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水稻新组合卓两优1126百亩片单产17.79 t/hm^(2)超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建武 辛业芸 +4 位作者 李文友 王福昌 李君 李浩华 张玉烛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07,112,共4页
卓两优1126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湖南农业大学用小粒不育系卓201S与大粒恢复系R1126选配而成的强优势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形态好,剑叶挺直,穗层相对较低,根系发达,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稻米品质好,具有优异的抗倒伏能力和较大的高产潜... 卓两优1126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湖南农业大学用小粒不育系卓201S与大粒恢复系R1126选配而成的强优势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形态好,剑叶挺直,穗层相对较低,根系发达,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稻米品质好,具有优异的抗倒伏能力和较大的高产潜力。同时,该组合的小粒型不育系可进行轻简机械化制种,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种子成本,促进水稻生产方式转型。2023年卓两优1126在云南省蒙自市进行百亩超高产攻关示范,平均单产达17.79 t/hm^(2)。本文详细阐述了卓两优1126百亩片单产17.79 t/hm^(2)超高产栽培技术,并提出栽培种植过程中获取高产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卓两优1126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苗前封闭除草剂对镉低积累水稻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彭亚军 柏振东 +8 位作者 谢智彪 马国兰 毛毕刚 王天抗 李巳夫 罗丁峰 刘都才 李祖任 柏连阳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322,338,共8页
为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田安全型封闭除草剂,保障镉低积累水稻生产安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异噁草松、氟酮·呋喃酮、苄嘧·丙草胺、苄·丁·乙草胺等4种除草剂对镉低积累水稻的安全性,并测定了光合作用... 为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田安全型封闭除草剂,保障镉低积累水稻生产安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异噁草松、氟酮·呋喃酮、苄嘧·丙草胺、苄·丁·乙草胺等4种除草剂对镉低积累水稻的安全性,并测定了光合作用光系统Ⅱ抑制剂异噁草松对镉低积累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噁草松会使水稻叶片白化、植株轻微矮化,氟酮·呋喃酮会使水稻植株明显矮化,但后期均能恢复正常,苄嘧·丙草胺处理后水稻无明显药害症状,苄·丁·乙草胺会使水稻缺苗;水稻品种‘44-5’的耐药性最差,苄·丁·乙草胺对作物药害最重;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与水稻品种自身的叶绿素含量正相关。本文可为镉低积累水稻田杂草管理提供科学用药清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低积累水稻 除草剂 安全性 药害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与移栽密度对小粒型杂交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宙 易秉怀 +3 位作者 陈平平 周文新 唐文帮 易镇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2-436,共15页
【目的】明确小粒型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性。【方法】以卓两优0985(小粒型杂交稻)和丰两优4号(对照)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0,N0;180 kg/hm^(2),N1;210 kg/hm^(2),N2)和密度(26.7 cm×20.0 cm,D1;20.0 cm×20.0 cm,D2;20.0 cm×... 【目的】明确小粒型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性。【方法】以卓两优0985(小粒型杂交稻)和丰两优4号(对照)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0,N0;180 kg/hm^(2),N1;210 kg/hm^(2),N2)和密度(26.7 cm×20.0 cm,D1;20.0 cm×20.0 cm,D2;20.0 cm×16.7 cm,D3)条件下开展大田试验。【结果】两品种LAI、叶片SPAD值随施氮量增大而提高,N1与N2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N0处理;两品种茎鞘物质输出率随施氮量增大而下降,而叶片物质输出率表现相反;两品种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但N1与N2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处理下一般以D2处理较高;N0处理下卓两优0985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而施氮条件下两品种产量相当。【结论】卓两优0985产量形成特性为叶面积较小、穗粒数较多、库源比较大,灌浆中后期光合优势明显,花后物质积累量与茎叶物质转运率、经济系数较高,不施氮条件下具有较高产量等。