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色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态势 被引量:11
1
作者 柴立元 颜旭 +5 位作者 王云燕 张克 闵小波 周玉琳 柯勇 廖舟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共12页
有色金属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军工建设及高技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石,对提升我国整体实力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战略资源。然而,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正遭遇资源、能源及环境多方面挑战,已经成... 有色金属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军工建设及高技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石,对提升我国整体实力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战略资源。然而,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正遭遇资源、能源及环境多方面挑战,已经成为制约有色金属冶金绿色发展的主要瓶颈。清洁冶金是创新有色金属冶金发展的模式,采用清洁的能源、资源进行“无废”的全生命周期生产,是有色金属冶金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本文系统分析了有色金属冶金发展现状、绿色发展成效,全面梳理了清洁冶金对缓解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有色金属清洁冶金发展路径,详细阐述了资源替代、能源替代和全生命周期下的有色金属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态势,并展望了未来有色金属清洁生产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 清洁冶金 污染控制技术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锌类渣尘处理技术现状与绿色浸出新工艺应用潜力分析
2
作者 王云燕 罗永健 +3 位作者 张李敏 柯勇 李云 闵小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74-1699,共26页
铁酸锌是硫化锌精矿焙烧-浸出过程和高炉炼铁过程产生的一种难溶、强稳定性副产物,高效分解铁酸锌对金属资源回收和固体废物减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现有的铁酸锌类固废处理技术,对比了火法强化焙烧工艺与湿法浸出工艺的优劣... 铁酸锌是硫化锌精矿焙烧-浸出过程和高炉炼铁过程产生的一种难溶、强稳定性副产物,高效分解铁酸锌对金属资源回收和固体废物减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现有的铁酸锌类固废处理技术,对比了火法强化焙烧工艺与湿法浸出工艺的优劣。基于现有火法工艺能耗高、渣量大与湿法浸出工艺沉铁难、锌损失率高等问题,系统梳理了铁酸锌溶解行为与机理;借鉴单质铜、一价铜离子和二价铜离子对黄铜矿、赤铁矿等矿物酸溶强化作用,创新提出了铁酸锌类固废/烟尘的铜粉还原浸出新工艺,突破了铁酸锌高效溶解的瓶颈,实现了铁酸锌的高效分解与回收,深入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锌 铜粉 强化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炼锌铁渣矿相转化形成磁铁矿新技术
3
作者 王晓乐 吴佳蕙 +5 位作者 张文超 王云燕 史美清 柯勇 王庆伟 颜旭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2,共9页
湿法炼锌浸出液除铁过程会产生铁矾渣、针铁矿渣等铁渣危废,渣量大且毒性强,其处理易引发二次污染等问题。创新提出了磁铁矿转化新方法,并研发“预酸洗除杂—亚铁诱导转化—磁选分离”的铁渣处理新工艺。通过酸洗处理,可有效去除铁渣中... 湿法炼锌浸出液除铁过程会产生铁矾渣、针铁矿渣等铁渣危废,渣量大且毒性强,其处理易引发二次污染等问题。创新提出了磁铁矿转化新方法,并研发“预酸洗除杂—亚铁诱导转化—磁选分离”的铁渣处理新工艺。通过酸洗处理,可有效去除铁渣中的可溶态及微溶态杂质,如硫酸钙、硫酸锌,极大避免了杂质对转化过程的抑制作用。对于亚铁诱导转化过程,通过控制碱性环境下加入一定配比的亚铁离子(Fe^(2+)),可使渣中含铁物相高效转化为磁铁矿。进一步通过磁选分离,可得到磁铁矿精矿和多金属尾矿。其中,多金属尾矿中主要富集了Mg、Al、Mn、Ca、Zn等杂质金属,其含量为磁铁矿精矿的2倍以上;磁铁矿精矿中铁含量可达61%,远高于转化前铁渣中铁的含量(31.6%~42.8%),具有资源化利用的潜力。该技术实现了铁渣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兼具操作简单、反应温和、不引入杂质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锌 磁铁矿 磁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色冶金汞污染控制及资源回收技术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柴立元 刘恢 +3 位作者 邬俊 沈锋华 向开松 陈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61,共11页
