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终轧温度对罐体材料用3104铝合金织构演变的影响
1
作者 赵千愉 叶凌英 +4 位作者 韦卫昌 何海铜 刘晓滕 曹高辉 唐建国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研究了热终轧温度对3104铝合金“1+3”热连轧坯料及后续冷轧、中间退火过程中组织与织构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终轧温度升高,热轧板再结晶程度增大,热轧板中立方Cube织构体积分数增加,Brass织构、S织构和Copper织构体积分数降... 研究了热终轧温度对3104铝合金“1+3”热连轧坯料及后续冷轧、中间退火过程中组织与织构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终轧温度升高,热轧板再结晶程度增大,热轧板中立方Cube织构体积分数增加,Brass织构、S织构和Copper织构体积分数降低;中间退火板的平均晶粒尺寸随着热终轧温度升高而增大;中间退火前冷轧板中Cube织构体积分数随着热终轧温度升高而增加,不利于在退火后形成强的Cube织构,由此导致成品冷轧板中Cube织构体积分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04铝合金 织构 罐体材料 深冲性能 热轧 终轧温度 中间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人才培养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60
2
作者 陶辉锦 尹健 +1 位作者 周珊 叶旭斌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27,共3页
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全方位培养,多层次交流"的管理理念、"导师负责制"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在开放型实验室建设中... 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全方位培养,多层次交流"的管理理念、"导师负责制"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在开放型实验室建设中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开放实验室管理 实践与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熔金属合金及其高温抗氧化涂层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6
3
作者 蔡圳阳 沈鸿泰 +6 位作者 刘赛男 陈亦杰 浦荣 操沁璇 张贝 肖来荣 赵小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91-2010,共20页
难熔金属合金具有熔点高、高温强度高和加工性能良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但其高温抗氧化性能较差,涂覆高温抗氧化涂层是解决难熔金属合金热/氧防护问题的有效方式。概述钼、铌、钽、钨、铼等五种难熔金属合金国内... 难熔金属合金具有熔点高、高温强度高和加工性能良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但其高温抗氧化性能较差,涂覆高温抗氧化涂层是解决难熔金属合金热/氧防护问题的有效方式。概述钼、铌、钽、钨、铼等五种难熔金属合金国内外常用合金牌号及其主要性能,总结这五种难熔金属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涂层常用体系、制备方法及其高温抗氧化性能,并提出多组元成分设计、复合梯度结构设计以及制备方法组合优化将是涂层研发的发展方向,有望逐步满足难熔金属合金各类热端部件的高温防护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金属合金 涂层 氧化 高温防护 硅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弹性铜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周 雷前 +2 位作者 黎三华 申镭诺 李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共5页
超高强弹性铜合金是导电弹性元器件的关键材料之一,它广泛应用在电子电工、通信导航、汽车工业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综述了超高强铜合金材料的研究开发现状,以强度超过1000 MPa的Cu-Be、Cu-Ti、Cu-Ni-Sn、CuNi-Mn、Cu-Ni-Si和Cu-Ni-Al合... 超高强弹性铜合金是导电弹性元器件的关键材料之一,它广泛应用在电子电工、通信导航、汽车工业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综述了超高强铜合金材料的研究开发现状,以强度超过1000 MPa的Cu-Be、Cu-Ti、Cu-Ni-Sn、CuNi-Mn、Cu-Ni-Si和Cu-Ni-Al合金为例,概述了它们的合金化设计原则,时效过程中的相变机理,包括相变贯序、析出相的分布、取向关系等,同时对它们的制备特点、主要应用领域、强化机制和相关物理性能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它们开发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前景和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 铜合金 弹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用5182铝合金板温冲压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婕尔 王孟君 +2 位作者 杨刚 周威 李光耀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42-3347,共6页
