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后方文学的双城记——《寒夜》与《天魔舞》异质同构的悲剧叙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义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2-64,共3页
一重庆和成都分别是巴山与蜀水之间的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大后方的这两个重要城市,聚集了大批文化人。入川的和本土的一百四十余位作家①绝大部分居住在成渝两地,为两座城市的文学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寒夜》和《... 一重庆和成都分别是巴山与蜀水之间的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大后方的这两个重要城市,聚集了大批文化人。入川的和本土的一百四十余位作家①绝大部分居住在成渝两地,为两座城市的文学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寒夜》和《天魔舞》正是产生于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而它们的作者巴金和李劼人此时也正是分属于这两座城市的重要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后方 异质同构 知识分子 知时 新文学史 作家 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人 巴金 抗日战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行进--长篇小说《抢滩》的叙事寓意
2
作者 张义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73,共3页
在"打工文学"日益模式化的当下,《抢滩》可谓独树一帜。作品以共时与历时结合的叙事结构,通过平凡而独特的打工者故事,写活了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重塑了中国农民工的生动群像;同时,标题叙事具有鲜明的符号意义,以象征性的词... 在"打工文学"日益模式化的当下,《抢滩》可谓独树一帜。作品以共时与历时结合的叙事结构,通过平凡而独特的打工者故事,写活了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重塑了中国农民工的生动群像;同时,标题叙事具有鲜明的符号意义,以象征性的词汇概括了中国农民工从贫穷走向富裕,并进而获得物质与精神双重脱贫的曲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滩》 打工文学 共时/历时 鲜活人物 符号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