本研究条件下,卓两优0985以N1D2(180 kg/hm^(2)、20 cm×20 cm)为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型杂交稻 氮密互作 产量形成 物质转运 源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色基因OsClpP6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龚蒙萌 宋书锋 +9 位作者 邱牡丹 董皓 张龙辉 李磊 李斌 谌伟军 李懿星 王天抗 雷东阳 李莉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目的】探究OsClpP6在叶绿体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为提高植物光合速率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对OsClpP6基因、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定量PCR和亚细胞定位技术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定点编辑... 【目的】探究OsClpP6在叶绿体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为提高植物光合速率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对OsClpP6基因、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定量PCR和亚细胞定位技术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定点编辑,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突变体叶肉细胞叶绿体结构,利用RNA-seq分析OsClpP6影响叶色途径。【结果】Clp基因家族在水稻叶绿体早期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且在植物进化过程中十分保守。OsClpP6是水稻Clps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通过研究OsClpP6的时空表达模式发现OsClpP6主要在苗期地上部分及营养生长期的茎中表达,水稻原生质体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OsClpP6定位在叶绿体。在华占水稻背景下构建了OsClpP6的CRISPR/Cas9敲除突变株系clpp6-6s-ko-1、clpp6-6s-ko-2,突变体较WT株高降低、叶色变浅、千粒重减少。对WT、clpp6-6s-ko-1和clpp6-6s-ko-2灌浆期剑叶叶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微观结构发现,突变体叶肉细胞叶绿体结构、类囊体片层结构和淀粉粒积累明显少于WT。通过对突变体和WT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通路,多个叶绿体发育的关键蛋白表达出现显著变化。【结论】OsClpP6通过参与叶绿体发育影响水稻源库的平衡,进而影响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 OsClpP6 Clp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诱变创制水稻突变体及其分子鉴定
5
作者 李欣芃 张武汉 +6 位作者 张莉 舒服 何强 郭杨 邓华凤 王悦 孙平勇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共9页
【目的】γ射线诱变具有效率高、方法简单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种工作。OsGRF4是一个重要且稀有的水稻多效基因,能显著提高氮利用效率、产量和耐冷性,同时降低籽粒落粒性,旨在获得不同类型的突变体资源和挖掘OsGRF4的调控基因。【... 【目的】γ射线诱变具有效率高、方法简单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种工作。OsGRF4是一个重要且稀有的水稻多效基因,能显著提高氮利用效率、产量和耐冷性,同时降低籽粒落粒性,旨在获得不同类型的突变体资源和挖掘OsGRF4的调控基因。【方法】利用γ射线对NIL-GRF4材料进行辐射诱变,通过功能标记和SSR标记对突变体的真实性和遗传背景进行鉴定。【结果】经过性状调查,获得15份粒型突变体、6份斑马叶突变体、4份分蘖突变体和3份不育突变体。其中一份重要的粒型突变体,其粒长达14.10 mm,粒长和千粒重比野生型分别增加1.50 mm和8.85 g,增幅分别为11.90%和23.95%。利用OsGRF4的功能标记和48对SSR标记鉴定了突变体的真实性和遗传背景,结果表明突变体材料均来源于野生型NIL-GRF4,并且突变体的遗传背景与野生型极为相似。【结论】已将粒型、斑马叶和不育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构建了基因定位的F_(2)群体,为水稻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线 OsGRF4 诱变育种 BSA-Seq 图位克隆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次湖南省水稻普查收集种质资源鉴定评价
6
作者 宋根才 段永红 +4 位作者 杨天铭 邓晶 余亚莹 阳标仁 黄凤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6-655,共10页
对“第三次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简称“湖南省三普”)收集的225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三普收集的水稻种质资源分为籼亚种与粳亚种,以籼亚种为主,占94.2%;粘稻与糯稻占... 对“第三次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简称“湖南省三普”)收集的225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三普收集的水稻种质资源分为籼亚种与粳亚种,以籼亚种为主,占94.2%;粘稻与糯稻占比接近,分别为53.8%和46.2%;种皮颜色种类丰富,有白色、黑色、红色、紫色、绿色和褐色,其中红米、黑米、紫米、绿米和褐米种质资源共41份。湖南省三普收集的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6.47%~52.54%,多数表现为抗倒伏、茎秆角度适中、剑叶直立、颖尖秆黄色、颖色黄色、无芒且谷粒形状多为中长形。鉴定出14份生育期适宜(110~130 d)、株高适宜(110~140 cm)、结实率高(>90%)、抗病性较强(中抗及以上)、穗大粒多(≥200粒/穗)、千粒重适宜(≥30 g)的优良种质资源,同时,还筛选出13份优良糯稻种质资源、20份有色功能稻种质资源。本研究优异水稻种质资源将为基础研究与新品种培育等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水稻 种质资源 鉴定评价 优异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镉离子转运基因OsCd1等位变异分析与功能标记开发
