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M-CM的装备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协同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瑞敏 杨晓英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69,共9页
针对如何科学准确评价供应链物流协同问题,以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展开研究。综合考虑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征,从物流管理精益化、过程信息化和决策智能化三个维度建立供应链物流协同评价指标体系;考虑指标结构的复杂性,构建基于... 针对如何科学准确评价供应链物流协同问题,以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展开研究。综合考虑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征,从物流管理精益化、过程信息化和决策智能化三个维度建立供应链物流协同评价指标体系;考虑指标结构的复杂性,构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物流协同结构模型,利用AMOS拟合修正模型得到指标路径系数及权重;为克服评价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建立物流协同综合评价云模型(CM),利用标准云、综合评价云以及两者的相似度判断物流协同水平。通过某农机装备制造企业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为装备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协同管理与科学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供应链 物流协同 结构方程模型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圆锥滚子轴承承载性能分析及滚子中心孔修形设计
2
作者 景一凡 邱明 +2 位作者 易阳 倪皎云 王高峰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6-884,共9页
为了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寿命与可靠性,针对某型8 MW风电主轴空心圆锥滚子轴承承载性能进行了深入仿真分析。首先,展示了主轴的结构和参数,建立了风电主轴空心圆锥滚子轴承有限元分析模型,针对空心度对其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然... 为了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寿命与可靠性,针对某型8 MW风电主轴空心圆锥滚子轴承承载性能进行了深入仿真分析。首先,展示了主轴的结构和参数,建立了风电主轴空心圆锥滚子轴承有限元分析模型,针对空心度对其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为了探究锥形孔和柱形孔两种空心滚子结构对轴承承载能力的影响情况,提出了一种“平均空心度”的概念,并研究了在相同平均空心度下,不同中心孔形状滚子结构对风电主轴空心圆锥滚子轴承承载性能的影响;最后,为了提升轴承承载性能,对滚子中心孔进行了修形设计,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不同修形量对风电主轴圆锥滚子轴承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轴承在空心度为50%时,滚子等效应力最小,对应的轴承承载性能最好;柱形孔滚子轴承相较于锥形孔滚子轴承具有更好的承载性能;滚子中心孔经过修形后,轴承承载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当修形量为4 mm时,相应的轴承承载性能更好。因此,当空心度为50%、修形量为4 mm时,风电主轴空心圆锥滚子轴承有很好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滚子轴承 承载性能 平均空心度 滚子中心孔修形量 滚子等效应力及变形 最大接触应力 轴承弯曲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复杂机械产品质量关联分析方法
3
作者 武亚琪 杨晓英 +2 位作者 杨逢海 闫欢欢 李博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2,共5页
针对复杂机械产品属多零件、多工序、各零件工序质检参数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关系,直接影响产品装配质量这一关键问题,改进设计Apriori算法,将复杂装备数据转换成三元组形式输入,挖掘各工序质检参数精度等级间的关联关系,找出精度误差传... 针对复杂机械产品属多零件、多工序、各零件工序质检参数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关系,直接影响产品装配质量这一关键问题,改进设计Apriori算法,将复杂装备数据转换成三元组形式输入,挖掘各工序质检参数精度等级间的关联关系,找出精度误差传递规律。通过算法对比分析和在回转结晶器产品上应用,验证了关联分析算法的有效性,对优化复杂机械产品工艺和提升工序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机械产品 质量分析 改进Apriori算法 FP-GROWTH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健 李洹坤 +3 位作者 何鹏博 王化北 徐莉萍 何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99-2711,共13页
