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红层地区滑坡地质灾害致灾因子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磊磊 肖浩 +1 位作者 王璨 姚腾飞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4,共6页
为了探究滑坡成因机制、揭示滑坡发育规律,以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为例,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等10个因子为致灾因子,基于确定性因数模型开展致灾因子敏感性分析,探究湖南省红层地区滑坡发育特征和成因机制... 为了探究滑坡成因机制、揭示滑坡发育规律,以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为例,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等10个因子为致灾因子,基于确定性因数模型开展致灾因子敏感性分析,探究湖南省红层地区滑坡发育特征和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滑坡与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和地形起伏度等因子呈现较大的相关性,各因子间的敏感性大小为: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地形起伏度>归一化植被指数>距道路距离>坡度>地层岩性>距河流距离>多年平均降雨>距断层距离;相应因子高敏感区间分别为:土地利用类型为建筑用地、高程[101 m,1394 m)、地形起伏度[47 m,74 m)、归一化植被指数[0.30,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 红层地区 致灾因子 敏感性分析 确定性因数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典型稀有金属矿床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物探找矿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创华 文春华 +4 位作者 楼法生 孟德保 刘春明 康方平 彭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6-1112,共17页
为探索湖南省花岗岩型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找矿中的有效物探方法及其组合应用效果,针对地球物理方法在我国找矿现状及成果,利用高精度磁测、激发极化法、音频电磁测深和氡气放射性探测等手段进行了方法有效性试验。通过前期调研选择了以... 为探索湖南省花岗岩型和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找矿中的有效物探方法及其组合应用效果,针对地球物理方法在我国找矿现状及成果,利用高精度磁测、激发极化法、音频电磁测深和氡气放射性探测等手段进行了方法有效性试验。通过前期调研选择了以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为代表的湘东北连云山地区白沙窝铌钽多金属矿和以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为代表的湘南尖峰岭铷多金属矿为两个试验区,根据地质条件设计并完成了野外探测,据此进行地球物理重、磁、电和放射性的地球物理响应评价。结合地表调查结果分别建立了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并进行深部隐伏矿预测,钻探验证效果良好。稀有金属矿床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技术组合,可为服务于湖南省(或具有类似成矿条件的其他地区)稀有金属矿床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北地区 湘南地区 稀有金属矿床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电法在湖南祁阳太平圩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康方平 柳建新 +1 位作者 韩中骥 邓专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5-1163,共9页
湖南祁阳县太平圩位于阳明山岩体北侧,区内断裂褶皱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白果市断裂为区内主要深大断裂,与深部热源有密切联系,为主要控热断裂构造。本文在对太平圩地质构造与控热背景等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湖南祁阳县太平圩位于阳明山岩体北侧,区内断裂褶皱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白果市断裂为区内主要深大断裂,与深部热源有密切联系,为主要控热断裂构造。本文在对太平圩地质构造与控热背景等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联合剖面等综合电法勘探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内地层岩性分布及地下电性结构特征、隐伏断裂以及控热构造的位置及产状,为地热勘探和后期开发提供了物探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联合剖面法 综合电法 异常 地热 太平圩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尺度大地电磁响应高精度模拟及海洋效应分析
4
作者 任政勇 李仁杰 +2 位作者 陈超健 姚鸿波 杨聪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06-2821,共16页
