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朔黄铁路调度行车指挥智算平台总体架构研究
1
作者 高明明 郭孜政 +1 位作者 骆泳吉 左大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朔黄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其安全、智能、高效的行车调度对于保障能源供应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朔黄铁路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针对朔黄铁路调度指挥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对运输大数据利用不足、对复杂场景适应... 朔黄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煤炭运输通道,其安全、智能、高效的行车调度对于保障能源供应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朔黄铁路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针对朔黄铁路调度指挥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对运输大数据利用不足、对复杂场景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提出朔黄铁路调度行车指挥智算平台的总体架构、关键子系统及功能模块。以云计算、大数据、模型构建、智能算法等技术与方法为基础,对既有信息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多场景下运输态势推演、调度指挥方案生成、调度指挥水平评价、调度指挥辅助决策,从而提供全面、精细化的行车调度分析和决策支持,为朔黄铁路的调度指挥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朔黄铁路 调度行车指挥系统 大数据融合 智算平台 总体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朔黄铁路中间站安全智慧管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宋俊福 郭孜政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7,共11页
智慧中间站建设是提升朔黄铁路效能与安全管控水平的重要手段。针对朔黄铁路中间站智慧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业务需求,提出朔黄铁路中间站安全智慧管控系统的架构与功能。以物联网、北斗高精定位、图像识别、智能优化算法、人因工程等技... 智慧中间站建设是提升朔黄铁路效能与安全管控水平的重要手段。针对朔黄铁路中间站智慧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业务需求,提出朔黄铁路中间站安全智慧管控系统的架构与功能。以物联网、北斗高精定位、图像识别、智能优化算法、人因工程等技术与方法为基础,建构智慧生产子系统、智慧施工子系统、智慧安全管控子系统和智慧人员管控子系统共4个子系统及23个模块组成的重载铁路车站安全智慧管控系统,并提出了电子沙盘呈现技术、施工平衡及日计划检测技术、作业心理适应性测评技术和岗前及在岗安全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等4项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朔黄铁路中间站安全智慧管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促进了智慧重载铁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中间站 安全智慧管控系统 架构设计 功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朔黄铁路区间数字化捣固技术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肖致明 王晓凯 +2 位作者 马战国 张雨潇 时瑾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179,共7页
朔黄铁路线路环境复杂,对轨道几何状态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线路养护维修工作。以朔黄铁路有砟轨道精捣作业为背景,对复杂环境下快速测量、数字化捣固作业、效果评价等环节开展研究,提出适用于重载铁路的轨道平顺性控制方法... 朔黄铁路线路环境复杂,对轨道几何状态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线路养护维修工作。以朔黄铁路有砟轨道精捣作业为背景,对复杂环境下快速测量、数字化捣固作业、效果评价等环节开展研究,提出适用于重载铁路的轨道平顺性控制方法,分析捣固作业前后轨道平顺性时空分布特征,定量化评价大机精捣作业效果。结果表明,采用GNSS+惯导组合测量方式适用于朔黄铁路不同线路环境的轨道快速精密测量。通过重构捣固区间平纵断面线形,并按组合弦方法控制轨道平顺性,轨道维修质量明显提升,静态TQI整体降幅达到32.62%,动态TQI整体降幅达到17.30%;10、70 m弦长轨向和高低峰值明显下降,数字化精测精捣作业方法对线路高低、轨向控制效果显著,作业后线路平顺性整体提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数字化捣固 轨道质量指数 轨道不平顺 养护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山区铁路线暴雨洪灾风险评估——以朔黄铁路原平段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韩帅兵 苏成 +4 位作者 寇晓康 王天亮 李跃鹏 杨仪 程建蕊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随机森林决策树分裂易受数据集不平衡性及变异性的影响,导致权重分配和预测结果出现偏差。