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柏山矿床46号伟晶岩脉铌钽铁矿年代学及锂辉石矿物学对成矿过程的指示
1
作者 陈杰 邵拥军 +4 位作者 刘清泉 熊伊曲 范志伟 陈肇华 胡立君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9-807,共19页
幕阜山西南缘仁里矿田中的黄柏山伟晶岩型锂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锂矿床,具有较好的锂成矿潜力。针对黄柏山伟晶岩型锂矿成矿年龄及其成矿过程等问题,本次研究对黄柏山矿床46号伟晶岩脉开展了铌钽铁矿U-Pb同位素测年,并选择黄柏山46号... 幕阜山西南缘仁里矿田中的黄柏山伟晶岩型锂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锂矿床,具有较好的锂成矿潜力。针对黄柏山伟晶岩型锂矿成矿年龄及其成矿过程等问题,本次研究对黄柏山矿床46号伟晶岩脉开展了铌钽铁矿U-Pb同位素测年,并选择黄柏山46号伟晶岩脉和传梓源矿床中的锂辉石开展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进行对比研究。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黄柏山矿床46号伟晶岩脉中的铌钽铁矿U-Pb年龄为(148.1±0.8)Ma。锂辉石主微量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黄柏山矿床中的锂辉石w(Li_(2)O)为7.88%~8.01%(平均7.98%),主要的微量元素为Zn(4.70×10^(-6)~14.4×10^(-6))、Ga(44.3×10^(-6)~53.7×10^(-6))、Sn(4.20×10^(-6)~23.0×10^(-6));传梓源矿床中的锂辉石w(Li_(2)O)为7.85%~8.06%(平均7.96%),主要的微量元素为Zn(13.7×10^(-6)~25.3×10^(-6))、Ga(61.8×10^(-6)~69.2×10^(-6))、Sn(15.3×10^(-6)~22.3×10^(-6))。相较于传梓源矿床中的锂辉石,黄柏山矿床矿石品质更优,纯度更高。锂辉石中的元素替代关系显示,黄柏山锂辉石中存在Fe^(3+)替换Al^(3+)进入晶格,这可能是黄柏山高品质锂辉石形成的重要原因。在岩浆-热液演化后期,锂辉石可能遭受富Na^(+)的碱性出溶流体的交代作用,但黄柏山矿床大量发育的断裂等构造使得容矿空间被破坏导致出溶流体快速逸散,对先成的锂辉石并未完全改造,Li并未大量流失。因此,上述因素是黄柏山伟晶岩型锂矿床能够形成高品质锂辉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钽铁矿U-Pb年龄 锂辉石矿物学 成矿过程 黄柏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极化电磁测深法在胶东大尹格庄后疃矿区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刚 孙涛 +3 位作者 席振铢 段磊 向胤合 杨斌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7,共9页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1500 m深度以浅矿体基本查明,开展1500~3000 m深度的找矿探索既是矿山进一步开发的现实需要,也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必然要求。通过在大尹格庄后疃矿区外围实施长度为4000 m的大深度多极化电磁测深法勘探剖面,采...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1500 m深度以浅矿体基本查明,开展1500~3000 m深度的找矿探索既是矿山进一步开发的现实需要,也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必然要求。通过在大尹格庄后疃矿区外围实施长度为4000 m的大深度多极化电磁测深法勘探剖面,采集1~1×10^(5) Hz天然场电磁信号,反演计算得到3000 m以浅电阻率和磁化率剖面。结合已有地质找矿模型,根据新太古代TTG和胶东岩群变质岩低阻高磁化率和晚侏罗世花岗岩体高阻低磁化率的电磁特性,推断低阻高磁化向高阻低磁化过渡带为控矿的招平断裂带,推测断裂带倾角变缓的扩容空间为有利赋矿部位。经80ZK2101钻孔验证,在2943.18~3108.41 m区间发现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其中3100.06~3101.06 m深度为金矿体,钻孔验证结果与多极化电磁测深推断成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极化电磁测深法 深部找矿 准静态磁化率测深 大尹格庄后疃矿区 胶东 招平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指导的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深度学习反演
3
作者 王鹤 晏茂珊 +2 位作者 席振铢 江沙 王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51-1860,共10页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在矿产勘探中应用广泛,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反演精度仍不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物理指导的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PINN)深度学习反演方法,其步骤为:1)建立层状电阻率模型,进行等值反磁通瞬变电...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在矿产勘探中应用广泛,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反演精度仍不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物理指导的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PINN)深度学习反演方法,其步骤为:1)建立层状电阻率模型,进行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正演,生成用于网络训练的样本数据集。