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汽车用SAPH440热轧酸洗钢板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得草
周宏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95-98,101,共5页
介绍了SAPH440热轧酸洗钢板的化学成分、热轧工艺,分析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成形性能和表面质量。结果显示,其微观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晶粒度11.7~12.0级;拉伸性能通卷稳定性良好,各方向差异性较小,塑性应变比为0.83~0.94,应变硬化...
介绍了SAPH440热轧酸洗钢板的化学成分、热轧工艺,分析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成形性能和表面质量。结果显示,其微观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晶粒度11.7~12.0级;拉伸性能通卷稳定性良好,各方向差异性较小,塑性应变比为0.83~0.94,应变硬化指数为0.17~0.19;翻边成形能力良好,扩孔率达到77.3%~93.6%;表面粗糙度数值1.35~1.82μm,冷弯性能及表面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H440
热轧酸洗板
塑性应变比
应变硬化指数
扩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颗粒粒径对碳化钨/高强钢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组织和元素扩散的影响
2
作者
李刚
张红梅
+5 位作者
赵大东
王超
李洪楠
李娜
孟令浩
姜正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4-1114,共11页
利用“冷压成型-真空烧结法”制备了碳化钨/高强钢复合材料。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超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不同碳化钨(WC)颗粒粒径下获得的复合材料以及界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
利用“冷压成型-真空烧结法”制备了碳化钨/高强钢复合材料。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超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不同碳化钨(WC)颗粒粒径下获得的复合材料以及界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WC粉末颗粒粒径越小,WC平均晶粒尺寸越小;同时,WC致密度越高,当WC粉末颗粒粒径为100 nm,致密度达到91.22%;WC粉末颗粒粒径越小,复合材料中WC一侧的硬度越高。当WC粉末颗粒粒径为100 nm,烧结温度为1320℃时,WC最高硬度值达1680HV0.1左右;且在靠近结合界面处WC硬度较其他位置更高;芯部的高速钢材料随WC颗粒粒径的变化不大,都在500HV0.1左右。当WC粉末颗粒粒径为200 nm时,碳化钨与高强钢在界面处形成了一定宽度的过渡层,复合材料的结合为冶金结合;高强钢基体中的铁元素扩散到接触的碳化钨组织中,产生了一定宽度的熔合层,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相对较好。在过渡区域内,W、Fe和Co元素在界面处都发生了明显的扩散;随着碳化钨颗粒粒径的增大,元素扩散趋势减弱。当WC粉末颗粒粒径为500 nm时,在复合材料界面处Fe元素和W元素未发生明显扩散现象,只有Co元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界面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汽车用SAPH440热轧酸洗钢板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得草
周宏伟
机构
本钢技术研究院
出处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95-98,101,共5页
文摘
介绍了SAPH440热轧酸洗钢板的化学成分、热轧工艺,分析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成形性能和表面质量。结果显示,其微观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晶粒度11.7~12.0级;拉伸性能通卷稳定性良好,各方向差异性较小,塑性应变比为0.83~0.94,应变硬化指数为0.17~0.19;翻边成形能力良好,扩孔率达到77.3%~93.6%;表面粗糙度数值1.35~1.82μm,冷弯性能及表面质量良好。
关键词
SAPH440
热轧酸洗板
塑性应变比
应变硬化指数
扩孔性能
Keywords
SAPH440
hot rolled pickled sheet
plastic strain ratio
strain hardening exponent
hole expanding performance
分类号
TG335.1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颗粒粒径对碳化钨/高强钢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组织和元素扩散的影响
2
作者
李刚
张红梅
赵大东
王超
李洪楠
李娜
孟令浩
姜正义
机构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钢
集团
技术
研究院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机械、材料和机电一体化学院
出处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4-111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51474127,51671100)
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船舶装备与应用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资助项目(SKLMEA-USTL 2017010和201905)。
文摘
利用“冷压成型-真空烧结法”制备了碳化钨/高强钢复合材料。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超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不同碳化钨(WC)颗粒粒径下获得的复合材料以及界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WC粉末颗粒粒径越小,WC平均晶粒尺寸越小;同时,WC致密度越高,当WC粉末颗粒粒径为100 nm,致密度达到91.22%;WC粉末颗粒粒径越小,复合材料中WC一侧的硬度越高。当WC粉末颗粒粒径为100 nm,烧结温度为1320℃时,WC最高硬度值达1680HV0.1左右;且在靠近结合界面处WC硬度较其他位置更高;芯部的高速钢材料随WC颗粒粒径的变化不大,都在500HV0.1左右。当WC粉末颗粒粒径为200 nm时,碳化钨与高强钢在界面处形成了一定宽度的过渡层,复合材料的结合为冶金结合;高强钢基体中的铁元素扩散到接触的碳化钨组织中,产生了一定宽度的熔合层,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相对较好。在过渡区域内,W、Fe和Co元素在界面处都发生了明显的扩散;随着碳化钨颗粒粒径的增大,元素扩散趋势减弱。当WC粉末颗粒粒径为500 nm时,在复合材料界面处Fe元素和W元素未发生明显扩散现象,只有Co元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扩散。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界面
粒径
Keywords
composites
microstructure
interface
particle size
分类号
TB33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汽车用SAPH440热轧酸洗钢板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杨得草
周宏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颗粒粒径对碳化钨/高强钢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组织和元素扩散的影响
李刚
张红梅
赵大东
王超
李洪楠
李娜
孟令浩
姜正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