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陈化年份陈皮(樟头红)挥发成分差异的电子鼻与HS-GC-MS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杜玲玲 孟晓伟 +5 位作者 胡伊涵 刘荣华 张寿文 钟凌云 朱卫丰 梁永强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53-262,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陈化年份陈皮(樟头红)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性,阐释其气味差异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GC-MS)法对陈化0~6 a的樟头红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 目的:探究不同陈化年份陈皮(樟头红)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性,阐释其气味差异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GC-MS)法对陈化0~6 a的樟头红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数据库匹配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对陈化不同年份的樟头红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电子鼻实验结果表明,陈化0~6 a的樟头红主要气味成分类型相近;通过HS-GC-MS实验,共鉴定出不同陈化年份的樟头红的110种挥发性成分,多元统计分析共筛选出25个差异挥发性成分,樟头红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烯烃类和醇类,烯烃类成分相对含量随年份增加而升高,而醇类成分随年份增加而降低;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结果表明,月桂烯、D-柠檬烯、芳樟醇、癸醛、D-香茅醇、百里香酚甲醚、大根香叶烯B、香芹醇8种成分的OAV>1,对樟头红的总体气味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芳樟醇、D-香茅醇、香芹醇3种成分的OAV均大于10,可能是樟头红的关键气味成分。结论:电子鼻结合HS-GC-MS技术和OAV分析可以对不同陈化年份樟头红相关的差异气味成分进行有效鉴别,为樟头红陈化年份鉴定和品质等级判定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阐释陈皮“陈久者良”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电子鼻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成分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