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镓基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陆奔 李安敏 +2 位作者 杨树靖 袁子豪 惠佳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6-180,共15页
镓基液态金属具有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流动性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和应用前景的功能材料。镓基液态金属与其他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的镓基液态金属复合材料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为解... 镓基液态金属具有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流动性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和应用前景的功能材料。镓基液态金属与其他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的镓基液态金属复合材料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为解决柔性电子、热调控和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的挑战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并表现出重大潜力。磁性粒子的引入可以使镓基液态金属具有良好的磁性能。作为一种新兴的磁性功能材料或磁性智能材料,磁性镓基液态金属复合材料在柔性电子、微电机、靶向给药、热调控、屏蔽与吸波等领域已展现出初步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磁性镓基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从基础研究、磁力控制、磁热控温、屏蔽与吸波四个方面综述了磁性镓基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说明了这种复合策略的有效性。这可为磁性镓基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 镓基合金 磁性材料 复合材料 软材料 柔性电子 智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ttling效应:一种影响微波介质陶瓷谐振频率温度系数的新机制
2
作者 唐莹 李洁 +4 位作者 相怀成 方维双 林慧兴 杨俊峰 方亮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6-666,共11页
微波介质陶瓷是5G/6G通信技术中关键的基础材料,具有高品质因数(Q×f)、低介电常数(εr)以及近零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_(f))的材料逐渐成为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然而,绝大多数低εr材料往往具有较负的τ_(f)。本研究首先系统概述了影响... 微波介质陶瓷是5G/6G通信技术中关键的基础材料,具有高品质因数(Q×f)、低介电常数(εr)以及近零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_(f))的材料逐渐成为研究与开发的重点。然而,绝大多数低εr材料往往具有较负的τ_(f)。本研究首先系统概述了影响τ_(f)的经典机制,包括离子极化率稀释机制、相变机制、晶胞体积机制、氧多面体畸变度、键能与键性以及键价等结构因素。随后,详细介绍了本团队近期在无相变立方正反石榴石体系中观察到的τ_(f)异常变化现象,提出“Rattling”效应是一种影响微波介质陶瓷τ_(f)的新机制。具有高配位数且弱化学键合的“Rattling”阳离子是影响材料整体微波介电极化和损耗的主要因素,它不仅增大离子极化率和εr,还导致τ_(f)正向偏移,同时降低Q×f。该机制在不同材料体系中得到验证与应用。本研究引入了总离子极化偏差的加权函数新概念,用于评估整个分子“Rattling”和“Compressed”效应对εr的影响,并提出了离子极化率温度系数(ταm)新概念,通过定量化计算从而将影响介电常数温度系数(τε)正负和大小的因素简化为εr、ταm和线膨胀系数αL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Rattling效应 谐振频率温度系数 离子极化率温度系数 影响机制 总离子极化偏差的加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合物内养护材料对高强混凝土自收缩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荣进 丁庆军 陈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561-3565,共5页
内养护(internal curing)是抑制高强混凝土自收缩研究的热点。研究了新型内养护材料对高强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规律,通过孔结构分析了内养护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内养护材料用量20~25 kg/m3、粒径〈100μm时,抑制自收缩效果较佳。当... 内养护(internal curing)是抑制高强混凝土自收缩研究的热点。研究了新型内养护材料对高强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规律,通过孔结构分析了内养护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内养护材料用量20~25 kg/m3、粒径〈100μm时,抑制自收缩效果较佳。当混凝土中有锰渣微粉和粉煤灰时,内养护材料(internal curing agents)可与之发挥协同抑制效应。压汞分析证实,内养护减少了混凝土中对收缩不利的9~50 nm 毛细孔数量,增加了9 nm以下凝胶孔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养护材料 自收缩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尼龙6/蒙脱石新型膨胀型纳米复合阻燃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新明 王林江 +1 位作者 谢襄漓 张坤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3-26,共4页
采用尼龙6(PA6)代替季戊四醇(PT)作成炭剂组成新型的膨胀型阻燃剂(IFR),用熔融插层法成功制备了聚丙烯(PP)/PA6/有机化蒙脱石(OMMT)新型膨胀型纳米复合阻燃材料。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SEM)观察OMMT层间距的变化和材料的微观... 采用尼龙6(PA6)代替季戊四醇(PT)作成炭剂组成新型的膨胀型阻燃剂(IFR),用熔融插层法成功制备了聚丙烯(PP)/PA6/有机化蒙脱石(OMMT)新型膨胀型纳米复合阻燃材料。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SEM)观察OMMT层间距的变化和材料的微观结构,用热重分析(TG)、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和垂直水平燃烧测试研究了其阻燃性能,并考察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OMMT的层间距由2.200nm扩大到2.800nm,加入质量分数为4%~6%的OMMT的复合材料不仅使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了15%和69.5%,还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使剩炭率增加了12.32%,LOI达到22%,燃烧测试达HB级,其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尼龙6 有机化蒙脱石 复合材料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新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闫芳 叶乃清 +1 位作者 田华 钟卓洪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1,78,共4页
