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洁净金属冶炼用CaO材料的防水化措施及作用机理
1
作者 顾强 马渭奎 +2 位作者 钱凡 刘国齐 李红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6-92,共7页
CaO是冶炼洁净金属最具潜力的耐火材料,其运用可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然而易水化是其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本文综述了提高CaO材料水化性能的措施,包括高温煅烧法、添加剂法和表面处理法等,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作... CaO是冶炼洁净金属最具潜力的耐火材料,其运用可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然而易水化是其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本文综述了提高CaO材料水化性能的措施,包括高温煅烧法、添加剂法和表面处理法等,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作用效果进行评价,最后指出,采用多方式协同将成为提高CaO抗水化性的重要方向,以及从晶体结构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CaO易水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 水化 高温烧结 添加剂 表面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持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敬佩 马窦琴 +6 位作者 毛志平 陈拂晓 刘伟 王文焱 刘勇 周孟 杨涤心 《中国高新科技》 2021年第3期23-24,26,共3页
在“大科学”时代下,自主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跨领域协作与跨学科研究成为创新的主要趋势。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对科学技术进步的迫切要求,需要深入改革现行的科技创新的机制体制。协同创新中心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创新组织... 在“大科学”时代下,自主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跨领域协作与跨学科研究成为创新的主要趋势。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对科学技术进步的迫切要求,需要深入改革现行的科技创新的机制体制。协同创新中心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创新组织模式。文章回顾了有色金属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历程,建立了系统捆绑集成的科技创新协同机制,通过管工协同、文理渗透,将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创新相融合,有力于推动工程技术供给、扩散方面的管理问题和基本科学问题的研究,促进了人才、学科、科技三位一体协同创新的整体协调发展,是深化协同创新机制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学时代背景 协同创新 体制机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3
作者 郭俊卿 田志广 陈拂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258,共6页
为拓宽SiO_(2)气凝胶(SA)的应用领域,以E-51环氧树脂(EP)、SA作为添加剂,采用常压干燥法,逐次与酚醛树脂(PF)、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材料(EP/PF)混合,制备出SiO_(2)气凝胶/环氧树脂/酚醛树脂(SA/EP/PF)复合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为拓宽SiO_(2)气凝胶(SA)的应用领域,以E-51环氧树脂(EP)、SA作为添加剂,采用常压干燥法,逐次与酚醛树脂(PF)、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材料(EP/PF)混合,制备出SiO_(2)气凝胶/环氧树脂/酚醛树脂(SA/EP/PF)复合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孔径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SA、EP对PF隔热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嫁接到酚醛树脂分子中,可改善酚醛树脂的力学性能,当环氧树脂添加量为20%时,最大拉伸强度提高了66%,最大弯曲强度提高了62.5%;当SiO_(2)气凝胶添加比例为1%时,SiO_(2)气凝胶/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小,低至0.3185W/(m·K),隔热性能相比酚醛树脂提升16.14%,为SiO_(2)气凝胶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气凝胶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常压干燥法 力学性能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气凝胶/酚醛树脂复合材料隔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志广 郭俊卿 陈拂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166,共5页
为了拓展酚醛树脂的工程应用,采用SiO_(2)气凝胶添加相,使用直接混合的常压干燥法制备了不同比例SiO_(2)气凝胶/酚醛树脂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对该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O_(2)气凝胶以填充酚醛... 为了拓展酚醛树脂的工程应用,采用SiO_(2)气凝胶添加相,使用直接混合的常压干燥法制备了不同比例SiO_(2)气凝胶/酚醛树脂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对该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O_(2)气凝胶以填充酚醛树脂中大孔的方式与酚醛树脂聚合,形成更加密集的网络,导致酚醛树脂的平均孔径明显下降,使导热系数明显下降,当SiO_(2)气凝胶含量为1%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小,达到0.3331W/(m·K),相比酚醛树脂的隔热性能提高了12.30%,隔热性能最优,为酚醛树脂在隔热应用中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气凝胶 酚醛树脂 红外光谱 平均孔径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NH_(4)Cl-X中性凝胶电解质对柔性锌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韦威风 马景灵 +2 位作者 王广欣 张志康 姚一帆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0,143,共7页
