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探究
1
作者 高莹 《管理学家》 2022年第14期65-67,共3页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提出的新制度,是对传统制度的改革和优化。新制度是对政府单位的财政工作情况进行重新整理和分析,制定新的规定,弥补漏洞与不足。该制度的更新,给医院财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互联网...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提出的新制度,是对传统制度的改革和优化。新制度是对政府单位的财政工作情况进行重新整理和分析,制定新的规定,弥补漏洞与不足。该制度的更新,给医院财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时代变化,就需要建立起新的财务工作机制。基于此,文章首先说明了医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内容与意义,并分析在财务管理方面受到的影响,最后提出科学的应对措施,以促进改革工作的有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医院 财务管理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志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将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术患者麻醉中的效果,分析对患者麻醉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70例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实验组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优良... 目的探讨将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术患者麻醉中的效果,分析对患者麻醉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70例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实验组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优良率、手术时及手术后的疼痛评分、手术麻醉情况。结果实验组麻醉优良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及手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丙泊酚用量(2.65±0.36)ml低于对照组的(4.48±0.25)ml,术后苏醒时间(5.32±0.26)min短于对照组的(8.36±0.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无痛人流术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时,应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流 丙泊酚 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处理方法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曾召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4期141-143,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处理方法与效果。方法60例手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取七氟烷全身麻醉,研究组采取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苏醒后躁动发生情况,躁动... 目的分析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处理方法与效果。方法60例手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取七氟烷全身麻醉,研究组采取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苏醒后躁动发生情况,躁动评分,不同时间[进入手术时(T1)、导气管插管时(T2)、完成手术时(T3)、导气管拔除时(T4)、拔除导气管后10 min(T5)、拔除导气管后20 min(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麻醉苏醒后躁动发生率为16.67%,低于常规组的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麻醉苏醒后的躁动评分为(1.47±0.45)分,低于常规组的(4.62±0.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1、T2、T3时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T4、T5、T6时的MAP分别为(80.07±2.40)、(79.24±1.32)、(78.61±3.42)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常规组的(85.54±3.67)、(83.36±2.37)、(83.24±2.36)mm Hg,T4、T5、T6时的HR分别为(131.61±4.31)、(130.32±2.70)、(129.91±3.62)次/min,低于常规组的(135.46±8.21)、(163.16±6.71)、(158.27±2.62)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儿实施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可以减少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患儿的预后因此得到了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七氟烷 全身麻醉 苏醒期 躁动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口腔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肖春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0期101-102,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口腔手术麻醉中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口腔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吸入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诱导时间、拔管时... 目的 探讨小儿口腔手术麻醉中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口腔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吸入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诱导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拔管时间为(3.20±0.82)min,对照组患儿拔管时间为(3.17±0.81)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诱导时间(10.58±1.20)min短于对照组的(18.21±4.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50%(11/40),对照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50%(1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口腔手术中能够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可有效缩短患儿麻醉诱导与拔管时间,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瑞芬太尼 口腔手术 麻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异丙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淼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6期118-120,共3页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异丙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9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5例。常规组采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异丙酚。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及不同时间[...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异丙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9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5例。常规组采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异丙酚。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及不同时间[麻醉前(T1)、气腹建立前5 min(T2)、气腹建立后10 min(T3)、气腹建立后30 min(T4)、手术后10 min(T5)]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研究组麻醉苏醒质量优良率为95.5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T5时,两组SpO_(2)和P_(ET)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5时,两组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研究组HR和MAP分别为(77.33±2.47)、(76.16±1.40)次/min和(75.14±7.31)、(76.61±8.31)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常规组的(90.87±6.18)、(97.24±9.27)次/min和(84.47±8.20)、(85.46±9.2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异丙酚麻醉,可充分改善各个时间段的HR和MAP,提高苏醒质量,患者的预后因此得到了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异丙酚 妇科 腹腔镜手术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人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0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人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术后应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进行...