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本油料植物无患子SSR特征分析及SSR-PCR反应体系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宵 蒋丽娟 +7 位作者 李昌珠 陈韵竹 李培旺 熊宇晴 张路红 盛克寨 杨艳 陈景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3,共12页
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 L.)是集生物柴油、药用、生态等多种用途于一体的经济型木本油料。本研究利用MISA软件挖掘了无患子叶片转录组中的SSR,对搜索到的SSR进行了特征分析,构建并优化了无患子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无患子叶... 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 L.)是集生物柴油、药用、生态等多种用途于一体的经济型木本油料。本研究利用MISA软件挖掘了无患子叶片转录组中的SSR,对搜索到的SSR进行了特征分析,构建并优化了无患子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无患子叶片转录组共有Unigene条数目为52460条,其中含有SSR的Unigene有7014条,共检索到8654个SSR。经统计,SSR丰富度从二至六核苷酸依次减少,依次有4327、2669、634、208、161个。SSR长度范围在12~250 bp之间,长度小于等于15 bp的有3619个,均为二和三核苷酸;长度大于15 bp的有5035个,以二、三核苷酸居多。所有SSR共有435种不同重复单元。SSR不同类型重复基元频次分布在4~30次之间,主要分布在4~10频次,共有7090个SSR位点,占总频次的89.65%。SSR位点靶基因GO功能注释显示,无患子叶片转录组Unigene可分为3大类别51个小组;KEGG功能注释显示5大类别中,代谢通路占比最高为65.18%。通过对无患子SSR-PCR反应体系构建与优化,无患子SSR-PCR反应体系最佳组合为:循环次数37次、退火温度60℃、引物量2.0μL、DNA模板浓度为40 ng/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油料植物 EST-SSR 功能注释 PCR反应体系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油脂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廖阳 李昌珠 +2 位作者 于凌一丹 黄国文 闫荣玲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1-160,共10页
植物油脂作为重要的油脂类型,在食品、化工、医药、能源等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植物油脂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大豆、油菜、花生等传统草本植物油脂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木本植物油料油脂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 植物油脂作为重要的油脂类型,在食品、化工、医药、能源等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植物油脂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大豆、油菜、花生等传统草本植物油脂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木本植物油料油脂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木本油料作物种类与分布区域、木本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品质、新木本油料作物资源挖掘、木本油料作物遗传基因发掘与调控、木本油脂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木本油脂资源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油脂 地域分布 油脂成分 综合品质 基因调控 产业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木本油料树种光皮树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廖阳 李昌珠 +2 位作者 尹业师 闫荣玲 刘思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8-956,共9页
光皮树是我国重要的新型木本油料树种,其深度开发对我国油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光皮树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显著推进了光皮树生长发育、遗传背景、油脂合成与调控、油脂提取与分析、油脂工业转化等的... 光皮树是我国重要的新型木本油料树种,其深度开发对我国油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光皮树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显著推进了光皮树生长发育、遗传背景、油脂合成与调控、油脂提取与分析、油脂工业转化等的研究进程。本文从农艺性状、组织结构、生理生化、分子遗传、果实发育、内含物累积、油脂提取、油脂成分、油脂应用等方面对我国光皮树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油脂 光皮树 组织解剖 农艺性状 基因表达 生物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5个主推油茶早中熟品种授粉配置技术
4
作者 张婷 李建安 +5 位作者 龚玉子 杨昕悦 刘彩霞 王浩宇 谭晓风 李泽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8,共16页
【目的】系统研究湖南省5个主推油茶早中熟品种的最佳授粉配置组合,为湖南省油茶良种的品种配置及优质丰产标准栽培提供实践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德字1号’、‘华金’、‘华鑫’、‘湘林210’和‘湘林97号’油茶为试验材料,在... 【目的】系统研究湖南省5个主推油茶早中熟品种的最佳授粉配置组合,为湖南省油茶良种的品种配置及优质丰产标准栽培提供实践参考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德字1号’、‘华金’、‘华鑫’、‘湘林210’和‘湘林97号’油茶为试验材料,在花期观测的基础上开展人工授粉试验,测定座果率、果实发育情况、经济性状、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含量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各油茶授粉组合效果。【结果】1)‘德字1号’的始花期在10月14日,较‘华金’、‘华鑫’、‘湘林210’和‘湘林97号’分别早3、9、12和25天,5个油茶品种盛花期主要集中在11月,‘华金’盛花期最长,从10月30日持续到11月26日,‘湘林97号’的初花期和盛花期相比‘德字1号’和‘华金’仅相遇9天和12天。2)5个油茶品种最终座果率最高的授粉组合(♀×♂)分别为‘德字1号’ב华金’、‘华金’ב德字1号’、‘华鑫’ב华金’、‘湘林210’ב德字1号’和‘湘林97号’ב华鑫’,比其自然授粉分别高44.66%、43.94%、31.08%、16.38%和10.05%,其中,‘华鑫’花粉给‘湘林97号’授粉的单果质量高于其他父本的授粉效果。