为提高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效率,构建一种具有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约束条件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针对工件与机器的同时选择问题,提出一种协同智能体强化学习方法进行求解。在构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中,引入析取图表述状态特征,采用两种智能... 为提高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效率,构建一种具有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约束条件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针对工件与机器的同时选择问题,提出一种协同智能体强化学习方法进行求解。在构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中,引入析取图表述状态特征,采用两种智能体执行工件与机器的选取,预测不同时刻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的差值来映射整个调度过程的奖励参数;求解时,嵌入GIN(graph isomorphic network)图神经网络提取状态,为工件与机器智能体分别设置编码器-解码器构件输出两种动作策略,以PPO(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算法与D3QN算法训练工件与机器智能体的决策网络参数。通过正交试验法选取算法超参数,以标准实例与其他文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求解FJSP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算法,进一步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图神经网络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协同智能体强化学习 正交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交互Q学习算法的轴承生产智能排程 被引量:1
5
作者 裴志杰 杨晓英 +1 位作者 杨欣 杨逢海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1-462,共12页
针对带装配的两阶段分布式混合流水车间(TSDHFSSP)环境下的轴承排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交互Q学习算法(DIQLA)的车间调度方法,以解决轴承生产智能排程问题。首先,描述了轴承的排程问题,建立了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的数学模型... 针对带装配的两阶段分布式混合流水车间(TSDHFSSP)环境下的轴承排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交互Q学习算法(DIQLA)的车间调度方法,以解决轴承生产智能排程问题。首先,描述了轴承的排程问题,建立了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的数学模型;然后,引入马尔科夫决策过程(MDP),模拟了轴承生产排程过程,根据两阶段生产过程,搭建了双智能体交互的Q学习模型,接着对两阶段的的智能体进行了建模,设计了双智能体的状态变量、调度规则动作集和即时奖励函数,改进了传统的贪婪搜索策略,提出了两阶段联合排程算法;最后,利用实例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将其与单一智能体Q学习算法(QL)及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II)、带精英策略的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IWOA)等算法进行了对比,先在同一算例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再通过对比不同订单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性能,并利用实例数据再次验证了该算法在两阶段排程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阶段联合排程算法在解决轴承排程问题时具有可行性,在优化轴承生产排程方面上具有较好的效果;在实际的应用中,与原有人工排产相比,其产品的加工周期平均缩减了17%,订单交付率平均提升了9%。该方法为轴承制造类企业生产排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生产 车间调度方法 智能排程 两阶段分布式混合流水车间 Q学习 双层交互 两阶段联合排程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的轮毂轴承疲劳寿命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传猛 朱梦宇 +3 位作者 邱明 马亚飞 褚宜双 白阳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针对轮毂轴承性能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汽车运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这一问题,需对轮毂轴承的疲劳寿命进行研究分析,使轮毂轴承达到长周期寿命。考虑了热效应对润滑剂黏温特性的影响,通过使用Romax软件对L-P寿命分析理论进行修正,运用修正Manso... 针对轮毂轴承性能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汽车运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这一问题,需对轮毂轴承的疲劳寿命进行研究分析,使轮毂轴承达到长周期寿命。考虑了热效应对润滑剂黏温特性的影响,通过使用Romax软件对L-P寿命分析理论进行修正,运用修正Manson-Halford累积损伤模型计算了载荷谱下的轮毂轴承的疲劳寿命,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累计损伤理论的轮毂轴承疲劳寿命评估方法。运用Ansys联立nCode DesignLife和修正的S-N曲线对所提出寿命计算方法进行有限元验证,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与疲劳寿命计算结果比较吻合;搭建轮毂轴承耐久性试验机验证了疲劳寿命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在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此疲劳寿命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结构参数对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修正因子并依据Miner准则计算出的轮毂轴承疲劳寿命,会导致计算结果出现严重失真,在考虑修正因子的情况下,采用修正的Manson-Halford方法计算的轮毂轴承的疲劳寿命更加符合实际;适当降低沟曲率半径系数、增加中心距与节圆直径能一定程度提高轮毂轴承的疲劳寿命,为轮毂轴承长周期寿命的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轴承 热效应 非线性累积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冗余机器人的笛卡儿空间螺旋线性插值轨迹规划
