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色冶金用大功率整流设备的设计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
作者 赖超 徐婷 《有色金属》 CSCD 2002年第2期63-65,共3页
介绍有色金属冶金过程中使用的大功率整流设备的基本要求。比较大功率整流设备电联结型式。讨论整流设备的效率和功率因数 ,特征谐波电流和非特征谐波电流。
关键词 有色冶金 大功率整流设备 设计 发展趋势 功率因数 谐波 脉波数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离子捕收剂高效浮选锂辉石的选矿试验研究
2
作者 荆正强 金凯 +1 位作者 张政军 李建辉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解决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锂辉石时选择性差、泡沫黏稠、药剂用量大的问题,进行了阴、阳离子捕收剂浮选锂辉石、石英、长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捕收剂和阳离子捕收剂组合可以增加药剂组分间的协同作用,提高精矿品位或回收率。... 为解决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锂辉石时选择性差、泡沫黏稠、药剂用量大的问题,进行了阴、阳离子捕收剂浮选锂辉石、石英、长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捕收剂和阳离子捕收剂组合可以增加药剂组分间的协同作用,提高精矿品位或回收率。以阴、阳离子捕收剂组合的CFLH-18为捕收剂对四川金川某花岗伟晶岩型锂辉石矿进行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Li_(2)O品位4.62%、回收率78.54%的锂辉石精矿,与现场脂肪酸类捕收剂生产指标相比,锂辉石精矿Li_(2)O品位提升了0.10百分点,回收率提升了5.93百分点,精矿富集比从3.77提高到了4.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辉石 伟晶岩型锂矿 组合捕收剂 长石 石英 浮选 阴离子捕收剂 阳离子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露天矿开挖卸荷诱发高陡边坡三维力学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杨泽 夏钢源 +2 位作者 陈龙 付宪吕 李超相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5-92,共8页
某石灰岩山坡露天矿向下采剥深度深,终了开采形成的采场岩质边坡高度达195 m,最终边坡角为49°,属于典型的高陡边坡,该高陡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山的正常运营,因此,为了研究该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的三维力学响应,通过现场工程... 某石灰岩山坡露天矿向下采剥深度深,终了开采形成的采场岩质边坡高度达195 m,最终边坡角为49°,属于典型的高陡边坡,该高陡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山的正常运营,因此,为了研究该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的三维力学响应,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深入分析了工勘地质报告,进行了赤平极射投影和岩体质量定性评价分析;继而建立露天矿三维边坡数值计算模型,结合力学试验测试结果,运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再现了边坡力学响应变形演化过程。边坡开挖卸荷影响诱发的三维力学响应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露天矿终了境界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安全系数满足规范安全等级的要求;坡脚区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应力集中,所承受的最大压应力为1.5~2.0 MPa之间;边坡出现拉应力值很小,未超过灰岩岩体的抗拉强度值,不会发生拉伸破坏;终了边坡内未出现从坡脚贯穿至坡顶的塑性破坏滑动面,边坡最大下沉位移值为4 cm,位于边坡顶部中部区域,数值非常小,对边坡的稳定性基本无影响。通过以上研究论证,说明该采场边坡结构参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边坡整体安全稳定有保障,为该露天矿的后续安全开采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岩质边坡 稳定性分析 露天采矿 FLAC3D数值模拟 安全系数 赤平极射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转炉吹炼过程多相混合搅拌机理研究
4
作者 李洵 吴晓松 +3 位作者 张岭 杨世亮 刘慧利 王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1,共11页