7
作者 刘芊 李小秀 +2 位作者 樊国建 袁定阳 段美娟 《作物研究》 2025年第3期260-267,288,共9页
OsCd1基因与镉的吸收、运输密切相关,其优异等位变异的利用对降低水稻籽粒镉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393份水稻核心种质的第三代测序数据,系统分析了OsCd1基因的多态性、单倍型、蛋白质三级结构等。结果显示:OsCd1基因在核心种质... OsCd1基因与镉的吸收、运输密切相关,其优异等位变异的利用对降低水稻籽粒镉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393份水稻核心种质的第三代测序数据,系统分析了OsCd1基因的多态性、单倍型、蛋白质三级结构等。结果显示:OsCd1基因在核心种质中均为单拷贝,保守性较其他基因高,但是在籼稻与粳稻之间存在明显分化;编码区共鉴定出8种单倍型,其中只有2种单倍型的氨基酸发生改变;启动子区变异比较丰富,但变异位点未落在关键的顺式作用元件上。最后,基于编码区的籼、粳稻分化重要位点SNP22开发并验证了OsCd1基因的功能分子标记。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与利用OsCd1优异等位变异与培育低镉水稻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Cd1 序列变异 功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穗萌发生原因与机制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8
作者 郭雨馨 陶湘 +3 位作者 张樱 葛灿 陈哲 姚栋萍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02-106,共5页
穗萌是中国南方水稻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由杂交水稻穗萌问题所带来的损失也日益受到重视。从种子的裂颖性、种子休眠性、水解酶类、植物激素、品种遗传特性、种子含水量、外界温度及氧气等方面综述了杂交水稻穗萌的发生原因与机制;并从抗... 穗萌是中国南方水稻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由杂交水稻穗萌问题所带来的损失也日益受到重视。从种子的裂颖性、种子休眠性、水解酶类、植物激素、品种遗传特性、种子含水量、外界温度及氧气等方面综述了杂交水稻穗萌的发生原因与机制;并从抗穗萌品种选育、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加强田间管理、正确使用“九二○”和穗萌抑制剂、加强制种管理技术等角度总结了穗萌的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萌 机制 调控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miRNAs响应生物胁迫研究进展
9
作者 侯鹰翔 费思恬 +4 位作者 黎妮 李兰 宋松泉 王伟平 张超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80,共12页
水稻生产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各种真菌、细菌、病毒以及害虫等生物胁迫,严重威胁水稻生长与产量,提高水稻自身抗性是防控病虫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方式。miRNAs是一类长约20-24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通过降解靶mRNAs或抑制mRNAs翻译来... 水稻生产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各种真菌、细菌、病毒以及害虫等生物胁迫,严重威胁水稻生长与产量,提高水稻自身抗性是防控病虫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方式。miRNAs是一类长约20-24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通过降解靶mRNAs或抑制mRNAs翻译来负调控基因的表达。近些年,水稻miRNAs在响应生物胁迫的功能研究中取得了诸多进展,水稻miRNAs通过调控多种转录因子、转运蛋白、内源信号分子、信号受体、氧化酶、水解酶以及激酶等参与模式触发免疫(PTI)和效应子触发免疫(ETI)信号途径,直接或间接调控水稻对生物胁迫的耐受性。部分miRNAs在兼顾水稻产量和抗性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如miR156、miR168、miR396、miR162a、miR1873、miR1871以及miR1432等,为培育高产抗病水稻品种提供了重要思路。然而,水稻miRNAs响应生物胁迫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下游靶基因的鉴定和表征,应加大对上游调控元件的研究,同时全面地剖析miRNAs介导的生物胁迫信号的传递并细化各组件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为提高操纵miRNA表达的效率以改良水稻品种奠定基础。本文综述水稻miRNAs响应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病毒病以及褐飞虱等生物胁迫的功能与机制,并提出未来需要关注和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以期为水稻分子育种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MIRNAS 生物胁迫 靶基因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两系杂交水稻爽两优132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平勇 舒服 +4 位作者 李天春 许国冬 张武汉 何强 邓华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15,118,共3页
