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涠洲岛第四纪火山活动:对喷发形式和地幔源区的限定
1
作者 刘磊 温洁 +3 位作者 幸雪连 王昕婷 夏睿 贾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3,I0005,共10页
北部湾中的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本文探讨了其火山喷发形式和岩浆的地幔源区性质,以期为华南和南海地区最近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提供制约。涠洲岛早-中更新世(1.42~0.49 Ma)火山活动以溢流式喷发为主,熔岩流由横路山火山... 北部湾中的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本文探讨了其火山喷发形式和岩浆的地幔源区性质,以期为华南和南海地区最近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提供制约。涠洲岛早-中更新世(1.42~0.49 Ma)火山活动以溢流式喷发为主,熔岩流由横路山火山口向四周漫溢,形成盾形火山锥,是涠洲岛的造岛主体;晚更新世(36~13 ka)火山喷发以岩浆-射气喷发形式形成南湾玛珥式火山口,最后的岩浆物质沿鳄鱼山火山口喷发,奠定了涠洲岛现今的地质地貌格局。涠洲岛早-中更新世橄榄玄武岩和晚更新世碧玄岩均属碱性系列,具有相似的Sr-Nd-Pb同位素组成,但前者SiO_(2)含量更高而Mg#更低,显示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晚更新世碧玄岩的化学成分更接近母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幔源区的低程度部分熔融。涠洲岛火山岩的地幔源区为亏损的MORB型地幔和EM2型富集地幔混合的结果,可能受到了海南地幔柱的影响,该地幔柱控制了南海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火山机构 地幔属性 地幔柱 新生代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母/黑云母Ti地质温度计的适用性:桂东北资源韧性剪切带例析
2
作者 刘锟 李赛赛 +2 位作者 辛良伟 石春燕 耿杰利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4-786,共13页
自然界中不同的应力体制、应变速率都可能影响岩石脆-韧性变形的转换温度,而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的变形变质温度估算对热年代学结果的解释具有重要制约。为了讨论地质温度计(白云母/黑云母Ti地质温度计)在伸展韧性剪切带中的适用性,本文... 自然界中不同的应力体制、应变速率都可能影响岩石脆-韧性变形的转换温度,而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的变形变质温度估算对热年代学结果的解释具有重要制约。为了讨论地质温度计(白云母/黑云母Ti地质温度计)在伸展韧性剪切带中的适用性,本文利用糜棱岩的矿物动态重结晶以及EBSD石英轴组构等塑性变形特征,估算出桂东北资源韧性剪切带的变形变质温度在400~550℃之间。结合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韧性剪切过程中由于动态重结晶作用新形成的细粒白云母、黑云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利用白云母/黑云母Ti温度计估算出该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的变形变质温度分别为409~528℃和458~605℃。通过对比分析,利用地质温度计获得的温度与利用塑性变形特征估算出的温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基本一致,为白云母/黑云母Ti温度计在伸展韧性剪切带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东北 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地质温度计 变形变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的扇状成矿实例及找矿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方贵聪 王登红 +6 位作者 黄长帅 杨富强 许以明 冯佐海 李学彪 曾强 严长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3-628,共16页
石英脉型钨矿床是中国数量最多的钨矿床类型,但保有储量消耗迅速,迫切需要创新找矿模型,指导找矿突破。文章结合二十余年的找矿实践,通过详细分析扇状成矿矿床实例,构建了石英脉型钨矿床新的找矿模型。该模型强调赋矿裂隙为岩浆动力成因... 石英脉型钨矿床是中国数量最多的钨矿床类型,但保有储量消耗迅速,迫切需要创新找矿模型,指导找矿突破。文章结合二十余年的找矿实践,通过详细分析扇状成矿矿床实例,构建了石英脉型钨矿床新的找矿模型。该模型强调赋矿裂隙为岩浆动力成因,在花岗岩体顶部呈扇状分布型式,岩浆期后热液恰在裂隙张开时充填其中而形成扇状成矿系统;提出“就岩找矿”、“就矿找矿”、“就矿找岩”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标志,指导矿床尺度的勘查工程部署。