以LiNO3、Ni(CH3COO)2.4 H2O、Co(CH3COO)2.4 H2O和Mn(CH3COO)2.4 H2O为原料,采用共沉淀-燃烧法在空气中合成了LiNi1/3Co1/3Mn1/3O2。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充放电测试仪对合成产物的成份... 以LiNO3、Ni(CH3COO)2.4 H2O、Co(CH3COO)2.4 H2O和Mn(CH3COO)2.4 H2O为原料,采用共沉淀-燃烧法在空气中合成了LiNi1/3Co1/3Mn1/3O2。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充放电测试仪对合成产物的成份、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结晶良好,粒度适中,大小均匀,具有α-NaFeO2型层状有序结构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2.5~4.35 V电压区间充放电,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69.05 mAh/g,第5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仍有152.83 mAh/g。在深度充电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共沉淀-燃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钛铁矿原位合成金属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吴一 邹正光 +2 位作者 尹传强 李晓敏 周浪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0-414,共5页
钛铁矿在自然界中储量非常丰富,分布较广.本文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概述和分析了以天然钛铁矿为主要原料,碳热、铝热、镁热等原位合成金属陶瓷材料的还原反应机理,并预测了工业化应用的前景.充分利用钛铁矿中的钛和铁两种资源,原位合成... 钛铁矿在自然界中储量非常丰富,分布较广.本文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概述和分析了以天然钛铁矿为主要原料,碳热、铝热、镁热等原位合成金属陶瓷材料的还原反应机理,并预测了工业化应用的前景.充分利用钛铁矿中的钛和铁两种资源,原位合成制备金属陶瓷材料,将成为天然钛铁矿综合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矿 金属陶瓷 原位合成 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扑绝缘体HgTe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蒋坤朋 廖雷 +3 位作者 蒋丽 余卫平 巫朝剑 覃爱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8-13,29,共7页
概述了近期碲化汞纳米材料的各种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制备、技术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晶体生长机理,分析了碲化汞量子点、纳米线等典型的形貌特征。介绍了碲化汞制备技术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课题组的研究动向。结合本课题组的... 概述了近期碲化汞纳米材料的各种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制备、技术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晶体生长机理,分析了碲化汞量子点、纳米线等典型的形貌特征。介绍了碲化汞制备技术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课题组的研究动向。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碲化汞制备过程中碲源和汞源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碲化汞的制备技术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汞 晶体生长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复合构件离心铸造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于金 秦芳诚 +3 位作者 齐会萍 李永堂 亓海全 孟征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4-182,共9页
轧辊、无缝管和环类零件等是核电火电、石油化工和大型轧机等高端装备的关键基础构件,具有承载、连接和传动等作用,品种多、用量大、用途广。单一金属材料轧辊、无缝管和环件在性能上越来越难以满足重大装备在极端严酷环境下的服役性能... 轧辊、无缝管和环类零件等是核电火电、石油化工和大型轧机等高端装备的关键基础构件,具有承载、连接和传动等作用,品种多、用量大、用途广。单一金属材料轧辊、无缝管和环件在性能上越来越难以满足重大装备在极端严酷环境下的服役性能要求,如在高磨损、高腐蚀环境下不仅需要考虑构件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还必须采用抗磨损、抗腐蚀合金提高构件的力学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将具有不同性质的两种材料复合在一起组成双金属复合构件,可以实现两种单一金属组元性能的优势互补。单侧性能要求较高时,双金属构件可以取代稀有、贵重金属,在深空探测、风电、石化和远洋船舶等领域应用广泛。由于双金属材料成分、结构和性能的差异,其复合界面形态与结合特点是该类构件制造的关键。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已实现了复合辊、复合管等双金属复合构件离心铸造技术生产。双金属复合辊为外层卧式离心铸造、内层重力填充铸造,双金属复合管内、外层均为典型的卧式离心铸造,双金属结合界面形态受外层浇注温度、内外层浇注间隔时间和铸型转速的影响,结合层厚度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浇注温度和凝固方法,复合构件性能主要取决于结合界面的性能;在复合辊和复合管离心铸造过程中,加以电磁控制和多元合金变质处理,以及离心铸造复合后进行阶梯热处理,均能够改善结合界面形态与成分分布均匀性,从而提高其结合性能,离心铸造复合成形机理主要为冶金结合。本文综述双金属复合构件离心铸造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典型双金属复合辊和复合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离心铸造工艺特点与成形规律,探讨工艺参数对结合界面和结合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离心铸造过程中的组织演变机理,指出双金属构件离心铸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盘状类环形零件的特点,展望双金属离心铸造复合构件的发展趋势与重点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构件 离心铸造 复合管 结合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化改性蒙脱石纳米材料复配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牙膏增稠保湿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许艳旗 邓洁 +4 位作者 王鑫 梁少彬 林英光 李存军 王林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62-566,共5页