7
作者 王志强 韩建海 +2 位作者 李向攀 郭冰菁 杜敢琴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2,共9页
通过分析对偶四元数与刚体运动、螺旋运动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指数积公式,得到基于对偶四元数的末端位姿变换算子;根据牛顿拉夫森法,将对偶四元数用于求解冗余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数值解;根据对偶四元数的线性插值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螺旋线性插... 通过分析对偶四元数与刚体运动、螺旋运动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指数积公式,得到基于对偶四元数的末端位姿变换算子;根据牛顿拉夫森法,将对偶四元数用于求解冗余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数值解;根据对偶四元数的线性插值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螺旋线性插值的轨迹规划方法。两种冗余机器人验证了提出的轨迹规划方法能实现笛卡儿空间平滑运动和速度可控,且在求解运动学数值解时,使用对偶四元数比齐次矩阵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高的解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偶四元数 轨迹规划 逆运动学 指数积 冗余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状态增量的自适应Wiener过程剩余寿命预测
8
作者 李军星 李文琪 +4 位作者 娄泰山 邱明 王治华 庞晓旭 尹若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6-315,共10页
针对传统自适应Wiener过程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具有相邻两个时刻状态量相同隐含假设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状态增量的自适应Wiener过程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利用Wiener过程来表征产品性能退化过程,建立具有状态增量的Wiener过程状态空间方... 针对传统自适应Wiener过程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具有相邻两个时刻状态量相同隐含假设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状态增量的自适应Wiener过程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利用Wiener过程来表征产品性能退化过程,建立具有状态增量的Wiener过程状态空间方程,推导出退化模型参数在线更新解析式;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同类产品的历史退化数据,提出基于期望最大化(EM)算法的信息融合方法,用以估计状态空间方程参数初始值;其次,利用首达时概念,得到产品剩余寿命的分布函数和点估计。最后,结合红外发光二极管IRLED和关节轴承工程实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约40.07%和10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寿命预测 状态增量 自适应Wiener过程 期望最大化算法 性能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V减速器几何回差分析及实验研究
9
作者 方凯 王会良 苏建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5,139,共6页
RV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中的重要部件,其回转误差是传动精度的一个重要的动态性能指标。通过分析影响RV减速器回差的因素,建立几何回差的数学模型并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得出总体机构的回差数值。使用SOLIDWORKS建立RV减速器三维装配模型,... RV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中的重要部件,其回转误差是传动精度的一个重要的动态性能指标。通过分析影响RV减速器回差的因素,建立几何回差的数学模型并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得出总体机构的回差数值。使用SOLIDWORKS建立RV减速器三维装配模型,设置其材料属性及配合条件,建立ADAMS的虚拟样机进行仿真,将其结果与传动误差数学模型进行比对验证。搭建RV减速器传动误差实验平台,对RV减速器的回转误差进行测量,将最终所得结果与数学建模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最终验证仿真以及数学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洛模拟法 ADAMS 回差 数学建模 运动仿真 回转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弧齿锥齿轮网络化制造过程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聚波 高振山 +3 位作者 李天兴 杨建军 徐爱军 王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27-236,共10页
