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承压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评价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薛小龙 王志成 +2 位作者 汤晓英 王长明 宋文明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20年第5期1-5,共5页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是一种根据设备实际风险状况进行针对性检验的先进方法,实施效果与使用管理水平密切相关,TSG 21规定实施RBI的使用单位应当经评价确认满足6项条件。本文首先根据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研制评价标准,继而总结了5年来...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是一种根据设备实际风险状况进行针对性检验的先进方法,实施效果与使用管理水平密切相关,TSG 21规定实施RBI的使用单位应当经评价确认满足6项条件。本文首先根据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研制评价标准,继而总结了5年来对承压设备使用单位开展的安全管理评价工作情况,剖析了评价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设备 基于风险的检验 使用管理 安全管理评价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方法对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苏文娟 管凌峰 +2 位作者 方俊 王康帅 彭剑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6,共11页
为了研究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低温冲击性能对低温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影响,本文通过-196℃的低温冲击试验,对比研究了钨极气体保护焊(GTAW)、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GMAW)、埋弧焊(SAW)3种焊接方法对S30408和S31608两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 为了研究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低温冲击性能对低温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影响,本文通过-196℃的低温冲击试验,对比研究了钨极气体保护焊(GTAW)、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GMAW)、埋弧焊(SAW)3种焊接方法对S30408和S31608两种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对于S30408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低温冲击性能小于母材与焊缝区,成为薄弱位置;3种焊接方法中,GTAW获得的焊接接头在热影响区的冲击性能处于最优水平。对于S31608焊接接头的低温冲击性能,焊缝、热影响区与母材的差异较小;3种焊接方法中,SAW获得的焊接接头在冲击吸收能量上与母材结果相近,能够获得焊接接头较好的综合冲击性能。通过对比不同焊接工艺下焊接接头断口形貌特征表明,焊接接头不同区域冲击断口形貌特征与低温冲击性能的结果相吻合。本文研究工作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低温压力容器焊接工艺的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焊接接头 低温冲击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对WC/Ni复合熔覆层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贵荣 宋文明 +1 位作者 许可 马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12-218,共7页
本工作采用真空熔覆技术制备了不同CeO_(2)含量的WC/Ni复合熔覆层,通过SEM、XRD、EDS及显微硬度计对复合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成分及硬度分布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复合熔覆层组织致密,复合熔覆层由厚度2~3 mm且具... 