SinoProbe等多个地球深部探测计划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跨洲际尺度的大地电磁数据集,然而现有的大地电磁数据解释方法通常未充分考虑洲际陆地及海洋的影响,可能导致数据解释的可靠性偏低.为了有效地解释日益增多的跨洲际尺度大地电磁数据集... SinoProbe等多个地球深部探测计划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跨洲际尺度的大地电磁数据集,然而现有的大地电磁数据解释方法通常未充分考虑洲际陆地及海洋的影响,可能导致数据解释的可靠性偏低.为了有效地解释日益增多的跨洲际尺度大地电磁数据集,本文以整个地球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四面体矢量有限单元的全球大地电磁高精度快速正演方法,该方法能够考虑电离层非平面波场源并准确模拟真实陆地与海洋的影响.本文首先讨论并构建了球坐标系下的大地电磁电离层电流源的数学物理模型,推导了球坐标系下的大地电磁场边值问题,并采用四面体矢量有限元方法精确模拟了陆地和海洋的实际影响.同时,通过MPI并行计算技术加速求解大规模线性方程组,实现了高精度全球大地电磁场响应的高效计算.最后,本文利用地球圈层模型验证了算法及场源数学物理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真实地球模型分析了东南亚区域海洋效应对大地电磁探测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效应主要出现在电导率对比显著的洋陆交界处,能够产生幅值超过0.05的倾子,同时导致该区域的视电阻率增大、相位减小,局部差异超过100%.当周期从1000 s延长至10000 s时,受海洋效应影响的区域扩展了约一倍.因此,在解释周期超过数万秒的大尺度大地电磁数据时,需充分考虑沿海地区海洋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球坐标 海洋感应效应 非平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域电磁法电场梯度视电阻率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志亮 汤井田 +1 位作者 周聪 肖晓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CSEM)相比大地电磁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观测场值强度大等优势,在矿产资源、工程勘查等领域应用广泛。定义适当的视电阻率公式能更直观地反映地下介质的综合电性变化,视... 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CSEM)相比大地电磁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观测场值强度大等优势,在矿产资源、工程勘查等领域应用广泛。定义适当的视电阻率公式能更直观地反映地下介质的综合电性变化,视电阻率定义的研究一直是电磁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中基于水平电偶极子在均匀大地表面产生的电场的解析式,推导了水平电场分量Ex的频率梯度和空间梯度解析式,用其计算均匀大地地表场值梯度响应;同时,基于加权外推法计算一维电磁响应,并采用三次样条插值算法计算场值的差分。将电场梯度解析值与电场差分值进行对比,验证了频率梯度和空间梯度解析式的正确性。基于均匀半空间场值梯度等效层状介质场值梯度,采用数值迭代的二分法求解非线性方程得到电场梯度视电阻率。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所定义的视电阻率计算公式可以反映地电结构变化,用差分值代替场值梯度进行视电阻率计算能够达到精度要求;水平电场的空间梯度视电阻率可以像广域视电阻率一样在近区和远区分别收敛于一个接近模型底层和顶层电阻率的值,符合理论预期,但是频率梯度视电阻率测深曲线不收敛,无法正确反映地下介质的电性变化,不具备测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电磁法 场值梯度 广域视电阻率 频率梯度视电阻率 空间梯度视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极化法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海飞 柳建新 +2 位作者 刘嵘 佟铁钢 刘春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22,共20页
激发极化法是电法勘探的一个重要分支。该方法具有观测装置多、勘探成本低、灵活性强、观测空间广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地下水资源、工程与环境等领域。近年来,激发极化法在方法理论、仪器设备、数据采集及反演解释方... 激发极化法是电法勘探的一个重要分支。该方法具有观测装置多、勘探成本低、灵活性强、观测空间广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地下水资源、工程与环境等领域。近年来,激发极化法在方法理论、仪器设备、数据采集及反演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趋于成熟,而且已成为寻找金属矿产资源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推动激发极化法在金属矿产勘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本文在介绍激发极化法物理机理的基础上,重点总结激发极化法在仪器设备、观测方法、反演解释方法及矿产勘查应用案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激发极化法的现存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极化法 有色金属矿产勘查 仪器设备 观测方法 反演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站间传递函数的人工源电磁法有效信号提取
7
作者 李帝铨 刘子杰 +2 位作者 胡艳芳 朱云起 佟铁钢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6-758,共13页
强干扰区多类噪声时空叠加,对电磁勘探的影响严重且复杂.以往的人工源电磁(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CSEM)信号处理方法大多针对单道数据进行处理,并未考虑各道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产生非必要的误差.为此,在同步观测的... 强干扰区多类噪声时空叠加,对电磁勘探的影响严重且复杂.以往的人工源电磁(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Method,CSEM)信号处理方法大多针对单道数据进行处理,并未考虑各道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产生非必要的误差.为此,在同步观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站间传递函数的CSEM有效信号提取方法.首先,从多域对同步观测的CSEM数据进行质量评价,优选出高信噪比的参考站;其次,基于参考站与测站之间的时域信号方差比(Ratio of variance,ROV)实现测站强干扰噪声的快速识别与定位,采用密度聚类方法(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筛选出测站高信噪比数据段,并构建频率域站间传递函数;最后,考虑各道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参考站信号与站间传递函数对受强干扰时间段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了强干扰环境下CSEM有效信号的高精度提取.通过对仿真信号与广域电磁法(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Method,WFEM)实测数据的处理,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站间传递函数的CSEM信噪分离方法不仅考虑了多道同步观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还能在不增加野外工作量的基础上实现对有效信号的高精度提取,方法具有普适性,为CSEM同步阵列数据处理提供了一种快速、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源电磁法 同步观测 传递函数 方差比 密度聚类 有效信号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法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柳建新 刘嵘 +2 位作者 郭荣文 童孝忠 谢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1-284,共24页