以5182铝合金板本构方程为基础,采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对5182铝合金板温冲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冲压温度和冲压速度等工艺因素对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通过温冲压实验探讨5182铝合金板在不同冲压温度、冲压速度下的极限拉深比(LDR)... 以5182铝合金板本构方程为基础,采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对5182铝合金板温冲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冲压温度和冲压速度等工艺因素对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通过温冲压实验探讨5182铝合金板在不同冲压温度、冲压速度下的极限拉深比(LDR)。实验及模拟结果表明:冲压速度为0.1 mm/s时,合金的LDR值并非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增加;冲压温度为523 K时,随着冲压速度的增加,LDR值逐渐降低;5182铝合金板的冲压性能主要受变形过程中板材的温度梯度与应变速率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82铝合金 温冲压 极限拉伸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ZrO_2对Si_3N_4复合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荐 李淳伟 +4 位作者 夏亨 刘凡 李艳芬 杨亮 杨俊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0,47,共4页
通过无压烧结制备了ZrO2-Si3N4复合陶瓷材料,并以排水法、SEM和DDL100型万能拉伸机进行表征。研究了ZrO2含量对Si3N4陶瓷的致密度、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rO2含量的增加,Si3N4陶瓷致密度增加;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先... 通过无压烧结制备了ZrO2-Si3N4复合陶瓷材料,并以排水法、SEM和DDL100型万能拉伸机进行表征。研究了ZrO2含量对Si3N4陶瓷的致密度、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rO2含量的增加,Si3N4陶瓷致密度增加;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先增大后减小,当ZrO2含量达到10%时,Si3N4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同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62MPa和7.0MPa.m1/2。ZrO2增韧Si3N4陶瓷的机制为应力诱导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3N4陶瓷 ZRO2增韧 致密度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活化处理对固体浮力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芝华 陈明 +4 位作者 李珍 刘夏清 邹德华 牛捷 刘兰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0-74,共5页
采用2种方法(偶联剂处理和碱刻蚀+偶联剂处理)分别对空心玻璃微球进行界面活化处理,制备了轻质、高强的空心玻璃微球/环氧树脂固体浮力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压缩性能测试和密度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密度和压... 采用2种方法(偶联剂处理和碱刻蚀+偶联剂处理)分别对空心玻璃微球进行界面活化处理,制备了轻质、高强的空心玻璃微球/环氧树脂固体浮力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压缩性能测试和密度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密度和压缩性能。研究表明,2种方法都能改善空心玻璃微球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相容性和界面结合力,使材料的实际密度更接近理论密度,同时能显著提升材料的压缩强度。当空心玻璃微球填充量在10%时,相比未处理工艺制备的固体浮力材料,偶联剂处理和碱刻蚀+偶联剂处理得到的固体浮力材料的压缩强度分别提升18 MPa和22 MPa,上升幅度分别为13.5%和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活化处理 空心玻璃微球 环氧树脂 固体浮力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7050铝合金厚板材料组织、性能及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万里 邓运来 范世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77-1283,共7页
采用末端淬火实验、剥落腐蚀实验、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残余应力测量仪等方法研究不同时效处理制度对7050铝合金厚板材料组织、性能及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74时效状态试样较T6时效状态试样沿整个冷却方向上力学性能更加均匀;T74... 采用末端淬火实验、剥落腐蚀实验、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残余应力测量仪等方法研究不同时效处理制度对7050铝合金厚板材料组织、性能及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74时效状态试样较T6时效状态试样沿整个冷却方向上力学性能更加均匀;T74时效状态试样的剥落腐蚀性能较T6有显著提高,且淬火冷却速度对T74状态影响不大;沿整个淬火冷却方向上T74时效状态试样残余应力水平较T6时效状态试样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50铝合金 末端淬火 剥落腐蚀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L1_0-TiAl点缺陷浓度的第一原理 被引量:5
9
作者 陶辉锦 孙顺平 +3 位作者 张铖铖 陈图 罗伟 江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89-2797,共9页