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弧齿锥齿轮网络化制造过程的信息交互与集成运行,实现整个网络化制造过程信息数据的集成化管理与控制。该文结合弧齿锥齿轮生产制造过程特点,从信息集成与网络化管理层面,提出了一种面向弧齿锥齿轮网络化制造过程的信... 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弧齿锥齿轮网络化制造过程的信息交互与集成运行,实现整个网络化制造过程信息数据的集成化管理与控制。该文结合弧齿锥齿轮生产制造过程特点,从信息集成与网络化管理层面,提出了一种面向弧齿锥齿轮网络化制造过程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建立了弧齿锥齿轮网络化制造的集成运行模式,构建了制造过程信息描述与集成框架和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型,开发了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原型系统,实现了弧齿锥齿轮网络化制造过程信息的集成统一管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面向弧齿锥齿轮网络化制造过程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体系架构和实现方法可行实用,可有效提高整个弧齿锥齿轮网络化制造过程的运行和管理效率。以该文企业应用试验的弧齿锥齿轮网络化制造过程为例,相对于该企业传统分散式的生产制造和信息管理模式,生产率提高了约8%,管理效率提高了25%左右,生产成本降低了3%以上。该研究可为开展弧齿锥齿轮网络化制造模式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制造 信息管理 信息集成 管理系统 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EMDAN算法的高速双圆弧斜齿轮泵振动试验特性分析
11
作者 董庆伟 李博 +2 位作者 李阁强 韩帅康 皇甫科维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57,共7页
针对双圆弧斜齿轮泵高速工况下引起的振动问题,以过渡曲线为正弦曲线的双圆弧斜齿轮泵为研究对象,搭建液压工作站,以转速与压力负载为变量,采集不同转速与压力负载下泵的进油口、出油口与泵体上侧的振动信号,然后对数据进行时、频域分... 针对双圆弧斜齿轮泵高速工况下引起的振动问题,以过渡曲线为正弦曲线的双圆弧斜齿轮泵为研究对象,搭建液压工作站,以转速与压力负载为变量,采集不同转速与压力负载下泵的进油口、出油口与泵体上侧的振动信号,然后对数据进行时、频域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增强型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算法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通过模糊熵与峭度构建的综合指标选取内在模态函数分量(IMF)进行分析,得到双圆弧斜齿轮泵在不同转速和压力负载工况下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在所测工况下,出油口区域的振动幅度普遍高于进油口和泵体上侧区域,而且压力负载对泵的振动分布具有一定影响;在恒定压力负载下,泵的振动幅值随转速的提高而增加,且这种增长随转速的提高而加剧;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振动幅度整体趋势随着压力负载的增加而上升,但在特定压力负载点出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齿轮泵 高速工况 振动特性 增强型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同控制的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安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隋新 刘春阳 +2 位作者 詹坤 王张飞 张毅晖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994-2001,共8页
针对大部分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未考虑驾驶员行为和环境因素干扰,驾驶员模式和助力纠偏模式过渡困难,极易造成人机冲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机协同控制的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该系统建立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通过最优线性二次型调节横... 针对大部分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未考虑驾驶员行为和环境因素干扰,驾驶员模式和助力纠偏模式过渡困难,极易造成人机冲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机协同控制的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该系统建立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通过最优线性二次型调节横向控制算法得到最优前轮转角;提出车辆偏离安全评估模型、扭矩控制和安全退出策略,实现了人机友好交互、协同共驾。基于CarSim/Simulink仿真平台对横向控制算法进行联合仿真,验证了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并在江淮轻卡试验车上进行了系统安全性能测试。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车道保持功能,获得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道保持 人机协同控制 线性二次型调节 扭矩控制 安全退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况参数对双列角接触轮毂轴承单元温度分布的影响
13
作者 马亚飞 董艳方 +2 位作者 邱明 何恺 陈非凡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7,共6页
