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体修饰对透氢用Pd膜的性能影响
1
作者 范爱玲 张浩天 +2 位作者 李瑞廷 刘一楠 李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9-366,共8页
为了实现氢气分离提纯,开展了多孔载体负载Pd膜的研究。多孔载体负载Pd膜因其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和提高氢渗透性能而备受关注,多孔陶瓷孔隙率高、孔径分布在纳米尺度,是理想的Pd膜负载体,但多孔陶瓷易出现局部缺陷,降低Pd膜的氢氮选择性... 为了实现氢气分离提纯,开展了多孔载体负载Pd膜的研究。多孔载体负载Pd膜因其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和提高氢渗透性能而备受关注,多孔陶瓷孔隙率高、孔径分布在纳米尺度,是理想的Pd膜负载体,但多孔陶瓷易出现局部缺陷,降低Pd膜的氢氮选择性。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浆料浸渍-提拉-烧结的方法对多孔氧化铝(传统)基体进行修饰,以克服基体缺陷提高Pd膜的氢氮选择性能。结果表明:传统基体经修饰后再镀Pd膜的氢氮选择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773 K、0.1 MPa时,Pd膜的氢氮分离系数高达14000,远优于基体修饰前Pd膜(氢氮分离系数1000)的氢氮选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氧化铝 纳米氧化铝 钯膜 修饰 化学镀 氢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CNTs对锂离子电池LMRO电极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欧阳丽霞 黄贤凯 +4 位作者 黄宏基 张军 赵红利 徐肖飞 王建涛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12-1620,共9页
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含量对高电压下LMRO电极性能的影响,用SEM和EIS分析了MWCNTs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原因。结果表明:随MWCNTs含量的增加,LMRO电极的循环性能先提升后衰减,高MWCNTs含量电极的面电阻更低,倍率性能更优。循环性... 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含量对高电压下LMRO电极性能的影响,用SEM和EIS分析了MWCNTs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原因。结果表明:随MWCNTs含量的增加,LMRO电极的循环性能先提升后衰减,高MWCNTs含量电极的面电阻更低,倍率性能更优。循环性能最佳的LR-3MWCNTs电极的面电阻为8.54Ω,是LR-1MWCNTs电极的15.5%。MWCNTs可在MWCNTs与LMRO颗粒间形成非断点式、非曲折的电子传输路径,从而在电极中形成更均匀、更完善的三维导电网络结构,因此可减低电极阻抗、抑制电极极化。当MWCNTs含量超过3%时MWCNTs团聚严重,反而降低电极的循环性能。循环40次时,LR-3MWCNTs电极的R_(e)(13.79Ω)最低,是LR-1MW-CNTs电极的22.7%;LR-3MWCNTs电极的R_(ct)(61.81Ω)最小,为LR-5MWCNTs电极的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CNTS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电极 阻抗 极化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电解体系中锰离子含量对阳极泥成核及生长机理研究
3
作者 李回汉 田炳阳 +1 位作者 高文成 温建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6,共9页
湿法炼锌行业电解锌的生产过程中,适宜的锰离子浓度有利于锌电解的生产,而过高的锰离子浓度则会促使阳极泥的产生,因此研究锰离子对锌电解中阳极泥成核及生长机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铅银阳极板在160 g/L的Zn^(2+)电解液中加入不同浓度... 湿法炼锌行业电解锌的生产过程中,适宜的锰离子浓度有利于锌电解的生产,而过高的锰离子浓度则会促使阳极泥的产生,因此研究锰离子对锌电解中阳极泥成核及生长机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铅银阳极板在160 g/L的Zn^(2+)电解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n^(2+)进行电化学测试。对阳极板表面的阳极泥沉积形貌分析。结果表明,0~4 g/L的Mn^(2+)能够促进铅银阳极板在锌电解中的铅腐蚀,腐蚀电流密度变大,电解反应的阻抗减弱,电解体系的导电性增强;Mn^(2+)浓度提高到8 g/L,阳极板的铅腐蚀被抑制。4 g/L的Mn^(2+)浓度的电流效率最优,阳极泥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银阳极板 锌电解 锰离子 阳极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GCF对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电极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欧阳丽霞 黄贤凯 +3 位作者 张梦琦 张子恒 徐肖飞 王建涛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9-1446,共8页
研究了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的含量对高电压条件下富锂锰基电极性能的影响,并采用SEM和EIS分析了VGCF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VGCF含量由2%增加至6%(质量分数)时,高电压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电极的面电阻先急剧降低而后趋于平缓,... 研究了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的含量对高电压条件下富锂锰基电极性能的影响,并采用SEM和EIS分析了VGCF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VGCF含量由2%增加至6%(质量分数)时,高电压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电极的面电阻先急剧降低而后趋于平缓,电极的大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均得到提升。