2)利用残差网络和U型网络构建的UResNet,构建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的WNet深度学习反演模型,并将物理定律嵌入损失函数以进行网络训练。3)通过数据和模型双误差控制的反向传播算法,提升计算精度,得到最优网络模型。4)通过合成模型的仿真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物理指导的WNet反演方法能有效融合物理定律,不依赖初始模型,能够高效解决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的反演问题,并具有较高精度,对地下结构的解释更加全面、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 深度学习 物理指导 反演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充电导体模型的水力压裂电磁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帝铨 李富 +3 位作者 张乔勋 黄亚 别勇杰 胡艳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随着中国非常规、超低渗油气资源的大力开发,压裂监测技术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电磁法在地球物理探测方面具有成本低、时效性强、探测深度大等优点,但面对大深度压裂环境,电磁压裂监测技术的可行性亟须论证。基于充电导体和电偶极源扩散... 随着中国非常规、超低渗油气资源的大力开发,压裂监测技术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电磁法在地球物理探测方面具有成本低、时效性强、探测深度大等优点,但面对大深度压裂环境,电磁压裂监测技术的可行性亟须论证。基于充电导体和电偶极源扩散电磁场理论,首先构建了不同深度和不同长度下的裂缝压裂模型,分析了各模型的地面总场及异常场的电磁响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井地电磁法进行压裂监测时,观测总场对裂缝长度增加引起的电磁响应不敏感,异常场存在低值带;深度为4000 m时,电磁异常小于1%,深度越大异常场衰减越严重,且相邻测点间异常场的绝对值与深度呈负相关,电磁法压裂监测技术难以兼顾探测精度与探测深度。然后,通过建立压裂监测物理模型,分析实测数据电磁异常曲线特征,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最后,结合前人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井中激发—地面接收的测网式电磁法压裂监测观测系统,对测区范围与测点间距进行合理约束,系统具有野外施工简捷、监测深度大等优势,为电磁法压裂监测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导体 电磁监测 探测深度 低值带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万古金矿田江东金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梓焜 邵拥军 +2 位作者 刘清泉 张毓策 王智琳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9-578,共20页
万古地区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和演化以及矿床成因类型尚存在争议。本次选择万古地区的江东金矿床,系统开展了不同阶段石英的SEM-CL分析、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以及H-O同位素测试。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成矿... 万古地区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和演化以及矿床成因类型尚存在争议。本次选择万古地区的江东金矿床,系统开展了不同阶段石英的SEM-CL分析、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以及H-O同位素测试。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由中温、中—低盐度的H_(2)O-NaCl-CO_(2)体系逐渐演化为中—低温、中—低盐度的H_(2)O-NaCl体系。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岩浆流体是主要的成矿流体来源,可能来源于燕山期的岩浆活动。金在成矿流体中主要以Au(HS)_(2)^(-)形式运移,流体不混溶作用和水—岩反应可能是金沉淀的主要机制。综合江东金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和H-O同位素研究结果,认为其属于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O同位素 成矿流体 江东金矿床 万古金矿田 湘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金属世界的神族兄妹——电容“钽”与超导“铌”
6
