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仪表预测性维护关键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成城 王金江 +2 位作者 张来斌 王凯 邬长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7,共9页
智能仪表是大型工业过程和复杂装备系统传感与控制的“神经”,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传统的智能仪表通常作为测量工具监测工艺过程和重点装备的运行状态,本体故障的忽视极易导致采集数据不准确、不可靠,影响工业过程... 智能仪表是大型工业过程和复杂装备系统传感与控制的“神经”,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传统的智能仪表通常作为测量工具监测工艺过程和重点装备的运行状态,本体故障的忽视极易导致采集数据不准确、不可靠,影响工业过程管控效率,也易导致操作人员误判,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文中通过对智能仪表预测性维护的技术架构进行解析,建立了机理分析、数据采集、特征分析、故障自检、异常检测、故障诊断和寿命预测的技术路线,同时,从复杂工业过程视角将智能仪表分解为“传输”、“传感”和“传递”,总结了仪表本体级和系统级预测性维护的关键技术,分析了智能运维、安全仪表风险管控、信息安全风险管控3种典型应用场景,推演了诊断自组态和云边协同架构的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可为智能仪表及系统运维由离线向在线、由预防性维护向预测性维护的转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仪表 预测性维护 异常检测 故障诊断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形LNG储罐9Ni钢焊缝断裂韧性与裂尖拘束的关联研究
2
作者 王进佳 何杨烨 +4 位作者 张玉 高杰 樊林栋 毛毅轩 段梦兰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7-218,共12页
C形LNG储罐存在大量被视为薄弱环节的焊缝区域,所以对9Ni钢焊缝进行断裂评估至关重要。作为断裂评估的核心参数,需要准确获得材料的断裂韧性水平。由于断裂韧性与裂尖拘束状态密切相关,因此亟须探明断裂韧性与裂尖拘束的定量关系。文章... C形LNG储罐存在大量被视为薄弱环节的焊缝区域,所以对9Ni钢焊缝进行断裂评估至关重要。作为断裂评估的核心参数,需要准确获得材料的断裂韧性水平。由于断裂韧性与裂尖拘束状态密切相关,因此亟须探明断裂韧性与裂尖拘束的定量关系。文章基于细观损伤力学理论,建立单边缺口弯曲试件(SENB)的裂纹扩展阻力有限元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采用裂尖张开位移δ(CTOD)及裂尖等效塑性应变区面积A_(p)作为断裂韧性及裂尖拘束的表征参数,研究了材料参数(硬化系数、强度匹配系数)和几何尺寸参数(裂纹深度、试件厚度)对材料断裂韧性及裂尖拘束的影响规律。利用ABAQUS二次开发技术建立9Ni钢焊缝试件断裂韧性和裂尖拘束的数值结果数据库,获取试件不同的裂尖拘束状态及对应的断裂韧性,构建9Ni钢焊缝断裂韧性与裂尖拘束的定量统一关联,准确获得9Ni钢焊缝的断裂韧性水平。研究表明:提高材料的硬化系数和焊缝的强度匹配系数,均能降低裂尖拘束度并提高焊缝的断裂韧性;增大裂纹深度和试件厚度均会提高裂尖拘束度并降低焊缝的断裂韧性;相较于裂纹深度,试件厚度对焊缝断裂韧性的影响程度低。拟合得到的关系式可准确描述9Ni钢焊缝断裂韧性与裂尖拘束的统一关联,能为C形LNG储罐的断裂评估时焊缝断裂韧性的确定提供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NI钢 焊缝 裂尖张开位移 裂尖拘束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业互联网的5G-U与时间敏感网络融合架构与技术 被引量:19
3
作者 蔡岳平 李栋 +2 位作者 许驰 王振 张潇文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3-54,共12页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4.0的关键使能技术,而网络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首先分析了典型工业互联网业务流量类型和需求,以及时间敏感网络(TSN)和5G-U作为工业互联网网络的适配性;接着探讨了5G-U与TSN融合的4种架构模式:5G-U作为TSN的网络、链...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4.0的关键使能技术,而网络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首先分析了典型工业互联网业务流量类型和需求,以及时间敏感网络(TSN)和5G-U作为工业互联网网络的适配性;接着探讨了5G-U与TSN融合的4种架构模式:5G-U作为TSN的网络、链路、网桥/交换机模式,及TSN作为5G-U承载网络模式;然后研究了5G-U与TSN融合的关键技术,包括时间同步平面的融合、数据平面流量QoS框架与可靠桥接机制的融合以及管控平面的融合;最后讨论了5G-U与TSN融合的研究挑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敏感网络 5G-U 时间同步 数据平面 控制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我国功能安全技术标准的政策措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史学玲 邓意 +2 位作者 冯晓升 石镇山 阳宪惠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46,共9页
功能安全是通过合适的技术与管理措施,把安全相关系统的整体风险控制在要求的目标之内。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应该按照风险管理模式建立我国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与技术保障体系。为此,课题组建议,在我国,实施功能安全标准战略是当务之... 功能安全是通过合适的技术与管理措施,把安全相关系统的整体风险控制在要求的目标之内。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应该按照风险管理模式建立我国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与技术保障体系。为此,课题组建议,在我国,实施功能安全标准战略是当务之急。