为研究影响双列角接触轮毂轴承单元温度分布的关键因素,基于光纤传感的波分复用技术实现轮毂轴承单元外圈12个测温点的分布式测温试验,并将试验数据与灰色关联度模型结合,对影响轮毂轴承单元温度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排序。试验结果表明:... 为研究影响双列角接触轮毂轴承单元温度分布的关键因素,基于光纤传感的波分复用技术实现轮毂轴承单元外圈12个测温点的分布式测温试验,并将试验数据与灰色关联度模型结合,对影响轮毂轴承单元温度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排序。试验结果表明:各列各测点温度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右列温升高于左列且右列测点温度离散性更大;联合载荷工况下,工况参数对轴承左列平均温升、右列平均温升、平均温升、轴向温差、左列周向温差、右列周向温差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均为转速、轴向力、径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轮毂轴承单元 灰色关联分析 温升试验 温度 载荷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风电拉挤板生产智能排程
14
作者 杨逢海 杨晓英 +2 位作者 裴志杰 武亚琪 张志伟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共10页
针对具有包装顺序齐套和产品换型调整等复杂特征的风电拉挤板生产排程问题,构建了最大化当期开动设备平均利用率和最大化订单履约率的多目标协同优化模型;将风电拉挤板生产排程问题转化为马尔科夫序列决策问题,设计了10种不同排程策略... 针对具有包装顺序齐套和产品换型调整等复杂特征的风电拉挤板生产排程问题,构建了最大化当期开动设备平均利用率和最大化订单履约率的多目标协同优化模型;将风电拉挤板生产排程问题转化为马尔科夫序列决策问题,设计了10种不同排程策略作为动作空间,提炼适当的状态特征和奖励函数;提出一种基于决斗双深度Q网络(D3QN)的排程算法。通过某企业实际数据的仿真试验,与Double DQN和Dueling DQN算法对比验证所提算法有效性;并比较4种不同求解方法在10个算例下得到的目标值,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D3QN算法可以得到问题的高质量解,为风电拉挤板制造企业生产排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的方法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拉挤板 生产排程 深度强化学习 D3Q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耦合两转动一移动并联机构型综合研究
15
作者 魏雪敏 张彦斌 +1 位作者 芦风林 常振振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6,共10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无耦合两转动一移动3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的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基于分支驱动力螺旋理论,建立了机构输入-输出速度之间的映射关系模型;然后,根据速度正、逆雅可比矩阵为对角阵的条件,研究了分支驱动力螺旋与主动螺旋的... 文中提出了一种无耦合两转动一移动3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的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基于分支驱动力螺旋理论,建立了机构输入-输出速度之间的映射关系模型;然后,根据速度正、逆雅可比矩阵为对角阵的条件,研究了分支驱动力螺旋与主动螺旋的确定方法;同一分支中除主动螺旋外,根据驱动力螺旋与其他运动螺旋互易积为零的特性,确定出所有可行的非主动运动螺旋的形式,再按照分支连接度的不同,完成了机构分支运动链的构型设计;最后,基于分支运动链的装配条件,实现了无耦合两转动一移动并联机构的型综合。针对所综合出的CRRR-RCPR-PU并联机构,进行自由度分析和运动学建模,验证了所提出型综合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型综合 无耦合 驱动力螺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型网络的风电拉挤玻板质量异常识别
16
作者 张璇 韩宇 +1 位作者 杨晓英 石岩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2,共5页
为了实现风电拉挤玻板生产过程可靠的质量异常识别,针对风电拉挤玻板生产过程中样本量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了数据增强技术和原型网络的质量异常识别方法。首先,使用了Mixup数据增强方法,通过线性插值的方式增加样本数量,减少模型的... 为了实现风电拉挤玻板生产过程可靠的质量异常识别,针对风电拉挤玻板生产过程中样本量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了数据增强技术和原型网络的质量异常识别方法。首先,使用了Mixup数据增强方法,通过线性插值的方式增加样本数量,减少模型的过拟合现象;同时,结合不需要大量的数据来学习复杂特征表示的原型网络,建立异常识别模型,解决风电拉挤玻板质量异常识别中存在的小样本问题;最后,在某公司的仿真实验中,与SVM、LSSVM和MLP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小样本条件下显著提高了风电拉挤玻板过程质量异常识别准确率,实现了可靠的质量异常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拉挤玻板 Mixup 原型网络 质量异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MCVT的拖拉机整机经济性控制策略
17
作者 曹付义 李书振 +1 位作者 赵鹏飞 闫祥海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28,共7页
