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脊柱终板抗压强度分布规律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李光灿
李康华
+4 位作者
郑连杰
李靖年
李正维
刘晓凯
李志刚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21-526,554,共7页
目的通过测量全脊柱不同椎体上下终板不同位点的抗压强度,研究全脊柱终板抗压强度的分布规律。方法选用5具成年男性新鲜脊柱标本(C3~S1),共225个终板。对终板平面49个测试点用平底压头进行压缩加载试验,获得最大破坏载荷。结果 (1)全...
目的通过测量全脊柱不同椎体上下终板不同位点的抗压强度,研究全脊柱终板抗压强度的分布规律。方法选用5具成年男性新鲜脊柱标本(C3~S1),共225个终板。对终板平面49个测试点用平底压头进行压缩加载试验,获得最大破坏载荷。结果 (1)全脊柱终板抗压强度呈颈腰椎较强、胸椎较弱趋势(P<0.01)。抗压强度自C3~7逐渐减小,在T1水平增大,然后再次逐渐减小,至T7降至最低,自T8开始增强,至L4达到强度最大值,L5复又降低后,S1再次增大。(2)除C5和T1外,下终板抗压强度大于上终板(P<0.01)。(3)除C5/6,T12/L1和L5/S1间隙外,椎间隙相邻面上一椎体下终板的抗压强度大于下一椎体上终板。(4)中央至外周抗压强度逐渐增大(P<0.05)。(5)处于不同角度组的压力点,其抗压强度存在差异(P<0.01)。(6)全脊柱终板不同节段前后强度分布不同(P<0.01)。C3/4后侧终板强度大于前部,C5~7前后部大体持平,至T1再次后部大于前部,经过T2~5过渡段后,自T6~L3出现前部抗压强度大于后部,L4再次相对均衡,至L5、S1出现后部抗压强度大于前部。结论全脊柱不同节段终板和终板不同部位的强度分布与脊柱生理弯曲关系密切。抗压强度下终板高于上终板,外周大于中央,椎间隙相邻面上一椎体下终板大于下一椎体上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终板
抗压强度
破坏荷载
力学测试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脊柱交界区终板抗压强度分布规律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光灿
郑连杰
+3 位作者
李靖年
李正维
刘晓凯
李志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交界区终板不同位点抗压强度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选用5具成年男性新鲜脊柱标本的颈胸段、胸腰段及腰骶段,共65个椎体125个终板,采用环形取点的方式,对每个终板平面的49个测试点用直径1.5mm的平底压头进行连续压缩加载试验...
目的:探讨脊柱交界区终板不同位点抗压强度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选用5具成年男性新鲜脊柱标本的颈胸段、胸腰段及腰骶段,共65个椎体125个终板,采用环形取点的方式,对每个终板平面的49个测试点用直径1.5mm的平底压头进行连续压缩加载试验,获得最大压缩力,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椎体为单位,颈胸段终板从C4开始抗压强度逐渐下降,至C7达到最低点,C7~T1明显升高。胸腰段各椎体终板的抗压强度呈依次上升趋势,腰骶段L3、L4终板抗压强度继续上升,L5出现降低,S1节段再次升高。颈胸段与胸腰段抗压强度均小于腰骶段(P<0.01)。上下终板抗压强度变化趋势相似。各段椎体抗压强度下终板强于上终板(P<0.01)。椎间隙相邻面上一椎体下终板的抗压强度大于下一椎体上终板(P<0.05)。由内至外,抗压强度逐渐增大(P<0.05)。颈胸段和腰骶段的后部终板抗压强度大于前部,而胸腰段为前部大于后部(P<0.05)。结论:不同节段终板的抗压强度分布规律不同,临床安放椎间置入物时需注意置入物的大小及放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交界区
终板
抗压强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与预防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军
张传辉
+4 位作者
李建军
顾海伦
周振东
张钦明
顾始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7-379,共3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6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5.6个月。优良率82.0%。早期并发症中术后切口脂肪液化4例;表浅感染1例;在获随访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6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5.6个月。优良率82.0%。早期并发症中术后切口脂肪液化4例;表浅感染1例;在获随访的病例中坐骨神经损伤15例。晚期并发症中异位骨化3例;骨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坏死1例;1例术后骨不连,二期行植骨术;10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行溶栓治疗。认为手术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首选方法,手术医生应根据术前骨折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和关节面的复位质量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后早期、有效、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干预措施是防治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外科手术
切开复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脊柱终板抗压强度分布规律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
10
1
作者
李光灿
李康华
郑连杰
李靖年
李正维
刘晓凯
李志刚
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