截至目前,该模型已在广东禾尚田钨锡矿床、广西珊瑚钨锡矿床、广西社垌钨钼矿床、江西盘古山钨铋矿床等获得了验证,找矿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状成矿 成矿规律 找矿模型 花岗岩 石英脉型钨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成矿年代学新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鹏 刘珊珊 +6 位作者 兰君 李衣鑫 邢楠 刘敬杰 刘袁坤 康志强 杨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2,共12页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是一个以轻稀土为主的岩浆热液型稀土矿床,目前为我国第三大轻稀土矿床,对其成矿年龄还存在争议。为此,以郗山稀土矿最新勘探钻孔矿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采... 山东省微山县郗山稀土矿床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是一个以轻稀土为主的岩浆热液型稀土矿床,目前为我国第三大轻稀土矿床,对其成矿年龄还存在争议。为此,以郗山稀土矿最新勘探钻孔矿石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采用氟碳铈矿Th-Pb同位素定年精确厘定了郗山稀土矿的成矿年代。5件氟碳铈矿Th-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郗山稀土矿床成矿时代可分为2期:早期为(125.5±0.5)~(122.2±0.5)Ma,晚期为(112.3±0.6)Ma,其中早期年龄与前人得出的矿床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而晚期成矿年龄则是首次报道,表明郗山稀土矿床可能存在2期成矿活动,值得关注并开展进一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郗山稀土矿床 Th-Pb同位素定年 氟碳铈矿 微山县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深部脱碳过程研究评述
5
作者 李卓骐 许成 韦春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319,共16页
地球深部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含有地球98%以上的碳。在上地幔顶部,碳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碳酸盐与CO_(2)。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它们可以降低地幔岩的固相线,参与地幔熔融过程,形成含碳的硅酸盐熔体或者碳酸盐熔体。含碳的熔流体是岩石... 地球深部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含有地球98%以上的碳。在上地幔顶部,碳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碳酸盐与CO_(2)。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它们可以降低地幔岩的固相线,参与地幔熔融过程,形成含碳的硅酸盐熔体或者碳酸盐熔体。含碳的熔流体是岩石圈地幔中碳迁移的重要形式,也是地球深源碳向地表释放的直接载体。碳酸盐熔体与碳酸盐化硅酸盐熔体在地幔中迁移、上侵过程中可能与橄榄岩发生反应,熔体分解并释放出CO_(2)。在地壳阶段,除了火山作用导致的脱气外,含碳熔体在上侵的过程中,减压导致熔体中CO_(2)溶解度降低,或者熔体与地壳岩石之间的脱碳反应也是CO_(2)释放的重要途径。地表碳可以随板块俯冲等作用进入地球深部,该过程与深源碳释放构成的深部碳循环过程是影响地球历史大气中碳含量与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冷板块俯冲过程中,碳释放的主要形式是俯冲板片释放的流体对板片中碳的溶解和迁移,大部分的俯冲碳能够进入地球深度。深部脱碳过程的复杂性使当前对地史时期深部碳释放的途径与对应的通量仍有争议,对不同脱碳作用的综合研究是进一步厘清地史时期碳释放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深部碳循环过程中不同脱碳作用与其识别标志,并以华北克拉通东缘中生代脱碳过程为例,探讨了深源碳释放对于古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碳 地球深部 地幔去气 地壳去气 俯冲带脱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分析与材料制备
6
作者 谭波 郑港 +2 位作者 李青 谢恩连 刘敬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4,共9页
目的为提升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并实现低碳目标,提出AC+超强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以减薄沥青路面结构厚度。方法首先采用Bisar软件对超强基层路面结构进行力学响应规律分析,提出沥青路面结构和超强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其次,开展正交试验设计,分... 目的为提升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并实现低碳目标,提出AC+超强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以减薄沥青路面结构厚度。