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创业教育与未来教育——访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技术专家赵勇教授 被引量:14
1
作者 高思 赵云建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2,共6页
编者按:赵勇教授是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的基金会杰出教授(Foundation Distinguished Professor),曾任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全球和在线教育研究所的主席和主任,同时也是教育测量、政策和领导系的教授。2010年12月前,赵勇教授是密歇... 编者按:赵勇教授是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的基金会杰出教授(Foundation Distinguished Professor),曾任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全球和在线教育研究所的主席和主任,同时也是教育测量、政策和领导系的教授。2010年12月前,赵勇教授是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的大学杰出教授,同时担任教学和技术中心创始主任。他的研究侧重于全球化和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赵勇教授已发表过100多篇学术文章,30多本专著,如Entrepreneurial Students(2012)等。因其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连续四年被评选为美国最有公众影响力的前10名教育学者之一。在访谈中,赵勇教授回顾了几十年间教育思想的转变历程,着重介绍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范式,对比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别,并根据真实案例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维度。同时,也针对当下人工智能等热点话题展开对未来教育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创业教育 技术与变革 人工智能与教育 未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服务为中心推进教育新基建 被引量:27
2
作者 余胜泉 陈璠 房子源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4,共11页
教育新基建对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智能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服务应是其核心的建设方向。以服务为中心推进教育新基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诸如信息技术复杂化、软件架构持续演化、社会分... 教育新基建对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智能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服务应是其核心的建设方向。以服务为中心推进教育新基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诸如信息技术复杂化、软件架构持续演化、社会分工逐步细化、教育应用深度融合以及教育信息化的高安全性等,都要求教育信息化从传统软硬件设施的投入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学校也将从拥有基础设施转变为获得服务。教育新基建与传统信息化相比,其波及的范围广、资金需求大、技术难度高、参与方众多,如果只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负责建设,会出现总体成本过高、难以持续运行的问题;如果只是外包给企业建设,会出现脱离教育实际、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推进教育新基建,不能单方面地建设基础的软硬件设施,而需要聚合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将各类教育应用整合成可获得的教育服务,还需要创新服务业态,明晰服务模式的规划和设计。只有多方同心同力形成合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市场,才能真正建设好、使用好和发展好教育新基建,夯实我国教育智慧化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育新基建 教育专网 网络云考场 PPP模式 服务购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未来教育愿景 被引量:19
3
作者 余胜泉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2-43,共12页
未来教育是对更高品质和更新形式教育的追求和期待,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人类的需求。具体而言,未来教育需要建立在智能技术泛在化的基础之上,创造出具有主动智能特征的新型教育环境,使其能做到智能感应、虚实融合... 未来教育是对更高品质和更新形式教育的追求和期待,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人类的需求。具体而言,未来教育需要建立在智能技术泛在化的基础之上,创造出具有主动智能特征的新型教育环境,使其能做到智能感应、虚实融合、数据驱动、泛在嵌入、实时通信、云网融合、自然交互、生态服务等。在此基础上,提供优质且多样化的未来教育服务,包括按需供给的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模式、人人平等的学习机会、素养导向的人才培养、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评价、育人为本的数字教师、动态开放的学校组织、人机结合的现代教育治理、大规模社会化协同的教育公共服务、泛在终身的学习形态。然而,强调技术在智能时代未来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目的和价值,要真正构建符合未来人类发展需要和愿景的未来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教育 智慧教育环境 教育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31
4
作者 余胜泉 汤筱玙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2,共8页
智能时代社会生活形态的重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诉求,迫切呼唤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立足于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本文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机制和治理体制五个层面阐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转型。智能时代的人才培... 智能时代社会生活形态的重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诉求,迫切呼唤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立足于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本文从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评价机制和治理体制五个层面阐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转型。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以前沿的认知科学规律为引领,以释放人机结合的分布式智能为目标,以多态多境跨域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面向成长的发展性评估为导向,以开放弹性适应性的治理为保障,从而实现人才供给和需求的有机衔接、培养理念和过程的一体贯通、教育环节和要素的协同配合、育才价值和育人旨归的内在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变革 认知外包 人机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数据赋能基础与实践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思睿 余胜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3,共8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发展和变革的必然趋势,而利用数据赋能教育质量提升是当下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与难点。研究首先从信息生态和数据流转的视角,分析现有数据难以有效赋能教育实践的问题成因,并据此提出数据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原...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发展和变革的必然趋势,而利用数据赋能教育质量提升是当下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与难点。研究首先从信息生态和数据流转的视角,分析现有数据难以有效赋能教育实践的问题成因,并据此提出数据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原理——以促进教育治理中人的业务协作与效率提升为原则,建立数据高效流转的服务体系。其次,以公共教育服务平台“智慧学伴”的架构设计与应用形态为例,阐释如何构建面向多角色业务协同的数据服务,探索有效利用数据赋能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实践路径。研究提出,通过教育数据的中台化、分析模型的可解释化和应用服务的定制化,能够有效促进基于数据流转的教育业务协同,实现教育治理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教育信息生态 数据赋能 教育治理 教育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师范大学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现代化建设——“‘互联网+’助力通州区教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项目”阶段总结会召开
