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阳县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1
作者 李莹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3期68-70,共3页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对各个自然资源要素,包括山水林田湖草进行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将各类生态系统融合到一起,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修复,逐渐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修复新阶段,是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对各个自然资源要素,包括山水林田湖草进行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将各类生态系统融合到一起,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修复,逐渐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修复新阶段,是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有效实践。从朝阳县的土地利用现状、生态基础设施、生态系统结构布局入手,分析了土地整治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统筹结合解决路径及实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修复 土地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间作系统下土壤有机质对土壤侵蚀的敏感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莹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9年第3期1-3,共3页
在土豆种植系统中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有机质(SOM)损失较低,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土壤侵蚀可能导致严重的土壤退化。2014—2015年雨季,在肯尼亚卡比特进行了一项实地研究,以确定沉积物颗粒分布对土壤有机质损失的影响,并评估土豆-豆科作物间... 在土豆种植系统中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有机质(SOM)损失较低,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土壤侵蚀可能导致严重的土壤退化。2014—2015年雨季,在肯尼亚卡比特进行了一项实地研究,以确定沉积物颗粒分布对土壤有机质损失的影响,并评估土豆-豆科作物间作系统中最易受土壤侵蚀的土壤有机质组分。本次试验区域包括裸地、纯土豆种植区、土豆-豌豆种植区、土豆-菜豆种植区和土豆-扁豆种植区。采用筛分与比重法将沉积物分离出为53~250μm和小于53μm的团聚体,同时将土壤有机质分离成密度为1.65~1.85g/cm^3的颗粒有机质和2.60g/cm^3的矿物有机质。土壤流失量和流失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耕作制度下差异明显,其中纯土豆种植区最高,土豆-扁豆种植区最低。扁豆属藤类植物,有效地确保了地面覆盖的连续性,保护了有机物免受土壤侵蚀,从而证明了豆类覆盖作物在土豆种植系统中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间作 土壤团聚体 土壤侵蚀 土壤有机质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