方法首先采用Bisar软件对超强基层路面结构进行力学响应规律分析,提出沥青路面结构和超强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其次,开展正交试验设计,分析硅灰、粉煤灰、胶砂比参数对超强基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经极差与方差分析,寻找最优配合比;最后,通过劈裂抗拉试验,对比撒布碎石、刷毛刻槽、环氧树脂、喷洒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5种不同方式沥青层和超强基层的黏结性能。结果结果表明,当超强基层厚度为0.08 m时,弹性模量为40 GPa,结构总厚度0.52 m超强基层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寿命高于总厚度为0.74 m常规沥青路面的。硅灰质量分数13%,粉煤灰质量分数11%,胶砂比0.8,水胶比0.25为超强基层材料最优配比。经劈裂抗拉强度测试,环氧树脂黏结最优,撒布碎石黏结次之,橡胶沥青黏结最差。结论路面厚度减薄情况下,AC+超强基层沥青路面性能优于常规沥青路面;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新型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和材料制备方法;分析了沥青面层与超强基层的层间结合性能,并推荐采用撒布碎石方式,为复合沥青路面提供一种新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路面 超高性能混凝土 正交试验 配合比设计 层间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硅比对硅酸钙矿相烧结行为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陈平 李芳彬 +3 位作者 向玮衡 胡成 刘俊 王启杰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7-304,共8页
硅酸钙固碳胶凝材料是实现建材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探明钙硅比(n(CaO)∶n(SiO_(2)),摩尔比)对硅酸钙矿相组成和固碳能力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控钙硅比(n(CaO)∶n(SiO_(2))=1.8~2.2)制备了硅酸钙固碳胶凝材料,采用t-pH、XRD、TG... 硅酸钙固碳胶凝材料是实现建材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探明钙硅比(n(CaO)∶n(SiO_(2)),摩尔比)对硅酸钙矿相组成和固碳能力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控钙硅比(n(CaO)∶n(SiO_(2))=1.8~2.2)制备了硅酸钙固碳胶凝材料,采用t-pH、XRD、TGA、SEM等技术研究了硅酸钙固碳胶凝材料的相组成、碳化硬化过程、CO_(2)吸收率和碳化产物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γ型硅酸二钙(Ca_(2)SiO_(4),γ-C_(2)S)生成量随钙硅比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当钙硅比不高于2.0时,硅钙石(Ca_(3)Si_(2)O_(7),C_(3)S_(2))生成量随钙硅比的减小而增多,钙硅比大于2.0时,β型硅酸二钙(Ca_(2)SiO_(4),β-C_(2)S)生成量随钙硅比的增大而增多;碳化0.5 h反应剧烈,抗压强度随钙硅比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反应生成方解石、文石、球霰石。随着碳化反应延长至24 h,C_(3)S_(2)、γ-C_(2)S含量显著降低,方解石含量增长缓慢;C_(3)S_(2)降低了前期反应活性,但更持续的碳化反应和生成的多形态产物紧密交织,对后期抗压强度有提升作用,碳化24 h抗压强度和CO_(2)吸收率分别为129.76 MPa、1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硅比 硅酸钙 烧结行为 固碳能力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固废基复合胶凝材料的硬化特征与抗蚀性能研究
8
作者 陈平 夏海洋 +2 位作者 胡成 向玮衡 梁志锋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8,共5页
为了制备出优异的海工抗侵蚀水泥基材料,研究了矿粉对多元固废基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特性和抗蚀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矿粉的掺入可以提高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强度和抗蚀性能.其中,掺入矿粉30%的复合胶砂的28 d抗折强度为6.6 MPa,抗折强... 为了制备出优异的海工抗侵蚀水泥基材料,研究了矿粉对多元固废基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特性和抗蚀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矿粉的掺入可以提高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强度和抗蚀性能.其中,掺入矿粉30%的复合胶砂的28 d抗折强度为6.6 MPa,抗折强度为45.1 MPa,72 h累计放热量比未掺入矿渣的基准组减少了11.3%,30 d和90 d电通量分别为2147 C和948 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比基准组分别提高了52%和68%,通过3%Na2SO4和5%NaCl浸泡砂浆试块30 d抗折侵蚀系数均为1.23.