国家应从组织管理、技术体系两大支柱,法律法规、政策策略、标准体系、中介服务体系、产业与创新、国际合作等六个支撑要素共八个方面,分步建立我国功能安全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安全 安全相关系统 功能安全 功能安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试验测试验证标准体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陶飞 马昕 +31 位作者 张辰源 易航 刘蔚然 魏宇鹏 邹孝付 王子同 任羿 陶岚 葛军 丁露 卓兰 韩丽 弓志强 谭永华 郄永军 周文 李建双 杨春霞 许鸿杰 蔺文杰 刘广 孙波 李海旭 阎德劲 李少伟 罗谦 王敬贤 罗英 尚政国 刘志新 易贤 张文丰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数字试验测试验证(Digital Experiment,Testing,and Validation,D-ETV)是利用“数力”和“智力”更好地了解产品或系统基本属性和性能特征的方法,是实现高质高效研制运维的重要支撑手段。然而,在物理试验测试验证(Physical Experiment,T... 数字试验测试验证(Digital Experiment,Testing,and Validation,D-ETV)是利用“数力”和“智力”更好地了解产品或系统基本属性和性能特征的方法,是实现高质高效研制运维的重要支撑手段。然而,在物理试验测试验证(Physical Experiment,Testing,and Validation,P-ETV)向D-ETV演化的过程中,因缺乏基础共性标准参考,导致不同人员对D-ETV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差异;因缺乏关键技术标准参考,导致D-ETV实现难;因缺乏通用支撑、安全、行业应用等标准参考,导致D-ETV实施难。针对上述问题,首先从D-ETV有何用、如何用、何处用3个角度对D-ETV标准需求进行分析。在作者团队前期提出的D-ETV通用流程“D”模型及关键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析-定-建-测-评-融”D-ETV理论体系。面向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船舶、电子信息、汽车等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与相关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尝试探索建立一套D-ETV标准体系,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通用支撑、安全和行业应用5类标准。期望相关工作为D-ETV理论研究、标准研制、行业应用提供参考,助力我国试验测试验证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进而为我国装备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试验测试验证 标准体系 数字试验 数字测试 数字验证 数字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标准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桂玲 王成城 李思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2-235,245,共5页
通过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标准的制定,总结了实验室设计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分析了实验室设计建设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现状,以"专业的使用+专业的设计者+专业的建设者=现代化实验室"为理念,对实验室类型进行了分类,从实验室筹... 通过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标准的制定,总结了实验室设计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分析了实验室设计建设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现状,以"专业的使用+专业的设计者+专业的建设者=现代化实验室"为理念,对实验室类型进行了分类,从实验室筹建之初的工程设计,到工艺流程的设计,及至合理选购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统筹,达到合理的资源调配,提出了从规划设计、总体设计和细节设计三个方面,以灵活性规划、可持续性规划和智能化为特色完善标准制定,提升实验室整体水平,为其功能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实用、前沿、科学的信息及依据,搭建安全、健康、节能、环保、人性化、智能化的实验室硬件环境,促进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快速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检测 实验室设计 建设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介质覆盖SF6间隙纳秒脉冲电压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殿春 沈湘东 +2 位作者 郑秋平 陈春天 赵大伟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4-91,共8页
本文引入流体力学理论的对流-扩散机制,建立以自洽流体力学模型为基础的SF_6气体电极介质覆盖下的纳秒脉冲电压下的放电数学模型。采用MacCormack二阶精度反耗散的稳定格式,既顾了计算精度、计算量和收敛速度的要求,又克服放电过程间隙... 本文引入流体力学理论的对流-扩散机制,建立以自洽流体力学模型为基础的SF_6气体电极介质覆盖下的纳秒脉冲电压下的放电数学模型。采用MacCormack二阶精度反耗散的稳定格式,既顾了计算精度、计算量和收敛速度的要求,又克服放电过程间隙参量奇异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计算分析了0. 4 MPa,纳秒脉冲电压上升沿20 ns条件下,幅值分别为10、14、19和25 kV,以及幅值15和25 kV条件下的20、30和40 ns下的SF_6气体电极介质覆盖下的纳秒脉冲放电特性,以及放电过程带电粒子的运动行为与间隙电场影响机制,获得了脉冲电压幅值和上升沿对其放电过程的位移电流、传导电流以及总电流之间制约关系。研究结果对拓宽SF_6应用领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 纳秒脉冲电压 电极介质覆盖 MacCormack格式 位移电流 传导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械陀螺仪零偏稳定性的温度响应测试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杜晓辉 刘帅 +5 位作者 朱敏杰 刘丹 孙克 王凌云 占瞻 路文一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7,22,共7页