3)‘华鑫’花粉给‘华金’授粉后的干仁含油率和干籽含油率最高,分别比‘华金’ב湘林97号’的果实显著高23.57%和36.89%(P<0.05)。‘湘林210’和‘华金’相互配置的果实含油率最高,均为7.60%。‘湘林97号’ב华鑫’的果实含油率比父本为‘德字1号’和‘华金’的组合果实含油率分别高15.65%和14.67%,差异显著(P<0.05)。4)(♀×♂)‘德字1号’ב华金’、‘华金’ב华鑫’、‘华鑫’ב湘林97号’和‘湘林210’ב华鑫’授粉组合油茶母本的果实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授粉(P<0.05)。【结论】综合比较花期、座果率、果实经济性状和茶油品质等指标,确定‘德字1号’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金’,其次为‘湘林210’;‘华金’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鑫’,其次为‘德字1号’和‘湘林210’;‘华鑫’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金’,其次为‘湘林97号’‘湘林210’和‘德字1号’;‘湘林210’的最佳授粉品种为‘湘林97号’,其次为‘华金’、‘华鑫’;‘湘林97号’的最佳授粉品种为‘华鑫’,其次为‘湘林210’。其中,‘华金’与‘华鑫’、‘华鑫’与‘湘林97号’、‘湘林210’与‘湘林97号’和‘德字1号’与‘湘林210’4组品种间适宜等比例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品种配置 授粉 座果率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广西主栽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路红 资超成 +6 位作者 吴伟 赵坤 李培旺 蒋丽娟 李昌珠 肖志红 陈韵竹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
选取在广西广泛栽植、具代表性的10个油茶,采用直接测量、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果实特性、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和总皂苷含量等经济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茶品种果实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种仁含油率在(34.00±0.... 选取在广西广泛栽植、具代表性的10个油茶,采用直接测量、气相色谱及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果实特性、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和总皂苷含量等经济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茶品种果实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种仁含油率在(34.00±0.33)%到(54.74±1.50)%之间,以广宁红花油茶(GN)含油率最佳;脂肪酸主要由油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和亚麻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91.31±0.01)%;总皂苷质量分数在(16.63±1.50)%到(45.35±1.26)%之间,其中以南荣油茶(NR)含量最高;相关性比较分析表明含油率与皂苷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48,P<0.01),皂苷含量与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占比呈显著负相关(r=-0.44,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南荣、普通和岑软24号油茶果实经济性状较一致。本研究可为油茶的品种选育、推广种植以及油脂、皂苷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皂苷 脂肪酸 果实特性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BAHD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特异性
6
作者 赵坤 张路红 +5 位作者 资超成 李培旺 李昌珠 夹书珊 蒋丽娟 陈韵竹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0,共11页
【目的】为解析油茶皂苷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fam数据库中的转移酶家族蛋白质结构模型(PF02458),结合BAHD家族特有的保守基序HXXXD和DFGWG,鉴定油茶中的BAHD家族基因。同时结合不同组织部位的转录组数据,采用qRT... 【目的】为解析油茶皂苷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fam数据库中的转移酶家族蛋白质结构模型(PF02458),结合BAHD家族特有的保守基序HXXXD和DFGWG,鉴定油茶中的BAHD家族基因。同时结合不同组织部位的转录组数据,采用qRT-PCR技术,筛选出与萜类化合物酰基化修饰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油茶BAHD基因家族成员,挖掘鉴定油茶BAHD酰基转移酶家族基因,系统分析候选基因在油茶植株不同组织部位的特异性表达模式。【结果】在油茶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58个含有BAHD家族保守基序的转移酶基因,这些基因不均匀分布于油茶的15条染色体上,其中13个基因显示共线性关系,14个基因呈现串联排列。通过系统进化分析,这些基因被划分为6个亚家族,其蛋白保守基序和基因结构呈现高度保守性。经启动子分析,发现大量与激素响应和胁迫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采用qRT-PCR技术对参与萜类化合物修饰的关键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发现Co10g1264.11、Co04g0659.15和Co06g0230.08在叶、根和茎中高表达,而Co10g1264.11在果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结论】挖掘了油茶皂苷BAHD酰基化修饰的关键候选酶基因,该候选基因在油茶植株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酰基转移酶 BAHD家族 基因挖掘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皮梾木油的水解工艺优化与动力学模拟
7
