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化可膨胀石墨及其阻燃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郑鹏程 李瑞龙 +5 位作者 练洪淋 郭建兵 陈晓浪 宋程鹏 孟永智 吴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190,共10页
可膨胀石墨(EG)是一种新型环境友好膨胀型阻燃剂,受热膨胀后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它能够有效隔绝聚合物与氧气和热源,同时膨胀过程吸收热量。然而,EG与有机高分子的相容性较差,会显著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文中从EG的表面偶联处理、共混协同... 可膨胀石墨(EG)是一种新型环境友好膨胀型阻燃剂,受热膨胀后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它能够有效隔绝聚合物与氧气和热源,同时膨胀过程吸收热量。然而,EG与有机高分子的相容性较差,会显著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文中从EG的表面偶联处理、共混协同和杂化改性3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针对EG的改性方法及其在阻燃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不同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对未来EG阻燃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与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膨胀石墨 表面处理 协同阻燃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LED器件散热技术与散热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海路 胡书春 +6 位作者 王男 林志坚 夏根培 刘闻凤 任凯旋 冀磊 单春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6期15-20,27,共7页
随着LED(light emitting diode)器件功率的增大,造成结温升高并导致LED器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明显降低。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且可靠性高的散热技术与散热材料已成为大功率LED器件研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从LED芯片结构设计、辅助... 随着LED(light emitting diode)器件功率的增大,造成结温升高并导致LED器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明显降低。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且可靠性高的散热技术与散热材料已成为大功率LED器件研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从LED芯片结构设计、辅助散热装置及封装散热材料的设计与选用这3个方面对大功率LED器件的散热技术与散热材料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LED 散热技术 芯片结构 辅助散热装置 散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加工金属材料短流程高效制备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谢建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7,46,共8页
提出了难加工金属材料可以分为2大类的观点:一类是源于材料本征性能的难加工材料,具有高脆性,或高熔点、高变形抗力的特点;另一类是源于制备加工工艺复杂、成材率低的难加工材料。以作者课题组近年来的工作为基础,重点介绍了高硅电工钢... 提出了难加工金属材料可以分为2大类的观点:一类是源于材料本征性能的难加工材料,具有高脆性,或高熔点、高变形抗力的特点;另一类是源于制备加工工艺复杂、成材率低的难加工材料。以作者课题组近年来的工作为基础,重点介绍了高硅电工钢、精密铜管、热交换用BFe10-1-1合金管材、高弹高导Cu-12%(质量分数)Al合金的短流程高效制备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进展情况。认为通过熔体和凝固过程的精确控制,可精确控制凝固组织和形状尺寸,是开发先进短流程制备加工技术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加工材料 短流程 高硅电工钢 热交换器 精密铜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石墨烯增强AZ31镁基复合材料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屈晓妮 周明扬 +1 位作者 孙浩 权高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7-140,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结合热挤压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纳米管(CNTs)和石墨烯(GNPs)增强AZ31镁基复合材料。分析了CNTs和GNPs对AZ31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组织、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和GNPs的加入可以细化晶粒尺寸,并... 采用粉末冶金法结合热挤压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纳米管(CNTs)和石墨烯(GNPs)增强AZ31镁基复合材料。分析了CNTs和GNPs对AZ31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组织、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和GNPs的加入可以细化晶粒尺寸,并且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拉伸和压缩屈服强度。当同时添加0.5wt%CNTs和0.5wt%GNPs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可达到:309MPa和399MPa,复合材料的硬度相比基体提升了17.1%。但是复合材料的塑性和导电性相比基体材料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石墨烯 镁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客车非金属材料VOCs释放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房明 王卫 +2 位作者 周正宇 杨冰 范希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112,共8页
