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裂材料对整形机制砂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及工程实证 被引量:1
1
作者 费壮 顾瑞 +2 位作者 万瑞 刘凯 张高展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为配制出抗裂性能优异的搅拌站整形机制砂混凝土,利用单面轮廓投影法对整形机制砂的粒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平板开裂试验、抗水渗透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了掺聚丙烯纤维、膨胀剂、复合纤维膨胀剂对整形机制砂和河... 为配制出抗裂性能优异的搅拌站整形机制砂混凝土,利用单面轮廓投影法对整形机制砂的粒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平板开裂试验、抗水渗透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了掺聚丙烯纤维、膨胀剂、复合纤维膨胀剂对整形机制砂和河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从微观结构上分析掺防裂材料对机制砂混凝土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整形机制砂颗粒圆润度低于河砂,但明显优于市售机制砂;掺合料复掺并增大比例和改用复合纤维膨胀剂对机制砂混凝土具有减水、改善经时损失和提高抗压强度效果,机制砂混凝土单位面积的总开裂面积可达到低于60 mm^(2)/m^(2),抗裂等级为V级;复合纤维膨胀剂的超叠加效应下,纤维使膨胀剂加强了填充的作用,膨胀剂优化了纤维-基材界面之间的界面黏结强度,有效改善了混凝土微结构。最后工程实证表明:用于地下大体积工程中的整形机制砂混凝土具有优异的防裂抗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机制砂混凝土 粒形特征 抗裂性能 微观结构 工程实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风量对硅/碳负极材料二次颗粒尺寸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舒茜 陈佩婷 +3 位作者 蒲建波 王宇作 阮殿波 乔志军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96-2201,共6页
硅作为最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拥有较高的理论容量(4200mAh/g)。然而,硅的导电性较差并且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使得硅负极粉碎,导致电池性能急剧下降。二次造粒能使材料具有更好的各向同性特征,改善电池的首次库... 硅作为最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拥有较高的理论容量(4200mAh/g)。然而,硅的导电性较差并且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使得硅负极粉碎,导致电池性能急剧下降。二次造粒能使材料具有更好的各向同性特征,改善电池的首次库仑效率,进而提升倍率性能。其中,二次颗粒尺寸成为关键因素。本文以黄腐酸钾(FAP)为碳源制备硅/碳负极二次颗粒,将硅/碳负极复合材料组装为扣式电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技术等表征手段对比分析了喷雾干燥过程中进风量对二次颗粒的尺寸影响。结果表明,喷雾进液速率为310mL/h、进风量为29m^(3)/h时,制备的硅/碳负极复合材料的首次库仑效率达到86.39%,其循环100次后的可逆容量仍远高于纯硅负极材料,在0.1A/g倍率测试后仍具有1134.1mAh/g的可逆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复合材料 粒度分布 锂离子电池 黄腐酸钾 二次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I收录化学工程类期刊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汤建飞 方永才 吴光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9-533,共5页
利用美国ISI发布的SCI网络版期刊源及2002年度期刊引文报告(JCR2002)数据,对所收录的化学工程学科期刊及期刊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化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指标普遍较低。今介绍了载文量、总被引用频次、影响因子较高的化... 利用美国ISI发布的SCI网络版期刊源及2002年度期刊引文报告(JCR2002)数据,对所收录的化学工程学科期刊及期刊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化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指标普遍较低。今介绍了载文量、总被引用频次、影响因子较高的化工期刊,并根据引文分析方法筛选了化学工程学科中较具影响力的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科学引文 期刊评价 学科 SCI J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乙醇工艺的化学工程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岳国君 董红星 +3 位作者 刘文信 杨晓光 张进 汤金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4-149,共6页
介绍了乙醇发酵动力学以及乙醇分离过程的研究进展,并从化学工程的角度讨论了燃料乙醇生产中的发酵过程和分离过程,指出贯穿于燃料乙醇生产过程的流体流动、热量传递、质量传递问题与发酵生化反应交织在一起,对燃料乙醇过程产生决定性... 介绍了乙醇发酵动力学以及乙醇分离过程的研究进展,并从化学工程的角度讨论了燃料乙醇生产中的发酵过程和分离过程,指出贯穿于燃料乙醇生产过程的流体流动、热量传递、质量传递问题与发酵生化反应交织在一起,对燃料乙醇过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提出利用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燃料乙醇生物反应工程的规律、工程放大及流程创新将是一种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乙醇 化学工程 发酵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灰对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吕阳 葛云露 +5 位作者 赵博宇 陈扬 但建明 周阳 柯凯 李相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8-1296,共9页