作者 匡曾敏 张喻 +5 位作者 李昌珠 肖静晶 肖志红 李培旺 聂素丽 晁燕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旨在为酶催化光皮梾木油水解制备脂肪酸提供参考,以光皮梾木油为底物,分别以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IM、Lipozyme TLIM、Novozym 435和游离脂肪酶F1为催化剂,考察脂肪酶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水量、酶添加量对光皮梾木油水解率... 旨在为酶催化光皮梾木油水解制备脂肪酸提供参考,以光皮梾木油为底物,分别以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IM、Lipozyme TLIM、Novozym 435和游离脂肪酶F1为催化剂,考察脂肪酶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水量、酶添加量对光皮梾木油水解率的影响,并进行水解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酶催化光皮梾木油水解最优条件为加水量(以水油底物质量计)60%、Lipozyme RMIM添加量(以水油底物质量计)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光皮梾木油水解率可达到98.08%;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以Lipozyme RMIM作为催化剂在最优条件下对光皮梾木油进行水解时,米氏常数(Km)为0.1084 mL/g,最大反应速率(νm)为0.3814 mg/(g·mL·h)。综上,脂肪酶Lipozyme RMIM可以高效催化光皮梾木油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皮梾木油 脂肪酶 脂肪酸 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A辅助增强荧光偏振的沙门氏菌检测
8
作者 薛鹏鹏 陈伟 +2 位作者 徐建国 涂佳 屈玮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0,共7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荧光偏振(FP)检测策略,通过整合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实现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该检测机制依赖于靶标DNA与特异性引物的同源序列识别:当沙门氏菌靶标存在时,引物与靶DNA结合并触发链...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荧光偏振(FP)检测策略,通过整合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实现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该检测机制依赖于靶标DNA与特异性引物的同源序列识别:当沙门氏菌靶标存在时,引物与靶DNA结合并触发链置换反应,进而启动DNA扩增过程。为提高检测灵敏度,系统采用两项关键设计:在引物5'端修饰6-羧基荧光素(6-FAM)作为荧光报告基团;引入核酸外切酶Ⅰ(ExoⅠ)选择性水解未结合的引物。[结果]在RPA扩增过程中,由于扩增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显著增加,6-FAM标记的DNA复合物的旋转自由度受到限制,导致荧光偏振信号显著增强。经条件优化后,该方法对沙门氏菌的检测限可达11 CFU/mL,且表现出优异的特异性。[结论]该方法可高效检测沙门氏菌,其模块化设计原理还可拓展应用于其他食源性病原体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引物修饰 荧光偏振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壳与煤混燃特性试验
9
作者 石炎军 汪红梅 +2 位作者 肖幸 徐开群 张爱华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6,共10页
采用热重(TG)分析仪研究不同质量比(掺混比)油茶壳(CS)和神木煤(SM)的混燃特性,探讨了升温速率和掺混比对CS和SM的混合燃料燃烧的影响,分析了混合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并使用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 采用热重(TG)分析仪研究不同质量比(掺混比)油茶壳(CS)和神木煤(SM)的混燃特性,探讨了升温速率和掺混比对CS和SM的混合燃料燃烧的影响,分析了混合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并使用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2种非等温动力学拟合计算燃料的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燃料着火温度低于纯SM,CS/SM的掺混比为7∶3的混合燃料(7CS∶3SM)着火温度最低,为192℃,燃烧稳定性和综合燃烧特性有明显提高;随着掺混比从1∶9增至9∶1时,燃尽温度由784℃降低到636℃,稳燃指数(D_i)的值由2.406×10^(-5)增加至1.522 3×10^(-4),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的值从1.008×10^(-7)增加到9.436×10^(-7)。随着升温速率10℃/min增加至30℃/min,混合燃料的D_(i)增大2.3倍,S增大3.6倍。油茶壳与煤混合燃烧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参数值都大于1.15,且随着油茶壳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混合燃烧的协同效应越来越显著。FWO法拟合计算得到SM和CS的活化能分别为224.65和166.46 kJ/mol,混燃时CS可降低混合燃料的表观活化能,其中7CS∶3SM的活化能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壳 掺混比 升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及对烟叶品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0
作者 阳灿 蒋蜜涵 +3 位作者 闫荣玲 张翼 罗金强 廖阳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0,117,共8页
为探究银杏外种皮(Ginkgo biloba sarcotesta,Gbs)提取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防治效果及对烟草幼苗生长、烟叶品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不同浓度(2、4、8 mg/mL)银杏外种皮醇、水提取物作用下棉铃虫幼虫的... 为探究银杏外种皮(Ginkgo biloba sarcotesta,Gbs)提取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防治效果及对烟草幼苗生长、烟叶品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不同浓度(2、4、8 mg/mL)银杏外种皮醇、水提取物作用下棉铃虫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及其烟苗生长、烟叶品质、土壤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的醇或水提物对棉铃虫幼虫均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8 mg/mL的醇、水提取物持续处理60 h后,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8%、48.9%;醇提物对烟草幼苗株高、鲜重、干重均有一定促进效应,但水提物对烟草幼苗的促生长作用不显著;醇、水提取物均显著提升了烟叶的可溶性糖及总糖含量,但对烟碱含量影响不显著;相同喷施浓度和处理时长时,醇提物对棉铃虫幼虫的杀虫活性,对烟草幼苗生长、烟叶品质的影响较水提物更明显;银杏外种皮的醇、水提取物均未导致土壤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醇与水提物在不影响土壤酶活性条件下,可对棉铃虫幼虫表现出良好防治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烟叶的品质,因此在防治烟草棉铃虫中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外种皮 棉铃虫 校正死亡率 烟叶品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HSP70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占军 汪虹妍 +5 位作者 杨妍萍 叶青芳 王淑雯 王朝霞 张翼 张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6-816,共11页