6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2,共1页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在北京市教委、通州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共同努力下,"‘互联网+’助力通州区教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项目"于2016年在通州启动,项目通过互联网整合全市骨干教师、北京师范...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在北京市教委、通州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共同努力下,"‘互联网+’助力通州区教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项目"于2016年在通州启动,项目通过互联网整合全市骨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九大学科团队及教育技术学科的优质资源,运用"教育大数据"为通州区教育注入"精准教育资源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副中心 教育资源供给 阶段总结 北京市教委 改革项目 国家重大战略 未来教育 九大 教育技术学科 学科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论坛举行
7
作者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112,共1页
为积极落实教育信息化2.0规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大数据助力教育创新发展,2018年11月9日—10日,第五届“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并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此次... 为积极落实教育信息化2.0规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大数据助力教育创新发展,2018年11月9日—10日,第五届“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并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此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携手北京市房山区教育委员会主办、“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和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教育 大数据 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 资源共建共享 教师进修学校 教育信息化 教育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现实(AR)技术的教育应用综述 被引量:208
8
作者 蔡苏 王沛文 +1 位作者 杨阳 刘恩睿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6年第5期27-40,共14页
增强现实(AR)是虚拟现实(VR)技术的延伸。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手段给教育者提供了新的方式表达给学习对象,也用最贴近自然的交互方式为学习者搭建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增强现实技术具有五方面的特性,它在教育中的应用潜力主要体现在:抽... 增强现实(AR)是虚拟现实(VR)技术的延伸。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手段给教育者提供了新的方式表达给学习对象,也用最贴近自然的交互方式为学习者搭建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增强现实技术具有五方面的特性,它在教育中的应用潜力主要体现在:抽象的学习内容可视化、形象化;支持泛在环境下的情境式学习;提升学习者的存在感、直觉和专注度;使用自然方式交互学习对象;传统学习与新型学习相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应用涵盖着课堂学习(学科分类)和课外非正式学习,目前在国内外的教育中已经有了不少实践,并初步形成了基于角色扮演、基于位置和基于任务的三类增强现实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当然,增强现实技术教育应用也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AR 虚拟现实 VR 学习环境 非正式学习 游戏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新探索——“双师服务”实施路径探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陈玲 余胜泉 杨丹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共8页
教育公平在现时代已经从实现配置公平、机会公平向实现获得公平转型,但是如何实现优秀师资资源合理配置仍是难点和关键;同时,目前中高考强调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但如何保护、发现学生特长,并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扬长学习存有教育供... 教育公平在现时代已经从实现配置公平、机会公平向实现获得公平转型,但是如何实现优秀师资资源合理配置仍是难点和关键;同时,目前中高考强调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但如何保护、发现学生特长,并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扬长学习存有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基于"互联网+"教育角度提出"双师服务"概念,并基于"智慧学伴"教育平台,从如何实现师生精准匹配,如何开展双师微课和双师在线辅导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描述和介绍;最后,该文结合北京市通州区双师服务试点数据,对双师服务效果进行了说明,并从教育供给形态、促进教师在线流转、实现学生个性化精准学习等方面对双师服务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双师服务 教育公共服务 在线辅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现实(AR)技术的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2011-2016中英文期刊文献分析 被引量:46
10
作者 于翠波 李青 刘勇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7年第4期104-112,共9页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是继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之后,人们寄予厚望能够革新传统教育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在三维空间或现实的物理世界上叠加一层计算机产生辅助信息,提供了观察和认知世界的新视角。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者对AR...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是继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之后,人们寄予厚望能够革新传统教育的一项技术,该技术在三维空间或现实的物理世界上叠加一层计算机产生辅助信息,提供了观察和认知世界的新视角。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者对AR技术如何应用于教育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已有的研究发现:将AR技术应用到教育中能够加深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给学习者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而提升学习者的实践能力;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及学习者之间的协作;提供维持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外部激励。但现阶段的AR作为一项新的教育技术,还存在着一些如优质AR教育资源稀缺、AR定位精度与边界不清晰等需要克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AR 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 情景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 被引量:389
11
作者 余胜泉 王阿习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共9页