爽两优132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爽1S与爽恢32配组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水稻组合,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2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相关专家对爽两优132组合在福建省建宁县的制种示范片进... 爽两优132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爽1S与爽恢32配组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水稻组合,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2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相关专家对爽两优132组合在福建省建宁县的制种示范片进行现场考察和测产验收,产量达6886.05 kg/hm^(2),实现杂交水稻制种大面积产量突破。概述了该组合父母本的高产制种特征,总结了爽两优132的高产制种技术要点,为杂交水稻生产制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爽1S 爽两优132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现状与技术突破 被引量:12
11
作者 唐文帮 陈晓军 +3 位作者 张桂莲 邓化冰 胡远艺 田妍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27,共8页
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较高的用种成本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水稻轻简化栽培的需求,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由劳... 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较高的用种成本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水稻轻简化栽培的需求,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由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型是降低制种成本的一条理想途径。本文对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面临的难题,结合多年的研究实践,提出了解决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难题的技术途径,并对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机械化制种 技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胁迫对杂交水稻叶片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樊 金文雨 +2 位作者 何文丽 张玉烛 魏中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76-81,90,共7页
盐胁迫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前人开展盐胁迫对水稻影响的研究多选择在苗期进行,或多选用NaCl单盐进行盐胁迫处理,在水稻全生育期用海水复合盐进行胁迫的研究较少。光合物质生产是作物有机物质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 盐胁迫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前人开展盐胁迫对水稻影响的研究多选择在苗期进行,或多选用NaCl单盐进行盐胁迫处理,在水稻全生育期用海水复合盐进行胁迫的研究较少。光合物质生产是作物有机物质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叶片是光合物质生产最关键的部位。为探索海水复合盐胁迫对杂交水稻叶片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湘两优900、Y两优957、晶两优534和旌优007共4个杂交水稻品种为研究材料,用天然海水与淡水调配,设置0、0.3%、0.6%共3种盐浓度,研究不同盐浓度对杂交水稻叶片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水胁迫下主茎绿叶数、单茎上3叶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面积衰减率、光合势、单株叶片质量、SPAD值及产量均降低,且随盐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大。其中在0.6%盐浓度处理下,以上指标均显著下降,而在0.3%盐浓度处理下,以上指标并不都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主茎绿色叶片数、剑叶叶面积、倒2叶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面积衰减率、光合势和单株叶片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3叶叶面积、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由结果可知,海水胁迫后,上述叶片相关指标的显著下降,会导致产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海水胁迫 叶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126的高产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慧敏 周杰强 +5 位作者 胡远艺 田妍 雷斌 李建武 魏中伟 唐文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71,共12页