本工作采用真空熔覆技术制备了不同CeO_(2)含量的WC/Ni复合熔覆层,通过SEM、XRD、EDS及显微硬度计对复合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成分及硬度分布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复合熔覆层组织致密,复合熔覆层由厚度2~3 mm且具有网状结构特征的复合层区与约300μm的过渡层区组成,根据熔合程度过渡区又分为冶金熔合区、扩散熔合区及扩散区;随着CeO_(2)含量的增加,复合熔覆层的晶粒逐渐细化、熔合质量提高,特别是过渡熔合区出现鱼骨状的析出相;复合区的网孔部位主要组成相为γ-(Ni,Fe)固溶体、FeNi_(3)、Cr_(7)C_(3)、Cr_(23)C_(6)、Ni_(3)Si和NiB,网线区主要组成相为WC、WC_(2)、γ-(Ni,Fe)固溶体、共晶组织等;复合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由表面至基体逐渐降低,且随着CeO_(2)含量的增加硬度逐渐升高,CeO_(2)含量为1.5%时,达到最大值,其平均显微硬度比基体提高5~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Ni复合熔覆层 CeO_(2) 微观组织细化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流速对X60钢在气液两相塞状流条件下腐蚀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孙云龙 杨贵荣 +1 位作者 宋文明 马颖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33,共11页
针对X60钢管道腐蚀失效,对管道中的腐蚀环境和腐蚀行为进行分析,利用自主设计的模拟CO_(2)/H_(2)O气液两相流动态腐蚀实验装置,通过数据统计方法对塞状流的流态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 针对X60钢管道腐蚀失效,对管道中的腐蚀环境和腐蚀行为进行分析,利用自主设计的模拟CO_(2)/H_(2)O气液两相流动态腐蚀实验装置,通过数据统计方法对塞状流的流态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测试分析了腐蚀表面特征形貌、产物成分。结果表明,随着液相流速增大,腐蚀速率与塞状流液塞所占单元比值、液塞频率和液塞速度呈正相关,多因素之间协同腐蚀作用,加剧了管道腐蚀;在液相流速大于0.083 m/s时,液塞所占单元的比值超过0.4;液相流速为0.110 m/s时,壁面剪切应力相比液相流速为0.055 m/s时提高了34.1%;腐蚀速率随液相流速的变化趋势与液塞在塞状流单元中所占比值的变化趋势一致;腐蚀产物的主要组成相为Fe_(2)O_(3),Fe_(3)O_(4),FeCO_(3),γ-FeOOH和α-FeOOH。在相似的塞状流环境中,通过合理降低液相流速,能够有效减小液塞所占单元比值、液塞频率和液塞速度对管壁腐蚀的影响,延长管道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钢 塞状流 液相流速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油管道水相内部沉积特性研究
5
作者 李玉阁 温佛鹏 +4 位作者 任隽 高智德 宋文明 闫渊 魏利平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输油管线油水两相流输送水相沉积区是腐蚀重灾区,掌握水相沉积规律对管线的腐蚀防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研究不同状况下输油管线水相积液对管道腐蚀的影响规律,模拟了不同含水率、倾角、流速等因素下的流型分布状况,探讨了不同流速... 输油管线油水两相流输送水相沉积区是腐蚀重灾区,掌握水相沉积规律对管线的腐蚀防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研究不同状况下输油管线水相积液对管道腐蚀的影响规律,模拟了不同含水率、倾角、流速等因素下的流型分布状况,探讨了不同流速、倾角、含水量下两相流流型分布规律,明确了流速在0.3~1.3m/s、1%~10%时水相沉积状态,发现倾角在30°时,水相沉积比较严重;汇总了管道内部出现的油水两相均匀流区、油水分层区和逆流沉积区三种状态,建立了不同含水率下流速-倾角-沉积状况表。通过现场管道泄漏点分布验证,危险管段分布特征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线 油水两相流 积液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蚀管道极限弯矩的简便工程计算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思源 李逸轩 李祚成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68,86,共7页
针对腐蚀管道极限弯矩的工程计算问题,采用完好管道的极限弯矩和等深减薄管道的极限弯矩,应用腐蚀缺陷面积和等深减薄面积的比值,建立了腐蚀管道极限弯矩的估算公式。经分析计算和比较,提出了腐蚀管道极限弯矩的简便计算公式和方法,采... 针对腐蚀管道极限弯矩的工程计算问题,采用完好管道的极限弯矩和等深减薄管道的极限弯矩,应用腐蚀缺陷面积和等深减薄面积的比值,建立了腐蚀管道极限弯矩的估算公式。经分析计算和比较,提出了腐蚀管道极限弯矩的简便计算公式和方法,采用该方法计算18种工况的极限弯矩,其计算值和数值解的误差在-1.3%~1.05%。因此,简便工程计算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对称腐蚀管道的极限弯矩,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腐蚀减薄 组合载荷 极限弯矩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G270-500钢悬臂筒失效分析
7
作者 王海平 杨静 +1 位作者 苏婷婷 马勤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56-258,共3页