电磁法勘探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主要通过观测到的电磁场响应推断地下电阻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解释,从而实现金属矿产勘查的目的。目前,电磁法按照接收信号组成分为频率域与时间域两大类,勘探深度从浅部几米到深部几... 电磁法勘探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主要通过观测到的电磁场响应推断地下电阻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解释,从而实现金属矿产勘查的目的。目前,电磁法按照接收信号组成分为频率域与时间域两大类,勘探深度从浅部几米到深部几十公里,应用领域从陆地、高空到海洋均有涉及。本文简要综述了主要电磁勘探方法理论、应用场景及观测系统,从数据解释角度回顾了电磁法正演模拟与反演计算研究工作,介绍了不同种类电磁法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典型应用案例,最后对电磁法勘探金属矿的发展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法 金属矿产勘查 观测系统 数据解释 应用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有色金属矿产地球物理勘探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振威 李方达 +2 位作者 柳建新 杨斌 王妍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5-306,共22页
随着对海洋矿物资源的勘探研究,人们意识到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等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海洋有色金属矿产。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勘探深度逐渐从浅海过渡到深海,加深了人们对深部有色金属资源的认识,深海有色... 随着对海洋矿物资源的勘探研究,人们意识到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等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海洋有色金属矿产。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勘探深度逐渐从浅海过渡到深海,加深了人们对深部有色金属资源的认识,深海有色金属资源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近十年来,我国在深海矿产资源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首先,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海洋有色金属矿产的勘探现状,并且在原理基础、正反演技术方法等方面回顾了适用于深海环境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发展。然后,结合我国在太平洋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区、富钴结壳勘探区和在西南印度洋中脊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勘探区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海洋有色金属矿产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实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多金属结核 富钴结壳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 地球物理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雪峰山前陆盆地沉积特征及页岩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辰生 王辉 +1 位作者 史乐 冯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74,共14页
雪峰山志留系前陆盆地分布在湘中-湘西北-四川盆地,是上扬子板块主要的盆地类型,但目前针对该前陆盆地沉积特征和页岩气勘探潜力的研究少见。根据野外资料、测井资料和分析测试资料分析了湘西北和湘中地区前陆盆地沉积建造过程和页岩气... 雪峰山志留系前陆盆地分布在湘中-湘西北-四川盆地,是上扬子板块主要的盆地类型,但目前针对该前陆盆地沉积特征和页岩气勘探潜力的研究少见。根据野外资料、测井资料和分析测试资料分析了湘西北和湘中地区前陆盆地沉积建造过程和页岩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湘中前陆盆地前渊带以浊积扇和浅海陆棚相沉积为主,而湘西北隆后盆地沉积相类型丰富,包括潮坪相、浅海陆棚相、滨岸相、三角洲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等。虽然前渊带和隆后盆地沉积相类型和沉积厚度差异较大,但沉积旋回的划分却一致,因此,前渊带和隆后盆地相互连通,雪峰山对其两侧盆地的遮挡作用有限。大量的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表明,研究区隆后盆地页岩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均较四川盆地的焦石坝差。湖南地区志留系页岩各项地化指标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其缺少龙马溪组第一旋回的黑色碳质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板块 前陆盆地 志留系 碳质页岩 焦石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率法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探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益安 柳建新 +2 位作者 郭友军 肖建平 刘春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239,共17页