采用聚乙烯醇(PVA)为聚合物基体,以氯化铵(NH_(4)Cl)为电解质主要成分,添加ZnCl_(2)、KI、KCl、KOH制备了3种中性凝胶电解质PVA-NH_(4)Cl-ZnCl_(2)、PVA-NH_(4)Cl-KI、PVA-NH_(4)Cl-KCl和碱性凝胶电解质PVA-KOH,分析了中性、碱性凝胶电... 采用聚乙烯醇(PVA)为聚合物基体,以氯化铵(NH_(4)Cl)为电解质主要成分,添加ZnCl_(2)、KI、KCl、KOH制备了3种中性凝胶电解质PVA-NH_(4)Cl-ZnCl_(2)、PVA-NH_(4)Cl-KI、PVA-NH_(4)Cl-KCl和碱性凝胶电解质PVA-KOH,分析了中性、碱性凝胶电解质的傅里叶红外光谱、电化学性能、保水性能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中性凝胶电解质及其组装的锌空气电池自放电性能、放电时长、比容量以及循环时长优于碱性凝胶电解质及其组装的电池;中性凝胶电解质PVA-NH_(4)Cl-KCl及其组装的电池性能最优,电解质抗拉强度可达101.40kPa,伸长率为196.43%,组装的锌空气电池比容量为793.40mAh/g,最大功率密度为1.38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锌空气电池 中性凝胶电解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尖晶石原位生成及其对耐火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国齐 李红霞 +2 位作者 杨文刚 钱凡 李勇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78-82,共5页
镁铝尖晶石是一种重要的耐火材料,除了利用其固有特性外,高温下镁铝尖晶石的原位生成包括二次尖晶石化是耐火材料显微结构和服役性能调控的重要手段,利用其膨胀效应,不仅可抵消烧结产生的收缩,提高铝镁浇注料、低碳镁碳耐火材料、铝镁... 镁铝尖晶石是一种重要的耐火材料,除了利用其固有特性外,高温下镁铝尖晶石的原位生成包括二次尖晶石化是耐火材料显微结构和服役性能调控的重要手段,利用其膨胀效应,不仅可抵消烧结产生的收缩,提高铝镁浇注料、低碳镁碳耐火材料、铝镁碳耐火材料等材料的抗侵蚀性,而且严重影响功能耐火材料的可靠性。本文首先介绍了镁铝尖晶石原位生成机理,重点讨论了气相生成尖晶石的历程以及二次尖晶石化现象,然后从氧化物体系和含碳材料体系出发,基于组成、粒度、气氛、温度及生成物形态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镁铝尖晶石原位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性能、结构调控的重要途径和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可为制备抗侵蚀性强、可靠性高的高性能耐火材料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原位反应 气相 二次尖晶石化 性能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TiF_(6)∶Mn^(4+)窄带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王晓 赵豫洁 李全安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5,143,共6页
在共沉淀和阳离子交换法的基础上,采用无氢氟酸液相法制备了K_2TiF_6∶Mn^(4+)窄带红色荧光粉,研究了氟化铵与硫酸(NH_(4)F+H_(2)SO_(4))用量以及Mn^(4+)掺杂量对样品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将K_2TiF_6∶Mn^(4+)与商用Y_3Al_5O_(12)... 在共沉淀和阳离子交换法的基础上,采用无氢氟酸液相法制备了K_2TiF_6∶Mn^(4+)窄带红色荧光粉,研究了氟化铵与硫酸(NH_(4)F+H_(2)SO_(4))用量以及Mn^(4+)掺杂量对样品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将K_2TiF_6∶Mn^(4+)与商用Y_3Al_5O_(12)∶Ce^(3+)荧光粉及氮化铟镓(InGaN)蓝光芯片组合封装出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器件。结果表明,制备的K_2TiF_6∶Mn^(4+)红色荧光粉在~360nm和~465nm附近对紫外光和蓝光具有强烈的吸收,在600~650nm范围呈现出尖锐的发射峰。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随着NH_(4)F+H_(2)SO_(4)用量的增加先增强后降低,当Mn^(4+)掺杂量为10%(摩尔分数,下同)时样品表现出浓度猝灭效应。在NH_(4)F和H_(2)SO_(4)用量均为60mmol,Mn^(4+)掺杂量为8%条件下,制备的荧光粉量子效率达到67%,用其封装的WLED器件显色指数为79.4,流明效率为80.62l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4+)掺杂 氟化物 红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对GCr15轴承钢中液析碳化物的影响
8
作者 陈楠 汪宙 +1 位作者 陈爽 李继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3,共6页