设计对比分析实验并搭建测试系统,获得商品化微机械陀螺仪零偏稳定性对恒温(-40、25、60℃)和温度循环(-40~60℃)载荷的响应规律。恒温载荷下,石英基微机械陀螺仪零偏稳定性计算值在40(°)/h以下,硅基微机械陀螺仪零偏稳定性计算值... 设计对比分析实验并搭建测试系统,获得商品化微机械陀螺仪零偏稳定性对恒温(-40、25、60℃)和温度循环(-40~60℃)载荷的响应规律。恒温载荷下,石英基微机械陀螺仪零偏稳定性计算值在40(°)/h以下,硅基微机械陀螺仪零偏稳定性计算值约在150~670(°)/h的大范围之内。硅基陀螺仪的零偏稳定性计算值与温度基本呈正相关趋势且线性度较好,石英基陀螺仪与之相反。零偏稳定性值在温度循环交变的温度载荷下比在恒温载荷下大几十倍,结构设计和封装工艺等方面得到较好优化的陀螺仪可以有效避免这种负面影响。该研究为微机械陀螺仪零偏稳定性优化提供了对比测试数据和优化方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械陀螺仪 零偏稳定性 温度响应 对比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电堆的塔式差示热流传感器研制
9
作者 鲁中元 王晓东 +3 位作者 许金鑫 丁炯 杜晓辉 刘帅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4,共7页
为解决国内外现有的塔式热流型差示扫描量热仪热流检测灵敏度与动态特性无法兼顾的问题,基于热电堆原理,设计了一款热流检测灵敏度与动态特性皆优的新型塔式差示热流传感器,结合热电等效模型分析了其动态特性的优越性,使用高精度丝网印... 为解决国内外现有的塔式热流型差示扫描量热仪热流检测灵敏度与动态特性无法兼顾的问题,基于热电堆原理,设计了一款热流检测灵敏度与动态特性皆优的新型塔式差示热流传感器,结合热电等效模型分析了其动态特性的优越性,使用高精度丝网印刷和粘接技术完成了传感器的制备,搭建了相应的差示扫描量热测试系统,进行了多组铟样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塔式热流传感器铟响应比平均值超过40 mW/℃,明显高于现有的塔式热流传感器,说明其动态特性更加优越。对于塔式热流型差示扫描量热仪热流检测灵敏度、分辨率指标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传感器 热电堆 丝网印刷 动态特性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微机电系统非硅材料微纳加工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凌云 杜晓辉 +2 位作者 张方方 李岸林 孙道恒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17期16-22,共7页
随着对航空飞行器智能控制的迫切需求,硅基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传感器和执行器难以满足飞行器恶劣的运行环境,因而以碳化硅、氮化铝等为代表的多种MEMS特种材料被不断研究和使用。概述这些特种材料的机电... 随着对航空飞行器智能控制的迫切需求,硅基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传感器和执行器难以满足飞行器恶劣的运行环境,因而以碳化硅、氮化铝等为代表的多种MEMS特种材料被不断研究和使用。概述这些特种材料的机电特性有利于缩小特种传感器研发的材料选择范围;而针对兼具机械和电学两方面应用的碳化硅、氮化铝和聚合物前驱体陶瓷开展微纳加工技术的综述,有利于全面了解这3种材料的成型成性关键工艺,进而揭示从航空特种材料到MEMS器件的加工技术发展规律,为普遍使用电信号的航空特种传感器的研发提供加工手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航空恶劣环境 传感器和执行器 微纳加工技术 碳化硅 氮化铝 聚合物前驱体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用航空锻压数字化车间集成中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计鑫 赵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09-212,共4页
我国民用航空锻压行业主要存在锻压工艺装备数字化水平不高的问题,缺少对设备数据的统一规定且车间信息系统功能单一。文中研究了民用航空数字化车间的系统架构、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字典、产品质量与可追溯性等关键技术,从而促进我国民用... 我国民用航空锻压行业主要存在锻压工艺装备数字化水平不高的问题,缺少对设备数据的统一规定且车间信息系统功能单一。文中研究了民用航空数字化车间的系统架构、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字典、产品质量与可追溯性等关键技术,从而促进我国民用航空数字化车间向智能制造方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压装备 民用航空 数字化车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工业以太网状态安全监视器的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丹涛 赵艳领 公彦杰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8期110-114,共5页
针对工业控制网络信息安全以及病毒防护,以广泛应用的ModbusTCP为研究对象,采用ModbusTCP通信协议深度解析检测与网络层防火墙功能相结合,设计了Modbus TCP的专用工业网络状态安全监视器。根据配置策略实现未授权设备的非法访问、网络... 针对工业控制网络信息安全以及病毒防护,以广泛应用的ModbusTCP为研究对象,采用ModbusTCP通信协议深度解析检测与网络层防火墙功能相结合,设计了Modbus TCP的专用工业网络状态安全监视器。根据配置策略实现未授权设备的非法访问、网络状态、异常报文的识别,采用边界法实现Modbus关键数据的监测,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工艺关系的安全监视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工具在不影响正常网络通信的情况下,针对要保护的关键设备,可从网络层、数据流量、设备关键数据以及工艺关系等多层次进行保护,当有非法入侵访问时实时显示具体报警信息,对当前的工业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控制网络 MODBUS TCP 工艺关系 安全监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联网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应用的关键——测控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欧阳劲松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1年第3期55-59,共5页