针对铜吹炼Pierce-Smith转炉(Pierce-Smith Converter,P-S转炉)存在的高能耗及设备维护问题,采用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与Realizable k-ε湍流耦合模型,对炉内气-液两相流行为与壁面剪切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风口直径及... 针对铜吹炼Pierce-Smith转炉(Pierce-Smith Converter,P-S转炉)存在的高能耗及设备维护问题,采用VOF(Volume of Fluid)两相流与Realizable k-ε湍流耦合模型,对炉内气-液两相流行为与壁面剪切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风口直径及气体入口速度对熔池动力学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增大风口直径显著降低搅拌死区体积,扩展高湍动能区域覆盖范围,而提升气体入口速度可增强气泡上升区湍流强度。气体入口速度通过强化局部湍流促进熔池传质效率,风口直径变化可提升炉内混合均匀性。合理选择气体入口速度与风口直径可降低炉壁剪切应力峰值,抑制搅拌死区形成,为工业过程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P-S转炉 气-液两相流 VOF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侧吹三联炉处理脆硫铅锑矿工业试验研究
5
作者 柏韬 吴晓松 +2 位作者 张岭 唐昭辉 郭徽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通过开展“氧化熔炼-热态氧化渣还原-热态还原渣烟化”富氧侧吹三联炉处理脆硫铅锑矿工业试验,研究了冶炼过程中主要元素的迁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还原炉可产出Pb、Sb质量分数分别为70.11%、20.52%的铅锑合金,Pb、Sb直收率分别为95.1%... 通过开展“氧化熔炼-热态氧化渣还原-热态还原渣烟化”富氧侧吹三联炉处理脆硫铅锑矿工业试验,研究了冶炼过程中主要元素的迁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还原炉可产出Pb、Sb质量分数分别为70.11%、20.52%的铅锑合金,Pb、Sb直收率分别为95.1%、88.2%;烟化渣水淬后为无害的玻璃化渣,Pb、Sb、Zn、Ag综合回收率分别为99.8%、97.6%、88.0%、99.5%,S利用率约为99.0%;处理1 t脆硫铅锑矿的煤耗为259.3 kg粉煤。该工艺具有环保效果好、有价元素回收率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侧吹 三联炉 氧化熔炼 还原熔炼 烟化吹炼 脆硫铅锑矿 元素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锑冶炼技术现状及富氧熔池熔炼研究进展
6
作者 葛杨 吴晓松 +1 位作者 郭徽 张岭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7,65,共8页
锑是重要的战略金属。我国是世界锑矿储量最丰富、锑产品产量最大的国家,但长期的过度开发导致我国当前锑资源优势明显下滑。围绕我国锑矿资源和行业发展现状,本文系统综述了当前锑冶炼主流生产工艺的技术特点,重点总结了富氧熔池熔炼... 锑是重要的战略金属。我国是世界锑矿储量最丰富、锑产品产量最大的国家,但长期的过度开发导致我国当前锑资源优势明显下滑。围绕我国锑矿资源和行业发展现状,本文系统综述了当前锑冶炼主流生产工艺的技术特点,重点总结了富氧熔池熔炼工艺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法冶金 鼓风炉挥发熔炼 富氧熔池熔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砷渣与高炉瓦斯灰协同处理分离提取锌和砷的工艺研究
7
作者 邱文顺 陈萃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有色金属火法冶炼污酸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砷渣及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瓦斯灰,均属于危险废物,现有处理方法存在工艺流程长、资源化低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采用固硫焙烧-选矿联合工艺处理硫化砷渣和瓦斯灰的方法,该方法将含As_(2)S_... 有色金属火法冶炼污酸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砷渣及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瓦斯灰,均属于危险废物,现有处理方法存在工艺流程长、资源化低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采用固硫焙烧-选矿联合工艺处理硫化砷渣和瓦斯灰的方法,该方法将含As_(2)S_(3)的硫化砷渣和主要含ZnO的瓦斯灰低温还原固硫焙烧,可一步产出金属砷和硫化锌,后续通过重选和浮选得到金属砷和硫化锌精矿。本文先对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采用单因素条件试验,考察了焙烧温度、时间、瓦斯灰理论用量对砷生成和固硫效果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固硫焙烧-选矿协同处理硫化砷渣和瓦斯灰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600℃、反应时间2 h、瓦斯灰中ZnO用量为固硫所需理论量的1.4倍,此条件下固硫率为93.64%,金属砷生成率可达90.25%;该工艺实现了硫化砷渣和瓦斯灰的短流程协同高效处理,综合回收利用其中的金属砷和锌,并且硫化渣原料中的绝大部分硫被固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二次资源清洁利用和处置工艺,可在硫化砷危废减量化应用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砷渣 高炉瓦斯灰 协同处理 固硫焙烧-选矿 危废安全处置 危废资源化 砷、锌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冶炼分离企业氨-碳资源“内循环”工程化研究