牙膏作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口腔清洁用品之一,其性能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是常用的牙膏粘合剂,具有良好的分散和溶胀特性,能够形成稳定的胶体,防止牙膏固液分离。然而,CMC成本较高且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环保性较... 牙膏作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口腔清洁用品之一,其性能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是常用的牙膏粘合剂,具有良好的分散和溶胀特性,能够形成稳定的胶体,防止牙膏固液分离。然而,CMC成本较高且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环保性较差,因此研究开发安全、稳定、低成本的无机凝胶代替有机凝胶CMC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对膨润土原矿进行提纯和钠化改性,制备了蒙脱石(MMT)纳米材料,并将其与CMC复配用于牙膏增稠保湿。结果表明,MMT与CMC的最佳复配比例能够降低CMC用量40%,并在粘度、稳定性及酸碱度等方面保持良好性能。本研究为MMT纳米材料与CMC的复配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钠化改性 羧甲基纤维素钠 复配 牙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基正极材料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挑战及性能提升策略
10
作者 秦豆豆 丁俊阳 +6 位作者 梁初 刘倩 冯立纲 罗扬 胡广志 罗俊 刘熙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8,共9页
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安全性、可持续性、成本效益和高能量密度而越来越受欢迎,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替代品。目前对锌离子电池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锰基正极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带来了挑战,特别是金属溶解和材料... 锌离子电池(ZIBs)由于其安全性、可持续性、成本效益和高能量密度而越来越受欢迎,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替代品。目前对锌离子电池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锰基正极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带来了挑战,特别是金属溶解和材料不稳定性等问题。这些挑战导致电池循环稳定性较差,阻碍了锌离子电池发展的进程。本文概述了锌离子存储机制,阐明了锰基正极材料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善其性能的优化策略。最后,讨论了锰基正极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锰基化合物 阴极材料 存储机制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PA改性膨胀蛭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
11
作者 高陈辉 封金鹏 +1 位作者 何奥平 李秀荣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5-675,共11页
工业化进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目前,液胺吸收CO_(2)是最成熟的碳捕获技术,其具备高吸收容量、快吸收速率和简单再生过程等优点。然而,该技术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设备腐蚀、再生能耗高、环... 工业化进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目前,液胺吸收CO_(2)是最成熟的碳捕获技术,其具备高吸收容量、快吸收速率和简单再生过程等优点。然而,该技术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设备腐蚀、再生能耗高、环境污染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将四亚乙基五胺(TEPA)负载到膨胀蛭石夹层中制备新型载胺复合材料(EV-TEPA)以吸附CO_(2)的方法,并重点探讨了不同TEPA负载量和温度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煅烧后的膨胀蛭石(EV)具备优越的分层孔隙结构,其对胺的负载量远大于蛭石原矿(RV)。EV-TEPA吸附剂在75℃时吸附容量最高,为1.24 mmol/g,并且在经历8个循环后吸附容量仅衰减8.87%,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此研究探索了一种经济高效捕获CO_(2)的新型复合材料,为工业应用中CO_(2)吸附剂选择提供了一个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CO_(2)吸附 有机胺 膨胀蛭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50表面改性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 被引量:18
12
作者 黄绍军 韦春 +3 位作者 刘红霞 吕建 苏乐 曾思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4-47,共4页
采用Hummers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和超声剥离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与氧化石墨烯(GOs)反应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MGOs)。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MGOs/酚醛树脂(PF)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 采用Hummers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和超声剥离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与氧化石墨烯(GOs)反应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MGOs)。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MGOs/酚醛树脂(PF)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其表面改性效果,研究不同MGOs含量的MGOs/P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摩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磨损面的形貌。