汞是国际公约重点管控的重金属,其原生矿产开采即将全面禁止,但汞及其化合物在化工、军工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色冶金行业是我国主要的汞排放源之一,面临巨大的汞污染减排压力,将汞污染物转化为汞资源,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汞... 汞是国际公约重点管控的重金属,其原生矿产开采即将全面禁止,但汞及其化合物在化工、军工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色冶金行业是我国主要的汞排放源之一,面临巨大的汞污染减排压力,将汞污染物转化为汞资源,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汞污染物的危害,而且能够有效保障国家汞资源安全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团队在有色冶金“高温、高硫”烟气中高浓度汞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回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全面梳理总结了国内外有色冶金行业汞污染排放控制和资源回收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旨在为有色冶金行业绿色发展和汞资源经济性循环利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冶金 汞污染控制 含汞废物 资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040年冶金工程科技前沿与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柴立元 王海鹰 +3 位作者 闵小波 刘恢 王庆伟 古黄玲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6,共13页
促进冶金工业绿色、低碳、循环、智能、高端化发展,建立低碳、绿色化的新型冶金工业体系,保障国家金属资源、能源与生态安全,支撑制造强国、“双碳”、美丽中国等建设是我国重要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立足全球视野,我国尚处于冶金工业中... 促进冶金工业绿色、低碳、循环、智能、高端化发展,建立低碳、绿色化的新型冶金工业体系,保障国家金属资源、能源与生态安全,支撑制造强国、“双碳”、美丽中国等建设是我国重要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立足全球视野,我国尚处于冶金工业中低端制造阶段,需要将金属资源端自主可控、智能化制造、环境保护和国家安全维护作为有机整体,开展冶金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本文概括了世界冶金工程科技前沿及发展趋势,详细分析了我国冶金工程科技发展愿景,提出了面向2040年我国冶金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包括总体发展思路、重点战略任务以及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最后,从超前布局未来冶金颠覆性技术、重构冶金行业一体化产业创新链、构建精尖人才体系、完善政策标准体系、构建国家经济核心技术驱动力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对冶金工业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工业 工程科技 冶金工程 技术预见 冶金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酸锌基固废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
6
作者 罗永健 王云燕 +4 位作者 徐慧 彭聪 李云 柯勇 闵小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3,共11页
工业生产作为全球发展和进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生产原料中的有价成分在生产过程中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以浸出残渣或炉渣的形式残留,如锌、铁等。铁酸锌是锌冶金和钢铁冶金渣尘中锌铁的主要赋存形式,因其性质稳定,难... 工业生产作为全球发展和进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生产原料中的有价成分在生产过程中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以浸出残渣或炉渣的形式残留,如锌、铁等。铁酸锌是锌冶金和钢铁冶金渣尘中锌铁的主要赋存形式,因其性质稳定,难以回收,造成大量资源损失。对现有的铁酸锌分解技术作了综合评述,并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前景。经对火法、湿法、火法-湿法联合处理工艺作比较后,且考虑锌冶金发展现状,发现热酸浸出工艺是一种较好的铁酸锌分解方法。但是,沉铁渣产量大、处理难度大等问题限制了该工艺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现有问题,提出将热酸浸出工艺与还原浸出工艺有机结合,可投加少量具有还原性的原料或中间产物,在保证铁酸锌分解效率的同时,降低体系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实现工艺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对于热酸浸出工艺向还原浸出工艺的转变,虽反应条件更温和、除铁过程锌铁共沉淀减少,但实际应用中还原剂的选择仍需妥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酸锌 锌浸出渣 火法处理技术 湿法处理技术 火法-湿法联合工艺 还原浸出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铅锌冶炼技术现状与火法熔池炼锌技术潜力分析