为探究油桐HSP70基因的功能和进化关系,本研究对HSP70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鉴定和分析,包括理化性质、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及染色体定位。同时分析了HSP70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油桐HSP70基... 为探究油桐HSP70基因的功能和进化关系,本研究对HSP70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鉴定和分析,包括理化性质、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及染色体定位。同时分析了HSP70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油桐HSP70基因家族包含24个家族成员,24个HSP70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4.57~8.70,且大部分属于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HSP70家族成员分为5个聚类,油桐与毛果杨亲缘关系较近。24个VfHSP70蛋白氨基酸序列都包含HSP70保守结构域。22条HSP70基因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分析不同时空的VfHSP70基因的表达量发现,VfHSP70-5在开花前30 d、开花前25 d、开花前10 d的花蕾中表达量均较高。VfHSP70-4在油桐根、茎、叶和种子中均有较高表达量。以上结果表明,VfHSP70基因可能在调控油桐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HSP70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栀子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艳 陈韵竹 +4 位作者 李培旺 吉悦娜 覃晓莉 李力 陈景震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78-85,共8页
为探索栀子幼苗最佳施肥配比,培育栀子良种壮苗,以1年生栀子幼苗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施肥配比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栀子幼苗的苗高、地径、平均叶面积、苗木生物量、根系等性状指标,利用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为探索栀子幼苗最佳施肥配比,培育栀子良种壮苗,以1年生栀子幼苗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施肥配比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栀子幼苗的苗高、地径、平均叶面积、苗木生物量、根系等性状指标,利用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施肥处理均能促进栀子幼苗生长,但不同施肥配比对栀子幼苗各生长指标的促进作用不同。处理T3和T5能较好地促进栀子幼苗苗高和地径的增长,其苗高增长量均达到39.0 cm以上,地径增长量也均高于3.6 mm;T4施肥处理的栀子叶面积增长量最大,可达38.08 cm^(2),比对照组增加202.22%;T7施肥处理的总根长、侧根数、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在所有施肥处理当中表现最好,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5.50%、139.29%、57.85%、71.30%、51.28%、132.11%和103.14%。利用隶属函数对栀子幼苗各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可知,栀子幼苗最佳的施肥处理为T7,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的施用量分别为3.0、0.8、1.2 g·株^(-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配方施肥 幼苗 生长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WOX转录因子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占军 李玲丽 +7 位作者 张萌 何咏欣 刘新沂 周子寒 杨妍萍 欧祖兰 张翼 张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为探索WOX转录因子在油桐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油桐WOX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为研究WOX基因家族调控油桐生长发育提供基础资料及参考。经鉴定油桐WOX基因家族共有10个成员,分布在6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该家族成员... 为探索WOX转录因子在油桐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油桐WOX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为研究WOX基因家族调控油桐生长发育提供基础资料及参考。经鉴定油桐WOX基因家族共有10个成员,分布在6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该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有差异。结果表明,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将油桐WOX基因家族成员分为3个组,其中油桐与大戟科中的小桐子亲缘关系较近。该家族成员的保守结构域Homeobox包含2个保守基序,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VfWOX10和VfWOX13在根、茎、叶、种子及花中均表达,说明它们在油桐整个发育过程中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VfWUS在开花前10 d的雄花中表达量最高,由此推测VfWUS在雄花发育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WOX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ARF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占军 李静静 +3 位作者 周子寒 孙婉 王毅 张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4-992,共9页