采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结合Wagner-Schottky缺陷热力学模型,研究金属间化合物L10-TiAl中各种空位和反位点缺陷的形成焓、热力学平衡浓度及其相互作用等。结果表明:这些缺陷的热力学平衡浓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反位缺陷浓... 采用第一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结合Wagner-Schottky缺陷热力学模型,研究金属间化合物L10-TiAl中各种空位和反位点缺陷的形成焓、热力学平衡浓度及其相互作用等。结果表明:这些缺陷的热力学平衡浓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反位缺陷浓度均高于空位缺陷浓度,Ti空位浓度高于Al空位浓度。在理想化学计量比成分下,Ti反位缺陷的浓度与Al反位缺陷的基本相当;在略偏离计量比的富Ti成分端,Ti反位缺陷的浓度高于Al反位缺陷的;在富Al成分端则相反。不同点缺陷之间均普遍存在相互排斥性,难以聚集,将倾向于向基体中分散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0-TiAl金属间化合物 点缺陷浓度 形成焓 第一原理 Wagner-Schottky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Al/Cu双金属复合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锐 林高用 +2 位作者 王莉 张胜华 宋佳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8,共4页
采用POLYVAR-MET型金相显微镜、带有GENESIS60S能谱仪的Sirion200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经高温和低温退火处理的Al/Cu双金属复合界面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热处理工艺对界面组织及扩散层厚度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通过冷轧实验研究扩散层厚度... 采用POLYVAR-MET型金相显微镜、带有GENESIS60S能谱仪的Sirion200场发射扫描电镜对经高温和低温退火处理的Al/Cu双金属复合界面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热处理工艺对界面组织及扩散层厚度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通过冷轧实验研究扩散层厚度与界面结合强度的关系,获得综合满足材料结合强度和成型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高温退火处理的Al/Cu复合试样难以实现稳定的塑性成型,低温退火处理能使界面结合牢固,冷变形塑性好;Al/Cu双金属复合材料的界面扩散结合层厚度的最佳范围为1.2~3.5μm;最佳工艺为低温退火加热到300~350℃,保温45~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双金属层压复合材料 界面结合 扩散 低温退火 塑性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镁合金负极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姝皓 易丹青 +3 位作者 兰博 周伶玲 冀成年 赵丽红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8-511,共4页
采用金相观察、X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结合能谱(EDS)研究了分级退火工艺对镁合金显微组织、相结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布的影响;采用化学浸泡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镁合金在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金相观察、X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结合能谱(EDS)研究了分级退火工艺对镁合金显微组织、相结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布的影响;采用化学浸泡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镁合金在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改变镁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成分分布,进而影响镁合金的电极电位和自腐蚀速度,经350℃分级退火工艺得到的镁合金晶粒尺寸均匀细致、成分分布均匀,在晶界形成Mg2Sn、Mg2Pb和Ga2Mg5网状的疏松多孔相,使镁合金负极的工作电极电位负而且稳定,自腐蚀速度很低且腐蚀产物更易于剥离从而促进电池反应深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热处理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1.3)Al_(0.3)Ti_(1.7)(PO_4)_3基锂离子导电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玉龙 张鸿 +2 位作者 薛丹 崔彬 李志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4-149,共6页
采用以聚乙烯醇为聚合剂的湿化学法合成Li1.3Al0.3Ti1.7(PO4)3(LATP)锂离子导电材料,以Li4P2O7(LP)为助烧剂制备LATP-xLP(x=0,0.01,0.03,0.05,摩尔分数)锂离子导电固体电解质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交流阻抗技术分别对... 采用以聚乙烯醇为聚合剂的湿化学法合成Li1.3Al0.3Ti1.7(PO4)3(LATP)锂离子导电材料,以Li4P2O7(LP)为助烧剂制备LATP-xLP(x=0,0.01,0.03,0.05,摩尔分数)锂离子导电固体电解质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交流阻抗技术分别对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和离子导电性进行表征。通过分析材料晶体结构和交流阻抗特性,对材料的导电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ATP粉体和LATP-xLP陶瓷具有菱方晶系结构,空间群为R3-c,该晶体结构具有三维离子导电通道;添加LP助烧剂使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了150℃、电导率得到了提高。交流、直流导电特性测量得出LATP-0.03LP的离子导电性占总导电性的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1.3Al0.3Ti1.7(PO4)3 合成 助烧剂 离子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O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夏清 邹德华 +4 位作者 牛捷 刘兰兰 李稳 李芝华 李慧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8-141,共4页