7
作者 闵小波 王鑫 +9 位作者 任浩宇 王萌 陈功夫 田秉东 王云燕 米贵良 王唯任 彭聪 柯勇 李云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共12页
随着高品质硫化锌精矿逐渐减少,未来锌冶炼原料将从高品位硫化矿转向低质高杂铅锌混合矿、氧化矿、氧硫混合矿及含锌二次资源等。针对原料变动带来的挑战,总结了当下铅锌资源现状,主流的锌冶炼方法,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及适用性,重点论述... 随着高品质硫化锌精矿逐渐减少,未来锌冶炼原料将从高品位硫化矿转向低质高杂铅锌混合矿、氧化矿、氧硫混合矿及含锌二次资源等。针对原料变动带来的挑战,总结了当下铅锌资源现状,主流的锌冶炼方法,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及适用性,重点论述了未来原料变动、环保政策、无废低碳等新挑战下,现有复杂锌资源回收方法原理及其局限性。结合未来绿色低碳冶金发展趋势,探讨了目前火法短流程直接炼锌技术在处理复杂含锌物料上的机遇与挑战。依托现代熔池熔炼强化冶金技术优势,分析了火法熔池直接炼锌技术可行性,展望了未来复杂含锌物料熔池炼锌技术发展前景与待突破的技术瓶颈,为未来锌冶炼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复杂资源 氧硫混合矿 锌冶炼 熔池炼锌 绿色低碳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黄金绿色冶金发展潜力研究
8
作者 柴立元 颜旭 +5 位作者 杨洪英 王云燕 佟琳琳 王海鹰 史美清 韩雯雯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黄金是稀缺的全球性战略资源,黄金工业亟需顺应绿色、低碳、智能的发展趋势,以绿色冶金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绿色冶金技术发展、氰化尾渣处理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黄金工业绿色转型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资源约束、环境挑战... 黄金是稀缺的全球性战略资源,黄金工业亟需顺应绿色、低碳、智能的发展趋势,以绿色冶金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绿色冶金技术发展、氰化尾渣处理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黄金工业绿色转型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资源约束、环境挑战、科技应用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我国黄金工业的需求背景与行业概况,从国际、国内两方面系统梳理了黄金绿色冶金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进一步讨论了黄金氰化尾渣处理现状及技术应用情况。在全面把握黄金工业现状的基础上,研判了黄金绿色冶金技术发展潜力,提出了有色伴生金冶炼和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是突破传统黄金资源限制的重要方向、高端新材料是黄金科技属性彰显下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智能化转型是黄金工业生产模式革新与效率提升的战略路径、产业融合集群化是黄金工业生态重构与协同创新的优选方案等技术性判断。为此建议,加强黄金氰化尾渣安全利用与“生态回归”大规模消纳、加强黄金科技属性开发与高端利用、推进有色金属-黄金产业融合发展,精准保障我国黄金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 绿色冶金 无氰提金 氰化尾渣 黄金高端材料 有色金属-黄金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铍铁渣铁物相焙烧重构强化铍和铁浸出分离
9
作者 余林 曾文明 +6 位作者 柯勇 谢奕斌 王云燕 廖舟 颜旭 周玉琳 闵小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35-3344,共10页