作者 范志伟 熊伊曲 +5 位作者 邵拥军 王李昌 孙志标 许康琦 李想 邸洪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9-1324,共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9年启动了“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成矿动力学”重大研究计划。该计划以国家重大需求为核心牵引,瞄准关键性矿产资源所拥有的战略价值和科学价值,提炼和把握关键金属成矿的重大科学问题,实现矿床学研究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9年启动了“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成矿动力学”重大研究计划。该计划以国家重大需求为核心牵引,瞄准关键性矿产资源所拥有的战略价值和科学价值,提炼和把握关键金属成矿的重大科学问题,实现矿床学研究的新突破,推动地球科学发展。为充分体现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做贡献,该计划专门设立“科普宣传与公共服务”项目,并将“服务社会与公众,构建相对完备的科普产品体系,打造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科普知识传播和重大研究计划宣传的平台”作为项目的主要任务。这是我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首次以项目的形式来支持科普工作。传播科学知识和方法,树立科学思想,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也是科学共同体的责任和主要任务。为此,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与项目组联合,通过学会微信公众号转载相关科普文章,并择优在学会会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上刊载,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研究计划 科学研究计划 微信公众号 科普文章 科普工作 矿产资源 科普宣传 国家重大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电磁法在某金矿的野外勘探应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春明 佟铁钢 何继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22-2429,共8页
为了对比分析广域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法(AMT)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勘探效果,在山东某金矿的已知地质剖面开展了多种电磁法实验勘探,通过对比分析在相同剖面上的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AMT而言,广域电磁法具有浅层分辨能力高... 为了对比分析广域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法(AMT)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勘探效果,在山东某金矿的已知地质剖面开展了多种电磁法实验勘探,通过对比分析在相同剖面上的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AMT而言,广域电磁法具有浅层分辨能力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等优点;相对于CSAMT而言,则具有勘探深度大、抗干扰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关于广域电磁法的高频段广域电阻率与卡尼亚电阻率不重合现象、场源效应和阴影效应、电磁场多分量综合利用等问题上还值得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音频大地电磁法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勘探深度 抗干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_φ广域视电阻率定义的改进方法及场特性识别 被引量:7
8
作者 柳建新 佟铁钢 +2 位作者 刘春明 周文斌 蒋奇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59-2364,共6页
广域电磁法采用均匀大地表面水平电偶源的全区精确表达式定义广域视电阻率,与卡尼亚视电阻率相比,能更好地反映地电模型的电性特征。利用广域视电阻率定义方法定义了E Eφ方式的广域视电阻率、远区视电阻率及近区视电阻率,考虑观测方位... 广域电磁法采用均匀大地表面水平电偶源的全区精确表达式定义广域视电阻率,与卡尼亚视电阻率相比,能更好地反映地电模型的电性特征。利用广域视电阻率定义方法定义了E Eφ方式的广域视电阻率、远区视电阻率及近区视电阻率,考虑观测方位角的影响,同时得出了E Eφ观测装置的装置系数和电磁响应函数。对3层介质的A型、Q型、K型和H型的一维正演计算分析表明:E Eφ观测装置的广域电磁法的观测方位角的影响相当于φ=90°时观测坐标系的旋转,通过适当的校正,任意φ角的测深曲线更能真实地反映地电断面随深度的客观变化,综合3种不同视电阻率的分析,能够较好地识别人工源频率域测深中电磁场不同的渐近特性。基于E Eφ方式的广域电磁法扩大了观测范围,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E-Eφ装置 电磁响应函数 视电阻率 人工源频率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广域电磁法的三元复合驱监测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帝铨 何继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5-602,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三元复合驱驱油效率,优化驱油参数和跟踪调整技术,提出了基于差分广域电磁法的三元复合驱监测方法,并应用于大庆油田某区块的三元复合驱监测试验中。驱油过程中多次采集电磁场响应,将驱替前采集数据设为背景场,反演得到电... 为进一步提高三元复合驱驱油效率,优化驱油参数和跟踪调整技术,提出了基于差分广域电磁法的三元复合驱监测方法,并应用于大庆油田某区块的三元复合驱监测试验中。驱油过程中多次采集电磁场响应,将驱替前采集数据设为背景场,反演得到电阻率模型;然后利用测井电阻率数据进行标定,建立电阻率模型;最后基于电阻率模型的空间域一阶差分,采用残差梯度推断三元复合驱体系分布范围和前缘位置。井组生产数据验证了此方法可有效推断三元复合驱体系分布范围和前缘位置,为驱油注采参数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电磁法 广域电磁法 三元复合驱 油藏监测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80
10
作者 何继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09-1816,共8页