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唑(PBO)纤维表面化学惰性较强,应用方面受到了较大的限制。PBO纤维经表面改性后可与其它化合物形成复合材料,如PBO树脂基增强复合材料以及PBO纤维纳米复合材料等,PBO纤维复合材料凭借优异的力学及化学性能在各领域都获... 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唑(PBO)纤维表面化学惰性较强,应用方面受到了较大的限制。PBO纤维经表面改性后可与其它化合物形成复合材料,如PBO树脂基增强复合材料以及PBO纤维纳米复合材料等,PBO纤维复合材料凭借优异的力学及化学性能在各领域都获得了较大的应用及发展。介绍了PBO树脂基增强复合材料和PBO纤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近些年,PBO纤维复合材料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金属材料。但是目前PBO纤维复合材料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其开发对于航空、航天和国防等高新技术领域材料及产品更新换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唑纤维 复合材料 树脂 应用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芝华 李珺杰 卢健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8-172,共5页
采用苯胺为分散剂合成纳米银胶溶液,并在此基础上引发苯胺的原位复合,制备出银/聚苯胺(Ag/PANI)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电化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分析与检测。研究结果表明,Ag/... 采用苯胺为分散剂合成纳米银胶溶液,并在此基础上引发苯胺的原位复合,制备出银/聚苯胺(Ag/PANI)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电化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分析与检测。研究结果表明,Ag/PANI纳米复合材料中形成了聚苯胺在外、银纳米粒子在内的包覆结构,纳米复合粒子为类球形状形貌。引入纳米银粒子后,制备的Ag/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和比容量较PANI有了很大提高。Ag/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腐蚀电流密度为72.1μA/cm2,比PANI的腐蚀电流密度106μA/cm2降低了33.9μA/cm2,纳米复合材料防腐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银纳米粒子 纳米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填充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灌封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芝华 林伟 +1 位作者 谢科予 郑子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7-49,共3页
采用真空灌注工艺,以磨碎玻璃纤维(MG)为填料,通过聚氨酯(PU)对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TDE-85)、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711)、二酚基丙烷环氧树脂(E-51)改性,研究了MG/PU/TDE-85灌封材料、MG/PU/711灌封材料及MG/PU... 采用真空灌注工艺,以磨碎玻璃纤维(MG)为填料,通过聚氨酯(PU)对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TDE-85)、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711)、二酚基丙烷环氧树脂(E-51)改性,研究了MG/PU/TDE-85灌封材料、MG/PU/711灌封材料及MG/PU/E-51灌封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G/PU/TDE-85灌封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体积电阻率均为最大,分别达到79.72MPa、17.83kJ/m2、144℃和2.78×1015Ω.cm,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灌封材料 磨碎玻璃纤维 聚氨酯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Mg-RE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国义 张新明 +1 位作者 唐昌平 邓运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4-107,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单轴拉伸等方法研究了搅拌熔铸法制备的1wt%SiCP/Mg-5Gd-1Y-1Nd-0.25Zr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中存在Mg2Si、Mg3Gd和Mg12Nd等多种物相;添加1wt%SiC颗粒,能将基体合金的弹性...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单轴拉伸等方法研究了搅拌熔铸法制备的1wt%SiCP/Mg-5Gd-1Y-1Nd-0.25Zr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中存在Mg2Si、Mg3Gd和Mg12Nd等多种物相;添加1wt%SiC颗粒,能将基体合金的弹性模量提高5~8GPa,但降低了合金强度;弹性模量的提高应主要归因于高弹性模量的SiC粒子、Mg2Si及稀土化合物;强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界面产物、氧化物等降低了界面结合强度;晶内稀土含量减少,析出强化减弱,基体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RE合金 SIC颗粒 镁基复合材料 搅拌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15Cu电子封装材料导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国圣 王志法 +1 位作者 何平 陈德欣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研究了熔渗温度、退火温度及退火冷却速度对W-15Cu电子封装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退火能改善W-15Cu电子封装材料的导热性能,经850℃退火随炉冷的导热性能稳定在190W/(m.K)左右;W-15Cu电子封装材料界面残余应力的大小是影响材... 