提出一种铁物相重构强化含铍铁渣中铍、铁浸出分离的新思路,旨在实现铍的选择性分离回收。铁渣中,铁以FeOOH(66.4%,质量分数,下同)和(NH_(4))Fe(SO_(4))_(2)·12H_(2)O(33.6%)形态赋存,铍主要以Be(OH)_(2)形态赋存。在铍、铁酸性溶... 提出一种铁物相重构强化含铍铁渣中铍、铁浸出分离的新思路,旨在实现铍的选择性分离回收。铁渣中,铁以FeOOH(66.4%,质量分数,下同)和(NH_(4))Fe(SO_(4))_(2)·12H_(2)O(33.6%)形态赋存,铍主要以Be(OH)_(2)形态赋存。在铍、铁酸性溶出过程中,存在铍、铁同步溶出或铍提取率低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700℃时焙烧2 h,可将铁物相由FeOOH和(NH_(4))Fe(SO_(4))_(2)·12H_(2)O均转化为酸稳定性强的α-Fe_(2)O_(3),而铍矿相则转化为BeO。在焙烧产物粒度小于75μm、H_(2)SO_(4)浓度为1.5 mol/L、固液比为1:5 g/mL、浸出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通过酸性浸出,铍提取率高达97.5%,铁提取率仅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铍铁渣 焙烧 物相重构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强化铅冶炼炉渣基胶凝材料固化含砷石膏渣 被引量:1
10
作者 柯勇 曾文明 +9 位作者 邓承宇 王云燕 李云 彭聪 曹俊杰 颜旭 王海鹰 鲁兴武 曾平生 闵小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3-80,共8页
工业生产过程中,含砷烟气与含砷废水处理过程常伴随含砷石膏渣的产排,由于含砷石膏渣资源化价值较低且为危险废物,其低成本无害化处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研究基于“以废治废”的思路,利用铅冶炼炉渣基胶凝材料固化含砷石膏渣,引入微波... 工业生产过程中,含砷烟气与含砷废水处理过程常伴随含砷石膏渣的产排,由于含砷石膏渣资源化价值较低且为危险废物,其低成本无害化处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研究基于“以废治废”的思路,利用铅冶炼炉渣基胶凝材料固化含砷石膏渣,引入微波辐照养护替代传统的恒温恒湿养护。结果表明,500 W微波辐照1.5 min,固化体抗压强度及砷浸出毒性与恒温恒湿养护7 d相当。抗压强度达3.09 MPa,As浸出毒性低于0.5 mg/L以下,满足《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19)要求。进一步的水化反应特征及砷固化行为研究显示,该体系水化产物以C-(Al/Fe)-S-H(水合硅酸钙或者水合硅铝/铁酸钙)凝胶与钙矾石为主,微波辐照可抑制胶凝体系中钙矾石的生成。因此,砷的固化主要依赖于C-(Al/Fe)-S-H凝胶的物理封装与包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固化 微波 碱激发胶凝材料 含砷石膏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宗难消纳工业固体废物“地球宏循环”生态回归研究
11
作者 柴立元 柯勇 +12 位作者 王云燕 李金惠 李会泉 吴玉锋 罗旭彪 张作泰 刘建国 闵小波 温宗国 顾一帆 李青竹 颜旭 史美清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5,共8页
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新增及堆存量大、生态环境影响突出,因而强化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多层级循环利用并实现“去存量、减增量”,成为事关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本文剖析了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面临的突出挑战,... 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新增及堆存量大、生态环境影响突出,因而强化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多层级循环利用并实现“去存量、减增量”,成为事关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本文剖析了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面临的突出挑战,在参照国际先进理念、把握现阶段循环经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球宏循环”新概念并阐述了构建背景与内涵要素。着力突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仿天然矿化重构与矿山回填、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类土壤化”转化与生态回归利用、历史遗留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堆场“生态平衡”与风险控制、“地球宏循环”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平台等“地球宏循环”研究新范式,精准应用“地球宏循环”概念,构建循环型绿色生产模式,创建难消纳工业固体废物“地球宏循环”模式,以系统化设计驱动循环型社会创建,逐步实现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大规模处理与处置以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生态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体废物 地球宏循环 生态回归 循环利用 大规模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侧吹双炉连续炼铜熔炼过程元素的分配规律
12