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人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术后应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6、12、24、36、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6、12、24、36、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2.51±0.85)、(2.45±0.52)、(2.33±0.55)、(2.43±0.66)、(2.36±0.55)、(2.43±0.2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1±0.80)、(1.91±0.32)、(1.90±0.31)、(1.91±0.50)、(1.83±0.33)、(1.91±0.5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采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可以获取更加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能够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地佐辛 舒芬太尼 镇痛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预后效果对比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志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5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究全身麻醉(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实验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用药剂量、见效时长、麻醉效果、... 目的 探究全身麻醉(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实验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用药剂量、见效时长、麻醉效果、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麻醉用药剂量(16.2±3.5)mg少于对照组的(140.3±22.6)mg,见效时长(48.3±15.3)s短于对照组的(245.2±35.6)s,麻醉优良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心率(H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可以促使血液动力学平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在临床中多加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股骨颈骨折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4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100例高龄高危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以0.75%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以0.60%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100例高龄高危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以0.75%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以0.60%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氧饱和度(SpO_(2))、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率(HR)。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起效时间(14.74±3.28)min、感觉阻滞时间(8.09±2.27)min、运动阻滞时间(2.50±1.7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1.46±4.06)、(13.56±2.72)、(7.27±2.09)min,平面上界(5.8±2.5)T及运动神经阻滞程度(Bromage)分级(2.1±0.3)级低于对照组的(10.0±2.8)T、(2.7±0.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pO_(2)(99.45±1.97)%、DBP(75.58±9.46)mm Hg(1 mm Hg=0.133 kPa)、SBP(135.70±12.90)mm Hg及HR(88.20±13.40)次/min均优于对照组的(75.94±1.89)%、(63.28±8.59)mm Hg、(103.30±11.80)mm Hg、(74.30±12.50)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高危患者骨科下肢手术的麻醉中使用0.75%罗哌卡因可发挥显著麻醉效果,患者的生命体征更稳定,值得更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75%罗哌卡因 0.60%罗哌卡因 骨科下肢手术 麻醉效果 高龄 高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淼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6期148-150,共3页
目的对于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60例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 目的对于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60例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5、10 min的镇静评分、镇静效果良好率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消化道反应、呼吸抑制)发生率。结果麻醉后5、10 min,观察组患者镇静评分分别为(2.2±0.6)、(3.7±1.3)分,高于对照组的(1.3±0.8)、(2.8±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10 min,观察组患者镇静效果良好率分别为50.0%、93.3%,高于对照组的23.3%、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可发挥显著的麻醉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彦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6期28-29,共2页
目的研究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家族史、过敏史、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发病顺序和临床... 目的研究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家族史、过敏史、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发病顺序和临床表现等相关状况。结果 41例患者中,男12例,女29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52.5±14.2)岁;存在过敏史患者16例,14例患者行血清总IgE检验,均高于正常水平;临床表现:咳嗽36例,胸闷31例,咳痰18例,喘息14例,咯血10例,呼吸困难5例,发热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并配合止咳化痰等相关的治疗,选择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雾化治疗后,均获得治愈,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在临床的表现方面无特异性,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特征分析有助于对患者病情的进一步诊断,同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选择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雾化治疗可以促进患者尽快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哮喘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超前镇痛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曾召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9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地佐辛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统一的麻醉方案,对照组在切皮前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实验组在切皮前经静脉推注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对比两... 目的探究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地佐辛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统一的麻醉方案,对照组在切皮前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实验组在切皮前经静脉推注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对比两组术后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术后2、12、24 h,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1.61±0.89)、(2.74±0.75)、(2.36±0.5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12±1.73)、(5.08±1.12)、(3.75±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2%,低于对照组的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72 h,实验组血浆IL-6浓度分别为(86.27±9.05)、(73.32±8.36)、(75.21±6.13)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98.13±8.32)、(92.71±4.83)、(89.27±5.8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地佐辛超前镇痛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机体炎症介质IL-6浓度,预防各类不良反应的出现,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效果以及预后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超前镇痛 甲状腺手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VSD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丛志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7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VS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 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VS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15.66±4.82)d短于对照组的(20.54±4.91)d、换药次数(2.15±0.63)次少于对照组的(6.53±1.12)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VSD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创伤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