本文探究了花生壳灰(GSA)、草木灰(PA)、宿州生物质灰(SZA)、玉米秸秆灰(CSA)四种不同生物质灰分别替代10%(质量分数)高炉矿渣粉(GGBS)对碱激发矿渣(AAS)胶凝材料流动度、凝结时间、水化性能、收缩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本文探究了花生壳灰(GSA)、草木灰(PA)、宿州生物质灰(SZA)、玉米秸秆灰(CSA)四种不同生物质灰分别替代10%(质量分数)高炉矿渣粉(GGBS)对碱激发矿渣(AAS)胶凝材料流动度、凝结时间、水化性能、收缩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生物质灰的掺入能提高碱激发溶液的pH值,对AAS的水化过程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掺入GSA、PA、SZA和CSA后AAS试样的浆体累积放热量较空白组分别增长了31.2%、27.1%、16.9%、19.5%,实验室制灰(GSA和PA)累积放热量高于电厂制灰(SZA和CSA)。实验室制灰(GSA和PA)的掺入提高了净浆试样的自收缩,较空白组分别增加了61.5%、44.9%,而SZA和CSA的掺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收缩现象,较空白组分别减少了15.0%、15.7%。掺入生物质灰对AAS试样的抗压强度有改善效果,掺入GSA、PA、SZA、CSA后AAS试样28 d抗压强度较空白组分别提高了20.0%、18.3%、15.9%、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矿渣 生物质灰 抗压强度 收缩性能 水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纤维对Ti/Al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果春焕 井旭日 +2 位作者 王树邦 时浩程 姜风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3-1031,共9页
针对NiTi纤维对于Ti/Al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问题,本文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方法制备Ti/(Al3Ti+Al3Ni)层状复合材料,并制备2组对比试样,采用准静态压缩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和断裂形貌判断机理。结果表明:随着NiTi纤维... 针对NiTi纤维对于Ti/Al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问题,本文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方法制备Ti/(Al3Ti+Al3Ni)层状复合材料,并制备2组对比试样,采用准静态压缩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和断裂形貌判断机理。结果表明:随着NiTi纤维的完全反应,Ti/(Al3Ti+Al3Ni)层状复合材料相较于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和NiTi纤维增强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拥有更为优异的韧性和能量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纤维 层状复合材料 准静态压缩 应变率敏感性 断裂形貌 能量吸收 抗压强度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特定结构先进陶瓷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7
作者 谌广昌 段小明 +12 位作者 朱金荣 龚情 蔡德龙 李宇航 杨东雷 陈彪 李新民 邓旭东 余瑾 刘博雅 何培刚 贾德昌 周玉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44,共20页
为进一步拓展先进陶瓷材料在直升机结构领域的应用,本文对国内外直升机结构用先进陶瓷材料进行了审视和回顾,重点关注直升机能量冲击防护部位、能量转换部件及腐蚀防护区域等特定结构部位用各类先进陶瓷材料,对比分析国内外先进陶瓷材... 为进一步拓展先进陶瓷材料在直升机结构领域的应用,本文对国内外直升机结构用先进陶瓷材料进行了审视和回顾,重点关注直升机能量冲击防护部位、能量转换部件及腐蚀防护区域等特定结构部位用各类先进陶瓷材料,对比分析国内外先进陶瓷材料在直升机上述特定结构部位的应用差距,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高速动态冲击能量防护部位应发展反应烧结曲面一体化成型的非透明装甲陶瓷材料和多晶透明装甲陶瓷材料,低能量冲击防护部位应发展与环氧树脂基基材兼容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热能冲击防护部位应发展陶瓷基/树脂基混杂复合材料(Hybrid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HCMC-PMC),机械能与电能转换部件应发展以高性能微型压电陶瓷薄膜功能器件及柔性混合电子结构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电磁能与热能转换部件应发展与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兼容的纤维增强吸波陶瓷基复合材料,腐蚀防护区域应发展高性能耐磨腐蚀防护用溶胶-凝胶涂层。同时,应大力构建直升机装备高速动态能量冲击防护机理及防护材料抗弹击性能优化机制,并发展垂直起降飞行器多功能复合材料数字试验验证技术,以显著缩短先进陶瓷材料的研发及装机应用周期并降低验证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特定结构 先进陶瓷 微型压电陶瓷 多功能复合材料 数字化试验验证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致变色领域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彭健 沈鲁恺 +5 位作者 王立坤 忻利宏 刘涌 赵高凌 马赛男 韩高荣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51-2468,共18页
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场下,材料的光学性质(如透过率、反射率等)发生稳定可逆变化的技术,电致变色智能窗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钨酸盐纳米材料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具有材... 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场下,材料的光学性质(如透过率、反射率等)发生稳定可逆变化的技术,电致变色智能窗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钨酸盐纳米材料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合成工艺简单、种类丰富、结构可调等诸多优点。采用钨酸盐纳米材料制备的电致变色器件,光谱调制范围广、响应时间短、着色效率高、循环稳定性良好,在智能窗和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潜力巨大。综述了钨酸盐纳米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制备方法,详细阐述了其在电致变色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 纳米材料 钨酸盐 纳米技术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刚玉添加量对Al_(2)O_(3)-SiC-C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杜娟 李文凤 +3 位作者 郭会师 申天姿 石凯 曹骏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2,共5页