矿粉的掺入会消耗材料中的Ca(OH)2,生成C-S-H凝胶,使得复合胶凝材料更加致密,有效提高复合胶凝材料的后期抗压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粉 工作性能 水化热 抗侵蚀系数 电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川西木绒锂矿区及外围地电化学技术找矿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甘盟 刘攀峰 +5 位作者 岳大斌 文美兰 高文 邓鹏 陈若 叶伟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9-370,共12页
随机森林算法具有能处理高维数据和缺失值,及对小训练样本集具有较高预测效果等优点,因而非常适合勘查地球化学相关的数据处理。本文以川西木绒锂矿区及外围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电化学技术采集到的地电化学数据,运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该区... 随机森林算法具有能处理高维数据和缺失值,及对小训练样本集具有较高预测效果等优点,因而非常适合勘查地球化学相关的数据处理。本文以川西木绒锂矿区及外围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电化学技术采集到的地电化学数据,运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该区的找矿模型。将已知区地电化学技术采集到的Li元素及与其相关性强的Rb、Cs、Th元素和F1(Li-Rb-Cs-Th)组合元素作为训练指标对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本矿区的最佳随机森林模型,并对预测区的样本数据进行预测。经过多次对模型的训练,使已知区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均大于80%,将模型运用于预测区,成功圈定了2处靶区。为检验靶区的准确性,对比Li、Rb、Cs、Th的单元素异常图及F1(Li-Rb-Cs-Th)组合元素异常图,所得到的综合异常区域与模型靶区位置一致,表明该随机森林算法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为川西木绒锂矿床的勘探工作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化学 随机森林模型 找矿预测 木绒锂矿 川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鱼卡含榴绿帘白云母片岩变质演化相平衡模拟及其^(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云轩 胡荣国 +5 位作者 胡中天 杨雪松 梁尚良 吴杰 刘希军 杨启军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8,共20页
柴北缘造山带鱼卡地体中广泛出露的强面理化变泥质片岩是榴辉岩的主要围岩,主要由石榴子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绿泥石和榍石组成。为了探讨鱼卡变泥质片岩的p-T演化过程及折返阶段退变质作用的时代和折返速率,对... 柴北缘造山带鱼卡地体中广泛出露的强面理化变泥质片岩是榴辉岩的主要围岩,主要由石榴子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绿泥石和榍石组成。为了探讨鱼卡变泥质片岩的p-T演化过程及折返阶段退变质作用的时代和折返速率,对其展开了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Perple_X相平衡模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基质中定向排列的多硅白云母进行了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分析。岩相学观察和扫描电镜面扫描结果显示,大多数石榴子石核-幔部被大颗粒的白云母、榍石和石英包体替代,呈“环礁状”结构,仅有少量粒径较大的石榴子石发育弱的成分环带。相平衡模拟获得其变质p-T条件为1.39~1.59 GPa、515~530℃,但基于石榴子石结构和矿物包体特征以及基质中多硅白云母成分环带特征推测,研究样品应该经历过超高压变质阶段,现有的矿物组合记录了其折返阶段的退变质条件。基质中定向排列的多硅白云母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获得了平坦的年龄坪,对应的坪年龄为415.2±3.8 Ma;构成坪年龄的数据点对应的等值线年龄和^(40)Ar/36Ar初始比值分别为416.1±3.9 Ma和265±32,表明不含外来^(40)Ar。综合本次^(40)Ar/^(39)Ar定年结果和区内已发表变泥质岩锆石和独居石U-Pb定年数据,获得鱼卡变泥质片岩从榴辉岩相到角闪-榴辉岩相的折返速率约3.6 km/Ma,从角闪-榴辉岩相到绿帘-角闪岩相的折返速率约0.3 km/Ma。早期的抬升可以用洋壳板片后撤或断离导致深俯冲物质在浮力和隧道环流共同作用下实现相对快速折返来解释,其后相对缓慢的折返则主要受到区域性碰撞/挤压或造山后伸展和区域性大规模花岗岩岩浆活动驱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卡地体 含榴绿帘白云母片岩 相平衡模拟 多硅白云母 ^(40)Ar/^(39)Ar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下工业副产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饶家欢 韦家崭 +1 位作者 邓炼 敬代焱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54,共9页