随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高端轴承钢材料的需求与研发日益迫切。目前GCr15轴承钢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高碳铬轴承钢之一,随着轴承钢洁净度的不断提高,液析碳化物对轴承钢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显得愈发重要。因此,本工作通过向GCr15... 随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高端轴承钢材料的需求与研发日益迫切。目前GCr15轴承钢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高碳铬轴承钢之一,随着轴承钢洁净度的不断提高,液析碳化物对轴承钢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显得愈发重要。因此,本工作通过向GCr15轴承钢中添加稀土Ce,研究其对轴承钢液析碳化物的影响及细质化调控机理。采用Thermo-Calc软件对GCr15轴承钢凝固过程中液析碳化物的析出行为进行热力学分析,利用XRD、OLS51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SEM-EDS等对GCr15轴承钢中液析碳化物的组成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r15轴承钢中的液析碳化物类型主要为M_(3)C、M_(7)C_(3)和M_(3)C_(2);适量添加稀土Ce可以明显降低液析碳化物数量和缩小尺寸,当GCr15轴承钢中稀土Ce含量为320×10^(-6)时,液析碳化物面积占比和最大尺寸分别降低了3.22%和16.21μm。此外,随着稀土Ce含量的增加,液析碳化物的形核核心由MnS和Al_(2)O_(3)夹杂转变为尺寸较小的Ce-O-S稀土化合物,从而达到细质化调控液析碳化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轴承钢 液析碳化物 稀土Ce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镁合金轧制成形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娜娜 李全安 +2 位作者 陈晓亚 陈培军 谭劲峰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3,共9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轻量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镁合金作为最轻的结构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在众多的镁合金制品中,镁合金板材为其主要的应用之一。但是镁合金的密排六方结构导致镁合金板材在轧制过程中的成形性较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轻量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镁合金作为最轻的结构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在众多的镁合金制品中,镁合金板材为其主要的应用之一。但是镁合金的密排六方结构导致镁合金板材在轧制过程中的成形性较差,也影响着轧后板材的性能,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1)轧制过程中板材由于应力集中容易产生边裂;(2)轧后板材的强度塑性仍较差,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大大限制了镁合金的实际应用。世界范围内生产镁合金板材的厂家通常采用在线加热轧制、高速轧制、限宽轧制、立辊预轧、电塑性轧制、累积叠轧、衬板轧制、等径角轧制、异步轧制、交叉轧制等制备镁合金板材,同时提高了镁合金板材的各项性能。本综述主要集中在对镁合金板材的边裂、晶粒的细化和织构的演变方面的研究。此外,还对上述轧制方法对镁合金板材的微观组织、织构强度和综合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最后,总结了各种轧制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镁合金板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轧制工艺 组织 成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工程用铜镍合金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
10
作者 韩秋丽 安士忠 +4 位作者 宋克兴 刘海涛 周延军 程楚 张彦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8-155,共8页
铜镍合金因具有良好的耐海水腐蚀性能、高的传热系数、优良的抗微生物附着性能和冷热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船舶海水冷凝系统、滨海电厂的热交换器等海洋工程领域。本文围绕海洋工程用铜镍合金的腐蚀行为,首先概述了铜镍合金铸态、变形... 铜镍合金因具有良好的耐海水腐蚀性能、高的传热系数、优良的抗微生物附着性能和冷热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船舶海水冷凝系统、滨海电厂的热交换器等海洋工程领域。本文围绕海洋工程用铜镍合金的腐蚀行为,首先概述了铜镍合金铸态、变形态及热处理的组织结构特点,接着归纳分析了合金元素、温度、pH值和硫离子对铜镍合金耐蚀性的影响,重点综述了合金化法、牺牲阳极法、缓蚀剂法、防腐涂料法和膜技术等铜镍合金耐蚀性的提升方法,最后展望了海洋工程用铜镍合金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耐蚀铜合金 铜镍合金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燃烧法合成纳米α-Fe_(2)O_(3)粉体
11
作者 朱雁风 徐盼盼 韩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1-456,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以Fe(NO_(3))_(3)·9H_(2)O为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制备出了纳米α-Fe_(2)O_(3)粉体。通过热分析(DTA/TG),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以Fe(NO_(3))_(3)·9H_(2)O为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制备出了纳米α-Fe_(2)O_(3)粉体。通过热分析(DTA/TG),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分析,探讨了影响燃烧的因素和纳米粉体的性能。结果表明,当金属离子与柠檬酸比例为1:1,pH=3-5时制备的干凝胶,在300℃引燃,可以充分燃烧。凝胶燃烧完成后在500℃煅烧1小时,可以得到尺寸大小在40-50 nm左右的高分散纳米α-Fe_(2)O_(3)粉体。制备出的纳米α-Fe_(2)O_(3)粉体具有优异光催化性能,降解初始浓度为10 mg/L的罗丹明B溶液时,纳米α-Fe_(2)O_(3)粉体最佳投入量为0.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 溶胶凝胶自蔓延法 纳米粉体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微粒轰击对TC11钛合金组织和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武永丽 熊毅 +5 位作者 陈正阁 查小琴 岳赟 刘玉亮 张金民 任凤章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143,共7页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技术对层片组织的TC11钛合金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对比研究了表面纳米化处理前、后TC11钛合金的室温高周疲劳行为;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比分析了高周疲劳断口...