ZG270-500钢挖掘机悬臂筒轮廓处因产生裂纹而导致失效。本文对失效悬臂筒的化学成分、硬度、显微组织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断口形貌以及夹杂物进行了观察和微区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导致ZG270-500钢悬臂筒开... ZG270-500钢挖掘机悬臂筒轮廓处因产生裂纹而导致失效。本文对失效悬臂筒的化学成分、硬度、显微组织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断口形貌以及夹杂物进行了观察和微区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导致ZG270-500钢悬臂筒开裂失效的主要原因是MnS夹杂物、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孔洞以及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魏氏组织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G270-500钢 悬臂筒 MnS夹杂物 魏氏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在某天然气液化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林海萍 杨磊杰 +3 位作者 黄超鹏 李玉阁 宋文明 侍吉清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0,共4页
采集某天然气液化装置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保养、历年检验及介质化验等相关信息,分析装置中设备损伤机理,识别其失效模式;并运用DNV RBI Onshore软件对该装置主工艺流程中设备进行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分析与计算,确定了各设备项... 采集某天然气液化装置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保养、历年检验及介质化验等相关信息,分析装置中设备损伤机理,识别其失效模式;并运用DNV RBI Onshore软件对该装置主工艺流程中设备进行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分析与计算,确定了各设备项的风险大小并排序,提出了针对性的检验计划。通过现场针对性的检验,结果表明现场检验中发现问题与前期评估结果较为一致,有效的降低了设备的运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 天然气液化装置 风险评估 失效模式 设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的泄漏失效原因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玉福 苏厚德 +3 位作者 沈溃领 黄超鹏 余建永 赵昕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1,共5页
某管壳式换热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换热管泄漏现象,导致换热器失效。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微观形貌观察,腐蚀产物分析等手段对换热管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换热管的C含量偏低,外壁出现了脱碳现象,... 某管壳式换热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换热管泄漏现象,导致换热器失效。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微观形貌观察,腐蚀产物分析等手段对换热管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换热管的C含量偏低,外壁出现了脱碳现象,脱碳层厚度约362μm。换热管内壁和腐蚀坑内覆盖着大量絮状腐蚀产物,其Fe、O、S、C元素含量较高,腐蚀产物主要由铁的氧化物(Fe_(3)O_(4)和Fe_(2)O_(3))、铁的硫化物(FeS和FeS2)、铁的硫酸盐[Fe_(2)(SO_(4))3]和碳酸盐(FeCO_(3))组成。认为是换热管在H2S和CO_(2)的协同作用下引起了局部腐蚀破坏,H2S破坏了换热管表面的FeCO_(3)产物膜,造成换热管局部区域形成了腐蚀电池,导致腐蚀破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富/贫硫甲醇 局部腐蚀 CO_(2)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不锈钢受火后力学性能及组织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海萍 杨磊杰 +4 位作者 黄强 宋文明 侍吉清 黄超鹏 李玉阁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0,共6页
对316不锈钢在不同受火温度、保温时长及冷却方式条件下的热处理来模拟其受火损伤的热暴露试验,进一步评定材料力学性能、相应的微观组织及晶间腐蚀情况。研究表明:在20~816 ℃受火温度下,不论保温时长及冷却方式,材料力学性能均满足要... 对316不锈钢在不同受火温度、保温时长及冷却方式条件下的热处理来模拟其受火损伤的热暴露试验,进一步评定材料力学性能、相应的微观组织及晶间腐蚀情况。