矿产资源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物质基础,随着浅部资源的日渐枯竭,"深地探测"战略提出向地球深部进军。电磁法是深地探测的支柱方法之一,但由于地球内部非均匀性强、耗散介质多,致使地下电磁波传播方程的求... 矿产资源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物质基础,随着浅部资源的日渐枯竭,"深地探测"战略提出向地球深部进军。电磁法是深地探测的支柱方法之一,但由于地球内部非均匀性强、耗散介质多,致使地下电磁波传播方程的求解成为世纪难题,因而传统电磁法在探测深度、探测精度和探测准确度方面存在不足,成为"深地探测"战略的关键瓶颈。笔者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发明了广域电磁法,建立了以曲面波为核心的电磁勘探理论,构建了全息电磁勘探技术体系,实现了频率域电磁法由平面波到曲面波的跨越;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深度高精度探测技术与装备,实现了强干扰条件下电磁信号的高信噪比-高精度-快速测量,打破了国外电磁法仪器装备的长期垄断。广域电磁法的探测深度、分辨率和信号强度分别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法)的5倍、8倍和125倍,实现了电磁法由粗放到精细的跨越,有力地支撑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深地探测"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大深度 高精度 伪随机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域电磁法在赣南某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乔勋 李帝铨 田茂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5-1092,共8页
赣南某盆地版石组地层烃源岩丰富、总有机碳含量高,具有非常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该盆地多为红层覆盖、地面条件复杂、深部火山岩分布广泛,导致地震资料品质较低,目的层埋深、厚度等信息不清。将广域电磁法(WFEM)应用于该盆地油气勘... 赣南某盆地版石组地层烃源岩丰富、总有机碳含量高,具有非常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该盆地多为红层覆盖、地面条件复杂、深部火山岩分布广泛,导致地震资料品质较低,目的层埋深、厚度等信息不清。将广域电磁法(WFEM)应用于该盆地油气勘探,揭示了研究区内富有机质页岩层为低阻,厘清了研究区地层展布、厚度、埋深等关键信息,落实了主要目的层版石组分布范围及参数井井位,为油气资源评价和选区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页岩油气 致密油气 红层 火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_x和E-E_φ广域电磁法测量范围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帝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5-1332,共18页
应用标量CSAMT方法定义E-E_x广域电磁法的测量范围,场强和视电阻率曲线会出现严重畸变,因此需要重新定义E-E_x广域电磁法的测量范围。本文采用均匀半空间模型,分析天线方向图、电磁场和视电阻率随角度的变化规律,研究E-E_x和E-E_φ广域... 应用标量CSAMT方法定义E-E_x广域电磁法的测量范围,场强和视电阻率曲线会出现严重畸变,因此需要重新定义E-E_x广域电磁法的测量范围。本文采用均匀半空间模型,分析天线方向图、电磁场和视电阻率随角度的变化规律,研究E-E_x和E-E_φ广域电磁法的测量范围。结果显示,E-E_x广域电磁法最佳测量范围在发射偶极中垂线两侧30°和轴向两侧20°张角内,E-E_φ广域电磁法最佳测量范围在发射偶极中垂线两侧60°张角内。采用E-E_x测量时,旁侧剖面长度约为垂直收发距的1.15倍,而采用E-E_φ测量时,测线长度可达垂直收发距的3.46倍。建议在发射偶极中垂线两侧30°张角和轴向两侧20°张角范围内采用E-E_x测量方式,在中垂线两侧30°~60°范围内采用E-E_φ测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测量范围 CSA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电流参数变化的断层识别方法
13
作者 李军广 李帝诠 杨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8-536,共9页
在对目前常规广域电磁资料断层解释方法局限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1种基于视电流参数变化的断层识别新方法——视电流法。视电流法基于广域电磁理论,结合断层产生机理,以广域电磁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地电断面与虚拟-等效电路建立联系,以虚拟... 在对目前常规广域电磁资料断层解释方法局限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1种基于视电流参数变化的断层识别新方法——视电流法。视电流法基于广域电磁理论,结合断层产生机理,以广域电磁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地电断面与虚拟-等效电路建立联系,以虚拟-等效电路为载体,应用视电流理论公式,结合研究区的地质背景,实现对广域电磁勘探资料断层发育位置的科学性推断。理论模型测试和应用实例证明,可以根据视电流在地下空间的变化趋势来准确推断地下断层的发育位置,降低电磁资料解释的多解性。同时,也验证了视电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及视电流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资料 视电流 断层识别 虚拟-等效电路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