植物生长发育由多种激素共同调控,其中生长素是重要的调控激素之一。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 ARF)是生长素信号传导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它能够特异性地与生长素应答元件结合,进而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响应基因的表达。本研... 植物生长发育由多种激素共同调控,其中生长素是重要的调控激素之一。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 ARF)是生长素信号传导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它能够特异性地与生长素应答元件结合,进而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响应基因的表达。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到17个油桐ARF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并且各基因间无片段重复现象。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ARF蛋白长度为587~1 119 aa,均为酸性蛋白质,不稳定系数>40,为不稳定蛋白质,亲水性指数<0,为亲水性蛋白质。根据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将油桐ARF蛋白家族分为4个亚族,与拟南芥的亚族划分一致。每个成员都具有典型的B3型结构域和Auxin_resp中间结构域。分析ARF基因表达特征发现,ARF基因的表达在油桐不同组织中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本研究结果为揭示油桐生长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ARF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全基因组中RVE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15
作者 王占军 许聪聪 +5 位作者 余瑾 王爱琴 焦春燕 徐忠东 张翼 张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2,共8页
油桐(Vernicia fordii)是一种极具经济开发价值的木本油料落叶树种。RVE转录因子的功能与植物生物钟的控制有关,其在胁迫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冷胁迫。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油桐全基因组中RVE同源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深... 油桐(Vernicia fordii)是一种极具经济开发价值的木本油料落叶树种。RVE转录因子的功能与植物生物钟的控制有关,其在胁迫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冷胁迫。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油桐全基因组中RVE同源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共鉴定出5个油桐RVE同源基因家族成员,并将其分别命名为Vf RVE1、Vf RVE3、Vf RVE6、Vf RVE7和Vf RVE8,这5个基因家族成员编码蛋白均为定位于细胞核内的不稳定亲水性蛋白。经过对其保守基序分析,结果发现Motif1、Motif3和Motif5很可能是油桐RVE同源基因家族的特征结构域。RVE基因在油桐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之间是高度同源的。基因表达分析表明,Vf RVE3在花和种子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Vf RVE7与油桐营养组织的发育,Vf RVE1、Vf RVE3和Vf RVE8与两性花的发育,Vf RVE6与种子晚期发育可能有密切联系。本研究揭示了油桐RVE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特征,为探究油桐RVE基因家族的功能与后续油桐低温适应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RVE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不同预处理技术对压榨山茶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丝兰 刘思思 +3 位作者 易有金 刘汝宽 李昌珠 肖志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5,共8页
旨在提升山茶油风味品质,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析微波、烘烤、蒸制3种预处理技术对压榨山茶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和聚类分析比较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挥... 旨在提升山茶油风味品质,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析微波、烘烤、蒸制3种预处理技术对压榨山茶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和聚类分析比较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18种(40.02%~51.88%)、醇类9种(10.99%~19.85%)、酮类6种(19.37%~27.35%)、酯类3种(4.21%~11.44%)、吡嗪类2种(1.25%~6.50%)、烃类1种(0.19%~0.32%)和酸类1种(0.35%~2.16%),其中微波预处理压榨山茶油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烘烤、蒸制的;OPLS-DA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并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大于1筛选出了10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分别是2-甲基丁醛D、3-甲基丁醛D、2,3-戊二酮、乙酸甲酯、2-甲基吡嗪、丙酮、3-羟基-2-丁酮、顺-2-庚烯醛、正己醇、1-丁醇,其中前5种为关键风味成分(ROAV大于1);聚类分析表明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的10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分类结果与OPLS-DA分类基本一致。综上,不同预处理技术所得压榨山茶油的风味不同,可通过OPLS-DA和聚类分析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油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预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云 吴红 +1 位作者 黎继烈 申爱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1,共6页