山区洪灾风险评估影响因素众多、数据差异性大,如何降低数据不平衡性以及变异性的影响,直接关系各因素重要性的科学排序以及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随机森林决策树分裂易受数据集不平衡性及变异性的影响,导致权重分配和预测结果出现偏差。山区洪灾风险评估影响因素众多、数据差异性大,如何降低数据不平衡性以及变异性的影响,直接关系各因素重要性的科学排序以及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该文依据流域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选取9个风险指标,构建山区铁路洪灾风险评估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基于Gini指数和Sigmoid函数两种分裂方式的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之后采用最优模型对朔黄铁路原平段沿线洪灾风险进行预测,并利用实地调研结果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地形要素(高程、坡度、坡向)与洪灾风险密切相关,孕灾环境作为产生暴雨洪灾风险的内因,在山区铁路洪灾风险评估中起决定性作用;基于Sigmoid函数分裂方式的随机森林模型在分裂过程中可以降低信息不纯度和数据变异性对结果的影响,精度更优,预测结果与实际吻合度较高,方法适用性较强。研究成果可为山区铁路暴雨洪灾风险评估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随机森林 风险评估 暴雨洪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黄土边坡降雨失稳机制与应急防护措施研究
5
作者 常俊松 李浩然 +2 位作者 黄建民 王鑫磊 宫翔天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87,共9页
随着重载列车牵引质量和机车车辆轴重的不断提高,其作用于线路基础设施的集中荷载增加、频次增大、振动加剧,线路的安全问题逐渐凸显。为揭示重载铁路高陡黄土边坡降雨失稳机制,借助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手段研究降雨条件下的黄土边坡基... 随着重载列车牵引质量和机车车辆轴重的不断提高,其作用于线路基础设施的集中荷载增加、频次增大、振动加剧,线路的安全问题逐渐凸显。为揭示重载铁路高陡黄土边坡降雨失稳机制,借助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手段研究降雨条件下的黄土边坡基质吸力、应力、应变、位移、塑性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建立应急防护措施优选模型,并对两种典型应急工程(锚杆框架梁、抗滑桩)的防护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随着雨水入渗,边坡土体基质吸力和有效应力呈波动态势减少,同一纵断面上,基质吸力随着深度增大而减小,坡顶的基质吸力变化速率较大,而坡脚处较小;边坡失稳分为湿陷、滑移、贯通3个阶段,坡顶最早发生失陷,坡脚位移量最大,塑性区破坏方式为剪切破坏;降雨强度与降雨时长对边坡稳定性有负相关性,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对边坡稳定性有正相关性;对比锚杆框架梁和抗滑桩两种防护措施,发现抗滑桩应急防护措施边坡位移减少量是锚杆框架梁的1.2倍,综合得出抗滑桩的防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黄土边坡 失稳机制 数值仿真 应急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测重力增强山区铁路带状似大地水准面建模
6
作者 贾斌 张峥 +3 位作者 曹志斌 王晓凯 黄贤喆 高淑照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9-25,共7页
针对复杂山区铁路高程测量中GNSS大地高向正常高转换精度受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实测重力数据增强的带状似大地水准面建模方法。通过融合实测重力数据、全球重力场模型及剩余地形模型,构建适用于复杂山区铁路的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 针对复杂山区铁路高程测量中GNSS大地高向正常高转换精度受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实测重力数据增强的带状似大地水准面建模方法。通过融合实测重力数据、全球重力场模型及剩余地形模型,构建适用于复杂山区铁路的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并利用朔黄铁路200 km示范段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高程异常差值95.07%满足三等水准测量限差要求,最大偏差为5.6 cm,能够显著降低传统水准联测工作量。该方法通过重力异常中波分量计算与地形短波分量修正,有效提升复杂地形区高程转换精度,可以为山区铁路工程测量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GNSS高程转换 模型试验 带状似大地水准面 精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营业线困难区段施工组织模式研究
7
作者 兰力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146,共5页