电阻率法以岩矿石电阻率差异为勘探基础,具有装置简便、能有效处理复杂地形等特点,在有色金属勘探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有色金属勘探的最重要方法,其理论方法、观测仪器和反演解释技术不断更新完善。观测理论和方法技术由简单模型和特定... 电阻率法以岩矿石电阻率差异为勘探基础,具有装置简便、能有效处理复杂地形等特点,在有色金属勘探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有色金属勘探的最重要方法,其理论方法、观测仪器和反演解释技术不断更新完善。观测理论和方法技术由简单模型和特定装置向二维、三维发展,甚至出现跨维的观测方式,以求实现观测效率与效果的平衡。电阻率法仪器装备也同步发展,由单一装置设计向分布式、阵列式仪器发展,其自动化程度、观测精度和数据量都在不断提高。观测数据的反演解释同样也向符合实际勘探需要的非线性三维和智能化联合反演发展,其精度和可靠性越来越好。这些方法技术的发展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电阻率法在有色金属勘探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有向金属矿山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与探查方面应用不断拓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法 有色金属勘探 仪器装备 反演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与磁法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探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政勇 柳建新 +1 位作者 岳国璇 张远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0-260,共21页
重力与磁法勘探具有致矿异常敏感、勘探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等优点,在有色金属矿产圈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仪器设备的日益更新、数据处理与解释手段的快速发展,重磁勘探变得越来越成熟,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反演解释也进入了高维、... 重力与磁法勘探具有致矿异常敏感、勘探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等优点,在有色金属矿产圈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仪器设备的日益更新、数据处理与解释手段的快速发展,重磁勘探变得越来越成熟,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反演解释也进入了高维、高精度、高分辨率的阶段。本文从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方法技术及勘探案例四个方面出发,介绍了重磁勘探法在有色金属矿勘探中的现状与进展,总结归纳了重磁勘探法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相关结论可服务于有色金属矿产勘探同行,并为战略性有色金属矿产储量和分布的探明提供一定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勘探 磁法勘探 有色金属矿产 仪器设备 战略性矿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空间树状结构参数化大地电磁跨维贝叶斯反演
13
作者 田圣琦 郭荣文 +2 位作者 柳建新 曹珣 王永斐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92-2805,共14页
小波域树状结构参数化为高维地球物理跨维贝叶斯反演的实用化提供了方法,然而该方法用小波系数来表示实际的地球物理模型,并采用树状结构节点表示小波系数,其系数本身(节点值)物理意义不明确.在生成/消亡机制下(包含生成、扰动和消亡步... 小波域树状结构参数化为高维地球物理跨维贝叶斯反演的实用化提供了方法,然而该方法用小波系数来表示实际的地球物理模型,并采用树状结构节点表示小波系数,其系数本身(节点值)物理意义不明确.在生成/消亡机制下(包含生成、扰动和消亡步骤)的跨维贝叶斯反演中,其系数的生成和扰动的大小很难确定,导致反演效率低.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物理空间树状结构参数化跨维贝叶斯反演,该方法用树状结构节点表示实际模型参数,不同节点代表不同区域的模型参数.这样生成、扰动步骤是对实际模型参数进行操作,物理意义明确,避免了无效生成和扰动,同时保留树状结构有利于计算生成、消亡和扰动的概率.为了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首先设计了一个三层层状合成模型,系统地对比了新方法与传统小波域树状结构参数方法的收敛性.其次,设计了一个复杂的五层模型,对比了该算法与传统物理空间模型分层剖分参数化方法的反演结果.最后将本文提出的算法应用到实测1D电磁数据反演中,用于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维采样 参数化 物理空间 树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地质调查中智能直推随钻测量装置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平贺 周生伟 +3 位作者 曹函 高强 程功弼 张辉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6-163,共8页