以再生刚玉(粒度为1~3、3~5 mm)、电熔白刚玉(粒度≤1 mm)、α-Al_(2)O_(3)微粉(粒度≤10μm)、鳞片石墨(粒度≤50μm)、碳化硅(粒度≤1 mm)为主要原料,硅粉(粒度≤74μm)为防氧化剂,残碳量约为45%(w)的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Al_(2... 以再生刚玉(粒度为1~3、3~5 mm)、电熔白刚玉(粒度≤1 mm)、α-Al_(2)O_(3)微粉(粒度≤10μm)、鳞片石墨(粒度≤50μm)、碳化硅(粒度≤1 mm)为主要原料,硅粉(粒度≤74μm)为防氧化剂,残碳量约为45%(w)的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Al_(2)O_(3)-SiC-C材料。研究了锆刚玉(AZ40)(粒度≤74μm)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3%、6%、9%、12%)对Al_(2)O_(3)-SiC-C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热处理后试样的断口形貌,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AZ40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耐压强度、高温抗折强度和常温抗折强度保持率均先升高后下降,显气孔率和氧化指数的变化规律则相反;2)当AZ40添加量增加至12%(w)时,试样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都低于未添加试样的,这说明在Al_(2)O_(3)-SiC-C材料中添加适量的AZ40,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抗热震性能和抗氧化性能;3)当AZ40添加量为3%(w)时,试样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刚玉 Al_(2)O_(3)-SiC-C 强度 抗热震性 抗氧化性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材料正热膨胀调控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焱 乔英杰 +2 位作者 白成英 王晓东 张晓红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0-280,共11页
热膨胀是材料在温度升高时几何尺寸增大,温度降低时几何尺寸减小的现象。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重心多聚焦于零膨胀和负膨胀材料,相比之下,对正膨胀材料的研究则显得较为稀缺。在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中,聚合物材料拥... 热膨胀是材料在温度升高时几何尺寸增大,温度降低时几何尺寸减小的现象。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重心多聚焦于零膨胀和负膨胀材料,相比之下,对正膨胀材料的研究则显得较为稀缺。在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中,聚合物材料拥有最高的热膨胀能力,其中常用的聚合物以尼龙-66(PA-66)线膨胀系数最高,在25~85℃时为162.3×10^(-6)K^(-1)。在柔性传感器和软机器人等领域要求材料有更高的热膨胀能力甚至对材料热膨胀能力进行调控,热膨胀能力不适配的多种材料一起使用会造成材料表面产生裂纹或者界面剥落等缺陷,从而限制材料的应用。近年来,对提高聚合物材料热膨胀能力的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基体优化、分子设计和结构设计三种方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正膨胀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分子设计和结构设计两种方法,并指出这两种方法均显著提升了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为后期对尺寸变化随温度变化呈线性关系的高热膨胀能力聚合物材料的研究提供文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热膨胀 分子设计 结构设计 正热膨胀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改性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1
作者 乐祥和 张晓红 +4 位作者 乔英杰 白成英 王晓东 李茂源 陈为为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0-258,共9页
石墨烯/热固性树脂是以石墨烯粉体作为增强体、热固性树脂作为基体构成的复合材料。石墨烯粉体的添加可以显著增强热固性树脂的力学、抗烧蚀、电学、耐腐蚀和耐磨性能。石墨烯粉体的有效分散是提升热固性树脂性能的关键。利用表面改性... 石墨烯/热固性树脂是以石墨烯粉体作为增强体、热固性树脂作为基体构成的复合材料。石墨烯粉体的添加可以显著增强热固性树脂的力学、抗烧蚀、电学、耐腐蚀和耐磨性能。石墨烯粉体的有效分散是提升热固性树脂性能的关键。利用表面改性和合理的混料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石墨烯在树脂基中的分散程度。同时,如何对基体内石墨烯粉体的分散程度进行表征,也是石墨烯/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石墨烯粉体的表面改性技术、石墨烯粉体与树脂的混合方式、石墨烯粉体分散程度表征手段以及石墨烯粉体对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和机理,并展望了石墨烯/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粉体 热固性树脂 分散程度 宏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W-Nb_(2)O_(5)/C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2
作者 刘亚婷 李黎兵 +3 位作者 李欣欣 苗永霞 陈俊利 杨新丽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170,共8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W-Nb_(2)O_(5)/C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技术对该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证明,5%W-Nb_(2)O_(...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W-Nb_(2)O_(5)/C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技术对该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证明,5%W-Nb_(2)O_(5)/C-9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佳,在0.01~3 V的电压区间、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100周循环以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91.0 mA·h/g,容量保持率为70.2%;在5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周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30.7 mA·h/g。W6+掺杂可以提升电极材料的比容量,碳复合可以增强Nb_(2)O_(5)纳米片材料的电子电导率,使得该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_(2)O_(5) 钨掺杂碳复合材料 钠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氨基吸附材料制备及其分离锌离子的研究