8
作者 杨凯华 王明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9,共7页
本文对离子吸附型稀土冶炼分离工艺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该工艺氨氮废水和CO_(2)的产生情况,并提出了氨-碳资源“内循环”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方案。对于氨氮废水,采用汽提精馏法回收质量分数为20%的NH_(3)·H_(2)O,其中约80%NH_(3)·... 本文对离子吸附型稀土冶炼分离工艺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该工艺氨氮废水和CO_(2)的产生情况,并提出了氨-碳资源“内循环”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方案。对于氨氮废水,采用汽提精馏法回收质量分数为20%的NH_(3)·H_(2)O,其中约80%NH_(3)·H_(2)O用于配制8 mol/L的稀氨水,返回萃取工序的皂化环节使用;约20%NH_(3)·H_(2)O与灼烧工序产生的CO_(2)反应,采用氨水捕集碳化一体化工艺制备2 mol/L的NH4HCO_(3)溶液,返回沉淀工序使用。该方案既解决了氨氮废水污染问题,又实现了氨-碳资源“内循环”。以作者设计的某万吨稀土冶炼分离项目为例,按照50%产品采用碳沉工艺制备来计算,捕集吸收碳酸稀土灼烧烟气中的CO_(2)可减少CO_(2)直接排放量约4 830 t/a,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量约1 930 t/a;生产每吨稀土产品(以REO计)平均可减少CO_(2)直接排放量约0.5 t,碳减排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氨水回收 氨水碳化 碳减排 内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DYNA的楔形切割拉槽爆破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
9
作者 陈帮洪 陈星明 +1 位作者 武尚荣 费志文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3,59,共8页
某矿西二采区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1 546 m分段楔形切割拉槽存在拉槽高度过大导致爆破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楔形切割拉槽爆破研究。基于RHT本构模型标定矿岩参数,采用LS-DYNA软件,运用流固耦合算法,确定矿岩损伤阈值为... 某矿西二采区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1 546 m分段楔形切割拉槽存在拉槽高度过大导致爆破效果不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楔形切割拉槽爆破研究。基于RHT本构模型标定矿岩参数,采用LS-DYNA软件,运用流固耦合算法,确定矿岩损伤阈值为0.4;对比分析不同拉槽宽度方案的爆破成槽效果,结果表明:拉槽高度固定为23 m时,矿岩有效损伤率随着拉槽宽度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最佳拉槽宽度为24 m,此时矿岩有效损伤率达到峰值0.692 5。基于该参数设计拉槽方案,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爆破成形空间达标率超过85%,爆堆块度分布合理,安息角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切割拉槽 RHT 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损伤 拉槽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尾矿库塌坑处理方案的三维渗流优化比选研究
10
作者 马晓旭 赵乐萱 +2 位作者 王睿齐 傅灿 罗玉龙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5,共5页
某尾矿库发生尾砂泄漏事故,在尾矿库干滩区形成塌坑,经应急处理后已回填块石及土石料等.为防止尾矿库后续继续破坏,拟在塌坑区铺设反滤层或土工膜.为确定最优处理方案,采用三维渗流有限元分析,基于浸润线监测资料进行了反演分析,确定了... 某尾矿库发生尾砂泄漏事故,在尾矿库干滩区形成塌坑,经应急处理后已回填块石及土石料等.为防止尾矿库后续继续破坏,拟在塌坑区铺设反滤层或土工膜.为确定最优处理方案,采用三维渗流有限元分析,基于浸润线监测资料进行了反演分析,确定了能够反映尾矿库实际情况的渗透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对正常运行工况和洪水运行工况塌坑回填区分别采用反滤层和土工膜方案的浸润线埋深、塌坑回填区附近渗透坡降、渗流量等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案整体渗流场与塌坑前相似,塌坑回填区附近尾矿料均能满足渗透稳定要求,排洪隧道渗流量接近,但土工膜方案会使塌坑区附近浸润线抬高,不利于后期堆坝的稳定.综合考虑,推荐反滤层方案.研究结果为尾矿库事故处理方案的科学选取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尾矿库塌坑事故的处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塌坑 浸润线 土工膜 反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磷基生物炭去除水中U(Ⅵ)的性能与机制研究