6%VGCF电极在3 C大倍率放电时的比容量为73.7 mAh/g,为2%VGCF电极的2.23倍;其200次循环后的比容量为108.5 mAh/g,容量保持率为71.0%。分析表明,提高一维结构的VGCF含量能在锂离子电池内的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颗粒与铝箔集流体之间、活性材料颗粒之间搭建更多直通的电子快速传输通道,构建更完整的高效导电网络,从而有效抑制了电极阻抗的增长,减小电极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 VGCF 阻抗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电极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生物浸出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娟 聂榕 +4 位作者 刘学 田炳阳 杨鑫龙 温建康 武彪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2,共13页
铜生物浸出技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矿产资源提取方法,为矿物加工和有色金属冶金领域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新途径。文章综述了浸铜微生物研究、铜微生物浸出研究、铜生物堆浸工程化技术研究及工业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各项技术的创新... 铜生物浸出技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矿产资源提取方法,为矿物加工和有色金属冶金领域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新途径。文章综述了浸铜微生物研究、铜微生物浸出研究、铜生物堆浸工程化技术研究及工业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各项技术的创新点和局限性,提出了未来在专属高效菌种选育与驯化、浸矿微生物代谢途径构建、强化浸出新技术创新与节能环保装备研制、新型可视化动态预测模型与AI(人工智能)等方面能够开展的工作,旨在为铜生物浸出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提高生物浸出效率和铜资源及其他有价金属资源的综合回收率,促进生物浸出的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菌种选育 强化浸出 工业堆浸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材料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鸿滨 周旗钢 +2 位作者 李志辉 李腾飞 屠海令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4,共12页
新材料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根基,是抢占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驱动力。本文梳理了新材料在信息、能源、生物、深空与深海探测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发现新材料联用或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深度... 新材料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根基,是抢占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驱动力。本文梳理了新材料在信息、能源、生物、深空与深海探测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发现新材料联用或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新材料发展的重要特点;系统分析了我国新材料产业在规模、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和集群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新材料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原材料依赖进口、核心装备尚未实现自主可控、高端产品自给率不高、部分重点产品缺乏应用迭代、标准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面向新兴产业亟需发展的9个重点方向以及面向未来产业亟需布局的7个重要方向。为推动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建议:着力筑牢新材料产业发展根基,扎实提升新材料产业链水平,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材料 关键核心技术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新型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态Cu-1.16Ni-0.36Cr合金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文明 李韶林 +3 位作者 宋克兴 王强松 丁宗业 朱莹莹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7,共8页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Cu-1.16Ni-0.36Cr合金在变形量为50%、变形温度为750~950℃、变形速率为0.01~10 s^(-1)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建立该合金热变形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Cu-1.16Ni-0.36Cr合金在700~900℃的...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Cu-1.16Ni-0.36Cr合金在变形量为50%、变形温度为750~950℃、变形速率为0.01~10 s^(-1)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建立该合金热变形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Cu-1.16Ni-0.36Cr合金在700~900℃的变形温度下以动态回复为主,在950℃下发生完全的动态再结晶。