为了开发一种萃取条件温和、得率高的缬草精油提取工艺,以缬草根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以缬草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萃取溶剂、液料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次数的影响,进而采用均匀设... 为了开发一种萃取条件温和、得率高的缬草精油提取工艺,以缬草根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以缬草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萃取溶剂、液料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次数的影响,进而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的工艺条件,并运用GC-MS分析缬草精油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丁烷为萃取溶剂、萃取压力0.47 MPa、萃取温度47℃、液料比11∶1、萃取时间25 min、萃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缬草精油得率达到(3.383±0.004)%;亚临界丁烷萃取的缬草精油中共鉴定出57种成分,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相对含量为29.63%,关键药理成分缬草醛和缬草素相对含量分别为2.28%和0.25%。综上,亚临界丁烷萃取缬草精油得率高,缬草精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缬草醛和缬草素,具有潜在的产业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精油 亚临界流体萃取 均匀设计 缬草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檀种子胚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褐化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思羽 李斯濛 +5 位作者 唐巧玉 蒋丽娟 张婧琳 刘嘉怡 刘强 杨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6,共7页
为探究白檀种子贮藏及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种子胚组织褐化的影响因子,以白檀种子为材料,测定其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并研究不同处理对白檀种胚组织培养褐化率、转化率及污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檀种子采收后,4℃贮藏14 d多酚氧化酶(P... 为探究白檀种子贮藏及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种子胚组织褐化的影响因子,以白檀种子为材料,测定其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并研究不同处理对白檀种胚组织培养褐化率、转化率及污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檀种子采收后,4℃贮藏14 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均最低,此时进行组织培养种胚褐化率低。白檀种子组织培养在高pH(6.3)和低pH(4.8)下的褐化率高,在pH值5.8时褐化率最低。组织培养接种时去除胚乳,培养基pH值5.3,使用M_(蔗糖)∶M_(葡萄糖)=1∶1混合,碳源浓度为30 g/L,NAA浓度为0.10 mg/L,能获得大量生长状况良好、分化能力较强的愈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檀 组织培养 褐化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萃取栀子果油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菲菲 刘思思 +3 位作者 刘汝宽 易有金 祁鲲 杨艳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栀子果实是原卫生部公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之一,也是我国优良的木本油料资源。为推动栀子果高值化利用,利用亚临界技术萃取栀子果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工艺进行了研究和优化,重点探讨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料液比、萃取次数对... 栀子果实是原卫生部公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之一,也是我国优良的木本油料资源。为推动栀子果高值化利用,利用亚临界技术萃取栀子果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工艺进行了研究和优化,重点探讨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料液比、萃取次数对栀子果提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栀子果油的最佳亚临界条件为:溶剂丁烷,筛网目数60目,料液比1∶5(g∶mL),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60 min,萃取4次。在此条件下,栀子果油提取率为93.02%。本研究可为亚临界萃取工艺在栀子果制油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油 亚临界萃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药用植物种子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阳 闫荣玲 +1 位作者 黄国文 李昌珠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234,共13页
药用植物种子含有的脂肪酸及各类活性成分赋予其种子油独特开发优势。文章从我国已被提取获得种子油的药用植物概况,及药用植物种子油提取方法、脂肪酸组成及其随种子成熟过程的动态变化、微量营养成分、生物学活性、常见用途等多方面,... 药用植物种子含有的脂肪酸及各类活性成分赋予其种子油独特开发优势。文章从我国已被提取获得种子油的药用植物概况,及药用植物种子油提取方法、脂肪酸组成及其随种子成熟过程的动态变化、微量营养成分、生物学活性、常见用途等多方面,对我国药用植物种子油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药用植物种子油的基础研究与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生物学活性 提取工艺 脂肪酸组成 微量营养 种子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