11
作者 孙晓涵 吴凡 +3 位作者 谢水波 王水云 张海波 郭宇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8,共6页
采用热解法制备葡萄籽生物炭(BC),通过过磷酸钙的负载,单宁酸处理,制得单宁酸改性负载过磷酸钙的葡萄籽生物炭(TA-SSP@BC)。当初始铀浓度为5.0 mg/L,pH为4、30℃,TA-SSP@BC的投加量0.06 g/L,对U(VI)的去除率达99.2%,优于同等条件下BC(87... 采用热解法制备葡萄籽生物炭(BC),通过过磷酸钙的负载,单宁酸处理,制得单宁酸改性负载过磷酸钙的葡萄籽生物炭(TA-SSP@BC)。当初始铀浓度为5.0 mg/L,pH为4、30℃,TA-SSP@BC的投加量0.06 g/L,对U(VI)的去除率达99.2%,优于同等条件下BC(87.1%)的去除效果。试验数据表明,TA-SSP@BC通过化学反应和多层吸附吸收铀酰离子,Langmuir模型计算其最大吸附量为415.955 mg/g。TA-SSP@BC对U(VI)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去除效果几乎不受大多数干扰离子的影响。结合SEM、EDS、FTIF、XPS等表征方法证实铀酰离子与TA-SSP@BC的相互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络合和离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过磷酸钙 生物炭 六价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段开采复杂采空区群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张雄天 马炳德 +2 位作者 张春阳 胡凯兵 田小龙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3,共8页
为评估西部矿业肃北博伦七角井铁矿当前多中段开采采空区稳定性,采用FLAC~(3D)软件模拟矿山开挖过程,重点分析多中段开挖后采空区应力、位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空区应力以压应力为主,主要集中于采场顶板、间柱区域,最大压应力约为20 ... 为评估西部矿业肃北博伦七角井铁矿当前多中段开采采空区稳定性,采用FLAC~(3D)软件模拟矿山开挖过程,重点分析多中段开挖后采空区应力、位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空区应力以压应力为主,主要集中于采场顶板、间柱区域,最大压应力约为20 MPa,分布在2150 m中段采空区间柱区域;采空区最大沉降位移为20.30 mm,最大水平位移为7.22 mm,采空区整体稳定性良好,但较大规模采空区长期暴露使得矿柱易发生变形、垮落,后续生产过程中应定期排查矿柱变形情况并采取措施加固矿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角井铁矿 深部开采 多中段 采空区 稳定性 应力 位移 采空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起升转速自传感的双向俘能装置研究
13
作者 孟丽霞 孟健 +1 位作者 刘士明 王封懿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4-470,共7页
起重机的起升机构需使用传感器来监测其运动参数,目前传感器主要使用电源或电池供电,存在布线困难、无法提供持续性电源(电池供电)等问题。为此研究了一种具有自驱动传感功能的双向俘能式摩擦纳米发电机,完成自然环境风能和重物下降势... 起重机的起升机构需使用传感器来监测其运动参数,目前传感器主要使用电源或电池供电,存在布线困难、无法提供持续性电源(电池供电)等问题。为此研究了一种具有自驱动传感功能的双向俘能式摩擦纳米发电机,完成自然环境风能和重物下降势能俘获的同时,实现起升机构卷筒转速的监测。基于摩擦纳米发电的工作原理,设计双向俘能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结构,研制具有自驱动传感功能的原理样机。依据起升机构实际工作环境,搭建实验测试系统,进行输出性能、传感及应用演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以同时收集环境中风能和起升机构重物下降势能,双向俘能机制相对于单向俘能提高了40%的输出性能。同时,通过采集分析输出的电信号监测起升机构的运动状态,对起升机构卷筒转速的监测误差小于1%。该工作拓展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在能量俘获和自驱动传感领域的研究,为起升机构运动状态监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起升机构 双向俘能 自驱动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法制备研究
14
作者 EDWARD Bastian 孙召建 +1 位作者 杨凯华 何利华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0,共8页