[目的]挖掘杂交水稻产量潜力,培育超高产品种,既是一道科学难题,也是“藏粮于技”安全战略。本研究旨在解析小粒不育系卓201S配组的杂交稻卓两优1126高产形成规律,为优质高效超级杂交稻培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22年选用小粒不育系新... [目的]挖掘杂交水稻产量潜力,培育超高产品种,既是一道科学难题,也是“藏粮于技”安全战略。本研究旨在解析小粒不育系卓201S配组的杂交稻卓两优1126高产形成规律,为优质高效超级杂交稻培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22年选用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126和对照品种超级稻两优培九、Y两优900和湘两优900为试验材料,在湖南省隆回县统一高产栽培,系统比较卓两优1126与其他3个超级杂交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根系发育和抗倒性,探究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126高产特征。[结果]卓两优1126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较超级杂交稻第1期代表品种两优培九增产35.07%,较超级杂交稻第4期代表品种Y两优900增产17.84%,较超级杂交稻新代表品种湘两优900增产14.52%。卓两优1126产量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在保持稳定千粒重和结实率基础上,通过平衡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使群体总颖花数显著提升。与对照相比,卓两优1126单茎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和根冠比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表明卓两优1126根系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能够很好地协调植株地下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有助于超高产的形成。卓两优1126株高适中,基部3节间总长和穗下节间长度都极显著高于对照,但基部第2节间的弯曲力矩和抗折力与湘两优900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卓两优1126在增加株高的同时保持了较强的抗倒性。卓两优1126耐低氮,稻米品质综合评级为部标优质2级,极端高温下较对照Y两优1928增产5.53%。[结论]卓两优1126在保持稳定的千粒重和结实率基础上,通过平衡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使群体总颖花数显著提升,从而实现超高产。卓两优1126亲本间粒型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实现父母本混播混收的全程机械化制种,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另外,小粒型不育系千粒重仅为常规不育系的1/2,在制种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制种面积的杂交稻种子粒数比普通不育系多1倍,大幅降低杂交稻的用种成本。因此,以卓两优1126为代表的“小粒种高产稻”模式,能为解决杂交水稻当前困境提供新思路,是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产 小粒型不育系 卓两优11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胁迫下外源硅对优质高产杂交稻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文丽 张玉烛 魏中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114,共10页
盐胁迫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硅(Si)作为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微量元素之一,在许多作物逆境栽培中报道,但在海水复合盐胁迫下,施用外源硅对水稻耐盐性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为探究海水复合盐胁迫下外源硅对优质高产杂交稻... 盐胁迫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硅(Si)作为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微量元素之一,在许多作物逆境栽培中报道,但在海水复合盐胁迫下,施用外源硅对水稻耐盐性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为探究海水复合盐胁迫下外源硅对优质高产杂交稻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优质高产杂交稻Y两优957和晶两优534为研究材料,用天然海水与淡水调配,设置0.0%、0.3%和0.6%3种盐浓度,研究海水胁迫下外源硅对优质高产杂交稻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数值、干物质量和钾离子含量,显著提高了钠离子、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物酶活性。外源硅处理能够减缓盐分胁迫,显著提高了0.0%、0.3%浓度海水胁迫下的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数值(结实率除外)和除成熟期及晶两优534齐穗期穗、Y两优957孕穗期叶片外的各器官钾离子含量,并降低海水胁迫下钠离子含量,改善海水胁迫下水稻的钾、钠离子分配比例;在0.3%和0.6%浓度的海水胁迫下,外源硅处理显著提高水稻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Y两优957齐穗期除外)。盐地增施外源硅是缓解水稻盐胁迫、提高产量的一项有效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硅肥 盐胁迫 产量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孤雌生殖诱导基因BBM1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晴 王艳茹 +1 位作者 张秀丽 吕启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37,共11页
[目的]在水稻卵细胞中异位表达BBM1能够诱导孤雌生殖,挖掘BBM1优异等位变异和功能类似基因对水稻杂种优势固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383份水稻核心种质的三代测序数据,对BBM1基因进行结构变异分析、序列多态性分析、单倍型分析,并根... [目的]在水稻卵细胞中异位表达BBM1能够诱导孤雌生殖,挖掘BBM1优异等位变异和功能类似基因对水稻杂种优势固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383份水稻核心种质的三代测序数据,对BBM1基因进行结构变异分析、序列多态性分析、单倍型分析,并根据序列相似度以及表达模式相似度筛选BBM1功能类似基因。[结果]BBM1基因在3份种质中存在两个拷贝,在2份野生稻中存在微型颠倒重复转座元件(MITEs)插入变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籼粳分化,94.80%的粳稻和3.80%的籼稻中BBM1因单碱基变异造成翻译提前终止,缺少26个氨基酸残基;BBM1编码区序列十分保守,绝大多数材料中具有相同的单倍型;筛选到BBM1序列和表达模式相似基因LOC_Os06g44750,其可能具有BBM1诱导孤雌生殖的功能。[结论]明确了水稻中BBM1基因变异情况,挖掘出重要单倍型和功能类似候选基因,为进一步提高水稻孤雌生殖频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BBM1 孤雌生殖 序列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低亲和性阳离子转运蛋白基因OsLCT3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16