作者 吴星月 陈凤阳 +4 位作者 陈朝辉 侯彦青 何恩 张小雪 谢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4-1318,共15页
基于工业生产数据,研究了赤峰双炉连续炼铜工艺中双侧吹炉熔炼时元素在渣金中的分配规律,重点研究不同渣型、富氧浓度、熔炼温度对熔炼渣铜含量的热力学影响规律,分析不同熔渣体系中Cu、Fe和S元素在渣相和冰铜相中的平衡分配规律,从而... 基于工业生产数据,研究了赤峰双炉连续炼铜工艺中双侧吹炉熔炼时元素在渣金中的分配规律,重点研究不同渣型、富氧浓度、熔炼温度对熔炼渣铜含量的热力学影响规律,分析不同熔渣体系中Cu、Fe和S元素在渣相和冰铜相中的平衡分配规律,从而实现优化熔炼工艺,提高炼铜的产率和品质的目的。将模拟计算得到的优化参数应用于双炉连续炼铜工艺实际的熔炼过程中。结果表明:最优的熔炼参数如下,CaO含量为1.2%~1.5%、MgO含量约为1.5%、Al_(2)O_(3)含量约为2%、SiO_(2)含量约为10%、铁硅比约为2.5、富氧浓度约为85%、熔炼温度为1300~1340℃。在此条件下,实际生产出的冰铜品位保持在75%,较优化前提高约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元素分配 热力学 多元相平衡 渣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渣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大规模消纳潜力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熠 邹伟民 +5 位作者 李青竹 李圣图 侯双乐 柯勇 杨卫春 王云燕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9,共12页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飞速发展,全球锂盐需求迅猛增长。现有锂矿石提锂工艺产生大量锂渣,我国锂渣年排放量已超过1500万t,综合利用率较低,主要利用方向为水泥、混凝土等建材领域,但随着相关标准逐步严格,如何规模化利用锂渣成为亟待解决的...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飞速发展,全球锂盐需求迅猛增长。现有锂矿石提锂工艺产生大量锂渣,我国锂渣年排放量已超过1500万t,综合利用率较低,主要利用方向为水泥、混凝土等建材领域,但随着相关标准逐步严格,如何规模化利用锂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讨论锂渣用于制备建筑材料、合成无机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锂渣中金属资源回收、制备沸石分子筛等高值利用方式以及锂渣土壤化大规模生态回归消纳途径,为锂渣的资源化利用与大规模消纳提供建议,为锂盐行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矿石 浸出渣 建材 无机材料 金属回收 沸石 资源化利用 土壤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铜熔炼渣中铅、砷赋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云燕 张富 +5 位作者 王静雯 柯勇 吴禧龙 彭聪 李云 闵小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5,共11页
为了探明铜熔炼渣中铅/砷的环境活性、分布规律及其赋存含量与熔炼渣组分的关系,为熔炼过程铅、砷的调控及铜熔炼渣/尾矿渣铅砷污染防控奠定基础,采用ICP-OES、XRF、XRD、化学分析、化学物相分析、SEM、MLA等技术方法,深入分析四种来源... 为了探明铜熔炼渣中铅/砷的环境活性、分布规律及其赋存含量与熔炼渣组分的关系,为熔炼过程铅、砷的调控及铜熔炼渣/尾矿渣铅砷污染防控奠定基础,采用ICP-OES、XRF、XRD、化学分析、化学物相分析、SEM、MLA等技术方法,深入分析四种来源的典型铜熔炼渣中铅、砷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熔炼渣以铁、硅为主,由铁橄榄石和磁铁矿组成,其中铅占比0.2%~2%,砷占比0.02%~0.6%。铅、砷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70%以上的铅以其他铅的化学物相形式存在,90%以上的砷以砷酸盐和玻璃体砷的化学物相形式存在。铅、砷的浸出毒性浓度随着熔炼渣粒径减小和晶型变差而增加,部分粒径-0.074 mm的熔炼渣中铅、砷浸出浓度均超过U.S.EPA标准限值(5 mg/L)。此外,铅、砷主要赋存于硅酸盐玻璃体矿物相中,玻璃体中铅与碱度、砷与碱度以及铅、砷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熔炼渣 化学物相 赋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压浸出工艺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5
作者 黎泽 王淼 +2 位作者 史美清 项紫薇 王庆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8-72,共15页