重载铁路营业线困难区段具有线路基础薄弱、设备维修需求高、工程项目集中、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在施工管理中存在计划冲突、资源浪费及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该问题,以朔黄铁路困难区段为研究对象,提出“联维”管理模式。通过一体化规... 重载铁路营业线困难区段具有线路基础薄弱、设备维修需求高、工程项目集中、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在施工管理中存在计划冲突、资源浪费及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该问题,以朔黄铁路困难区段为研究对象,提出“联维”管理模式。通过一体化规划、跨专业协同与融合,以智能化升级为支撑,以文化融合为纽带,完善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实现营业线施工安全、效率、质量、效益全面提升,打造区域性现代化营业线施工管理新范式。研究结果表明,“联维”管理模式在行业内具有革命性突破,为高负荷铁路施工组织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困难区段 施工组织 “联维”管理模式 天窗 安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轨道几何质量劣化规律
8
作者 何占元 龙亦语 刘攀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19,共5页
基于国内某典型重载铁路2021—2023年周期性轨道几何检测数据,结合线路通过总质量、捣固清筛等运维信息,研究重载铁路轨道质量典型劣化规律,对比分析重载铁路轨道几何劣化速率在路基直线、路基曲线、桥梁、隧道等不同线路基础类型下的... 基于国内某典型重载铁路2021—2023年周期性轨道几何检测数据,结合线路通过总质量、捣固清筛等运维信息,研究重载铁路轨道质量典型劣化规律,对比分析重载铁路轨道几何劣化速率在路基直线、路基曲线、桥梁、隧道等不同线路基础类型下的分布特征,为重载铁路轨道管理、养修计划制订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轨道质量在捣固周期内的劣化趋势可归为平稳发展和自然劣化两种典型模式,其占比分别约为15%和85%;在所有线路基础类型中,路基直线区段劣化速率最小,桥梁区段劣化速率最大;高低单项在轨道质量劣化中贡献最大,其标准差劣化速率平均值约为轨向、轨距的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劣化规律 统计分析 轨道几何劣化 劣化速率 平稳发展 自然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圬工桥墩开裂状态下的力学性能
9
作者 王志军 毕宏伟 陈浩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64,共5页
以朔黄铁路(朔州—黄骅)恢河特大桥为依托,结合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荷载组合工况下,运营状态(墩身未开裂)桥墩的力学响应,找到其控制工况;分析墩身不同开裂状态对重载铁路圬工桥的桥墩内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 以朔黄铁路(朔州—黄骅)恢河特大桥为依托,结合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荷载组合工况下,运营状态(墩身未开裂)桥墩的力学响应,找到其控制工况;分析墩身不同开裂状态对重载铁路圬工桥的桥墩内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自重+二期恒荷载+列车竖向静活荷载+离心力+伸缩力+风力(横向)”的荷载工况对曲线桥墩截面强度、墩顶横桥向位移起主要控制作用;“自重+二期恒荷载+列车竖向静活荷载+离心力+挠曲力+风力(纵向)+制动力”的荷载工况对直线桥墩截面强度、墩顶顺桥向位移起主要控制作用;随着桥墩整体刚度降低,墩底截面压应力、墩顶位移逐渐增大,当桥墩刚度降低至70%时,墩底截面压应力最大值为10.25 MPa,顺桥向、横桥向最大位移分别为26.70、22.02 mm,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圬工桥墩 荷载工况 墩身开裂 数值模拟 劣化影响 刚度折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深度学习和点云增强技术的铁路线路设施识别方法
10
作者 何宇强 何占元 +2 位作者 丁有康 施文杰 王晓凯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161,共8页
针对铁路点云测量成果自动化分类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深度学习和特征增强技术的铁路线路设施识别方法,研究构建了多尺度点云深度学习模型PointNet++MSG(Multi‑Scale Grouping),并结合对比度受限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Contrast L... 针对铁路点云测量成果自动化分类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深度学习和特征增强技术的铁路线路设施识别方法,研究构建了多尺度点云深度学习模型PointNet++MSG(Multi‑Scale Grouping),并结合对比度受限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Contrast Limited Adap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CLAHE)技术,提高点云数据的自动化分类精度。