通过真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了该合金热变形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根据应变对流变应力的影响对本构方程进行修正,通过修正后的回归方程对流变应力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热加工图表明,该合金适宜的热变形工艺参数为900~950℃和0.1~1 s^(-1),其中950℃和1 s^(-1)变形条件下组织状态最佳,为晶粒细小均匀的等轴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Cr合金 热压缩变形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冶炼低碳清洁智能化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劼 黄小卫 +4 位作者 刘桂华 刘风琴 李家琦 赵洪亮 张红亮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233,共11页
铝是第一大有色金属,开展铝冶炼低碳清洁智能化创新发展研究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本文基于我国铝冶炼产业的时代背景与发展态势,全面阐述了铝冶炼流程工业的生态链接与关键症结点,深入剖析了节能低碳智能化铝... 铝是第一大有色金属,开展铝冶炼低碳清洁智能化创新发展研究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本文基于我国铝冶炼产业的时代背景与发展态势,全面阐述了铝冶炼流程工业的生态链接与关键症结点,深入剖析了节能低碳智能化铝电解、含铝资源低碳清洁生产氧化铝、铝工业固危废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3个方面的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在审视资源、能源、环境等维度的基础上,提出了铝冶炼低碳清洁智能化创新发展的基本构思,凝练了各个重点方面的创新发展方向、关键技术以及面向2035年的发展目标。研究建议,完善国家政策体系、制定高质量标准体系、健全保障制度体系、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变革、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谋划具有低碳、清洁、智能化等特征的高质量发展组合策略,促进铝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冶炼 铝电解生产 氧化铝生产 低碳冶金 绿色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黄铁矿及共伴生有价金属生物浸出研究进展
9
作者 付政 刘学 +2 位作者 温建康 高文成 武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95-4307,共13页
为了更好地解决磁黄铁矿及共伴生有价金属高效绿色回收利用的问题,本文对磁黄铁矿及共伴生有价金属的生物浸出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首先,分析了磁黄铁矿的化学可浸性;其次,介绍了磁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及机理;最后,总结了菌种类型及选育驯... 为了更好地解决磁黄铁矿及共伴生有价金属高效绿色回收利用的问题,本文对磁黄铁矿及共伴生有价金属的生物浸出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首先,分析了磁黄铁矿的化学可浸性;其次,介绍了磁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及机理;最后,总结了菌种类型及选育驯化、接种量、pH、矿浆浓度和矿石的预处理等对生物浸出工艺的影响,分析了磁黄铁矿中镍和金等共伴生金属的回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磁黄铁矿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主要在于表面富硫层的循环反应;磁黄铁矿的生物浸出主要有间接作用、间接接触作用和直接接触作用3种机理,浸出反应的本质为铁硫的氧化,原电池效应、细菌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铁矾及硫钝化层对生物浸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菌种对磁黄铁矿的浸出效果不同,适当提高细菌接种量、降低矿浆浓度、保持较低的pH、对选用菌种的驯化以及使用硫酸对脉石进行预处理,能够提高磁黄铁矿生物浸出的效果;磁黄铁矿的生物浸出对其伴生的镍、钴和金等有价金属具有良好的浸出效果,浸出率均可达80%以上。未来对磁黄铁矿生物浸出的研究重点在于调控钝化层、通过各种调控手段抑制或控制表面钝化层的生成、生物浸出液中铁含量的平衡调控及铁的资源化、高值化利用,并逐步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黄铁矿 生物浸出 浸出机理 共伴生有价金属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子器件用液冷针翅散热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田小飞 王林山 +2 位作者 梁雪冰 郑逢时 胡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4-74,共11页
随着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轻量化、小型化和集成化的发展需求,其功率密度越来越大,导致其热流密度越来越高,亟需高效散热来满足其使用要求。传统空气冷却散热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散热能力较低,难以满足... 随着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轻量化、小型化和集成化的发展需求,其功率密度越来越大,导致其热流密度越来越高,亟需高效散热来满足其使用要求。传统空气冷却散热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散热能力较低,难以满足高热流密度的散热需求,目前主要采用液体冷却散热器,其中液冷针翅散热器是最常用的高效散热器。本文介绍了液冷针翅散热器的结构、液体工质、材料和制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液冷针翅散热器的流体通道结构、针翅结构对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液冷针翅散热器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器件 液冷 散热器 针翅结构 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半导体互连材料与低温烧结纳米铜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柯鑫 谢炳卿 +5 位作者 王忠 张敬国 王建伟 李占荣 贺会军 汪礼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共15页
