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权重划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吟 郝一炜 +5 位作者 刘晓宇 姚润徽 李昂 侯亚冰 董爱然 郭默宁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权重的疑难和常见疾病范围划分,为绩效评价和分级诊疗推进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CN-DRG分组方案对2022年3188340份病案首页数据分为738组并以病组为单位进行k中心点聚类。模拟4个聚类模型并通过... 目的探索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权重的疑难和常见疾病范围划分,为绩效评价和分级诊疗推进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CN-DRG分组方案对2022年3188340份病案首页数据分为738组并以病组为单位进行k中心点聚类。模拟4个聚类模型并通过指标对模型解释力度确定最优模型后,划分常见病和疑难病的RW截点。结果经过模型测算确定纳入最优聚类模型的指标为平均住院日、进入重症监护室比例、呼吸机使用比例和例均费用四个指标。内科治疗常见病和疑难病的RW截点为0.97;外科治疗常见病和疑难病的RW截点为2.13。结论本研究首次通过资源消耗、疾病治疗界定了疑难病和常见病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权重范围。研究结果为医院功能定位落实、临床专科能力评估等提供高诊治难度疾病测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权重 诊治难度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K中心点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碳目标分解方案及评估调整机制研究
2
作者 李伟起 黄鹤 +2 位作者 张忠伟 李重言 李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降碳目标分解方案及评估调整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提出兼顾公平、效率、可持续、可行性及差异性原则的降碳目标分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基准值和调整值的分解模型,其中调整值按照分解原则由人均GDP、重点项... 降碳目标分解方案及评估调整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提出兼顾公平、效率、可持续、可行性及差异性原则的降碳目标分解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基准值和调整值的分解模型,其中调整值按照分解原则由人均GDP、重点项目碳排放等6个指标加权求和确定。其次对成都市碳强度下降目标分解到各区(市)县进行案例研究,给出了“十四五”期间不同区(市)县碳强度下降目标,分为19.0%、19.5%、20.0%、20.5%、21.0%这5个等级,并分析导致不同区域碳强度下降目标差异的原因。最后为推动分解方案的落实,进一步提出了实现既定降碳目标的评估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碳目标 分解方案 指标体系 评估调整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远郊区老年人跨区住院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晓宇 郝一炜 +5 位作者 陈吟 李昂 董爱然 侯亚冰 姚润徽 郭默宁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2,257,共6页
目的 分析北京市老年患者跨区住院影响因素,为未来资源配置、专科建设寻找数据支撑。方法 利用2019年远郊区老年患者病案首页数据,从患者基本情况、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和疾病情况三个角度出发构建逻辑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研究老年患者... 目的 分析北京市老年患者跨区住院影响因素,为未来资源配置、专科建设寻找数据支撑。方法 利用2019年远郊区老年患者病案首页数据,从患者基本情况、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和疾病情况三个角度出发构建逻辑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研究老年患者跨区住院行为的影响因素,利用2018年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 2019年有效样本数为317013例,其中跨区住院96397例,占比30.4%,2018年有效样本数为282349例,其中跨区住院85574例,占比30.3%,患者基本情况、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和疾病情况均对远郊区老年患者跨区住院有显著影响(P<0.001),且三级医院与病组类型交互项以及疾病难度与病组类型的交互项均显著(P<0.001)。结论 一是提高远郊区资源利用效率,在充分考虑需求特殊性的基础上优化配置,就近解决长期护理和常发病治疗问题;二是远郊区医疗机构“疑难病”诊治能力、外科手术与非手术操作水平有限是导致老年患者跨区住院的重要因素;三是需佐以微观层面调查数据、资源可及性及其他反映医疗机构能力的数据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跨区住院 逐步回归 逻辑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农业强国的水利保障措施及其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常思媛 刘然 +2 位作者 吴思奥 倪广恒 尚松浩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60,共8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中国水资源总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匀的背景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条件。通过文献调研,对世界农业强国的水利发展经验、教...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中国水资源总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匀的背景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条件。通过文献调研,对世界农业强国的水利发展经验、教训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的特点,提出中国农业强国建设中的水利保障建议: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的水权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及区域水网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通过地表水、地下水和非常规水资源综合利用和联合调度提高供水保障程度,大力发展以高效节水灌溉和高效旱作农业为支撑的适水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水管理 水权制度 农业节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流站交流滤波器过负荷保护误动作机理及防误动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羽睿 樊荣 +2 位作者 翁汉琍 陈皓 武文昊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换流站是耦合交直流系统的关联区域,站内设备众多、运行环境复杂。