结果表明,GOs经KH550改性后彼此间形成共价键连接,MGOs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MGOs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其中,MGOs/PF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45.5%,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36.7%、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原位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伟华 韦春 +3 位作者 刘红霞 余传柏 苏乐 曾思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82,共4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通过超声分散与苯酚、甲醛进行原位聚合,将所得原位聚合树脂与其它填料一起通过辊炼、模压成型制备GO/酚醛树脂(PF)原位复合材料。研究GO含量对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动态力学...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通过超声分散与苯酚、甲醛进行原位聚合,将所得原位聚合树脂与其它填料一起通过辊炼、模压成型制备GO/酚醛树脂(PF)原位复合材料。研究GO含量对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蠕变和应力松弛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当GO加入量为1%时,GO/PF原位复合树脂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比纯酚醛树脂(PF)提高了55.8℃;当GO加入量为0.25%时,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18.6%;当GO加入量为0.5%时,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比纯PF复合材料提高78.3%,Tg提高了8.9℃。SEM观察发现,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凹凸不平,表明GO的加入能有效提高P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酚醛树脂 原位聚合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纳米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高建 袁正凯 +3 位作者 虞锦洪 陆绍荣 饶保林 江南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4,共6页
通过十八胺改性氮化硼纳米片制备了氮化硼/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对氮化硼/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氮化硼纳米后,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20℃,当氮化硼含量为7%时,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为223.... 通过十八胺改性氮化硼纳米片制备了氮化硼/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对氮化硼/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氮化硼纳米后,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20℃,当氮化硼含量为7%时,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为223.5℃,热分解温度最高,耐热性能明显提高,储能模量从纯环氧树脂的1 800 MPa增加到2 700 MPa。随着氮化硼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逐渐减小,导热系数逐渐增加,从纯环氧树脂的0.139 W/(m·K)提高到氮化硼含量为10%时的0.23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氮化硼 十八胺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处理方法对SF/PF共混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香莲 韦春 +2 位作者 吕建 龚永洋 熊雪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98,共4页
分别采用碱、硅烷偶联剂(A-1120)及阻燃剂(硼砂-HCHO-NaHSO3)对剑麻纤维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剑麻纤维/酚醛树脂(SF/PF)共混复合材料。采用动态力学性能测试(DMA)研究了SF表面处理方法对SF/PF共混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 分别采用碱、硅烷偶联剂(A-1120)及阻燃剂(硼砂-HCHO-NaHSO3)对剑麻纤维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剑麻纤维/酚醛树脂(SF/PF)共混复合材料。采用动态力学性能测试(DMA)研究了SF表面处理方法对SF/PF共混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蠕变及应力松弛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SF/PF共混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形态。结果表明,SF经偶联剂处理后,SF/PF共混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达到6310MPa,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达到216℃,其储能模量和Tg分别比未处理复合材料提高2倍和15℃;SF经阻燃剂处理后,SF/PF共混复合材料的蠕变和应力松弛性能得到提高,SEM观察表明,SF表面处理对提高材料的界面粘接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动态力学性能 蠕变 应力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酚醛树脂原位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韦春 牛永亮 +2 位作者 牟秋红 钟锦标 杨小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5-838,共4页
为了探讨剑麻纤维对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聚合填充工艺,通过模压成型方式制成剑麻纤维/酚醛树脂(SF/PF)原位复合材料.考察了SF的表面处理方式、用量、长度以及同玻璃纤维(GF)混杂增强与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关系;用扫描电镜(SEM)... 为了探讨剑麻纤维对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聚合填充工艺,通过模压成型方式制成剑麻纤维/酚醛树脂(SF/PF)原位复合材料.考察了SF的表面处理方式、用量、长度以及同玻璃纤维(GF)混杂增强与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关系;用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磨损的表面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F的用量和长度对材料的耐磨性能有一定影响,合适的用量和长度是得到高耐磨性能复合材料的必要条件,GF与SF混杂后材料的耐磨损性能随着SF用量的增加而增加;SEM揭示了复合材料相应的磨损机理.SF表面处理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纤维 酚醛树脂 表面处理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协同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善荣 陆绍荣 +2 位作者 凌日华 袁正凯 祁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144,共4页