为提高基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ydro-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HMCVT)的拖拉机整机经济性,使其在负载特性场内都能在整机经济性最佳工作点上工作,该研究提出了发动机燃油消耗率与HMCVT效率之比为目标函数的组合... 为提高基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ydro-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HMCVT)的拖拉机整机经济性,使其在负载特性场内都能在整机经济性最佳工作点上工作,该研究提出了发动机燃油消耗率与HMCVT效率之比为目标函数的组合优化控制策略。采用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 SA)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的组合优化算法,优化出负载特性场内的最佳变速比以及发动机转速、转矩。仿真结果表明,与一元控制策略相比,该研究设计的组合优化控制策略使拖拉机在犁耕工况下的变速器效率提高6.8%,燃油消耗率降低2.7%,且HMCVT速比仿真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制定的控制策略在对发动机和变速器工作状态合理匹配的同时,可较好地提高拖拉机的整机经济性。研究结果可为基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拖拉机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拖拉机 液压机械 控制策略 组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鲸鱼优化算法的MALDI-TOF MS参数优化研究
18
作者 张宇鹏 党玉功 +2 位作者 杨慧远 周志刚 姜杲航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3,共9页
为了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仪器的分辨率,用Matlab建立双场加速延时引出的直线式TOF MS数学理论模型,列举了离子在空间和速度上可能出现的4种分布。针对鲸鱼优化算法收敛速度慢、精度... 为了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仪器的分辨率,用Matlab建立双场加速延时引出的直线式TOF MS数学理论模型,列举了离子在空间和速度上可能出现的4种分布。针对鲸鱼优化算法收敛速度慢、精度低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改进收敛因子、惯性权重和位置更新策略,并以分辨率为目标,对仪器参数进行优化计算。经优化分析,分别得到萃取区长度与无场飞行管长度和萃取电压与延时时间对分辨率的影响规律,合理的萃取区长度、加速区长度和无场飞行管长度分别为3 mm、12 mm和0.95 m。对于相对分子质量在2 000~20 000 u范围内的任意离子,选择分布4下相应的萃取电压和延时时间的优化参数组合,可以获得较高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分辨率 鲸鱼优化算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扇形柔性关节多指灵巧仿人机械手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钊杰 韩建海 +1 位作者 李向攀 郭冰菁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2,28,5,共8页
为了满足服务型机器人对人机交互动作柔软性、安全性的高要求,基于仿生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气压驱动扇形柔性关节,并将其用于多指灵巧仿人机械手的构建。采用柔性关节驱动和刚性手部骨骼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兼顾手部刚度与柔性。通过关节角... 为了满足服务型机器人对人机交互动作柔软性、安全性的高要求,基于仿生学理论提出了一种气压驱动扇形柔性关节,并将其用于多指灵巧仿人机械手的构建。采用柔性关节驱动和刚性手部骨骼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兼顾手部刚度与柔性。通过关节角度的检测和供气压力的调节,实现手指关节弯曲角度和手指抓握力的连续控制。描述了扇形柔性关节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特点,以及手部整体结构的设计,并对机械手抓握动作和功能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柔性多指灵巧仿人机械手能够完成各种手势以及对球状、圆柱状和卡片状等物体的抓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灵巧 仿人机械手 气动扇形柔性关节 运动空间 抓握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机械传动装置模式切换滚动协调控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曹付义 王越航 +1 位作者 冯琦 徐立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44,共9页
为提高液压机械传动装置(HMT)模式切换过程稳定性,提出了一种HMT模式切换滚动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HMT模式切换原理分析和切换过程模型建立,制定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模式切换机构转矩和液压调速系统排量比调节的滚动协调控制策略... 为提高液压机械传动装置(HMT)模式切换过程稳定性,提出了一种HMT模式切换滚动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HMT模式切换原理分析和切换过程模型建立,制定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模式切换机构转矩和液压调速系统排量比调节的滚动协调控制策略;以减小HMT输出转速误差和车辆冲击度为目标,设计了具有状态约束的滚动协调控制器。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与未采用滚动协调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可减小模式切换过程输出转矩、转速波动,动载荷降低32.9%,冲击度减小37.31%,模式切换时间减少0.28 s,且排量比调节使得模式切换前后稳定输出转速基本保持一致,对模式切换过程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切换品质得到较大提高。研究结果对液压机械传动装置的实际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机械传动 模式切换 模型预测 滚动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