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技术对层片组织的TC11钛合金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对比研究了表面纳米化处理前、后TC11钛合金的室温高周疲劳行为;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比分析了高周疲劳断口及断口附近的微观组织形貌。结果表明:经SFPB处理后在钛合金表层产生了30~50μm厚的纳米层,纳米晶尺寸在5~15 nm左右;疲劳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在相同应力级别下的疲劳寿命提高了约8~10倍,疲劳条带宽度变窄,且随着加载级别的降低,疲劳寿命提高的倍数逐渐增加;SFPB前、后疲劳断口均由疲劳源区、裂纹扩展区、瞬断区三部分组成,但SFPB处理后的疲劳源由处理前的表层移至次表层;SFPB处理态试样疲劳加载后表层组织仍为纳米量级,但次表层组织中出现大量的形变孪晶、位错缠结以及少量的形变诱导马氏体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微粒轰击 TC11钛合金 表面纳米化 高周疲劳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Mg-11Gd-3Y-0.6Ca-0.5Zr合金显微组织和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帅 李全安 +3 位作者 朱宏喜 陈晓亚 王颂博 关海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0070-20075,共6页
本工作以Mg-11Gd-3Y-0.6Ca-0.5Zr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固溶和时效热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带能谱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热处理前后及腐蚀后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物相进行分析,并采用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前后合... 本工作以Mg-11Gd-3Y-0.6Ca-0.5Zr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固溶和时效热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带能谱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热处理前后及腐蚀后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物相进行分析,并采用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前后合金的耐腐蚀性。结果表明:合金铸态组织由α-Mg基体和沿晶分布的粗大共晶相Mg 5Gd、Mg 24 Y 5和Mg 2Ca组成,经固溶时效后,共晶相种类没有改变,但第二相变得细小、弥散,呈颗粒状和短棒状均匀分布在基体上。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热处理显著提高了合金的耐蚀性,其中,时效态合金的腐蚀速率最小,自腐蚀电位最高,腐蚀电流密度最小,合金的耐蚀性最好,表现为轻微的均匀腐蚀,其次为固溶态、铸态。合金表面的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1Gd-3Y-0.6Ca-0.5Zr 固溶 时效 显微组织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镁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鲍键 李全安 +2 位作者 陈晓亚 张迁 陈籽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119,共12页
镁合金因其优异的轻质性、较高的比强度和优良的可回收性等优点在汽车工业、3C产品、航天航空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虽然挤压镁合金在市场的应用率稳步增长,但挤压镁合金的商业应用率与挤压铝合金的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镁合金因其优异的轻质性、较高的比强度和优良的可回收性等优点在汽车工业、3C产品、航天航空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虽然挤压镁合金在市场的应用率稳步增长,但挤压镁合金的商业应用率与挤压铝合金的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挤压镁合金的可挤压性差、拉伸-压缩屈服不对称、绝对强度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商业发展。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和挤压效率能有效地扩大镁合金的商业化应用范围,而合金成分和热挤压工艺参数是影响挤压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研究人员从合金化设计和挤压工艺方面着手,对挤压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强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简述了镁合金在挤压过程中出现热裂现象的原因、机理以及影响因素,概述了热挤压过程中合金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总结了动态再结晶的形核机理和织构弱化的机制,讨论了挤压参数(挤压温度、挤压速率、挤压比)对挤压态合金性能的影响规律。从合金成分设计、合金体系方面详细地综述了近年来Mg-Al、Mg-Zn、Mg-Sn、Mg-RE系高强度挤压镁合金的研究进展,并且分析了高强度挤压镁合金的强化机理。