采用溢流法和浓密法两种共沉淀方式制备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Ni_(0.35)Mn_(0.65)(OH)_(2)),系统研究了氮气/氧气气氛、pH值、络合剂(草酸)浓度、沉淀温度和熟化时间等对前驱体形貌、内部结构、成分、比表面积(BET)和振实密度(TD)... 采用溢流法和浓密法两种共沉淀方式制备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Ni_(0.35)Mn_(0.65)(OH)_(2)),系统研究了氮气/氧气气氛、pH值、络合剂(草酸)浓度、沉淀温度和熟化时间等对前驱体形貌、内部结构、成分、比表面积(BET)和振实密度(TD)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共沉淀过程中通入氧气可促进一次颗粒的尺寸均一化;加入草酸络合剂能够减缓反应速率,使前驱体更为疏松多孔;提高沉淀温度和延长熟化时间则显著提高颗粒粒径;对于溢流法而言,pH值升高有助于提高前驱体振实密度,而浓密法则相反。对比溢流法和浓密法两种共沉淀工艺,溢流法所得前驱体粒径更大(2~10μm)、振实密度更高(平均1.76 g/cm^(3));而浓密法所得前驱体的粒径更细(2~4μm)、振实密度更低(平均1.30 g/cm^(3))。相比溢流法,浓密法在Mn/Ni含量、BET和TD等核心指标的标准差上都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获得性能一致性更高的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前驱体 共沉淀 溢流法 浓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SIM冶金过程模拟系统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明 谌启明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7,共4页
简要介绍了METSIM冶金过程模拟系统的特点及用途,并以某南方离子型稀土分离项目为例,对METSIM在流程设计与冶金计算中的应用及其优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软件在工程设计中的使用不仅能提高设计质量,而且也提高了设计效率,具有广阔... 简要介绍了METSIM冶金过程模拟系统的特点及用途,并以某南方离子型稀土分离项目为例,对METSIM在流程设计与冶金计算中的应用及其优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软件在工程设计中的使用不仅能提高设计质量,而且也提高了设计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SIM 流程设计 冶金计算 工程设计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速熔炼在中国的进展与研究——冷风技术及“非接触冶金”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文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1期63-71,共9页
从环境保护角度阐述了世界铜、镍闪速熔炼的发展与现状,讨论了"冷风节能"及其工业应用技术。介绍了中国在"闪速炉扩产"、"闪速冶金事故监控"、"水套新材料"、"闪速炉连续炼铜"等方... 从环境保护角度阐述了世界铜、镍闪速熔炼的发展与现状,讨论了"冷风节能"及其工业应用技术。介绍了中国在"闪速炉扩产"、"闪速冶金事故监控"、"水套新材料"、"闪速炉连续炼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根本解决强化冶金对炉衬的腐蚀,提出了"非接触冶金"的思路,描述了中心旋涡柱闪速熔炼方法,并介绍了旋涡喷嘴基本设计及计算机仿真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速熔炼 冷风冶炼 非接触冶金 中心旋涡柱闪速熔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矿山基础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段进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06期358-360,364,共4页
集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矿山建设是矿山发展的方向,智慧矿山需要一个集矿山生产管理信息于一体的基础平台。文章基于GIS软件SuperMap 8C,运用C#语言和.NET平台,开发了三维可视化系统,详细介绍了三维可视化系统基... 集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矿山建设是矿山发展的方向,智慧矿山需要一个集矿山生产管理信息于一体的基础平台。文章基于GIS软件SuperMap 8C,运用C#语言和.NET平台,开发了三维可视化系统,详细介绍了三维可视化系统基本功能、三维模型数据管理和生产系统集成技术。并将该系统应用于贵州猫场铝土矿,实现猫场三维场景的管理,同时集成了矿山生产自动化系统、人员定位和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查询、计算和统计,提高了矿区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矿山 三维可视化 SUPERMAP 8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固化浆在酸性污水库坝基防渗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成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0,共3页