13
作者 关作鹏 赵方波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以亚氨基二乙酸螯合树脂(CH90)为基体,利用聚多巴胺(PDA)作为交联剂,将聚乙烯亚胺(PEI)接枝到基体表面上,制备了一种对锌离子同时具有高吸附和易再生特点的新型改性树脂(CH90-PDA-PEI),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与传... 以亚氨基二乙酸螯合树脂(CH90)为基体,利用聚多巴胺(PDA)作为交联剂,将聚乙烯亚胺(PEI)接枝到基体表面上,制备了一种对锌离子同时具有高吸附和易再生特点的新型改性树脂(CH90-PDA-PEI),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阴离子交换树脂(717)相比,在278 K时,CH90-PDA-PEI对Zn(Ⅱ)的最大吸附量为160.4 mg/g,选择性分离因子为159.31。在使用实际钢厂废水进行动态吸附测试时,CH90-PDA-PEI的吸附性能相比717树脂提升了26.9%,而再生时用水量减少了6.7%,且在循环测试时可以保持稳定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聚乙烯亚胺 共交联 Zn(Ⅱ)/Fe(Ⅱ)分离 Zn(Ⅱ)的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层状NH_(4)V_(4)O_(10)材料在电化学储能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唐寒 骆红宇 +3 位作者 黄涛 徐潇琴 晁飞扬 罗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54-8065,共12页
层状钒氧化物电极材料具有容量高、高温性能好、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一系列优点,是下一代高性能二次离子电池的备选电极材料之一。虽然目前层状钒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不断提升,但层状钒氧化物在循环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始... 层状钒氧化物电极材料具有容量高、高温性能好、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一系列优点,是下一代高性能二次离子电池的备选电极材料之一。虽然目前层状钒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不断提升,但层状钒氧化物在循环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层状NH_(4)V_(4)O_(10)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稳定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系统地总结和讨论了层状NH_(4)V_(4)O_(10)材料在不同种类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储能机制,并将NH_(4)V_(4)O_(10)材料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分类和阐述。最后对层状NH_(4)V_(4)O_(10)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提升其电化学性能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NH_(4)V_(4)O_(10)材料 电化学储能 二次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改性纳米碳酸钙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婷 王帝 王文平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0,共5页
纳米碳酸钙经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后,再与丙烯酸、羟丁基乙烯基聚醚(VPEG)进行共聚得到改性纳米碳酸钙。FT-IR、TG等测试证明纳米碳酸钙表面成功接枝聚羧酸减水剂,其接枝率约为25%。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纳米碳酸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够促... 纳米碳酸钙经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后,再与丙烯酸、羟丁基乙烯基聚醚(VPEG)进行共聚得到改性纳米碳酸钙。FT-IR、TG等测试证明纳米碳酸钙表面成功接枝聚羧酸减水剂,其接枝率约为25%。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纳米碳酸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够促进水泥水化反应,优化水泥基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在改性纳米碳酸钙掺量为0.5%时,与参考样混凝土相比,28 d后掺杂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提升4%,抗折强度提升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水泥基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梳形聚合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化物改性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申知朋 郑浩宇 +2 位作者 李莹莹 张永刚 王雪飞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双电层电容器以碳材料为电极材料,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充放电速度快等优点,但也存在能量密度低的问题。金属硫化物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丰富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位点,被用于与碳材料复合构建复合电极以改善碳材料的电化学性... 双电层电容器以碳材料为电极材料,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充放电速度快等优点,但也存在能量密度低的问题。