为了研究温度对铁路客车典型非金属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基于多气固比法和数据拟合法,对典型非金属材料(重防腐涂料、地板布、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分别测量了4种不同气固... 为了研究温度对铁路客车典型非金属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基于多气固比法和数据拟合法,对典型非金属材料(重防腐涂料、地板布、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分别测量了4种不同气固比条件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得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关键参数(初始可散发浓度和分配系数);然后,结合车辆工艺和运用场景,研究不同温度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材质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温度是影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特性的重要因素;温度从16℃升高至55℃,苯系物和醛类散发浓度均呈减小的趋势,重防腐涂料的初始可散发浓度减小为1.8%,其分配系数减小,地板布和玻璃钢的初始可散发浓度减小至0.3%以下,地板布的分配系数增大,玻璃钢的分配系数减小;苯系物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以苯乙烯占比最大,甲苯、乙苯以及二甲苯占比排序规律不明显,并且未检测出苯;在铁道车辆烘焙法环保净化处理时,建议重防腐涂料的烘焙温度不小于55℃,地板布和玻璃钢的烘焙温度不小于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重防腐涂料 铁路客车 释放规律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g-Mn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杨 郑贺矾 +2 位作者 郭家豪 陈存广 刘新华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3,共10页
自润滑铝基复合材料有着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电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低、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以及诸多民用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对Al-MnS复合材料的研究过程中,发现MnS与铝基体的界面存在润湿性较差... 自润滑铝基复合材料有着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电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低、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以及诸多民用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对Al-MnS复合材料的研究过程中,发现MnS与铝基体的界面存在润湿性较差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MnS颗粒与铝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问题,基于Mg元素在铝基体中具有较高的固溶度,在Al-MnS复合材料中加入Mg元素,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Al-Mg-MnS复合材料。讨论了不同Mg元素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力电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对润滑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Mg元素能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当Mg元素含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抗拉强度为338 MPa,延伸率为10.9%;少量Mg元素的加入并不影响材料的导电率,可以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Al-Mg-MnS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自润滑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动磨蚀及表面防护技术回顾
7
作者 岳照凡 樊小强 朱旻昊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共20页
系统讨论了微动磨损及其与腐蚀耦合的失效机理和表面防护技术,为提高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重点分析了固体自润滑涂层、液体润滑膜、树脂基涂层等低摩擦表面技术在减轻微动磨损方面的应用效果及其... 系统讨论了微动磨损及其与腐蚀耦合的失效机理和表面防护技术,为提高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重点分析了固体自润滑涂层、液体润滑膜、树脂基涂层等低摩擦表面技术在减轻微动磨损方面的应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并且对比了一系列微动磨损与腐蚀防护技术的利与弊,揭示了防护手段对腐蚀磨损性能的优化机理。此外,还讨论了低摩擦表面腐蚀防护设计的策略,包括基于表面工程的正向设计和基于失效分析的逆向推演,并对耐磨蚀涂层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总结了微动磨蚀防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以上综合性的研究和分析,为提高机械零部件在复杂工况下的耐磨性和抗腐蚀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磨蚀 耦合损伤 损伤机制 涂层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合金密封环与浸渍石墨配副的损伤失效
8
作者 郑靖 何佳欣 +4 位作者 雷磊 杨丹 黄元宝 张尔卿 张车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1-417,共7页
某石油化工泵分别采用Cr合金密封环和YG-6硬质合金密封环,在300~400℃与浸渍石墨密封环配副,发现Cr合金密封环长期服役仍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而硬质合金密封环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生气体泄漏.为探究2种合金密封环服役性能差异的缘由,对... 某石油化工泵分别采用Cr合金密封环和YG-6硬质合金密封环,在300~400℃与浸渍石墨密封环配副,发现Cr合金密封环长期服役仍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而硬质合金密封环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生气体泄漏.为探究2种合金密封环服役性能差异的缘由,对失效密封环进行表面形貌、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表征,分析失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Cr合金密封环材质为含Cr的马氏体钢,未作表面强化处理,表面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629.8±14.2)HV30和(244.7±17.4)GPa,与浸渍石墨配副接触区出现以轻微犁削效应为主的环形磨斑,磨损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硬质合金密封环表面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1475.3±60.1)HV30和(815.3±57.2)GPa,密封环表面残余应力高,存在氧化腐蚀诱导的材料脆化,配副接触区无明显磨损,但出现氧化开裂导致的块状缺损;Cr合金密封环表面的低刚度和高粗糙度导致其配副接触区发生磨粒磨损,但磨损表面存在打磨抛光行为,与浸渍石墨配副仍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而YG-6硬质合金密封环表面高残余应力和高温服役环境诱导的材料氧化脆化,导致配副接触区发生开裂破坏,密封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环 CR合金 硬质合金 失效分析 磨粒磨损 氧化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Zn系耐热镁合金抗蠕变性能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满平 李好好 +3 位作者 崔壮 徐世伟 曾迎 宗周颖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46-1868,共23页