作者 李兴容 谭志兵 +3 位作者 赵燕 李曜魁 赵炳然 唐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9,共13页
【目的】部分稻米镉超标严重影响我国粮食质量安全,本研究旨在鉴定对稻米镉积累有调控作用的基因,为阻控稻米镉积累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通过逆转录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水稻低亲和性阳离子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一个新成员OsLCT3。... 【目的】部分稻米镉超标严重影响我国粮食质量安全,本研究旨在鉴定对稻米镉积累有调控作用的基因,为阻控稻米镉积累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通过逆转录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水稻低亲和性阳离子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一个新成员OsLCT3。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OsLCT3的自然变异进行分析,对OsLCT3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全生育期表达模式及对镉、锰、铁胁迫的响应;采用融合报告基因定位法探究OsLCT3的亚细胞定位。通过苗期镉胁迫水培以及镉污染土壤的成熟期植株各部位的镉及二价矿质金属元素测定,分析敲除OsLCT3对水稻二价阳离子运输的影响。此外,通过酵母细胞的异源功能互补验证OsLCT3对酵母镉耐受性的影响。【结果】OsLCT3仅存在于部分水稻品种中,编码区全长1263 bp,根据编码区变异其氨基酸序列可划分为5个单倍型,编码的蛋白具有12个跨膜结构域,与小麦、节节麦的LCT亲缘关系较近,与水稻OsLCT_(2)的同源性仅52%,与籼稻、粳稻两个亚种OsLCT_(1)的同源性分别为49%、47%。OsLCT3在生长发育的各时期均在根部高表达,在扬花期的表达最高,且在根部的表达受镉胁迫及过量铁、锰的抑制,蛋白定位于质膜。与野生型相比,oslct3敲除系苗期株高降低,地上部的镉、铁、锌含量降低,根部铁含量升高,其他元素含量不变;根部镉、铁、锌向地上部的转运率降低。大田条件下,oslct3敲除系成熟期的茎叶和糙米镉含量较野生型均显著下降,稻草和糙米锰、铜、铁、锌含量较对照无显著差异。表达OsLCT3导致酵母对镉胁迫更敏感。【结论】OsLCT3参与根部的镉、铁、锌向地上部的运输,正调控稻米镉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LCT3 镉转运 铁转运 锌转运 金属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乙酰乳酸合酶Ala179Val突变赋予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广谱抗性
17
作者 安晨 韶也 +2 位作者 彭彦 毛毕刚 赵炳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为了鉴定新型水稻突变体ALS179对乙酰乳酸合酶(ALS,acetolactate synth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本研究以野生型水稻华航31(HH31)、耐咪唑啉酮除草剂水稻ALS627突变体和甲基磺酸乙酯(EMS,ethyl methyl sulfone)诱变的新型水稻突变体ALS... 为了鉴定新型水稻突变体ALS179对乙酰乳酸合酶(ALS,acetolactate synth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本研究以野生型水稻华航31(HH31)、耐咪唑啉酮除草剂水稻ALS627突变体和甲基磺酸乙酯(EMS,ethyl methyl sulfone)诱变的新型水稻突变体ALS179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下的4类乙酰乳酸合酶抑制剂类除草剂包衣浸种和苗期喷施处理,进一步测定表型及相关酶活性指标来探究突变体ALS179的抗性。结果表明,经过除草剂包衣浸种以及苗期喷施处理后,突变体ALS179对苯磺隆、咪唑乙烟酸、双草醚及啶磺草胺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且乙酰乳酸合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随除草剂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除了20×,30×的咪唑乙烟酸处理条件下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低于野生型HH31外,其他处理条件下ALS179的乙酰乳酸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均高于野生型HH31。因此,本研究发现Ala179Val突变赋予了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广谱抗性,为后续ALS类除草剂广谱抗性水稻品系的培育提供遗传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乙酰乳酸合酶 ALS抑制剂类除草剂 广谱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顶空吸附法的花气味量化研究方法比较
18