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副产石膏(磷石膏、烟气脱硫石膏、钛石膏等)排放量日益增长,工业副产石膏大量堆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污染地下水、土壤等。工业副产石膏是制备硫酸钙晶须的原料之一,硫酸钙晶须在工业中常被作为填充... 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副产石膏(磷石膏、烟气脱硫石膏、钛石膏等)排放量日益增长,工业副产石膏大量堆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污染地下水、土壤等。工业副产石膏是制备硫酸钙晶须的原料之一,硫酸钙晶须在工业中常被作为填充剂添加到其他材料中起到增强性能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工业副产石膏制备高附加价值的硫酸钙晶须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拓展其应用范围,增加经济效益。但受生产工艺及设备的限制,目前在常压下利用工业副产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尚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基于此,对常压下利用工业副产石膏制备硫酸钙晶须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和对比,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转晶剂对晶体形貌的调控机理,并探讨了工业副产石膏中杂质对转晶过程的影响。此外,总结了当前硫酸钙晶须制备方法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副产石膏 硫酸钙晶须 常压法 转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保山地块S型花岗岩的年代学特征:对原特提斯洋演化的约束
12
作者 焦显杨 周云 +4 位作者 刘希军 刘奕志 陈丛敏 覃悦 蔡永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407,共14页
云南保山地块保存有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信息,为揭示滇西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特征提供了天然窗口。本文对保山地块漕涧二云母花岗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个代表性二云母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 云南保山地块保存有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信息,为揭示滇西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特征提供了天然窗口。本文对保山地块漕涧二云母花岗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个代表性二云母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49±3)Ma和(451±2)Ma,表明本区存在晚奥陶世岩浆作用。二云母花岗岩样品具有较高的铝饱和指数,其A/CNK值>1.2,属于过铝质花岗岩。它们相对富集LILEs(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FSEs(高场强元素),REE(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整体呈平缓右倾型,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综合分析表明,这些二云母花岗岩属于S型花岗岩,来源于变质泥岩在较高温度下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它们产于同碰撞向后碰撞转变的构造环境,暗示滇西地区的原特提斯洋于晚奥陶世趋于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特提斯洋 早古生代 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花岗岩 保山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曲家屯玄武岩的岩石成因及其意义
13
作者 尹焕秋 王丹 +3 位作者 张银慧 洪路兵 张乐 贺鹏丽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306,共13页