当温度高于120℃时,镁合金的抗蠕变性能降低,耐热性能差,这限制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为了扩大其应用范围,有必要提高其抗高温蠕变性能。本文从合金化方法、热处理工艺和变形工艺三个方面综述了Mg-Zn系耐热镁合金抗蠕变性能的研究进展。... 当温度高于120℃时,镁合金的抗蠕变性能降低,耐热性能差,这限制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为了扩大其应用范围,有必要提高其抗高温蠕变性能。本文从合金化方法、热处理工艺和变形工艺三个方面综述了Mg-Zn系耐热镁合金抗蠕变性能的研究进展。采用合金化方法,包括添加稀土元素、碱土元素、其他非稀土元素和混合添加稀土及非稀土元素,形成高热稳定性或半连续网络的析出相,钉扎晶界、阻止高温孪生;热处理产生的高密度片层有效防止蠕变变形;塑性变形虽会细化晶粒,促进晶界滑动,但含稀土元素的Mg-Zn合金变形后,合金产生晶界偏聚,界面能降低,晶界热稳定性提高,高温蠕变后细晶甚至纳米晶粒可保持不变,抗蠕变性能显著提高。最后对Mg-Zn系耐热镁合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Zn系镁合金 耐热性 抗蠕变性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剂对聚丙烯/氢氧化镁复合材料燃烧性能和热稳定性及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晓浪 于杰 +4 位作者 何敏 郭少云 鲁圣军 胡智 周祚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3,共4页
研究了硅油对聚丙烯(PP)/氢氧化镁(MH)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极限氧指数(LOI)、热失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对PP及阻燃P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阻燃PP比纯PP有较高的残留量,热稳定性得到改善。其... 研究了硅油对聚丙烯(PP)/氢氧化镁(MH)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极限氧指数(LOI)、热失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对PP及阻燃P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阻燃PP比纯PP有较高的残留量,热稳定性得到改善。其LOI达到难燃塑料的要求,有良好的阻燃性。未经改性的MH对PP基体有异相成核作用,使结晶峰温度向高温方向偏移,而硅油削弱填料对PP基体的异相成核作用。POM分析表明,MH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对PP的晶粒形貌和尺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氢氧化镁 阻燃 热稳定性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过滤真空弧源沉积技术制备C/C多层类金刚石膜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沟引宁 孙鸿 +2 位作者 黄楠 张文英 冷永祥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4,共4页
采用磁过滤直流阴极真空弧源沉积技术在S i基体和GCr15基体表面制备了C/C多层DLC膜,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薄膜结构特征;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C/C多层DLC膜的表面形貌;采用台阶仪测试薄膜厚度;利用纳米硬度仪测试薄膜纳米硬度;在销盘... 采用磁过滤直流阴极真空弧源沉积技术在S i基体和GCr15基体表面制备了C/C多层DLC膜,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薄膜结构特征;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C/C多层DLC膜的表面形貌;采用台阶仪测试薄膜厚度;利用纳米硬度仪测试薄膜纳米硬度;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C/C多层DLC膜在大气下的摩擦性能评价,同时比较了单层DLC膜、TiN膜和C/C多层DLC膜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C/C多层DLC膜表面光滑、致密,厚度达0.7μm,硬度高达68 GPa,与S iC球对摩时的摩擦系数为0.10左右,耐磨性明显优于单层DLC膜和TiN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过滤阴极真空弧源 C/C多层DLC膜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杂化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5
12
作者 卢晓英 王秀红 +1 位作者 屈树新 翁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2-336,共5页
以原位沉积法为基础,采用水热处理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壳聚糖(CS)杂化材料,以解决HA在CS基体中分布不均和结合不紧密的问题.研究表明,通过水热处理后所得到的杂化材料是由CS分子和低结晶度的HA晶体所组成.其中HA的晶体尺寸为纳米级,... 以原位沉积法为基础,采用水热处理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壳聚糖(CS)杂化材料,以解决HA在CS基体中分布不均和结合不紧密的问题.研究表明,通过水热处理后所得到的杂化材料是由CS分子和低结晶度的HA晶体所组成.其中HA的晶体尺寸为纳米级,均匀分布在CS分子中.而且杂化材料中的HA和CS都出现沿C轴方向的择优生长.同时还发现,在所得杂化材料中的HA晶体与CS分子出现了较强的化学键合作用,且这种化学键合作用的强度随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当水热处理温度为100℃时,这种化学键合作用达到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原位沉积 水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电吸附作用制备PPy/CNTs复合材料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杜冰 江奇 +3 位作者 赵晓峰 林孙忠 幕佩珊 赵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3-518,共6页