骨科
中南大学湘雅
医院
骨科
朝阳市中心医院骨科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
医院
骨科
出处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21-526,554,共7页
文摘
目的通过测量全脊柱不同椎体上下终板不同位点的抗压强度,研究全脊柱终板抗压强度的分布规律。方法选用5具成年男性新鲜脊柱标本(C3~S1),共225个终板。对终板平面49个测试点用平底压头进行压缩加载试验,获得最大破坏载荷。结果 (1)全脊柱终板抗压强度呈颈腰椎较强、胸椎较弱趋势(P<0.01)。抗压强度自C3~7逐渐减小,在T1水平增大,然后再次逐渐减小,至T7降至最低,自T8开始增强,至L4达到强度最大值,L5复又降低后,S1再次增大。(2)除C5和T1外,下终板抗压强度大于上终板(P<0.01)。(3)除C5/6,T12/L1和L5/S1间隙外,椎间隙相邻面上一椎体下终板的抗压强度大于下一椎体上终板。(4)中央至外周抗压强度逐渐增大(P<0.05)。(5)处于不同角度组的压力点,其抗压强度存在差异(P<0.01)。(6)全脊柱终板不同节段前后强度分布不同(P<0.01)。C3/4后侧终板强度大于前部,C5~7前后部大体持平,至T1再次后部大于前部,经过T2~5过渡段后,自T6~L3出现前部抗压强度大于后部,L4再次相对均衡,至L5、S1出现后部抗压强度大于前部。结论全脊柱不同节段终板和终板不同部位的强度分布与脊柱生理弯曲关系密切。抗压强度下终板高于上终板,外周大于中央,椎间隙相邻面上一椎体下终板大于下一椎体上终板。
关键词
脊柱
终板
抗压强度
破坏荷载
力学测试
生物力学
Keywords
Spine
Endplate
Compressive strength
Failure loads
Mechanical testing
Biomechanics
分类号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脊柱交界区终板抗压强度分布规律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光灿
郑连杰
李靖年
李正维
刘晓凯
李志刚
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
骨科
朝阳市中心医院骨科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
医院
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5-398,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脊柱交界区终板不同位点抗压强度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选用5具成年男性新鲜脊柱标本的颈胸段、胸腰段及腰骶段,共65个椎体125个终板,采用环形取点的方式,对每个终板平面的49个测试点用直径1.5mm的平底压头进行连续压缩加载试验,获得最大压缩力,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椎体为单位,颈胸段终板从C4开始抗压强度逐渐下降,至C7达到最低点,C7~T1明显升高。胸腰段各椎体终板的抗压强度呈依次上升趋势,腰骶段L3、L4终板抗压强度继续上升,L5出现降低,S1节段再次升高。颈胸段与胸腰段抗压强度均小于腰骶段(P<0.01)。上下终板抗压强度变化趋势相似。各段椎体抗压强度下终板强于上终板(P<0.01)。椎间隙相邻面上一椎体下终板的抗压强度大于下一椎体上终板(P<0.05)。由内至外,抗压强度逐渐增大(P<0.05)。颈胸段和腰骶段的后部终板抗压强度大于前部,而胸腰段为前部大于后部(P<0.05)。结论:不同节段终板的抗压强度分布规律不同,临床安放椎间置入物时需注意置入物的大小及放置位置。
关键词
脊柱
交界区
终板
抗压强度
生物力学
Keywords
Spine
Junction
Endplate
Compressive stress
Biomechanics
分类号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与预防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军
张传辉
李建军
顾海伦
周振东
张钦明
顾始伟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
医院
脊柱创伤
骨科
辽宁省
朝阳市中心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7-379,共3页
文摘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68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5.6个月。优良率82.0%。早期并发症中术后切口脂肪液化4例;表浅感染1例;在获随访的病例中坐骨神经损伤15例。晚期并发症中异位骨化3例;骨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坏死1例;1例术后骨不连,二期行植骨术;10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行溶栓治疗。认为手术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首选方法,手术医生应根据术前骨折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和关节面的复位质量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后早期、有效、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干预措施是防治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外科手术
切开复位
并发症
分类号
R683.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脊柱终板抗压强度分布规律的生物力学研究
李光灿
李康华
郑连杰
李靖年
李正维
刘晓凯
李志刚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脊柱交界区终板抗压强度分布规律的生物力学研究
李光灿
郑连杰
李靖年
李正维
刘晓凯
李志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与预防
杨军
张传辉
李建军
顾海伦
周振东
张钦明
顾始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