为解决环境地质调查中钻进轨迹精度低导致的污染物调查结果不准确和可信度差的技术难题,在分析现有直推钻具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单动组合的形式进行近钻头随钻测量的方法,研制智能随钻测量装置,建立室内平台监测模块,开... 为解决环境地质调查中钻进轨迹精度低导致的污染物调查结果不准确和可信度差的技术难题,在分析现有直推钻具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单动组合的形式进行近钻头随钻测量的方法,研制智能随钻测量装置,建立室内平台监测模块,开发监测软件,分析智能随钻测量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室内平台和现场分别开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智能随钻测量装置兼具轻量化和模块化,总长度为300 mm;其随钻测量性能稳定,对钻进顶角、方位角和工具面角的监测精度可达0.01°,满足直推钻进导向要求,且内管单动的形式极大降低了对场地的扰动;随钻测量装置可实现不同顶角阈值下的钻进状态自动识别,且与常规钻杆具有良好的适配性,适用于多种直推钻进的场景。在现场试验3次直推钻进过程中,随钻测量装置稳定性较高,以1.5 m/min的速度进行连续直推钻进。智能随钻测量装置能够满足环境地质调查过程中直推钻进随钻测量的需求,为直推钻进轨迹调整提供设备基础和数据支撑,该研究成果对提高非均质条件下直推钻进轨迹精度、提升环境地质调查中污染物原位检测可信度及提升环境地质调查智能钻测一体化技术与装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调查 污染场地 轨迹控制 智能设备 随钻测量 直推钻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复杂地质信息的地球物理模型建模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政勇 王祥 +1 位作者 汤井田 吴启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86-3996,共11页
当前基于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的正反演技术具有逼近任意起伏地形和特定地质结构的能力.但任意复杂地质模型的四面体网格建立非常困难,制约了该技术在实际勘探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难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复杂地球物理模型的建模和四面体网... 当前基于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的正反演技术具有逼近任意起伏地形和特定地质结构的能力.但任意复杂地质模型的四面体网格建立非常困难,制约了该技术在实际勘探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难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复杂地球物理模型的建模和四面体网格离散技术,具有融合数字高程数据、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数据等地质地理信息的能力.首先,将已知地质地理信息数字化为控制点和线串.然后,利用SKUA-Gocad软件构建高质量三维体积模型,采用Tetgen网格剖分程序进行四面体网格剖分.最后,以安徽泥河铁矿为例,建立了高质量的复杂地球物理模型,并利用我们提出的解析解公式,计算了泥河铁矿产生的复杂重磁场空间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垂向方向的重力场、重力梯度、磁场、磁场梯度都具有高分辨地下异常磁铁矿和硫铁矿水平边界的能力,为了探测该矿深部潜在的密度和磁性矿体,必须精确计算和减去复杂围岩产生的重磁响应.本文提出的建模新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消去矿山已知浅部地质体的干扰,而且可为深部数据反演提供高质量的参考模型,从而提高深部勘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复杂地球物理模型 SKUA-Gocad建模平台 四面体网格剖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地质调查与综合物探在赣南花岗岩地区找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声凯 刘海飞 +4 位作者 黄超 肖立权 李望明 隆兴民 赵敬德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4-592,共9页
为解决赣南革命老区缺水村落的饮水安全问题,在中国地调局赣南饮水安全项目的支撑下,对赣南20个扶贫点开展了找水工作。本文以宁都县花岗岩地区的4个找水点为例,介绍水文地质调查与综合物探结合的找水方法与技术。首先通过调查各测区水... 为解决赣南革命老区缺水村落的饮水安全问题,在中国地调局赣南饮水安全项目的支撑下,对赣南20个扶贫点开展了找水工作。本文以宁都县花岗岩地区的4个找水点为例,介绍水文地质调查与综合物探结合的找水方法与技术。首先通过调查各测区水文地质条件,明确找水方向并布置物探测线,然后合理选择综合物探方法和工作参数,确定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方法,最后通过物探成果分析与钻探验证,归纳总结了水文地质调查与综合物探方法相结合在花岗岩地区找水中的经验与教训,能够为花岗岩地区开展地下水勘查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综合物探 花岗岩 地下水勘查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长沙市滑坡灾害快速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璨 肖浩 +2 位作者 肖婷 方亚其 刘磊磊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31,36,共7页
提出采用随机森林(RF)和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对长沙市滑坡灾害进行快速危险性评价,并利用频率比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和校准。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易损性快速评价体系并进行易损性评价。最后,采用数值分级方法集成危险性和易损性... 提出采用随机森林(RF)和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对长沙市滑坡灾害进行快速危险性评价,并利用频率比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和校准。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易损性快速评价体系并进行易损性评价。最后,采用数值分级方法集成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结果实现快速风险评价。结果表明,RF模型与XGBoost模型性能相近,但经频率比法校正后的XGBoost模型危险性评价结果更加合理;易损性评价中人口密度的权重值最大,高易损区多集中于市区、交通干线等区域。长沙市风险区划结果中较高风险、高风险区域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4.6%,主要集中在沟谷、城镇和交通干线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机器学习 滑坡 随机森林 极限梯度提升 危险性评价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雷达在溪洛渡—浙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塔基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小东 彭斌 +1 位作者 黄河 柳建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2-729,共8页