晚中生代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关键时期,定量约束晚中生代岩石圈厚度对理解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辽东晚白垩世(~81 Ma)曲家屯玄武岩的全岩和橄榄石化学组成。结果显示,曲家屯玄武岩为碱性玄武岩,具有洋岛玄武岩的... 晚中生代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关键时期,定量约束晚中生代岩石圈厚度对理解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辽东晚白垩世(~81 Ma)曲家屯玄武岩的全岩和橄榄石化学组成。结果显示,曲家屯玄武岩为碱性玄武岩,具有洋岛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特征(Nb-Ta正异常,明显的K和Pb负异常)和亏损的Sr-Nd同位素特征(^(87)Sr/^(86)Sr(i)=0.704053~0.704098和ε_(Nd)(t)=1.75~2.00),指示其岩浆源区为软流圈。橄榄石斑晶的Fo值为84.02~86.20,Ni、Ca和Mn含量分别为(977~1823)×10^(-6)、(1234~1667)×10^(-6)、(1345~1833)×10^(-6),Fe/Mn、10000×Zn/Fe和Mn/Zn值分别为66.91~81.29、7.36~8.66和16.6~19.8,与橄榄岩熔体中的橄榄石成分相似。全岩的FC3MS和FCKANTMS值与橄榄岩熔体相近,表明其熔融源区为橄榄岩。根据曲家屯玄武岩浆形成时的地幔温压条件(1298~1325℃和2.50~2.67 GPa),估算其形成时的岩石圈厚度为82~90 km,略厚于该地区早白垩世的岩石圈厚度(40~60 km),表明从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可能经历了增生和增厚过程,克拉通破坏已经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地球化学 矿物化学 源区性质 辽东曲家屯 华北克拉通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粉磨对钢渣颗粒形貌和水化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容北国 张健 +5 位作者 胡成 陈平 明阳 向玮衡 秦显柱 梁翔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7-139,147,共4页
为提高钢渣固废的建材化利用规模,利用超细立磨和球磨协同改性转炉钢渣的颗粒形貌和水化活性,主要研究了不同粉磨作用下钢渣微粉的粒径、比表面积、球形度、水化活性及其对复合砂浆工作性能和力学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细粉磨能... 为提高钢渣固废的建材化利用规模,利用超细立磨和球磨协同改性转炉钢渣的颗粒形貌和水化活性,主要研究了不同粉磨作用下钢渣微粉的粒径、比表面积、球形度、水化活性及其对复合砂浆工作性能和力学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细粉磨能够增大粉料的比表面积,提高钢渣微粉胶凝活性。球磨处理可进一步改性钢渣微粉的粒径分布和颗粒形貌,使其尺寸分布更均匀,椭球形或类球形颗粒增多,材料整体球形度提高,有助于改善复合砂浆的流动度。同时,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钢渣微粉的水化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球磨2 h时钢渣微粉的活性最高,其3 d、7 d和28 d水化活性分别可达81.55%、88.90%和9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磨 整形改性 钢渣 颗粒形貌 水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十万大山—大容山风化壳型稀土矿成矿母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指示
15
作者 杨栎娅 周云 +4 位作者 付伟 刘耀辉 李政林 陈国玉 蔡永丰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0-909,共20页
为了探讨花岗岩与风化壳型稀土矿形成关系,本文对桂东南十万大山—大容山花岗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稀土矿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代表性花岗岩样品分别给出了253±2 Ma和252±1 Ma的形成年龄,表明花... 为了探讨花岗岩与风化壳型稀土矿形成关系,本文对桂东南十万大山—大容山花岗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稀土矿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代表性花岗岩样品分别给出了253±2 Ma和252±1 Ma的形成年龄,表明花岗岩形成于晚二叠世。花岗岩具有高钾、富铝、贫钛和贫镁的特征,属于典型的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其地球化学特征与S型花岗岩非常相似。样品总体富集Rb、Th、U,相对亏损Ba、Nb、Sr、P和Ti等元素,其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Eu负异常明显。综合分析表明,桂东南十万大山—大容山花岗岩来自古老地壳砂质岩的部分熔融,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矿物(如磷灰石、斜长石等)的分离结晶作用。花岗岩样品中广泛含有独居石、磷钇矿、磷灰石和锆石等富稀土矿物,其中,独居石的化学成分中稀土氧化物总量达60%,磷钇矿的化学成分中稀土氧化物总量达55%。这些富含稀土元素的矿物组成与华南地区一些典型的风化壳型稀土矿成矿母岩相似,暗示桂东南晚二叠世花岗岩具有形成风化壳型稀土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型稀土矿 锆石U-Pb定年 晚二叠世 桂东南十万大山—大容山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和磷石膏复掺对钢渣-水泥基复合胶砂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张健 容北国 +4 位作者 胡成 陈平 向玮衡 明阳 梁翔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149,156,共4页