湿法冶金技术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产业,然而常温常压浸出工艺处理低品位难选冶矿物时,存在浸出效率低的技术瓶颈。氧压浸出工艺通过在密闭容器内将反应温度提升至常压沸点以上,维持富氧环境,改善浸出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增强其动力学参数... 湿法冶金技术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产业,然而常温常压浸出工艺处理低品位难选冶矿物时,存在浸出效率低的技术瓶颈。氧压浸出工艺通过在密闭容器内将反应温度提升至常压沸点以上,维持富氧环境,改善浸出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增强其动力学参数及物质传输效率,可有效提升浸出效率。系统阐释了该工艺的核心原理及其在锌、铜、镍等有色金属矿领域、贵金属领域以及二次资源有价元素提取方面的应用现状,通过典型工业案例的技术特性分析,总结了该工艺的技术特点、核心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揭示了氧压浸出工艺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为有色冶炼行业技术革新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压浸出 湿法冶金 资源回收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海拔复杂铜硫矿选矿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16
作者 刘玫华 简胜 +3 位作者 吴海军 张晶 杨东 刘朝兴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5,56,共6页
采用两段铜硫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铜硫分离工艺对某高海拔铜矿进行了选矿工艺优化试验研究。两段铜硫混合浮选采用异步浮选方法,使用对铜选择性好的KMY-1铜捕收剂进行铜硫分离,可高效回收微细粒级嵌布难选铜矿物。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 采用两段铜硫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铜硫分离工艺对某高海拔铜矿进行了选矿工艺优化试验研究。两段铜硫混合浮选采用异步浮选方法,使用对铜选择性好的KMY-1铜捕收剂进行铜硫分离,可高效回收微细粒级嵌布难选铜矿物。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3.06%、铜回收率78.29%的铜精矿,比现场生产流程得到的铜精矿铜品位和铜回收率分别提高了2.92百分点和9.59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硫矿 次生铜 异步浮选 混合浮选 铜捕收剂 铜精矿 工艺优化 铜硫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冶炼固废的资源环境属性解析与处理处置建议
17
作者 王云燕 卢扬琴 +5 位作者 唐巾尧 徐慧 柯勇 李云 彭聪 闵小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有色冶金过程中产生与排出的固体废物兼具资源属性与环境属性,且二者交互影响,明确固废的资源环境属性是提高其高值化利用的关键。针对铅冶炼过程固废资源环境属性认知不足的问题,解析了铅冶炼固废的资源环境属性,确定了固废源解析清单... 有色冶金过程中产生与排出的固体废物兼具资源属性与环境属性,且二者交互影响,明确固废的资源环境属性是提高其高值化利用的关键。针对铅冶炼过程固废资源环境属性认知不足的问题,解析了铅冶炼固废的资源环境属性,确定了固废源解析清单,并提出固废的处理与处置策略,为铅冶炼系统固废的分类处置、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基于对铅冶炼固体废物性质的全面分析、元素形态及物相嵌布的深入解析,建立了铅冶炼固废元素含量的解析清单与浸出毒性的解析清单。固废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化时需注意多金属回收和有害元素分离与稳定化、无害化。铅冶炼系统几乎所有固体废物都含有铜、铅、锌、砷、镉和铬。采集的20种固废样品中有13种属于高浸出危险性固废,5种属于低浸出危险性固废,只有2种属于一般固废。环保污泥具有有毒重金属的所有形态,是非常危险的固体废物。每一种渣中元素的赋存状态各不相同。如烟气处理酸泥与铅精炼氧化渣主要成分为均为铅(51.2%、41.1%),但其中的铅分别以硫酸铅及氧化铅、单质铅的形式存在,烟气处理酸泥中的铅主要以残渣态赋存,而氧化渣中的铅则主要以酸可提取态、可氧化态形式存在。铅冶炼固废资源化回收过程应注意部分重金属元素的影响,进行分离除杂;对于环保污泥、石膏渣等有价金属含量均较低,重金属浸出毒性高、迁移能力强的固废则需重点关注进行处理处置,降低其环境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冶炼 固体废物 资源属性 环境属性 解析清单 固废处理与处置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铜电解阳极泥常压氧化酸浸脱铜镍工艺研究
18
作者 邬建辉 李丹 +3 位作者 唐家佳 张鹏 刘恢 邬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49,共10页
