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是农田三大有害生物之一,造成农作物减产巨大。聚焦杂草生物学及安全防控学科发展的方向及动态情况的报道仍较少。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2—2021年10 a间杂草生物学及安全防控领域研究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VOSviewer分析软件...杂草是农田三大有害生物之一,造成农作物减产巨大。聚焦杂草生物学及安全防控学科发展的方向及动态情况的报道仍较少。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2—2021年10 a间杂草生物学及安全防控领域研究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VOSviewer分析软件,基于文本聚类、共被引等算法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研究态势进行分析,从逐年发文数量、高发文机构、来源国家/地区、高发文出版物、高被引论文、文献类型等6个层面来揭示该学科领域10 a以来全球研究态势。结果表明:(1)近10 a来学界对杂草生物学及安全防控研究领域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发文数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10 a间文献数量增加了74.63%,发展态势良好;(2)该学科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除草剂安全性方面,其中研究较多的为草甘膦与阿特拉津除草剂,另外关于杂草抗药性、除草剂药害、环境影响等的研究也是热点。展开更多
采用土壤封闭试验评价特丁净与氟噻草胺不同比例复配对于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杀草活性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当50%特丁净SC与41%氟噻草胺按照6∶1复配,施用剂量为2800 g a.i./hm^(2)时对于多花黑麦草、看麦娘和早熟禾抑制效果达到1...采用土壤封闭试验评价特丁净与氟噻草胺不同比例复配对于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杀草活性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当50%特丁净SC与41%氟噻草胺按照6∶1复配,施用剂量为2800 g a.i./hm^(2)时对于多花黑麦草、看麦娘和早熟禾抑制效果达到100%,对于菵草抑制率可达99.01%,对于节节麦抑制率也高达87.11%,且对小麦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特丁净与氟噻草胺复配在扩大杀草谱的同时增强了对小麦田抗药性节节麦的防治效果,且降低了化学药剂的田间使用量,对小麦安全,可作为麦田除草剂的优良选择。展开更多
为了明确除草剂20%甲二·异丙隆OD对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采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价20%甲二·异丙隆OD的杀草活性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室内试验中,当浓度为3 600 g a.i./hm^(2)时,20%甲二·...为了明确除草剂20%甲二·异丙隆OD对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采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价20%甲二·异丙隆OD的杀草活性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室内试验中,当浓度为3 600 g a.i./hm^(2)时,20%甲二·异丙隆OD对禾本科杂草看麦娘、菵草和早熟禾的室内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2.94%、89.22%、94.75%,且对小麦幼苗生长无影响;田间试验中,浓度3 600 g a.i./hm^(2)施药处理30 d后,对小麦田杂草看麦娘、菵草、繁缕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大于90%,且对小麦幼苗生长无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甲二·异丙隆OD可有效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且对小麦生长无影响,有利于有效解决小麦田草害问题,促进小麦产业节本增效、高质丰产。展开更多
为了明确除草型育秧麻地膜对秧田杂草的防控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为集中育秧提供有效的杂草防控措施,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法和小区实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丙草胺四种除草剂附着于麻地膜上对稗草和水稻出苗、秧苗生长...为了明确除草型育秧麻地膜对秧田杂草的防控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为集中育秧提供有效的杂草防控措施,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法和小区实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丙草胺四种除草剂附着于麻地膜上对稗草和水稻出苗、秧苗生长及杂草防控效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24~96 h内,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和丙草胺均能不同程度抑制稗草和水稻种子萌发,且对稗草种子萌发的抑制率高于水稻种子;96 h时,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3种药剂高剂量处理下的稗草和水稻呈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抑制根和芽生长及鲜重降低;高剂量丙草胺下,稗草和水稻均死亡。在此基础上,2018—2020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15 g a.i.hm^(-2)、苄嘧磺隆30 g a.i.hm^(-2)、吡嘧磺隆15 g a.i.hm^(-2)附着麻地膜时对秧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显示,除草剂附着的麻地膜对秧田杂草的防控效果比较理想,株防效达80%~90%,与对照药剂丙草胺相当;在水稻安全性方面,3种除草剂附膜30 d时,对水稻秧苗的株高和鲜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产量上,施药区稻谷千粒重和每公顷产量均增加,2018年增产率为0.57%~2.13%,2019年和2020年增产率分别为0.55%~1.70%和2.87%~6.21%,与对照药剂丙草胺相当。水稻育秧中可采用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附着麻地膜育秧膜控制田间杂草,在合理剂量范围内对秧苗安全,不影响水稻产量,在集中育秧中应用前景广阔。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土壤封闭试验评价特丁净与氟噻草胺不同比例复配对于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杀草活性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当50%特丁净SC与41%氟噻草胺按照6∶1复配,施用剂量为2800 g a.i./hm^(2)时对于多花黑麦草、看麦娘和早熟禾抑制效果达到100%,对于菵草抑制率可达99.01%,对于节节麦抑制率也高达87.11%,且对小麦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特丁净与氟噻草胺复配在扩大杀草谱的同时增强了对小麦田抗药性节节麦的防治效果,且降低了化学药剂的田间使用量,对小麦安全,可作为麦田除草剂的优良选择。
文摘为了明确除草剂20%甲二·异丙隆OD对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采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评价20%甲二·异丙隆OD的杀草活性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室内试验中,当浓度为3 600 g a.i./hm^(2)时,20%甲二·异丙隆OD对禾本科杂草看麦娘、菵草和早熟禾的室内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2.94%、89.22%、94.75%,且对小麦幼苗生长无影响;田间试验中,浓度3 600 g a.i./hm^(2)施药处理30 d后,对小麦田杂草看麦娘、菵草、繁缕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大于90%,且对小麦幼苗生长无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甲二·异丙隆OD可有效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且对小麦生长无影响,有利于有效解决小麦田草害问题,促进小麦产业节本增效、高质丰产。
文摘为了明确除草型育秧麻地膜对秧田杂草的防控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为集中育秧提供有效的杂草防控措施,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法和小区实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丙草胺四种除草剂附着于麻地膜上对稗草和水稻出苗、秧苗生长及杂草防控效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24~96 h内,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和丙草胺均能不同程度抑制稗草和水稻种子萌发,且对稗草种子萌发的抑制率高于水稻种子;96 h时,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3种药剂高剂量处理下的稗草和水稻呈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抑制根和芽生长及鲜重降低;高剂量丙草胺下,稗草和水稻均死亡。在此基础上,2018—2020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15 g a.i.hm^(-2)、苄嘧磺隆30 g a.i.hm^(-2)、吡嘧磺隆15 g a.i.hm^(-2)附着麻地膜时对秧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显示,除草剂附着的麻地膜对秧田杂草的防控效果比较理想,株防效达80%~90%,与对照药剂丙草胺相当;在水稻安全性方面,3种除草剂附膜30 d时,对水稻秧苗的株高和鲜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产量上,施药区稻谷千粒重和每公顷产量均增加,2018年增产率为0.57%~2.13%,2019年和2020年增产率分别为0.55%~1.70%和2.87%~6.21%,与对照药剂丙草胺相当。水稻育秧中可采用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附着麻地膜育秧膜控制田间杂草,在合理剂量范围内对秧苗安全,不影响水稻产量,在集中育秧中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