金属硫化物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丰富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位点,被用于与碳材料复合构建复合电极以改善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主要介绍了通过水热硫化、高温硫化等方法实现金属硫化物对生物质炭、碳纳米管、石墨烯、碳气凝胶和碳纤维的改性,研究了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对比了超级电容器器件的储能性能,并展望了金属硫化物改性碳材料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材料 金属硫化物 改性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基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郑浩宇 申知朋 +3 位作者 金璐 衡芳芳 张永刚 王雪飞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2,共6页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能源存储系统,电极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的核心部分。碳材料是目前已商业化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低的能量密度使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聚酰亚胺具有易碳化、富含杂原子、碳收率高、结构设计...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能源存储系统,电极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的核心部分。碳材料是目前已商业化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低的能量密度使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聚酰亚胺具有易碳化、富含杂原子、碳收率高、结构设计性强等诸多优点,是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潜在前驱体材料。介绍了基于聚酰亚胺碳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聚酰亚胺基复合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聚酰亚胺基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电极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材料 聚酰亚胺 杂原子掺杂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型纳米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8
作者 张鑫鹏 朱凯 +1 位作者 曹殿学 高胤義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1-227,共7页
以KMnO_(4)、MnSO_(4)·H_(2)O、(NH_(4))_(2)S_(2)O_(8)和盐酸为原料,通过控制水热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合成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锰(MnO_(2))。通过XRD、SEM、TEM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MnO_(2)均为纳米颗粒,... 以KMnO_(4)、MnSO_(4)·H_(2)O、(NH_(4))_(2)S_(2)O_(8)和盐酸为原料,通过控制水热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合成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锰(MnO_(2))。通过XRD、SEM、TEM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MnO_(2)均为纳米颗粒,但不同晶型的MnO_(2)呈现出不同的微观形貌。对比其电化学性能发现:δ-MnO_(2)由于其独特的花球结构提供大量的反应位点,性能明显优于其他晶型的MnO_(2),在2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400周次可以达到623.48 mAh/g的比容量。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和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探究MnO_(2)电极的动力学特性,δ-MnO_(2)拥有更高的Li^(+)扩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二氧化锰 晶型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式人工肺材料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梓睿 柳杨 +1 位作者 王嵘 刘富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5,共12页
体外膜肺氧合作为体外生命支持的核心技术,其组件膜式人工肺在急性呼吸衰竭及心肺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膜式人工肺面临气体传递效率差、气体选择性低及血液相容性不足等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膜式人工肺的改进工... 体外膜肺氧合作为体外生命支持的核心技术,其组件膜式人工肺在急性呼吸衰竭及心肺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膜式人工肺面临气体传递效率差、气体选择性低及血液相容性不足等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膜式人工肺的改进工作,主要介绍了膜式人工肺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调控以及表面改性,分析了热致相分离技术中绿色稀释剂及二元稀释剂体系的应用以及仿生涂层、多功能结构设计等在提升气体选择性及血液相容性上的优势。另外,指出了膜式人工肺在长时间使用中的血液相容性不足、气体传输与抗渗漏性能平衡等瓶颈问题,提出了通过材料改性与结构优化实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最后,展望了膜式人工肺在小型化、高效化及可持续化发展的方向。本文为膜式人工肺的高性能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了系统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人工肺 血液相容性 高分子材料 热致相分离法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水泥砂浆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吴启民 王伟民 +2 位作者 勒德亮 林忠华 裴克梅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3,共5页
综述了环氧树脂水泥砂浆修补材料的组成及分类,性能影响因素、新型改性技术、性能表征方法,总结出了环氧树脂砂浆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修补材料 水泥砂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