半导体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和产业革新的核心,随着高频、高压、高温、高功率等工况的日趋严峻及“双碳”目标的需要,以新型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逐步进入工业应用。半导体产业的贯通以及市场规模的快速扩... 半导体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和产业革新的核心,随着高频、高压、高温、高功率等工况的日趋严峻及“双碳”目标的需要,以新型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逐步进入工业应用。半导体产业的贯通以及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导致摩尔定律正逐渐达到极限,先进封装互连将成为半导体行业关注的焦点。第三代半导体封装互连材料有高温焊料、瞬态液相键合材料、导电胶、低温烧结纳米Ag/Cu等几个发展方向,其中纳米Cu因其优异的导电导热性、低温烧结特性和良好的可加工性成为一种封装互连的新型方案,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近年来从材料研究向产业链终端应用贯通的趋势非常明显。本文首先介绍了半导体材料的发展概况并总结了第三代半导体封装互连材料类别;然后结合近期研究成果进一步围绕纳米Cu低温烧结在封装互连等电子领域中的应用进行重点阐述,主要包括纳米铜粉的粒度、形貌、表面处理和烧结工艺对纳米铜烧结体导电性能和剪切性能的影响;最后总结了目前纳米铜在应用转化中面临的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难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低温烧结纳米铜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封装互连 低温烧结 纳米铜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间接生物浸出铜钴矿中有价金属的工艺参数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炳阳 李京泽 +3 位作者 尚鹤 刘学 高文成 温建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1,97,共7页
在生物浸出铜钴矿的基础上,采用生物活性沥浸液为浸出剂和响应面法优化浸出工艺参数以实现铜钴矿的高效生物浸出。菌液体系包含氧化硫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和嗜铁钩端螺旋菌的混合体系。经30组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显著影响铜钴矿中Cu... 在生物浸出铜钴矿的基础上,采用生物活性沥浸液为浸出剂和响应面法优化浸出工艺参数以实现铜钴矿的高效生物浸出。菌液体系包含氧化硫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和嗜铁钩端螺旋菌的混合体系。经30组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显著影响铜钴矿中Cu和Co浸出的因素为温度、固液比、初始pH、转速,以及温度-固液比、固液比-初始pH、固液比~2和初始pH~( 2)的交互影响,而显著影响Fe浸出的因素为温度、固液比、初始pH和固液比~2的交互影响。此外,针对生物浸出铜钴矿中Cu、Co和Fe浸出率的3个预测模型R~2分别为0.986 4、0.968 7和0.938 1,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真实性。最终,铜钴矿的最优生物浸出参数为温度47.08℃、固液比1.17%、初始pH 0.81、转速120 r/min。在优化条件下,预测值分别为Cu 99.36%、Co 91.87%、Fe 88.43%,浸出24 h后实测值分别为100%、96.53%、86.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钴矿 生物浸出 响应面 参数优化 拟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陶瓷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显赫 谢兴铖 +4 位作者 杨剑 林中坤 史植广 刘皓 曹瑞军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TiB_(2)陶瓷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以及优异的导电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金属冶炼、电子信息等领域。TiB_(2)陶瓷的相对密度低、加工难度大,难以满足高端制造的应用需求,而通过掺杂改性、添加烧... TiB_(2)陶瓷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以及优异的导电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金属冶炼、电子信息等领域。TiB_(2)陶瓷的相对密度低、加工难度大,难以满足高端制造的应用需求,而通过掺杂改性、添加烧结助剂、优化烧结工艺等方式可以促进TiB_(2)陶瓷的致密化,大幅提升其综合力学性能。本文综述了高性能TiB_(2)陶瓷在成分设计、烧结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在精密工具、防弹装甲、电解阴极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陶瓷 致密化 成分设计 烧结工艺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湖原卤提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小卫 李铮 +3 位作者 张正钦 王诗嘉 赵龙胜 冯宗玉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共13页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的迅速发展,锂产品的消耗量日益增大,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了高度的关注。目前已工业化提锂方法生产周期长、锂综合回收率低,盐湖提锂产量增长缓慢,难以满足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从低锂原卤中直接...