为提高钢渣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利用率,通过复合掺入适量赤泥和磷石膏对钢渣-水泥基复合胶砂进行改性,主要研究了赤泥和磷石膏的掺入量对复合胶砂的力学性能、电通量、抗氯离子侵蚀系数、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掺赤泥... 为提高钢渣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利用率,通过复合掺入适量赤泥和磷石膏对钢渣-水泥基复合胶砂进行改性,主要研究了赤泥和磷石膏的掺入量对复合胶砂的力学性能、电通量、抗氯离子侵蚀系数、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掺赤泥和磷石膏能够提高钢渣-水泥基复合砂浆的力学强度和抗氯离子侵蚀能力,且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复合砂浆的强度和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均先升高后降低。其中,复合掺入2%赤泥和3%磷石膏时复合胶砂的性能最优,其28 d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为6.86 MPa、43.35 MPa,60 d电通量仅为1745.5 C,90 d抗氯离子侵蚀系数K和Kc分别高达1.14和1.15。这主要是因为赤泥和锰渣的复掺不仅能够起到物理填充效应,而且同时还具有碱-硫激发作用,加快了水化产物的生成,提高了材料密实度。从而提高了复合胶砂的力学强度和抗氯离子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磷石膏 钢渣 力学性能 抗氯离子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顽火辉石球粒陨石GRV13100两类球粒和NWA13632热变质历史对比
17
作者 高旭凯 谢兰芳 +4 位作者 陈宏毅 杨姗姗 夏志鹏 殷一曼 赵妍菲 《极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521,共12页
本文报道了顽火辉石球粒陨石GRV 13100(EH4)中斑状橄榄石辉石球粒、炉条状辉石球粒和NWA 13632(EH6)整体岩石矿物学特征,并对它们的热变质历史进行了对比研究。GRV 13100斑状橄榄石辉石球粒中两种不同阴极发光的橄榄石、陨硫钙矿温度计... 本文报道了顽火辉石球粒陨石GRV 13100(EH4)中斑状橄榄石辉石球粒、炉条状辉石球粒和NWA 13632(EH6)整体岩石矿物学特征,并对它们的热变质历史进行了对比研究。GRV 13100斑状橄榄石辉石球粒中两种不同阴极发光的橄榄石、陨硫钙矿温度计等表明,该球粒经历了800~900℃不完全熔融和快速的冷却结晶;炉条状辉石球粒经历了高于1315℃的完全高温熔融和大于1000℃·h^(-1)的冷却速率;它们的热变质特征符合“碎石堆”模型,由冲击动能提供变质热源。NWA13632热变质程度(6型)和风化程度高(W3),球粒与基质界线模糊;冲击变质程度低(S2),无冲击熔融现象;残余球粒和基质中未发现橄榄石和二氧化硅相,与GRV13100相比,其顽火辉石和陨硫铁中Mn含量低,部分区域次生斜长石与辉石构成等粒结构;其热变质特征符合“洋葱”模型,陨石可能形成于母体较深处,由放射性元素衰变提供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火辉石球粒陨石 岩石学 矿物学 热变质 GRV13100 NWA136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含)稀土副矿物组合对稀土元素风化富集的制约——以桂东南六陈与大容山岩体为例
18
作者 傅旋霓 白艳萍 +4 位作者 付伟 赵芹 李佩强 郭心荷 唐专红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花岗岩是中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主要成矿母岩。以桂东南六陈和大容山两个相邻花岗岩体为例,通过成矿母岩-富矿风化壳典型剖面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特征花岗岩稀土元素风化成矿效应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六陈岩体... 花岗岩是中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主要成矿母岩。以桂东南六陈和大容山两个相邻花岗岩体为例,通过成矿母岩-富矿风化壳典型剖面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特征花岗岩稀土元素风化成矿效应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六陈岩体钾长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高于大容山岩体二长花岗岩,在风化壳中也产生了更显著的稀土元素次生富集效应。两个风化壳剖面所处的气候、地形和植被等外生环境条件无明显差异,母岩遭受的化学风化程度相似,且两处剖面在风化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元素迁移特征,综合推断成矿母岩中稀土元素的物质供应是导致风化成矿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六陈岩体风化壳主要(含)稀土副矿物组合为“褐帘石+萤石+磷灰石”,大容山岩体主要(含)稀土副矿物组合为“褐帘石+榍石+磷灰石”。六陈岩体钾长花岗岩中褐帘石贡献的稀土含量远高于大容山岩体二长花岗岩,分别占39.30%和9.00%,即成矿母岩中褐帘石稀土总量越高,对应风化壳中的稀土含量越高。成矿母岩中抗风化能力弱的稀土副矿物是六陈岩体和大容山岩体风化壳离子相稀土的主要来源,褐帘石含量是影响花岗岩类母岩风化成矿潜力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帘石 稀土副矿物 稀土元素富集 花岗岩 风化壳 桂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型Cl^(-)固化剂在海砂混凝土中的固化机理研究