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是探测和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物联网的重要感知器件,因此测控技术成为物联网的核心基础技术。本研究首先介绍了测控技术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关系;然后通过分析测控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文化遗产保护与... 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是探测和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物联网的重要感知器件,因此测控技术成为物联网的核心基础技术。本研究首先介绍了测控技术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关系;然后通过分析测控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面临着的巨大挑战,提出基于物联网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多项关键测控技术;最后结合测控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应用,给出了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物联网建设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传感器 测量和控制 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危害分析(PHA)复审在高含硫天然气工程中的应用
14
作者 施隋靖 冉文付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81-385,共5页
将工艺危害分析(PHA)技术应用于固有风险较高的高含硫天然气工程,通过风险辨识全面准确梳理风险场景,并通过风险评估进一步量化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严重性。同时提出了按照一定周期开展PHA复审对于风险管控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实践经验... 将工艺危害分析(PHA)技术应用于固有风险较高的高含硫天然气工程,通过风险辨识全面准确梳理风险场景,并通过风险评估进一步量化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严重性。同时提出了按照一定周期开展PHA复审对于风险管控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复审的时机、方法、要点和人员要求等,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和行业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天然气 工艺危害分析 复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预测性维护标准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成城 王金江 +2 位作者 黄祖广 薛瑞娟 张培森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2,共10页
预测性维护是通过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预测其未来工作状况,实现故障诊断、寿命预测、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最典型应用之一。但目前预测性维护相关术语和定义的混淆、系统间通信和集成接口的缺失... 预测性维护是通过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预测其未来工作状况,实现故障诊断、寿命预测、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最典型应用之一。但目前预测性维护相关术语和定义的混淆、系统间通信和集成接口的缺失、监测诊断方案和预测算法的差异,严重阻碍了预测性维护技术的应用落地。因此,文章从预测性维护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和标准内容三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预测性维护标准的需求,构建了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的预测性维护标准体系,分析了现行标准以及未来标准化的工作方向。能够促进数据、测评、剩余寿命预测和维修维护管理相关标准的研制,有效推动预测性维护技术发展以及设备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性维护 数字孪生 标准体系 行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硅压力传感器长期稳定性提升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帅 杜晓辉 +2 位作者 朱敏杰 刘丹 任福琴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2,共6页
扩散硅压力传感器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批量制造兼容性强,是目前MEMS领域研究最多的传感器类型,该类传感器面向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的最大技术瓶颈是封装后的传感器长期稳定性,因此相关长期稳定性提升技术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关注... 扩散硅压力传感器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批量制造兼容性强,是目前MEMS领域研究最多的传感器类型,该类传感器面向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的最大技术瓶颈是封装后的传感器长期稳定性,因此相关长期稳定性提升技术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关注的共性关键技术。采用控制变量法和正交试验法,对比评价了疲劳脉动、冷热循环和振动时效三种常用长期稳定性提升技术对扩散硅压力传感器的作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技术均可改善扩散硅压力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且存在较优的环境应力参数组合,使传感器稳定性较试验前提升90%以上。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各类硅压力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提升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长期稳定性 正交试验 扩散硅压力传感器 环境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A-PA无线通信一致性测试平台研究