采用PointNet、PointNet++和PointNet++MSG三种模型,分别对原始特征与特征增强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合特征增强技术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显著提高识别精度和交并比,特别是在复杂几何结构和边界细节的捕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其中,多尺度点云深度学习模型PointNet++MSG结合特征增强技术后在各类线路设施的识别中表现最佳,准确率达到了95%以上,尤其在隧道壁、轨道板、扣件等复杂场景中表现优异,有效减少了因点云质量参差不齐而导致的分类误差。相比之下,PointNet和PointNet++结合特征增强后在性能上有所提升,但效果与PointNet++MSG差距较大。多尺度特征提取与特征增强技术的结合是提升点云数据处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为铁路设施的智能检测和运维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点云 线路设施 深度学习 多尺度特征 PointNet++MSG 识别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编组重载列车作用下铁路钢桁梁性能试验研究
11
作者 何宇强 荣峤 +2 位作者 王丽 王亚伟 王幸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28,共5页
针对朔黄铁路开行牵引总质量3万吨C_(80)列车的计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4 m双线钢桁梁进行测试,同时对普通编组的C_(64)、C_(70)、C_(80)运营列车通过时桥梁性能进行测试,从桥梁的受力性能、变形性能、动力性能等方面,研究64 m双线钢桁... 针对朔黄铁路开行牵引总质量3万吨C_(80)列车的计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4 m双线钢桁梁进行测试,同时对普通编组的C_(64)、C_(70)、C_(80)运营列车通过时桥梁性能进行测试,从桥梁的受力性能、变形性能、动力性能等方面,研究64 m双线钢桁梁对于3万吨编组列车的适应性。由于该钢桁梁被加固过,为了评估加固效果,对加固板件的应力进行测试,并将测试数据与2015年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开行3万吨编组的C_(80)试验列车与2万吨及以下编组的C_(80)列车,桥梁性能没有明显的差异,桥梁能够适应3万吨编组列车的安全通行;C_(64)、C_(70)和C_(80)三种列车作用下应力和变形并非与其换算均布荷载成比例,这与车辆本身的动力性能相关,车型不同则动力性能不同,引起的动力系数存在差异;从桥梁加固杆件的测试数据来看,加固板件有效承担了桥梁的受力,加固效果较好;桥梁各项指标与2015年相比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表明桥梁性能基本没有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梁 重载铁路 应力 变形 动力性能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钢筋混凝土板梁碳化锈蚀劣化分析方法
12
作者 贾拴平 李振基 +1 位作者 尹段泉 阎武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共5页
针对重载铁路钢筋混凝土板梁一般大气环境下的碳化锈蚀劣化问题,提出了考虑混凝土板梁开裂、混凝土碳化和钢筋锈蚀多物理场耦合的碳化锈蚀劣化分析方法。采用混凝土弥散裂缝模型分析重载列车作用下的梁体开裂状态;根据梁体裂缝分布,考... 针对重载铁路钢筋混凝土板梁一般大气环境下的碳化锈蚀劣化问题,提出了考虑混凝土板梁开裂、混凝土碳化和钢筋锈蚀多物理场耦合的碳化锈蚀劣化分析方法。采用混凝土弥散裂缝模型分析重载列车作用下的梁体开裂状态;根据梁体裂缝分布,考虑开裂混凝土的加速碳化效应,采用质量扩散模型分析混凝土板梁体碳化及钢筋开始锈蚀时间;考虑环境温湿度,采用锈蚀电流理论公式计算钢筋锈蚀率及锈胀变形,采用顺序耦合方式实现了考虑多物理场耦合的钢筋混凝土板梁碳化锈蚀劣化过程模拟。以重载铁路8 m跨度钢筋混凝土板梁为例,对比了不同运营列车荷载条件下的钢筋锈蚀率和梁体刚度劣化规律。结果表明:重车线、轻车线梁体100年周期内的相对刚度降低比例最大分别为20.0%、7.4%,结构刚度劣化速率及程度与运营荷载密切相关;钢筋锈胀作用引起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削弱了对结构刚度的贡献,是钢筋混凝土板梁刚度劣化的主要原因;随着保护层混凝土逐步被削弱,结构刚度劣化速率总体呈先快后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重载铁路 碳化锈蚀 数值计算 钢筋混凝土板梁 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毛细排水管的重载铁路基床病害整治技术
13
作者 杨赞玺 张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1-86,共6页
本文依托朔州—黄骅铁路K271—K273路基沉降综合整治工程,针对路基沉降病害区段,分析病害机理,提出采用毛细排水管外裹透水土工布与基床封闭相结合的整治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案及工艺、整治效果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将整治... 本文依托朔州—黄骅铁路K271—K273路基沉降综合整治工程,针对路基沉降病害区段,分析病害机理,提出采用毛细排水管外裹透水土工布与基床封闭相结合的整治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案及工艺、整治效果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将整治前后路基含水率及轨道质量指数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毛细排水管的路基病害整治方法,通过毛细排水管的毛细吸水作用、虹吸排水作用、重力排水作用,可有效降低路基内部土体含水率,提升路基土体强度,抑制路基沉降病害的发展,从而保障线路的安全平稳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毛细排水管 路基沉降 地质雷达检测 轨道质量指数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改良土复合结构层整治重载铁路路基翻浆冒泥技术研究