通过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引入具有静电吸附作用的基团,使吡咯单体附着于CNTs表面,然后发生化学原位聚合,得到了由片状聚吡咯(PPy)包覆CNTs所构成的PPy/CNTs复合材料,开辟了一条易于工业化生产制备PPy/CNTs... 通过添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引入具有静电吸附作用的基团,使吡咯单体附着于CNTs表面,然后发生化学原位聚合,得到了由片状聚吡咯(PPy)包覆CNTs所构成的PPy/CNTs复合材料,开辟了一条易于工业化生产制备PPy/CNTs复合材料的途径.所得材料和CNTs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进行了成分和形貌的表征;并将所得材料组装成电化学超级电容器,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加入SDBS后,吡咯单体能很好地吸附于CNTs表面;CNTs的应用细化了PPy的颗粒,改善了PPy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使PPy/CNTs复合材料呈现出多孔状;其电化学容量达到101.1 F.g-1(有机电解液),是同样制备条件下所得纯PPy电化学容量(19.0 F.g-1)的5倍多,约是所用纯CNTs电化学容量(25.0 F.g-1)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y/CNTs复合材料 静电吸附作用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静晖 柏奇琪 +2 位作者 张楠 黄婷 王勇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21,共8页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添加导热绝缘填料制备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导热绝缘机理,详细介绍了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导热绝缘填料及其几何尺寸、填料在...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添加导热绝缘填料制备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导热绝缘机理,详细介绍了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导热绝缘填料及其几何尺寸、填料在基体中的分散状态以及填料表面改性等,并概述了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最后对未来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 绝缘 高分子复合材料 导热机理 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域聚合法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9
15
作者 江奇 张倩 +2 位作者 杜冰 赵晓峰 赵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19-1723,共5页
通过有限域聚合法将聚苯胺(PANI)均匀地生长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得到CNTs-PANI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样品的形貌及成分进行表征.将得到的复合材料组装成电化学超级... 通过有限域聚合法将聚苯胺(PANI)均匀地生长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得到CNTs-PANI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样品的形貌及成分进行表征.将得到的复合材料组装成电化学超级电容器,进行电化学的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显示,运用此有限域聚合法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PANI可以非常均匀地包裹在CNTs表面,复合材料的比容量可以达到117.7F·g-1(有机电解液),远远高于所用纯碳纳米管(25.0F·g-1)和纯聚苯胺(65.0F·g-1)的比容量,从而表明有限域聚合法是一良好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域聚合法 纳米复合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建立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冯波 翁杰 +2 位作者 黄楠 屈树新 李孝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0期15-17,共3页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我校在该领域的科研优势主要在于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方面。以此为基础,2003年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为使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既能掌握该专业的综合知识,又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我校在该领域的科研优势主要在于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方面。以此为基础,2003年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为使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既能掌握该专业的综合知识,又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我校结合自身科研优势,对建立有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该文介绍了此实验教学体系的目标和特色,介绍了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室的设置以及实验教师的配备情况。实验内容强调基础知识,注重交叉学科特点和体现自身特色。设置了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电子实验室和医疗器械实验室。编写了相应的实验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内容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材料表面微纳结构对成骨相关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鲁雄 冯波 +1 位作者 翁杰 冷扬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611-622,630,共13页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性能,包括表面形貌与化学组成,对诱导骨组织形成并形成骨整合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行为对基底表面形貌和组成的依赖性决定了设计不同功能表面的重要性。作者小组多年来从事生物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相关研究。在微图形方面,...