研究表明:在20~816 ℃受火温度下,不论保温时长及冷却方式,材料力学性能均满足要求;金相组织为奥氏体,无明显变化;晶间腐蚀试验未发现晶间腐蚀裂纹;当温度低于427 ℃时,表面颜色无明显变化;当温度在482~649 ℃时,表面颜色为黄褐色、褐色;当温度高于732 ℃时,表面呈暗红、亮红色,水冷后为蓝灰色、灰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不锈钢 受火模拟处理 力学性能 冲击功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H_(2)S环境中Q345R(HIC)的氢扩散规律及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文明 王克栋 +4 位作者 卢雪梅 王亮 张杰 尹琦岭 张玉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模拟湿H_(2)S环境,采用氢渗透技术对Q345R(HIC)、SA516 Gr70N+316L复合钢板及316L在湿H_(2)S环境下的氢扩散规律及性能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电化学渗氢技术、拉伸、冲击试验和断口分析等方法,比较了不同pH值环境条件下材料中的原子... 目的模拟湿H_(2)S环境,采用氢渗透技术对Q345R(HIC)、SA516 Gr70N+316L复合钢板及316L在湿H_(2)S环境下的氢扩散规律及性能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电化学渗氢技术、拉伸、冲击试验和断口分析等方法,比较了不同pH值环境条件下材料中的原子氢浓度、有效扩散系数、强度、韧性和断口形貌等。结果随着溶液pH值的降低,Q345R(HIC)中原子氢浓度(C_(0))、氢有效扩散系数(D_(eff))等均升高,pH值=3时,材料中的C_(0)可达17 mol/m^(3),D_(eff)可达2.22×10^(-10)m^(2)/s。大量原子氢的渗入,使材料产生位错钉扎效果,发生了氢致硬化现象,材料内部出现了氢损伤白点特征,316L未发生氢损伤。结论316L复合层可有效避免扩散氢对基材SA516 Gr70N或Q345R的损伤,对于Q345R(HIC),随着溶液pH值的降低,材料中渗入的原子氢越多,材料性能损伤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H_(2)S环境 电化学渗氢 扩散氢 氢致硬化 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炉出口合成气携灰对管道冲蚀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泽洋 黄志雄 +7 位作者 蔺俊龙 高智德 林海萍 李玉阁 宋文明 闫渊 吴峰 魏利平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95,共7页
在壳牌粉煤气化工艺中,粉煤高温高压进入气化炉反应生成合成气和带有黏性的灰分,附着在管道内壁面,合成气携带灰分经过管道弯头时,流向发生改变,进而造成弯头处冲蚀,弯头的冲蚀现象很大程度影响着煤气化出口合成气管道运输的安全性。为... 在壳牌粉煤气化工艺中,粉煤高温高压进入气化炉反应生成合成气和带有黏性的灰分,附着在管道内壁面,合成气携带灰分经过管道弯头时,流向发生改变,进而造成弯头处冲蚀,弯头的冲蚀现象很大程度影响着煤气化出口合成气管道运输的安全性。为研究弯头腐蚀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流体动力学(CFD)的研究方法,建立气-固两相流模型,通过模拟合成气和煤粉颗粒在管道中的输送工况,根据模拟结果分析并讨论不同的管道弯头角度以及入口气速对管道冲蚀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弯头的角度、入口气速等因素均会影响管道的冲蚀,135°弯头比90°弯头具有更小的颗粒-管道碰撞频率,管道冲蚀磨损降低;合成器携带的灰分入口气速大小影响灰分对管道内壁的冲击频率,进而影响冲蚀速率。此研究结果可用于检测煤气化炉合成气出口管道的受磨损情况,进而达到节约管道维修成本,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弯头角度 流体流量 管道冲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移动容器防波板设置要求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滕俊华 姬茹一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4-50,64,共8页
防波板是移动式压力容器的重要部件。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移动式压力容器规范和标准中防波板设置相关要求的汇总和对比分析,明确了防波板设置的原则和技术要求。结合国内现状,重点就防波板设置原则、防波板设置数量等主要差异点开展具体分... 防波板是移动式压力容器的重要部件。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移动式压力容器规范和标准中防波板设置相关要求的汇总和对比分析,明确了防波板设置的原则和技术要求。结合国内现状,重点就防波板设置原则、防波板设置数量等主要差异点开展具体分析,指出了铁路运输罐式集装箱不允许装设防波板与多式联运物流模式的冲突,阐明了按照不同密度区分防波板间容积要求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容器 侧翻 防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吸收塔整体热处理升温阶段研究及工艺优化
14
作者 李玉阁 尹琦岭 +5 位作者 王团亮 谢华昆 张玉福 李煌 宋文明 董佳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68,共6页