14
作者 冀国华 张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7-91,共5页
本文针对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的问题,提出一种由土工格栅层、土工膜砂垫层和原位改良土层组成的原位改良土复合结构层整治技术及施工工艺。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技术可行性,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施工流程包括挖除道砟、... 本文针对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的问题,提出一种由土工格栅层、土工膜砂垫层和原位改良土层组成的原位改良土复合结构层整治技术及施工工艺。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技术可行性,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施工流程包括挖除道砟、基床表层原位改良、铺设土工膜和土工格栅、恢复线路等。原位改良采用生物酶溶液或石灰调节原填料含水率,并与水泥进行复合改良。主要施工设备采用筛分破碎斗,现场试验表明,将破碎拌和后的填料粒径控制在15 mm以下路基病害的整治效果良好。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土基床表层结构相较于级配碎石基床表层结构,动变形减小了32%~34%,动力性能提升显著。相较于传统整治方法,该技术在减少材料运输量、提高施工效率和改善长期整治效果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改良土 试验研究 翻浆冒泥 重载铁路 病害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日铁路路基维修管理分析
15
作者 徐天新 陈锋 +1 位作者 白新荣 程远水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7-163,共7页
为完善与发展我国铁路路基维修管理的技术与体系,本文对中国、英国、日本三国铁路路基维修管理规范的体系及理念、管理组织、路基检查、路基状态评估方法、处理措施、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中英日三国路基维修管理理念各有侧重;... 为完善与发展我国铁路路基维修管理的技术与体系,本文对中国、英国、日本三国铁路路基维修管理规范的体系及理念、管理组织、路基检查、路基状态评估方法、处理措施、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中英日三国路基维修管理理念各有侧重;中日注重管理机构的设立且管理机构相似,英国根据岗位设置维修管理责任;各国路基检查的类型基本相同,但路基状态评估分级方法差异较大,中国根据病害类型和程度对路基评级,英国根据路基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大小对路基评级,日本注重路基的变形和不稳定性,用健全度评估分级;各国根据路基状态从优到差、路基病害从轻到重选择维修、补强、改建等处理措施;中英日均采用电子数据库对信息进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维修管理 规范对比 检查 状态评估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岔区有砟道床小型捣固机械的作业参数
16
作者 何宇强 韩宏洋 +1 位作者 张岩 郄录朝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74,共5页
基于离散单元法,分别建立了内燃捣固镐、小型液压捣固机与道岔区有砟道床的耦合模型,分析了作业参数(捣固深度、作业时间)对道床状态(道床支承刚度、道床密实度、道砟配位数和道砟接触力)的影响,进而确定合理的捣固参数。结果表明:捣固... 基于离散单元法,分别建立了内燃捣固镐、小型液压捣固机与道岔区有砟道床的耦合模型,分析了作业参数(捣固深度、作业时间)对道床状态(道床支承刚度、道床密实度、道砟配位数和道砟接触力)的影响,进而确定合理的捣固参数。结果表明:捣固深度对道床支承刚度、道床密实度、道砟配位数和道砟接触力均有显著影响,夹持时间仅对道床支承刚度、道床密实度产生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各道床状态评价指标,对于内燃捣固镐,合理的捣固深度为10~20 mm,振捣时间为20 s;对于液压捣固机,合理的捣固深度为20 mm,夹持时间为10 s。相同作业条件下,液压捣固机对于道床的改善效果优于内燃捣固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有砟道床 小型机械 捣固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列车对桥梁的疲劳损伤作用特征
17
作者 高天骁 郭晶 +3 位作者 王丽 王亚伟 王幸业 荣峤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4,共4页