黑铜电解阳极泥是以含铜电镀污泥、废电子线路板、废杂铜、含铜残渣等含铜杂料火法熔炼得到的黑铜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富集了大量的锡、铜、铅、镍、锑等金属,成分复杂且波动较大。目前,铜阳极泥的回收均需先脱除贱金属,主要方法有常规... 黑铜电解阳极泥是以含铜电镀污泥、废电子线路板、废杂铜、含铜残渣等含铜杂料火法熔炼得到的黑铜在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富集了大量的锡、铜、铅、镍、锑等金属,成分复杂且波动较大。目前,铜阳极泥的回收均需先脱除贱金属,主要方法有常规的硫酸浸出法、焙烧+酸浸法、臭氧强化酸浸法、硝酸氧化酸性浸出法、氯化催化浸出法以及加压氧化浸出法等。对于黑铜电解阳极泥来说,目前的处理工艺存在浸出率低,或处理成本高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现有工艺存在的不足,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手段,分析了黑铜电解阳极泥中铜、镍、锡及铅等的存在形式,并提出以稀硫酸为浸出剂,工业氧(99%)、硫酸铁及氯化钠为助浸剂,常压浸出脱铜镍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法,通过改变硫酸浓度、三价铁离子浓度、氯离子浓度、液固比、氧气流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浸出参数,研究了黑铜电解阳极泥中铜、镍的浸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130 g/L、三价铁离子浓度8 g/L、氯离子浓度4 g/L、液固比6 mL/g、氧气流速0.3 min/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 h的优化条件下,铜、镍的浸出率分别为98.21%、99.59%。该方法实现了黑铜电解阳极泥在硫酸体系中铜镍高效浸出,成本较低,浸出后液经pH调节,其中的铜、镍可分别用Lix984和HBL110萃取剂直接萃取,经后续处理可以分别得到电积铜和硫酸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铜电解阳极泥 常压氧化浸出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绿色低碳冶金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陈建东 郝泰旭 +6 位作者 史美清 张理源 颜旭 梁彦杰 赵飞平 王庆伟 柴立元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5年第11期1-15,共15页
在全球“双碳”目标推进背景下,有色冶金行业面临严峻的减排与能效提升压力。镁作为典型轻质金属,兼具重要应用价值与战略意义,被誉为21世纪最具前景的绿色工程材料。但镁在冶炼过程中存在高能耗、高碳排放及废渣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已... 在全球“双碳”目标推进背景下,有色冶金行业面临严峻的减排与能效提升压力。镁作为典型轻质金属,兼具重要应用价值与战略意义,被誉为21世纪最具前景的绿色工程材料。但镁在冶炼过程中存在高能耗、高碳排放及废渣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镁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本文从清洁冶金视角出发,系统梳理电解法、皮江法等主流镁冶金工艺的技术特征,深入剖析制约其环保性能的核心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总结近年来镁冶炼工艺在节能降碳方面的优化成果,并重点阐述真空碳热还原、真空铝热还原、电内热法快速炼镁、复式竖罐免精炼原镁冶炼、南非MTMP法等新兴技术在能效提升与排放削减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潜力,并提出了未来镁绿色低碳冶金技术展望,旨在为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冶金 皮江法 节能降耗 减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侧吹双炉连续炼铜渣型优化
20
作者 吴星月 陈凤阳 +4 位作者 陈朝辉 何恩 张小雪 侯彦青 谢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76-3489,共14页
利用FactSage软件研究了赤峰双炉连续炼铜过程中不同渣系和造渣剂添加量对熔渣熔点、黏度的热力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熔炼渣熔点是随CaO、SiO_(2)、MgO以及Al_(2)O_(3)添加量增加而增大的。当吹炼渣中CaO含量超过15%时,吹炼渣的熔点迅... 利用FactSage软件研究了赤峰双炉连续炼铜过程中不同渣系和造渣剂添加量对熔渣熔点、黏度的热力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熔炼渣熔点是随CaO、SiO_(2)、MgO以及Al_(2)O_(3)添加量增加而增大的。当吹炼渣中CaO含量超过15%时,吹炼渣的熔点迅速升高。熔炼渣黏度随CaO、SiO_(2)和MgO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随Al_(2)O_(3)添加量增加而增大。结合生产实际得出:随着熔炼温度从1200℃升高至1350℃,熔体黏度由0.3 Pa·s降低至0.128 Pa·s。吹炼渣黏度比熔炼渣黏度小,随CaO和SiO_(2)添加量增加而减小,说明适当升高温度和造渣剂添加量有助于提高渣的流动性。在1340℃熔炼时,最优熔炼渣型组成为CaO 2.5%~3%,SiO_(2)20%~22%,MgO 1.5%,Al_(2)O_(3)4%~4.5%,铁硅比为1.9~2.0。在1280℃吹炼时,最优熔炼渣型组成为CaO 8.5%~9.5%,SiO_(2)1.5%~2.5%,铁含量在30%左右,铁钙比为3.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tSage 铜冶炼 铜渣 渣型优化 熔化温度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