交流滤波器配置的保护虽然较为齐全,但在各类异常扰动情况下,电气量特殊的暂态特征仍会引发过负荷等保护的误动作。通过分析典型过负荷和励磁涌流工况下交流滤波器电阻... 换流站是耦合交直流系统的关联区域,站内设备众多、运行环境复杂。交流滤波器配置的保护虽然较为齐全,但在各类异常扰动情况下,电气量特殊的暂态特征仍会引发过负荷等保护的误动作。通过分析典型过负荷和励磁涌流工况下交流滤波器电阻支路电流波形的特点,揭示涌流引起交流滤波器过负荷保护误动作的机理。从波形相似度角度考虑,结合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提出了基于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的交流滤波器过负荷保护辅助判据,并利用仿真试验验证该判据识别励磁涌流工况扰动的有效性,以防止保护误动的发生,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滤波器 过负荷保护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电流波性特征 励磁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住院率的交通便捷性混杂因素校正——以北京市十郊区老年患者跨区住院率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郝一炜 陈吟 +5 位作者 李昂 董爱然 侯亚冰 刘晓宇 姚润徽 郭默宁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882,共4页
目的跨区住院率是评价大病不出区政策落实效果的最直观指标,但是患者跨区住院行为受到居住地与区外医院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计算跨区住院率时应对该混杂因素进行排除,本文开发了对跨区住院率交通距离校正的方法并基于实证案例对其校正... 目的跨区住院率是评价大病不出区政策落实效果的最直观指标,但是患者跨区住院行为受到居住地与区外医院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计算跨区住院率时应对该混杂因素进行排除,本文开发了对跨区住院率交通距离校正的方法并基于实证案例对其校正效果进行验证。方法利用Python调取百度地图API计算样本中38604个“特定街道乡镇-特定医院”组合的交通距离,利用交通距离分别对近郊区和远郊区界定合理跨区距离,基于测算的街道乡镇人口数据得到合理跨区住院校正系数。结果基于2016—2021年北京市十郊区老年患者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校正前后跨区住院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近郊区校正后跨区住院率下降幅度相对更为明显。结论本文开发的跨区住院率交通距离校正方法能够有效地排除交通便捷性带来的混杂,提升跨区住院率作为政策评价工具的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住院 就医流向 交通便捷性 老年患者 就医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付费是否会导致住院医疗服务向门诊转移——基于PSM-DID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吟 王香真 +3 位作者 于世昊 刘晓宇 隗和澎 郭默宁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58,共7页
目的:评估北京地区实施DRG付费改革后医疗服务利用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收集2021年4月—2022年10月参与DRG付费的15家三级综合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将数据分为改革前(2021年4—10月)和改革后(2022年4—10月),以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目的:评估北京地区实施DRG付费改革后医疗服务利用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收集2021年4月—2022年10月参与DRG付费的15家三级综合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将数据分为改革前(2021年4—10月)和改革后(2022年4—10月),以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病人作为付费组,其他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改革前后平均住院日、住院例均费用、再门诊率是否存在变化。结果:15家三级综合医院改革后平均住院日和次均住院费用呈下降趋势,入院前30天内再门诊率和出院后30天内再门诊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实施DRG付费后未出现将住院医疗服务需求转移到门诊的情况,但改革带来的长期效应有待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政策评估 DRG付费方式 再门诊率 倾向性评分匹配—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8
作者 方家琨 林今 +1 位作者 陈胜 刘友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I0001,共3页
氢能具有零碳排放、能量密度高、可跨季节存储的优势,将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氢不仅可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季节性储能,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测算,到2025年,我国每年用氢量将由目前的2000多万... 氢能具有零碳排放、能量密度高、可跨季节存储的优势,将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氢不仅可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季节性储能,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测算,到2025年,我国每年用氢量将由目前的2000多万吨达到3000万吨,目前绝大部分氢采用断裂碳-氢键的方式制得。为实现全面的绿氢替代,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强调“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体系 国家发改委 可再生能源 中长期规划 化工原料 氢能 能量密度 清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