为研究朔黄铁路运营列车荷载对桥梁的作用特征和疲劳损伤特征,调研了朔黄铁路采用的设计荷载、开行的列车类型及编组特征,对不同列车荷载作用下1~200 m跨度桥梁的荷载效应进行计算分析;对列车在不同类型、不同编组条件下引起常用跨度桥... 为研究朔黄铁路运营列车荷载对桥梁的作用特征和疲劳损伤特征,调研了朔黄铁路采用的设计荷载、开行的列车类型及编组特征,对不同列车荷载作用下1~200 m跨度桥梁的荷载效应进行计算分析;对列车在不同类型、不同编组条件下引起常用跨度桥梁的损伤度进行计算分析,明确了列车类型、编组对桥梁损伤度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朔黄铁路桥梁在设计荷载中-活载下通行C64K、C70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通行C80安全储备较小,KM98H在部分跨度产生的荷载效应超过了中-活载。在牵引总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对于16 m以下跨度KM98H引起的损伤度明显大于其他三种类型车;对于同类型列车,在通过牵引总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列数对8 m及以下小跨度桥梁基本没有影响,对于24 m及以上跨度桥梁,编组长度大、通过列数少造成的损伤度小。从桥梁疲劳损伤的角度来看,在年运量相同的情况下,开行大编组列车有利于减小24 m跨度以上桥梁的损伤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梁 重载铁路 列车荷载 疲劳 损伤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钢桥列车荷载运营特征
18
作者 赵明明 张宁山 +4 位作者 王亚伟 王丽 王幸业 李旭伟 荣峤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3,共5页
以朔黄铁路一座64跨度单线下承式钢桁梁桥为研究对象,分析列车荷载的运营特征,结合实测数据的概率分布特征并基于Monte-Carlo方法建立随机列车荷载模型,利用影响线方法得到杆件的应力历程,并通过实测动力系数来表征列车的动力效应。结... 以朔黄铁路一座64跨度单线下承式钢桁梁桥为研究对象,分析列车荷载的运营特征,结合实测数据的概率分布特征并基于Monte-Carlo方法建立随机列车荷载模型,利用影响线方法得到杆件的应力历程,并通过实测动力系数来表征列车的动力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铁路运量不断增大,列车牵引总质量和轴重较大的车辆(C_(80)列车)的占比不断提高;机车HXD1和车辆C64K质量服从正态分布,车辆C_(70)和C_(80)质量服从极值Ⅰ型分布,列车行车时间间隔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行车速度可以采用三个正态分布加权拟合,行车时间间隔的均值为16.60 min,行车速度的均值为68.95 km/h;全桥影响线杆件在列车通过时呈现单一完整的应力循环过程,局部影响线杆件则表现出较大的多峰值应力波动特征;从疲劳累积效应来看,短影响线杆件由于循环次数增加,其疲劳性能劣化速度可能远超整体受力杆件,在长期运营中需要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梁桥 重载铁路 概率分布 MONTE-CARLO法 应力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朔黄重载铁路道岔区聚氨酯固化道床的应用
19
作者 魏兴国 李毅 +1 位作者 郄录朝 谢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0,共5页
结合朔黄铁路运营情况,应用聚氨酯固化道床技术,采用双梯形固化和全断面固化相结合的方式,对朔黄铁路两道岔区进行了固化施工,给出了运营期重载铁路道岔区聚氨酯固化道床的施工工艺流程,并通过固化前后高程测量、断面检测、道床支承状... 结合朔黄铁路运营情况,应用聚氨酯固化道床技术,采用双梯形固化和全断面固化相结合的方式,对朔黄铁路两道岔区进行了固化施工,给出了运营期重载铁路道岔区聚氨酯固化道床的施工工艺流程,并通过固化前后高程测量、断面检测、道床支承状态检测、实车动力测试以及跟踪观测,验证了重载铁路道岔区聚氨酯固化道床改造效果。结果表明:固化施工后,道岔区有砟轨道服役状态良好,轨道结构整体性提升,可以满足重载列车的运营需求。道岔区聚氨酯固化道床技术的系列研究成果,可为解决重载铁路道岔区道床稳定性难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道岔区 现场试验 聚氨酯固化道床 施工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有声屏障简支T梁翼缘板的受力性能
20
作者 方仁啟 张远航 +1 位作者 李旺旺 马建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55,共5页
为掌握重载铁路有声屏障T梁结构翼缘板结构的受力性能,对8种设计荷载组合工况,采用理论计算方法检算了3个关键截面的内力和结构特性,对声屏障高度和支架间距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设计荷载作用下声屏障T梁翼缘板钢筋最大拉应力为220... 为掌握重载铁路有声屏障T梁结构翼缘板结构的受力性能,对8种设计荷载组合工况,采用理论计算方法检算了3个关键截面的内力和结构特性,对声屏障高度和支架间距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设计荷载作用下声屏障T梁翼缘板钢筋最大拉应力为220.17 MPa,混凝土最大压应力为17.40 MPa,裂缝最大宽度为0.24 mm。声屏障T梁翼缘板结构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裂缝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挡砟墙和翼缘板交接位置的竖向截面为重载铁路有声屏障T梁的关键检算截面。声屏障高度和支架间距对翼缘板结构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力和裂缝宽度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桥梁 声屏障 翼缘板结构 理论计算 受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