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性能,包括表面形貌与化学组成,对诱导骨组织形成并形成骨整合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行为对基底表面形貌和组成的依赖性决定了设计不同功能表面的重要性。作者小组多年来从事生物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相关研究。在微图形方面,结合微加工和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出的羟基磷灰石微沟槽;采用溶胶-凝胶与复制微模塑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TiO2微图形;采用掩模曝光电化学微加工技术和喷射电化学微加工技术,在钛基底上制备多孔微图形;通过转移微模塑法与自组装技术相结合,得到壳聚糖与牛血清蛋白复合微图形。在纳米结构方面,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处理,获得一定管径和管长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在微纳多级结构方面,结合高压微弧氧化和低压阳极氧化制备了微纳多级结构钛表面。除了考虑微纳结构单独效应之外,还考虑了微纳结构化与生物功能化的协同效应,即在具有微纳结构的生物材料表面通过层层自组装等手段进行生物化学修饰。最后通过成骨相关细胞培养实验及体内植入实验,考察各试样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微米尺度表面促进骨细胞粘附、增殖、分化等,而纳米尺寸结构以及微纳多级结构对细胞功能具有进一步促进作用。微纳结构化与表面功能化修饰存在有协同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为微纳米技术应用于人体植入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表面 细胞行为 微米结构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形态对丁腈橡胶杂化阻尼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左孔成 张林 +3 位作者 彭金方 肖新标 金学松 朱旻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65-5069,共5页
通过在丁腈橡胶NBR/受阻酚类抗氧化剂AO-2246共混物中填充不同形态填料(玻璃纤维和炭黑),考察对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仪、扫描电镜以及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发现,分别填充两种不同类型填料于NBR/AO-2246共混... 通过在丁腈橡胶NBR/受阻酚类抗氧化剂AO-2246共混物中填充不同形态填料(玻璃纤维和炭黑),考察对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仪、扫描电镜以及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发现,分别填充两种不同类型填料于NBR/AO-2246共混物中,杂化阻尼复合材料阻尼值均呈下降趋势。填充炭黑相比短纤维,具有较为优异的阻尼性能,且随着炭黑粒径的增大阻尼峰有被拓宽的趋势。结果表明,填料导致阻尼值下降主要归因于NBR与AO-2246生产的分子间氢键逐渐消失;填充不同形态填料,杂化阻尼复合材料呈现不同阻尼特性,归因于材料内部形成不同内部微观结构,即在其内部形成了大量界面,使分子间运动呈现不同的滞后现象;而不同粒径炭黑对阻尼峰的影响,可从界面区数量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阻尼 炭黑 短纤维 填料形态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对可膨胀石墨填充PP/TPU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燃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阳 陈漫 +2 位作者 陈晓浪 秦军 于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89,共4页
研究了钛酸酯偶联剂对可膨胀石墨(EG)填充聚丙烯(PP)/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DTA)、锥形量热仪(CONE)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方法对PP/PUT/EG复合体系的结晶行为、燃烧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 研究了钛酸酯偶联剂对可膨胀石墨(EG)填充聚丙烯(PP)/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DTA)、锥形量热仪(CONE)和扫描电镜(SEM)表征方法对PP/PUT/EG复合体系的结晶行为、燃烧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G是一种有效的阻燃剂,能显著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未改性的EG对PP/TPU基体有促进成核结晶作用;而偶联剂的添加削弱EG粒子对基体的这种作用。偶联剂的加入可以改善PP/PUT/EG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加入20phr的EG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由改性前的5.3MPa和17.6%提高到经改性后的5.6MPa和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热塑性聚氨酯 可膨胀石墨 表面处理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的亲水性与溶胀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迟 陈清宇 +3 位作者 卢雄 周绍兵 屈树新 翁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7-320,共4页
评价用聚乙二醇系列的表面改性剂PEG、F127及PELA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的亲水性和溶胀性,先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后,再综合用传统的溶液共混、流延法及热压法将改性的和未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与聚乳酸... 评价用聚乙二醇系列的表面改性剂PEG、F127及PELA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的亲水性和溶胀性,先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后,再综合用传统的溶液共混、流延法及热压法将改性的和未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与聚乳酸制备成复合薄膜。检测结果表明:改性剂分别被涂敷于纳米羟基磷灰石上,改性处理能够改善纳米颗粒在基材内的分布;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比未改性的对比材料的表面接触角小、表面能大、亲水性好、溶胀度大,达到饱和溶胀度的时间长。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比未改性的羟基磷灰石改善基体聚乳酸的亲水性和溶胀性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改性 纳米羟基磷灰石 亲水性 溶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