17
作者 史宝库 张翔辉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18,共4页
分析了WIA-PA通信协议及其一致性测试,根据WIA-PA通信协议设计了WIA-PA无线通信一致性测试平台,并通过一个测试用例详细阐述了正向测试和反向测试的过程。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平台能检测出设备是否符合WIA-PA标准协议,为WIA-PA设备... 分析了WIA-PA通信协议及其一致性测试,根据WIA-PA通信协议设计了WIA-PA无线通信一致性测试平台,并通过一个测试用例详细阐述了正向测试和反向测试的过程。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平台能检测出设备是否符合WIA-PA标准协议,为WIA-PA设备在实际工业现场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A-PA 无线通信 通信协议 一致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检验测试的安全仪表系统安全评价Markov简化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姬康 王璐 +3 位作者 王明锋 王先朝 许鹏 刘晓亮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6,共9页
Markov模型是研究安全仪表系统(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SIS)安全性的重要模型之一,但随着SIS运行特性日益复杂,其状态数量呈指数性增长,导致计算量剧增。考虑SIS运行阶段检验测试的特性,通过计算状态间转换率、确定主导状态、合并... Markov模型是研究安全仪表系统(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SIS)安全性的重要模型之一,但随着SIS运行特性日益复杂,其状态数量呈指数性增长,导致计算量剧增。考虑SIS运行阶段检验测试的特性,通过计算状态间转换率、确定主导状态、合并相似状态、引入修正因子补偿计算偏差等方法对Markov模型进行了简化,提出了一种系统的基于检验测试的要求时危险失效平均概率(PFDavg)的Markov简化计算模型,适用于低要求运行模式下同构冗余架构系统的SIS,该模型保留了Markov原始模型的主要特性,验证结果表明:在安全参数置信区间内,该模型的计算复杂度显著降低,结果误差在5%内,不会影响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仪表系统(SIS) 要求时危险失效平均概率 安全评价 Markov简化模型 检验测试 转换率 敏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物符号解读与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杨盼盼 《中国博物馆》 2017年第3期45-49,共5页
为研究文物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从设计师需求角度出发,提出语义、语构、语用、语境4个维度的设计符号学文物解读模型。以"曾侯乙编钟"为例,介绍了文物素材视觉要素和意向要素提取法、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以及文物、素材、产品... 为研究文物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从设计师需求角度出发,提出语义、语构、语用、语境4个维度的设计符号学文物解读模型。以"曾侯乙编钟"为例,介绍了文物素材视觉要素和意向要素提取法、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以及文物、素材、产品串联的创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创产品 博物馆 设计符号学 素材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鲸鱼算法的建筑构件生产线主计划编制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忠华 富若涵 卢铁林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6-1125,共10页
目的研究按层投产的建筑预制构件生产线主计划编制方法,确保编制的主计划能够有效指导实际生产,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方法分析建筑预制构件的生产方式和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建立数学模型,提出按层投产的面向建筑构件生产线主计... 目的研究按层投产的建筑预制构件生产线主计划编制方法,确保编制的主计划能够有效指导实际生产,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方法分析建筑预制构件的生产方式和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方式,建立数学模型,提出按层投产的面向建筑构件生产线主计划编制方法;通过设计动态非线性因子、增加惯性权重以及设置概率选择因子的方法改进鲸鱼优化算法,优化周计划投产立数。结果在40次仿真实验中,使用改进鲸鱼优化算法与其他三种算法对比,平均单周内建筑预制构件产量分别提高了6.42%、4.40%和0.95%,平均完工时间分别降低13.74%、7.53%和2.17%。结论编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鲸鱼优化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最优解的定位精度,平衡收敛的全局性;按层投产的建筑预制构件生产线主计划编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完工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保障生产过程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计划编制 改进鲸鱼优化算法 建筑预制构件 周投产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