作者 张有轩 段英明 +1 位作者 周雅婷 龚燕兵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由于花气味能够影响植物与传粉者的相互作用并在香水产业中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众多收集花气味的方法。其中,通过连续的气流将花气味收集到吸附剂上的动态顶空吸附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们使用的具体方... 由于花气味能够影响植物与传粉者的相互作用并在香水产业中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众多收集花气味的方法。其中,通过连续的气流将花气味收集到吸附剂上的动态顶空吸附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们使用的具体方案仍不够统一,这可能会对分析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在总结已有文献相关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典型花香成分标准混合物和大花六道木(Abelia×grandiflora(André)Rehder)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了室内和室外实验,对比了活性碳、Tenax TA与Propak Q 3种吸附剂,正己烷、二氯甲烷两种洗脱溶液,以及推拉法、循环法与闭环法3种连接方法的收集效果。结果显示,Propak Q是综合性能最为优秀的吸附剂,活性炭与Tenax TA分别对于苯类物质与脂肪族物质的吸附能力较差。两种洗脱溶液的效果类似,而3种连接方法中推拉法的综合表现最为优秀,同时能够保持植物的自然鲜活状态。在气味成分未知或需要进行群落水平研究时,推荐采用Propak Q吸附剂与推拉法连接方式进行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顶空吸附法 花气味 吸附剂 洗脱溶液 连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枇杷花药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19
作者 高枫 邓国翠 +2 位作者 张伍 张野驰 龚燕兵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果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大多依赖传粉者实现繁殖成功以保证产量。花药微生物能影响植物的花粉活力,其组成也可能受到传粉者访问的影响;理解花药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构建模式对于提高果树的繁殖适合度具有潜在意义,但目前相关研究仍... 果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大多依赖传粉者实现繁殖成功以保证产量。花药微生物能影响植物的花粉活力,其组成也可能受到传粉者访问的影响;理解花药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构建模式对于提高果树的繁殖适合度具有潜在意义,但目前相关研究仍相对缺乏。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传粉者访问前(套袋组)与访问后(访问组)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花药中真菌与细菌的组成及差异。结果显示,传粉者访问未显著改变花药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组成,套袋组中优势真菌科为枝孢菌科与球腔菌科,访问组优势真菌科则为枝孢菌科与梅奇酵母科。此外,两组中优势细菌科均为产碱杆菌科与欧文菌科。研究结果表明,枇杷花药微生物具有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传粉者不是驱动花药微生物群落构建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粉者访问 花药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技术 微生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对二化螟幼虫的毒力与生长发育影响
20
作者 邓璇璇 何勇 +4 位作者 袁伏才 方宝华 匡炜 张亚 刘双清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56-60,共5页
为明确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制剂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幼虫的致死效应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估该药剂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采用浸虫-饲料混药综合法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对二化螟1~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以对应LC_(50... 为明确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制剂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幼虫的致死效应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估该药剂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采用浸虫-饲料混药综合法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对二化螟1~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以对应LC_(50)处理评估其对3龄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对二化螟1~5龄幼虫的致死效应随龄期增大而减弱,对1龄幼虫的致死效应最强,LC_(50)为4.80×10^(5)个/mL(孢子浓度,下同),室内5 d校正死亡率最高达77.34%,对5龄幼虫的致死效应最弱,LC_(50)为5.84×10^(7)个/mL,室内5 d校正死亡率最高仅为13.76%;药剂处理组二化螟幼虫的取食量、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体重抑制率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达48.98%。综上,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能有效控制二化螟种群数量,抑制其生长发育,减少下一代虫口数量,研究为二化螟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二化螟 毒力测定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