19
作者 明阳 肖登凯 +4 位作者 李玲 李忻恒 朱奇阳 黄登科 任昊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2,共7页
海砂中含有大量氯离子是阻碍其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的主要瓶颈。本工作使用NaAlO_(2)、Ca(OH)_(2)、Ca(NO_(2))_(2)三种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亚硝酸型氯离子固化剂(NO_(2)-ClCA),并将其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该固化剂表现出良... 海砂中含有大量氯离子是阻碍其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的主要瓶颈。本工作使用NaAlO_(2)、Ca(OH)_(2)、Ca(NO_(2))_(2)三种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亚硝酸型氯离子固化剂(NO_(2)-ClCA),并将其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该固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氯离子固化效果。通过XRD、SEM等手段对NO_(2)-CICA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NaAlO_(2)和Ca(NO_(2))_(2)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6%,搅拌速度为30 r/s,反应温度为60℃是NO_(2)-ClCA的最佳制备工艺。通过在水泥基材料中添加NO_(2)-ClCA,可最终实现氯离子固化1.33 mg/g。NO_(2)-ClCA主要成分为NO_(2)^(-)-AFm与C_(3)AH_(6);NO_(2)-ClCA对氯离子的固化作用主要为化学固化。具体表现为,NO_(2)^(-)-AFm与孔溶液中游离的Cl^(-)发生阴离子置换反应生成Friedel’s盐,从而提高体系的化学结合能力,C_(3)AH_(6)在参与阴离子置换反应的同时额外补充了体系中的钙相与铝相,促使C-S-H凝胶向C-(A)-S-H凝胶转化,提高体系的物理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固化 正交试验 海砂 胶凝材料 水化产物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掺量对电解锰渣脱氨固锰和胶凝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张健 容北国 +4 位作者 胡成 陈平 向玮衡 梁翔 明阳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176,182,共4页
为提高电解锰渣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利用率,通过掺入CaO对电解锰渣进行脱氨固锰预热处理,主要研究了CaO掺量对电解锰渣的NH_(4)^(+)浓度、Mn^(2+)浓度、矿相组成和胶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O和水反应形成的Ca(OH)_(2)可继续与电解锰渣中... 为提高电解锰渣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利用率,通过掺入CaO对电解锰渣进行脱氨固锰预热处理,主要研究了CaO掺量对电解锰渣的NH_(4)^(+)浓度、Mn^(2+)浓度、矿相组成和胶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O和水反应形成的Ca(OH)_(2)可继续与电解锰渣中的(NH_(4))_(2)SO_(4)、MnSO_(4)发生反应,生成NH_(3)·H_(2)O和MnO(OH)_(2)。在90℃热处理温度下NH_(3)·H_(2)O能够快速分解挥发,MnO(OH)_(2)脱水形成MnO_(2),使得电解锰渣中的NH_(4)^(+)浓度和Mn^(2+)浓度大幅度降低。CaO的掺量为4.8%时电解锰渣脱氨率为96.75%、固锰率为97.75%。电解锰渣的脱氨固锰预处理有助于降低水化硬化过程中NH_(3)挥发和MnO(OH)_(2)脱水对浆体密实性造成的不利影响,使得电解锰渣-水泥基复合砂浆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其中,掺入4.8%CaO的试样EMR-3的28 d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可达7.2 MPa和42.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CAO 脱氨率 固锰率 胶凝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