目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阶段,教育要从过去的"追求成绩和统一""强调苦学和服从"转型为"追求质量和个性""强调幸福和尊严",教育公平要从实现配置公平、机会公平向实现获得公平转型。这些重... 目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阶段,教育要从过去的"追求成绩和统一""强调苦学和服从"转型为"追求质量和个性""强调幸福和尊严",教育公平要从实现配置公平、机会公平向实现获得公平转型。这些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新思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跨界融合,既可以实现传统教育所关注的规模,又可以实现优质教育所关注的个性化,从而解决教育中"规模和质量"无法同时兼顾的永恒矛盾。"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将对环境、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管理、教师发展、学校组织等教育主流业务产生系统性变革影响。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新教育业务流程,可实现灵活、开放、终身、个性化的教育新生态,培养满足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所需的各类创新性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变革路径 教育新生态 个性化教育体系 教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以技术推动教育的开放和公信 被引量:177
12
作者 李青 张鑫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7年第1期36-44,共9页
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把区块以链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数据结构,具有去中心化、按时序记录数据、集体维护、可编程和安全可信等特点。这项技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逐渐为业界所关注和应用,目前已经开始应用于信用背书、信息加密、智... 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把区块以链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数据结构,具有去中心化、按时序记录数据、集体维护、可编程和安全可信等特点。这项技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逐渐为业界所关注和应用,目前已经开始应用于信用背书、信息加密、智能合约等很多领域,并且在教育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此,基于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方法,从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和发展现状入手,介绍了这项技术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组成原理,在各个行业内的创新应用情况,以及社会学和哲学基础。进而专门讨论了区块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概况,这项技术在教育领域可以作为分布式学习记录存储;可为在线教育提供具有公信力和低成本的证书系统;可以作为智能合约,完成教育契约和存证;可作为版权证书工具标记教育资源和学术成果;还可以成为去中心化的全球知识库,以及知识货币。其后,分别介绍和讨论了当前教育区块链的主要应用模式,并以具体的案例加以说明。区块链可以提供去中心化的学习记录和学分银行服务,可以建立方便、可信的证书体系,可以降低求学、求职和人才雇佣的成本。最后,讨论了这项技术目前应用推广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作出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开放教育 学分认证 学习记录 信任体系 学分 学分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供给转型与变革 被引量:106
13
作者 余胜泉 汪晓凤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6,共8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对于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及教育综合改革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但公共教育的实际供给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需要的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变。随着"互联网+教育"跨界融合的深入发展,互联网能够破除教育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对于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及教育综合改革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但公共教育的实际供给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需要的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变。随着"互联网+教育"跨界融合的深入发展,互联网能够破除教育规模与个性化、公平与质量等教育经典难题,为社会供给高质量的教育公共服务,包括变革供给内容,实现虚实融合的新型教育服务业态;变革供给方式,实现基于全学习过程数据的精准、个性化教育服务;变革供给形态,实现社会化协同的新型分工形态;变革供给结构,实现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包容的平衡结构;变革供给决策,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治理决策;变革供给监管,实现基于数据的实时监管与预警。这些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变革又将重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新生态,形成个性化、消费驱动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教育供给 教育公共服务 转型与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教室环境中学生核心技能评估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葆萍 陈晨 万海鹏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25,41,共7页
该研究参考Koh的量表和P21组织的21世纪技能框架,开发了评估工具,对深圳某区20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学生通用核心技能培养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室环境中通用核心技能的培养存在显著的差异,未来教室因其支持学生个体主动... 该研究参考Koh的量表和P21组织的21世纪技能框架,开发了评估工具,对深圳某区20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学生通用核心技能培养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室环境中通用核心技能的培养存在显著的差异,未来教室因其支持学生个体主动学习与集体协作探究的工具与环境,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研究认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架设了从学习环境到学习技能习得之间的桥梁,研究亦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方法探究了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对技能习得之间的关系,并对关系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教室 信息化教学方法 21世纪技能 核心技能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分析与改进研究 被引量:71
15
作者 余胜泉 李晓庆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2,共8页