以氧化石墨烯(GO)、硅溶胶、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SiO2-g-GO)化合物,并用于改性环氧树脂制备SiO2-g-G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热重分析(TGA)、动态机械分析仪(DMA... 以氧化石墨烯(GO)、硅溶胶、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SiO2-g-GO)化合物,并用于改性环氧树脂制备SiO2-g-G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热重分析(TGA)、动态机械分析仪(DMA)及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SiO2-g-GO用量为5 phr,材料冲击强度提高到38.79 kJ/m2,是纯环氧树脂的2.2倍左右;同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1.35倍、1.45倍、1.42倍。TGA及DMA研究表明,改性后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最大分解温度、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比环氧树脂有明显的提高。冲击断面的SEM表明,SiO2-g-GO对环氧树脂固化物有明显的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氧化石墨烯 环氧树脂 协同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蔓延高温合成Al_2O_3-TiC/Fe-Al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一 尹传强 +2 位作者 邹正光 李晓敏 周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6,46,共5页
以天然钛铁矿为主要原料,采用SHS技术,通过铝热、碳热还原法合成了Al2O3-TiC/Fe-Al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了SHS合成过程中制坯压力、预热时间、稀释剂和碳源对SHS合成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坯压力在40MPa时,燃烧温度... 以天然钛铁矿为主要原料,采用SHS技术,通过铝热、碳热还原法合成了Al2O3-TiC/Fe-Al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了SHS合成过程中制坯压力、预热时间、稀释剂和碳源对SHS合成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坯压力在40MPa时,燃烧温度与燃烧波速率出现最大值;随着预热时间的延长,燃烧温度和燃烧波速率都增加,产物中TiC和Al2O3晶体的晶格间距增大,合成更为完全,产物中只包含有TiC相、Al2O3相、Fe-Al相和α-Fe固溶相;稀释剂会降低燃烧温度和燃烧波速率,同时使产物的密度降低,且不利于合成产物的形成;与炭黑相比用石墨做碳源时,燃烧温度、燃烧波速率以及产物的密度都高,反映了碳源结构差异对燃烧合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矿 SHS 复合材料 燃烧温度 燃烧波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素微晶/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绍军 韦春 +2 位作者 刘红霞 吕建 余传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100,共4页
采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自行制备的剑麻纤维素微晶(SFCM)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对SFCM与酚醛树脂(PF)进行熔融共混,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SFCM/PF复合材料。研究不同SFCM含量的SFCM/PF复合材料的力学、摩擦学性能,... 采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自行制备的剑麻纤维素微晶(SFCM)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对SFCM与酚醛树脂(PF)进行熔融共混,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SFCM/PF复合材料。研究不同SFCM含量的SFCM/PF复合材料的力学、摩擦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磨损面的形貌。结果表明,SFCM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当SFCM含量为6%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55.56%,SFCM含量为4%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了31.37%;SEM观察发现,改性后的SFCM为微纤维形态,径向尺寸为10μm;热重分析表明,改性SFCM初始分解温度比剑麻纤维提高了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纤维素微晶 酚醛树脂 复合材料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SBA-15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舒龙 吕建 +3 位作者 卢凤英 章震 刘华山 曾德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9-163,共5页
采用自制介孔SBA-15,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SBA-15/不饱和聚酯(UP)原位树脂。通过模压制得SBA-15/UP复合材料。利用冲击、氮气吸附-脱附、蠕变和应力松弛测试、摩擦测试、扫面电镜等测试手段对SBA-15/UP原位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 采用自制介孔SBA-15,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SBA-15/不饱和聚酯(UP)原位树脂。通过模压制得SBA-15/UP复合材料。利用冲击、氮气吸附-脱附、蠕变和应力松弛测试、摩擦测试、扫面电镜等测试手段对SBA-15/UP原位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不同SBA-15含量对SBA-15/U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后,SBA-15的孔径减小。SBA-15的加入能有效改善SBA-15/UP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蠕变和应力松弛性能明显得到改善。当SBA-15加入量为2%时,体积磨损率降低了19.58%,冲击强度提高了2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15 原位聚合 不饱和聚酯 复合材料 摩擦性能 蠕变 应力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