为明确主吸收塔整体热处理时塔体温度分布情况,优化热处理工艺技术,改善热影响区组织以消除其残余应力,文中利用非稳态计算模型对其升温全阶段进行数值模拟。将充分燃烧后火焰外焰面形状作为入口边界,通过多物理场耦合模拟,研究其内部... 为明确主吸收塔整体热处理时塔体温度分布情况,优化热处理工艺技术,改善热影响区组织以消除其残余应力,文中利用非稳态计算模型对其升温全阶段进行数值模拟。将充分燃烧后火焰外焰面形状作为入口边界,通过多物理场耦合模拟,研究其内部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及壁面温度分布情况。随后改变火焰入口参数,研究不同火焰参数对主吸收塔壁面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并制定适宜的立式主吸收塔升温阶段的工艺参数,对常温至600℃的升温全过程进行研究,得出升温12 h 56 min后壁面平均温度达到606.62℃,壁面最高温度630.57℃,最低温度560.20℃,温差70.37℃,满足热处理规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吸收塔 热处理 温度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复合板容器S22053锻件制接管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亚军 刘绍东 +4 位作者 童根 宋晓俊 柳楠 宋文明 卢雪梅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4,共7页
针对检验中发现的Q345R+S22053复合板压力容器接管腐蚀和开裂的现象,采用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试验、断口形貌、模拟试验等方法对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容器的消除应力热处理工艺,会导致S22053材料组织中铁素体相内、... 针对检验中发现的Q345R+S22053复合板压力容器接管腐蚀和开裂的现象,采用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试验、断口形貌、模拟试验等方法对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容器的消除应力热处理工艺,会导致S22053材料组织中铁素体相内、铁素体/奥氏体相晶界处析出脆性相颗粒,降低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弱化晶界强度;当运行温度高于临界点腐蚀温度时,缺陷部位(晶界、析出相)优先萌生裂纹并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22053双金属复合材料 腐蚀开裂 消应力热处理 临界点腐蚀温度(C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复合板卷板开裂原因浅析
16
作者 黄超鹏 徐文芳 +3 位作者 张宁 林海萍 郭志军 宋文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74-77,共4页
某厂生产的Q345R+S31603特厚(基材90 mm+复材3 mm)复合钢板在进行容器筒节卷制的预弯过程中发生横向开裂,为查明失效原因,对开裂复合板断口形貌、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板基材的断裂机理为准解理断... 某厂生产的Q345R+S31603特厚(基材90 mm+复材3 mm)复合钢板在进行容器筒节卷制的预弯过程中发生横向开裂,为查明失效原因,对开裂复合板断口形貌、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板基材的断裂机理为准解理断裂,覆材的断裂机理为韧窝断裂;碳钢材料的热处理失控导致金属组织中残留魏氏组织,材料屈强比过高,冲击韧性不合格,且复合板侧壁存在形成应力集中的热切割凹坑缺陷,在钢板弯折时巨大的拉应力作用下裂纹自缺陷处萌生并快速扩展,导致钢板断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复合板 开裂 魏氏组织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化工装置中S32750管道的开裂原因
17
作者 黄超鹏 徐文芳 +2 位作者 李悦 宋文明 侍吉清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76,共5页
某化工装置中材质为S32750的主管道在其支管高压注胶堵漏一段时间后,于卡具固定部位发生严重开裂,通过宏观检查、断口形貌分析、金相组织分析、能谱分析(EDS)、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等方法,对管道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32... 某化工装置中材质为S32750的主管道在其支管高压注胶堵漏一段时间后,于卡具固定部位发生严重开裂,通过宏观检查、断口形貌分析、金相组织分析、能谱分析(EDS)、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等方法,对管道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32750管道的失效机理为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CLSCC);由于带压堵漏后的介质仍存在一定量渗漏,随着介质挥发其中的腐蚀性物质(Cl-)在卡箍结构内的管道表面富集,且因卡具固定在主管道上,卡具紧固操作对失效部位施加了巨大的应力,较高的运行温度增加了开裂的敏感性,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对CLSCC具有一定敏感性的双相不锈钢管道发生开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压堵漏 应力腐蚀开裂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