研究了熔渗温度、退火温度及退火冷却速度对W-15Cu电子封装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退火能改善W-15Cu电子封装材料的导热性能,经850℃退火随炉冷的导热性能稳定在190W/(m.K)左右;W-15Cu电子封装材料界面残余应力的大小是影响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残余应力越大,材料导热性能越差;W-15Cu电子封装材料随熔渗温度升高,导热系数增加,熔渗温度在1 400℃时的导热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铜材料 导热性能 退火 冷却速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速率对建筑模板用6061铝合金时效硬化行为的影响
18
作者 韦卫昌 熊启臣 +3 位作者 冯中进 樊磊 刘胜胆 叶凌英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3,177,共6页
采用浸入式末端淬火方法,结合硬度测试、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淬火速率对建筑模板用6061铝合金时效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速率从305℃/s减小至26℃/s时,合金时效后的硬度基本不变,淬火速度低于26℃/s时... 采用浸入式末端淬火方法,结合硬度测试、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淬火速率对建筑模板用6061铝合金时效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速率从305℃/s减小至26℃/s时,合金时效后的硬度基本不变,淬火速度低于26℃/s时,合金硬度随着淬火速率降低而快速下降。淬火速率低于26℃/s时,过饱和固溶体在冷却过程中析出溶质原子,在晶界、Al_(13)(Fe, Cr)_(3)Si_(2)弥散相及位错上形成无强化作用的β(Mg_(2)Si)相,减少时效后晶内β″沉淀强化相数量,降低合金硬度。淬火速率越低,β相数量越多,时效后硬度越低。为了得到较高合金硬度,淬火速率需高于26℃/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速率 6061铝合金 建筑模板 时效硬化 浸入式末端淬火 弥散强化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粉末冶金Ti-45Al-7Nb-0.3W-0.1B合金显微组织和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陈飞虎 梁霄鹏 李慧中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36,共4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Ti-45Al-7Nb-0.3W-01B(at%)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并测试了不同组织合金在750℃和800℃条件下的高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热处理后的拉伸性能与层片晶团的大小、残余γ...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Ti-45Al-7Nb-0.3W-01B(at%)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并测试了不同组织合金在750℃和800℃条件下的高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热处理后的拉伸性能与层片晶团的大小、残余γ晶粒的含量以及层片间距有关,残余γ晶粒含量越高,合金越容易发生断裂,层片晶团尺寸和层片间距过大,合金的抗拉强度较低。经1380℃/30 min热处理后,合金具有优秀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在750℃和800℃条件下的抗拉强度分别为450 MPa和435 MPa,屈服强度分别为315 MPa和300 MPa,伸长率分别为1.5%和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Ti Al合金 热处理 拉伸性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尺寸对FeCoCrNiN_(0.07)高熵合金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王睿忻 梁霄鹏 李慧中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50,55,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对FeCoCrNiN_(0.07)高熵合金冷轧板材进行不同温度退火,制备了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0.83、10.51μm的超细晶和粗晶板材。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研究了不同... 采用粉末冶金对FeCoCrNiN_(0.07)高熵合金冷轧板材进行不同温度退火,制备了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0.83、10.51μm的超细晶和粗晶板材。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晶粒尺寸高熵合金的室温拉伸力学行为和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超细晶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高于粗晶合金,伸长率略低于粗晶合金。不同晶粒尺寸合金表现出不同的加工硬化率特征,粗晶合金的加工硬化率大于超细晶合金。粗晶合金变形过程中形成纳米级变形孪晶,而超细晶合金中未出现变形孪晶,晶粒细化抑制了FeCoCrNiN_(0.07)高熵合金拉伸过程中变形孪晶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变形行为 超细晶粒 加工硬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