根据目前挤压镁合金与挤压铝合金在性能上存在的差距,对挤压镁合金提出了新的合金设计思路和工艺路线,并展望了未来高性能镁挤压合金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挤压性 挤压参数 织构 高强度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钼共掺杂氧化锌粉末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南南 李继文 +4 位作者 刘伟 李武会 张玉栋 雷金坤 徐流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31,共7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铝(Al)单元掺杂及铝(Al)、钼(Mo)共掺杂氧化锌(AZO、AZMO)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荧光分光光度计(PL)、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TG-DTA差热分析、激光粒度分...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铝(Al)单元掺杂及铝(Al)、钼(Mo)共掺杂氧化锌(AZO、AZMO)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荧光分光光度计(PL)、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TG-DTA差热分析、激光粒度分析仪、四探针电阻测试仪等测试手段,探究了Al单元掺杂和Al、Mo共掺对AZO、AZMO粉体结构、形貌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ZO和AZMO纳米粉体为结晶度良好的六方纤锌矿结构。Al、Mo掺杂浓度影响纳米氧化锌粉体形貌、晶体结构及光电性能。随着Al、Mo掺杂浓度的增加,粉体的结晶质量降低,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光电性能先变好后变差。适度的Al、Mo共掺杂可使氧化锌禁带宽度和电阻率达到最优匹配,改善氧化锌的近紫外发光和蓝色发光特性。在掺杂浓度为m(Al)∶m(Mo)=1∶3时,纳米粉体的综合光电性能最佳,禁带宽度为3.392 eV,电阻率为20.3Ω·m,紫外发光峰强度最大,且出现了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铝钼共掺杂 纳米氧化锌 禁带宽度 光致发光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11Gd-2Y-1.5Ag-0.5Zr合金的高温蠕变行为 被引量:4
16
作者 关海昆 李全安 +2 位作者 陈晓亚 张帅 王颂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26-6130,共5页
本工作研究了Mg-11Gd-2Y-1.5Ag-0.5Zr合金在225~275℃/110~150 MPa条件下的高温蠕变行为和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合金在225℃/110~150 MPa蠕变状态下,蠕变应力指数n=3.4,蠕变机制为位错滑移机制;在250℃/110~150 MPa蠕变状态下,蠕变应力指... 本工作研究了Mg-11Gd-2Y-1.5Ag-0.5Zr合金在225~275℃/110~150 MPa条件下的高温蠕变行为和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合金在225℃/110~150 MPa蠕变状态下,蠕变应力指数n=3.4,蠕变机制为位错滑移机制;在250℃/110~150 MPa蠕变状态下,蠕变应力指数n=4.7,蠕变机制为位错滑移机制;在275℃/110~130 MPa蠕变状态下,蠕变应力指数n=5.8,蠕变机制为位错滑移机制;在275℃/130~150 MPa蠕变状态下,蠕变应力指数n=10.5,幂律蠕变定律失效,蠕变机制较为复杂。根据蠕变激活能Q值对蠕变机制的分析结果与蠕变激活能n值分析结论基本一致。合金在同一温度下,晶粒尺寸随着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应力下,晶粒尺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本研究中,110~150 MPa的高应力范围内,合金在250℃以下有着良好的抗蠕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1Gd-2Y-1.5Ag-0.5Zr 蠕变行为 应力指数 蠕变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m系镁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来东 李全安 +1 位作者 陈晓亚 兖利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6-194,共9页
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广泛的发展潜力,但其强度和塑性比轻质结构材料铝合金低,限制了镁合金的应用。合金化是提高镁合金力学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加入适当的合金元素,来改善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如常见的ZK系... 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广泛的发展潜力,但其强度和塑性比轻质结构材料铝合金低,限制了镁合金的应用。合金化是提高镁合金力学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加入适当的合金元素,来改善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如常见的ZK系、AZ系等变形镁合金具有优异的成型性能,但由于其室温和高温强度仍然较低,限制了ZK系、AZ系镁合金的适用范围。稀土元素Sm在Mg中有较高的固溶度,且随着温度降低,其固溶度减小,形成了过饱和的固溶体,时效处理后析出耐热性能好的含Sm的析出相,强化Mg基体;因此Mg-Sm系镁合金具有良好的固溶强化和时效硬化响应。采用多元合金化的思路,在Mg-Sm系镁合金中加入Gd、Y、Nd、Zn、Al、Ca等元素,改善合金的显微组织,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国内外学者对Mg-Sm系镁合金的时效过程、时效析出相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总结Mg-Sm系合金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合金体系系统地介绍了Mg-Sm-Gd系、Mg-Sm-Y系、Mg-Sm-Nd系、Mg-Sm-Zn系、Mg-Sm-Al系和Mg-Sm-Ca系合金在不同热处理状态和成型工艺下的组织和性能,综述了合金化对Mg-Sm系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Mg-Sm系合金时效析出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Mg-Sm系合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m系合金 显微组织 时效析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