溪洛渡—浙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经过的湘西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在这一地区开展工程钻探工作,困难重重。初勘资料表明,线路经过的灰岩区,岩溶发育强烈,对塔基稳定构成安全威胁,同时线路经过的砂岩... 溪洛渡—浙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经过的湘西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在这一地区开展工程钻探工作,困难重重。初勘资料表明,线路经过的灰岩区,岩溶发育强烈,对塔基稳定构成安全威胁,同时线路经过的砂岩区中部分塔基覆盖黏土层中含有风化碎屑,普通麻花钻难以准确判定覆盖层厚度。为了查明塔基下方岩溶发育情况,基岩面埋深等工程地质问题,经综合试验比选,采用地质雷达进行探测。岩溶探测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查清桩孔基底之下至少5m以内的岩溶情况,除了地面工作外,还进行了桩底探测。钻探及施工开挖结果表明地质雷达能有效探查地下隐伏岩溶、基岩面、风化带、断裂及破碎带等,为合理选择塔位、设计基础深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塔基勘察 输电线路 特高压 岩溶勘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传梓源206号伟晶岩脉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19
作者 成永生 张泽文 +11 位作者 徐卓彬 毛春旺 黄建中 周芳春 张立平 黄志彪 苏俊男 陈虎 陈剑锋 文春华 周瑶 王丹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39-2757,共19页
位于湘东北幕阜山南缘的传梓源稀有金属矿床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大型伟晶岩型锂铌钽矿床。针对矿区内伟晶岩的形成年龄、物质来源和大地构造背景等问题,选择206号脉的锂辉石钠长石伟晶岩及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微... 位于湘东北幕阜山南缘的传梓源稀有金属矿床是我国近年新发现的大型伟晶岩型锂铌钽矿床。针对矿区内伟晶岩的形成年龄、物质来源和大地构造背景等问题,选择206号脉的锂辉石钠长石伟晶岩及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以及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花岗伟晶岩表现出高硅、富铝、富碱、贫钙、贫磷、贫镁、钙碱性及过铝质特征;微量元素含量很低,属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右倾型;微量元素富集Rb、Th、Nb、Zr、Hf,相对亏损Ba、Ti、Yb、Lu;锆石颗粒较小(粒径为50~150μm),阴极发光强度较弱,大部分锆石为弱振荡环带或无环带,少部分锆石发育韵律环带,前者锆石U质量分数相对较高(>4000×10^(-6)),后者锆石U质量分数相对较低(<4000×10^(-6));但这些锆石大部分w(Th)/w(U)较小(<0.1),具有热液锆石特征。两件锆石U-Pb协和年龄分别为(144.2±1.43)Ma和(145.1±1.79)Ma,可以代表花岗伟晶岩脉的形成时代,表明传梓源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花岗伟晶岩脉中锆石Hf同位素标准化值(εHf(t))为-6.3~-5.4,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592~1537 Ma,与幕阜山花岗岩Hf同位素组成相似。从大地构造环境来看,区内花岗伟晶岩的形成与燕山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紧密相关,主要受制于后造山的伸展构造背景,属冷家溪群减压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花岗伟晶岩 岩浆演化 湘东北传梓源稀有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生水土环境铊污染成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20
作者 成永生 王丹平 +4 位作者 黄宽心 周瑶 曾德兴 李向阳 张泽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43-2058,共16页
铊(Tl)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超过了汞、镉、铅、锌、铜等传统致毒重金属元素。本文总结了铊的元素特征及其地球化学行为、含铊矿床的全球分布及其成矿时代,对比分析了铊在三大类岩石中的分布差异性,系统回顾了铊的毒理性及... 铊(Tl)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超过了汞、镉、铅、锌、铜等传统致毒重金属元素。本文总结了铊的元素特征及其地球化学行为、含铊矿床的全球分布及其成矿时代,对比分析了铊在三大类岩石中的分布差异性,系统回顾了铊的毒理性及其致病机理、铊污染源解析与示踪、表生环境铊的迁移与转化。通过研究发现,铊在三大类岩石中均有分布,且岩浆岩中铊元素呈规律性分布。铊与热液矿床关联性强,主要富集于与低温热液矿床有关的铅、锌等矿床中,且优先进入硫化物熔体,致使含硫化物矿床铊浓度较高。总体而言,我国土壤铊污染与铊矿产分布均具有“南高北低”的特征,显示铊污染与铊矿床的开采和冶炼具有显著关联性。水体中铊主要以Tl^(+)进行迁移,Tl^(+)可替代K^(+)进入黏土矿物,或通过微生物作用氧化成Tl^(3+)。铊从土壤中通过植物根系进入植物体后,将不均匀地分布于植物体内,^(203)Tl更容易向细胞膜表面动态扩散,植物根系优先吸收较轻的铊同位素(^(203)Tl),较重的铊同位素(^(205)Tl)留于生长层。通过对比铅与铊同位素示踪法,发现铊同位素法对于示踪物质来源及其迁移过程具有响应速度快、敏感性强等优势,但铊同位素技术的提升还有待铊同位素数据库的进一步完善。铊污染形成演化时空模拟是揭示污染来源、污染过程与发展趋势以及开展区域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但数据获取、模型选择与验证、不确定性分析以及系统集成与决策支持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地球化学行为 迁移转化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