铬渣处理方法存在铬形态不稳定、残留的酸溶性Cr(Ⅵ)易淋出等问题,该研究以添加还原剂的偏高岭土基矿物聚合物来直接处理铬渣,探索铬渣的一步解毒/固化及无害化利用。实验中将铬渣和偏高岭土混合用于制备矿物聚合物,加入Na_2S、Na_2SO_3、FeSO_4和FeCl_2作还原剂,改变还原剂的添加比例,对比制备的偏高岭土/铬渣基矿物聚合物固化体的浸出性毒性实验中Cr的浓度,选择最佳还原剂种类及比例。并在最佳还原剂的基础上,探索铬渣的最大处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聚合物 铬渣 偏高岭土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表面积与入口气体分压对热解炭微观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许健 汤哲鹏 +3 位作者 彭雨晴 顾传青 Koyo Norinaga 李爱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7-1334,共8页
本研究在炭/炭复合材料热解炭基体织构形成与转化的模型基础上,基于石墨微晶片层的表面结构特点,建立了蜂窝结构的热解炭沉积表面几何模型,并运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在等温等压化学气相渗透(CVI)过程中热解炭基体沉积的动力学过程,... 本研究在炭/炭复合材料热解炭基体织构形成与转化的模型基础上,基于石墨微晶片层的表面结构特点,建立了蜂窝结构的热解炭沉积表面几何模型,并运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在等温等压化学气相渗透(CVI)过程中热解炭基体沉积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了预制体比表面积(AS/VR)和入口气体分压对热解炭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并结合已公开发表的实验结果发现,在CVI工艺过程中一定的压力条件下,通过控制AS/VR可以获得不同织构的热解炭,预制体的AS/VR存在两个临界值,靠近反应器入口处的临界值为1.45 m-1和8.9 mm-1,靠近反应器出口处的临界值为0.3 mm-1,当AS/VR处于这两个临界值之间时,系统主要沉积高织构热解炭;在同一AS/VR且压强小于30 k Pa的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气体压强的值也可以得到不同织构的热解炭,并且压强也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压强大于这个临界值时,系统主要沉积高织构热解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 CARLO模拟 炭/炭复合材料 热解炭 蜂窝结构 比表面积 入口气体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滴模板法直接致技术制备“高尔夫球”型多孔聚苯乙烯微球
9
作者 朱嘉峰 朱烨铬 +3 位作者 殷张俞 孙巍 Maxine Yew 任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90-3194,3200,共6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传统水滴模板法的新型表面图案化致孔技术,并利用这一技术成功在微米尺寸聚合物球形粒子表面实现多孔结构的制备。这种直接致孔技术通过对传统水滴模板法实施方法的改造,成功实现了在微观尺寸三维结构表面的致孔。首先通... 介绍了一种基于传统水滴模板法的新型表面图案化致孔技术,并利用这一技术成功在微米尺寸聚合物球形粒子表面实现多孔结构的制备。这种直接致孔技术通过对传统水滴模板法实施方法的改造,成功实现了在微观尺寸三维结构表面的致孔。首先通过微流道法制备得到尺寸均一的微米级聚苯乙烯(PS)微球;之后在高湿度条件下,对聚苯乙烯(PS)微球进行溶剂的直接致孔处理,得到表面具有多孔结构的"高尔夫球"型聚苯乙烯(PS)微球;并进一步通过对溶剂种类、溶剂用量以及湿度的调控,对实现微球致孔的条件进行了讨论。基于这一溶剂直接致孔实施方法的建立,在水滴模板法实施对象的几何造型局限性上进行了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致孔 图案化构建 水滴模板法 微流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