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化浊通络法配合口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韩淑凯 曹文杰 +1 位作者 杨新伟 侯利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222-224,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通络法配合口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健脾化浊通络方;针刺组40例给予口针疗法;针药组45例给予口服自拟健脾化浊通络方配合口针疗法;对...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通络法配合口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健脾化浊通络方;针刺组40例给予口针疗法;针药组45例给予口服自拟健脾化浊通络方配合口针疗法;对照组40例口服丽珠肠乐。4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复发情况。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针药组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复发次数及复发率与其余3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通络法配合口针疗法治疗D-IBS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明显降低患者复发率及复发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中医疗法 针灸疗法 健脾化浊通络法 口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蛭通络方配合经筋排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侯利军 韩淑凯 +3 位作者 马会军 张同欣 韩凯芸 冯英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6期1330-1331,共2页
目的:观察芪蛭通络方配合经筋排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口服自拟芪蛭通络方配合经筋排刺法,对照组70例口服根痛平,均治疗2周后观察各组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 目的:观察芪蛭通络方配合经筋排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口服自拟芪蛭通络方配合经筋排刺法,对照组70例口服根痛平,均治疗2周后观察各组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蛭通络方配合经筋排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芪蛭通络方 经筋排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建会 韩淑凯 +2 位作者 曹文杰 孙志英 左永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2期2674-2676,共3页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针刺组40例给予表里两经并刺法;针药组50例口服中药同时行针...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4组:中药组40例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针刺组40例给予表里两经并刺法;针药组50例口服中药同时行针刺疗法;对照组40例给予康复疗法。4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肩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结果:针药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及运动功能变化均明显优于其余3组(P<0.05),其余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针药结合 补气化痰通络法 表里两经并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贴压配合安慰性抚触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高淑霞 韩淑凯 朱振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69-271,共3页
目的:有效缓解术后病人的疼痛达到整体护理的目的。方法:把100例腹部手术后主诉疼痛且VAS评分≥4分的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以常规镇痛药(曲马多),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耳穴贴压和安慰性抚触的方法来缓解其焦虑及伤口疼痛,... 目的:有效缓解术后病人的疼痛达到整体护理的目的。方法:把100例腹部手术后主诉疼痛且VAS评分≥4分的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以常规镇痛药(曲马多),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耳穴贴压和安慰性抚触的方法来缓解其焦虑及伤口疼痛,无效时再用曲马多。比较两组患者镇痛前后的疼痛评分、血压、脉率变化,术后24h内曲马多使用次数和量,并调查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性触摸的主观感受及评价。结果:研究组疼痛明显减轻(P<0.05),血压、心率下降,术后24h内使用曲马多次数和剂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安慰性抚触可有效缓解腹部手术患者伤口疼痛的程度,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次数和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安慰性抚触 腹部手术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韩淑凯 左永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9-731,共3页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75例)和西药组(75例)。针刺组采用经筋排刺手三阳经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手三阴经治疗,每日1次...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75例)和西药组(75例)。针刺组采用经筋排刺手三阳经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手三阴经治疗,每日1次;西药组采用脑复康、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1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痉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上肢活动功能状况及上肢痉挛程度评定显示:治疗组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排刺法 皮肤针 脑卒中 上肢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