国家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龙头的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核心方向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发现个性、培养个性,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大数据可以发现真正的学生个体特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的支持,为破解规模化覆盖和个性化发展的... 国家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龙头的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核心方向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发现个性、培养个性,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大数据可以发现真正的学生个体特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的支持,为破解规模化覆盖和个性化发展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了一套全面表征学习者特征的数据模型以及区域教育数据挖掘与分析模型,开发了一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一套用大数据改进区域教育质量的解决方案,并在北京市的通州区成功开展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互联网+教育 智能公共服务 区域教育质量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游戏评价指标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文辉 王艺亭 +2 位作者 赵敏 胡贺宁 江丰光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对中小学理科教育游戏的合理评价,有助于使用者选择合适的教育游戏,促进游戏开发者开发出更加优质的游戏作品,然而目前针对教育游戏评价指标的研究缺乏。因此,本研究首先对已有教育游戏的评价框架进行综述,在分析6款目前最流行的中小学... 对中小学理科教育游戏的合理评价,有助于使用者选择合适的教育游戏,促进游戏开发者开发出更加优质的游戏作品,然而目前针对教育游戏评价指标的研究缺乏。因此,本研究首先对已有教育游戏的评价框架进行综述,在分析6款目前最流行的中小学理科教育游戏,并对8名学生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融合教学设计理论、心流理论(FLOW)与软件开发理论,建立了中小学理科教育游戏的评价指标;其次,邀请国内18位相关领域专家,通过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了三轮修改,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学习设计、游戏设计、软件开发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并对每个三级指标评判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可为学生、教师挑选教育游戏以及游戏开发者开发游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理科 教育游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STEM教育中社会组织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51
17
作者 蔡苏 王沛文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4-78,共5页
美国近年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教育。在推进STEM教育的过程中,美国充分利用企业、非营利机构等组织与政府部门共同建立了一个高效的跨部门合作的新模式。该文分析美国STEM教育中社会组织的类型、支持形式,以及... 美国近年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教育。在推进STEM教育的过程中,美国充分利用企业、非营利机构等组织与政府部门共同建立了一个高效的跨部门合作的新模式。该文分析美国STEM教育中社会组织的类型、支持形式,以及政府对STEM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组织定位,并针对我国发展STEM教育提出开放办教育、加强顶层设计和跨部门协作以及发挥科技场馆的作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社会组织 非营利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大创新教学法助力当今学习者发展——英国开放大学2017版《创新教学报告》解读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青 张鑫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4,共10页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需要面对很多现实问题,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开放大学领衔发布了一系列的《创新教学报告》,着重介绍和讨论了教育领域出现的可能会带来巨大影响的教学法创新。2017版《教学创新报告》介...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需要面对很多现实问题,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开放大学领衔发布了一系列的《创新教学报告》,着重介绍和讨论了教育领域出现的可能会带来巨大影响的教学法创新。2017版《教学创新报告》介绍了如何培养学习者适应信息社会的新技能,如何培养在海量信息中准确查找可信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大数据时代使用海量数据进行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已突破原有的界限,出现了可由用户参与编辑的开放教科书,允许学习者深度参与的沉浸式学习环境。相应的,在技术发展的同时,教学理论也在不断进步和深化,产生了间隔学习、基于内部价值的学习等多种创新教学理论。在关注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应当重视社会文化对于教育的影响。为此,对2017版《创新教学报告》中介绍的创新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度解读,介绍报告发布的背景,报告编写团队的组织,本年度十大创新教学法的内容概要;进一步地讨论了报告编写的线索、所反映的核心教育理念,以及其对目前创新人才培养和智能教育的推动,以促进教育者和政策制定更好地了解创新教学理念,从容应对新时代和新技术对教育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学报告 教学法 信息化教学 创新理念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的芬兰教师专业发展:从学科教师到新型学校社区的设计者——访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师教育专家Hannele Niemi教授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阿习 宋佳宸 +1 位作者 牛双红 宋灵青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6-132,共7页
Hannele Niemi博士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育科学部的教授、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的主席,曾任赫尔辛基大学副校长(2003-2009)。Niemi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质量、道德教育和基于技术的学习环境。她已在教师教育、... Hannele Niemi博士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育科学部的教授、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的主席,曾任赫尔辛基大学副校长(2003-2009)。Niemi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质量、道德教育和基于技术的学习环境。她已在教师教育、基于技术环境的教与学等领域发表100多篇同行评议的文章,出版数部关于芬兰教育的书籍,如The Miracle of Education: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Finnish Schools(2016),Finnish Innovations and Technologies in Schools:Towards New Ecosystems of Learning(2014),Research-Based Teacher Education in Finland(2006),Education as a Societal Contributor(2007)等。为借鉴芬兰教师教育的优秀经验,了解芬兰未来的教师教育发展方向,本次访谈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技术支持的教师教育等问题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主题式学习 研究性学习 基于设计的研究 多元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支架的含义、类型、设计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让我们深受启发的亮点之一 被引量:85
20
作者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共9页
该文首先探讨教学支架的定义与内涵,然后阐述教学支架的相关理论、框架与形态。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对一支架""同伴支架"和"基于计算机的支架"在各级各类教育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为了使支架能够对学习者... 该文首先探讨教学支架的定义与内涵,然后阐述教学支架的相关理论、框架与形态。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对一支架""同伴支架"和"基于计算机的支架"在各级各类教育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为了使支架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起更有效的支持作用,该文的后半部分,还对"支架的设计准则""有关支架的争议"和"支架研究的未来发展"等重要而关键的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支架 一对一支架 同伴支架 基于计算机的支架 渐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