由于粘土固化浆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抗酸稳定性,针对铜矿山强酸性的污水库坝基防渗设计,采用粘土固化浆是一种较理想的防渗方法。通过现场灌浆及其效果检查验证,设计所采取的注浆工艺和技术要求合理,坝基防渗效果良好,值得在各类矿山尾... 由于粘土固化浆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抗酸稳定性,针对铜矿山强酸性的污水库坝基防渗设计,采用粘土固化浆是一种较理想的防渗方法。通过现场灌浆及其效果检查验证,设计所采取的注浆工艺和技术要求合理,坝基防渗效果良好,值得在各类矿山尾矿坝坝基防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固化浆 防渗设计 水库坝基 酸稳定性 效果检查 技术要求 注浆工艺 防渗效果 推广应用 坝基防渗 抗渗性 强酸性 铜矿山 尾矿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钢纤维类型混凝土动静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地元 王蜜蜜 +4 位作者 王勇兵 方旭刚 蒋京泰 余一松 汪小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0-198,共9页
以云南某深部竖井钢纤维混凝土衬砌支护为背景,利用深部矿山现场使用的水泥、钢纤维及掘进工作面废矸石作为原材料,制作钢纤维混凝土试样,探究了不同钢纤维类型混凝土的动静态力学性能。通过单轴压缩、劈裂拉伸和动态压缩试验获得了钢... 以云南某深部竖井钢纤维混凝土衬砌支护为背景,利用深部矿山现场使用的水泥、钢纤维及掘进工作面废矸石作为原材料,制作钢纤维混凝土试样,探究了不同钢纤维类型混凝土的动静态力学性能。通过单轴压缩、劈裂拉伸和动态压缩试验获得了钢纤维混凝土动静态力学性能及其破坏特征,结合高速摄像机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探讨了钢纤维混凝土试样的裂纹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掺、三掺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大于单掺钢纤维混凝土,三掺钢纤维在增强混凝土抗拉强度方面效果最佳,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随着掺杂钢纤维类型增加而增加;与素混凝土相比,钢纤维混凝土试样表面裂纹出现较晚;掺杂的钢纤维类型越多,试样峰值应变越大;素混凝土表现出脆性破坏特征,钢纤维混凝土则表现出延性破坏特征;将三掺钢纤维混凝土应用于矿山竖井衬砌支护,有效提高了竖井井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为深部矿山工程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力学强度 应变演化 数字图像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矿山不同埋藏深度岩石拉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地元 罗平框 +4 位作者 朱志根 方旭刚 周奥辉 何啸 马金银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5,共10页
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随埋藏深度增大会发生变化。本文以云南某矿山900~1200 m深度范围内4个不同埋藏深度的矿体上下盘围岩(灰质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含水条件下(自然状态和饱水状态)的单轴压缩和巴西劈裂试验,探明深部岩石力学... 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随埋藏深度增大会发生变化。本文以云南某矿山900~1200 m深度范围内4个不同埋藏深度的矿体上下盘围岩(灰质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含水条件下(自然状态和饱水状态)的单轴压缩和巴西劈裂试验,探明深部岩石力学基本物理力学特性随埋深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深度范围内,岩石基本物理成分组成及结构相似,随着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加,岩石试样的密度、纵波波速、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均略微增大,而泊松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含水条件对岩石的力学特性影响显著,不同埋藏深度的岩石试样进行饱水处理后其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明显减小,泊松比显著增大,其中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对水的敏感性高于其他参数对水的敏感性,各参数对水的敏感性排序为: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抗拉强度。本研究很好地揭示了深部矿山不同埋藏深度围岩的拉压力学特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深部岩石力学 工程地质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