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的迅速发展,锂产品的消耗量日益增大,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了高度的关注。目前已工业化提锂方法生产周期长、锂综合回收率低,盐湖提锂产量增长缓慢,难以满足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从低锂原卤中直接提锂,可实现低品位锂资源高效利用,对于提高我国战略锂资源的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我国卤水资源特点,概述了可适用于低锂浓度、高镁锂比原卤提锂的吸附法、膜分离法、萃取法以及其他方法,分析了不同技术方法的提锂特点及效果,展望了低锂浓度、高镁锂比原卤提锂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 原卤 提锂 吸附 膜分离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气氛热处理对Pd膜氢渗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殷朝辉 李帅 +3 位作者 杜淼 米菁 于庆河 郝雷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7,I0003,共8页
为了研究空气气氛热处理对Pd膜氢渗透性能的影响,采用化学镀沉积Pd膜,并对在573 K空气气氛热处理前后的Pd膜氢渗透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氢渗透方法对Pd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空气气氛热处理对Pd膜氢渗透性能的影响,采用化学镀沉积Pd膜,并对在573 K空气气氛热处理前后的Pd膜氢渗透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氢渗透方法对Pd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沉积态Pd膜结构致密无缺陷,厚度为5μm左右,Pd膜在673、723、773 K的氢渗透率分别为3.62×10^(-9)、5.12×10^(-9)、6.80×10^(-9)mol/(m·s·Pa^(0.5))。573 K空气气氛热处理会导致Pd膜表面粗糙度增加,表面积增大,氢在膜表面的解离吸附位点增加,进而提升膜的氢渗透性能。热处理后,Pd膜在673、723、773 K的氢渗透率分别为5.32×10^(-9)、6.44×10^(-9)、7.31×10^(-9)mol/(m·s·Pa^(0.5)),较热处理前提高了1.1~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膜 空气气氛热处理 氢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轴瓦的组织和性能分析
16
作者 吴帅帅 孙健 +2 位作者 郭胜利 辛琦 朱宝宏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114,共8页
采用SEM,EPMA,EBSD等设备分析了某典型柴油内燃机主轴用进口轴瓦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主轴上瓦由钢背、Al-Zn合金层、镍栅、Pb-Sn-Cu合金组成,主轴下瓦和连杆瓦由钢背、Cu-Pb-Sn合金层、镍栅、溅射AlSn20Cu层组成;采用纳米压痕... 采用SEM,EPMA,EBSD等设备分析了某典型柴油内燃机主轴用进口轴瓦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主轴上瓦由钢背、Al-Zn合金层、镍栅、Pb-Sn-Cu合金组成,主轴下瓦和连杆瓦由钢背、Cu-Pb-Sn合金层、镍栅、溅射AlSn20Cu层组成;采用纳米压痕仪测得主轴上、下瓦、连杆瓦镀层硬度分别为0.212,1.223,1.313 GPa;主轴上瓦合金层组织为颗粒状Pb,Si分布于等轴状Al晶粒中,主轴下瓦、连杆瓦合金层组织为树枝状Pb相分布于柱状Cu晶粒中;主轴上、下瓦和连杆瓦的钢背均为低碳钢,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但组织形貌不同,均存在D类氧化夹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内燃机 主轴 轴瓦 复合材料 成分分析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Ti合金热塑性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
17
作者 洪松柏 李学花 +4 位作者 于倩 朱云卿 罗毅 汪东亚 刘峰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5-95,共11页
钛青铜凭借出色的力学、弹性和抗应力松弛性能,有望取代环境有害的铍青铜合金,成为下一代高强高弹领域的关键材料。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探究了Cu-Ti合金在变形温度为600~950℃和变形速率为0.01~10 s^(-1)间的热变形行为,得到... 钛青铜凭借出色的力学、弹性和抗应力松弛性能,有望取代环境有害的铍青铜合金,成为下一代高强高弹领域的关键材料。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探究了Cu-Ti合金在变形温度为600~950℃和变形速率为0.01~10 s^(-1)间的热变形行为,得到了Cu-Ti合金的热变形本构关系和热加工图。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不同热变形制度下Cu-Ti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及织构分布进行讨论。结果表明,Cu-Ti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约为396.52 kJ/mol,热压缩变形本构方程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在0.01 s^(-1)的应变速率下,合金应力水平随变形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在800~850℃时,细小的再结晶晶粒沿晶界处呈链状分布,并伴随着Copper织构的逐渐减少和Brass织构的增加。随着应变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增大,Cu-Ti合金的再结晶转变进程显著加快。在变形温度达到900℃时,Cube织构的含量逐渐降低,再结晶织构取向与变形晶粒取向基本一致。在常见的沉淀强化型铜合金中,Cu-Ti系合金具有相对较低的热变形激活能,更易发生塑性变形且具有较好的热加工稳定性及稳定的热变形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i合金 热变形激活能 热加工图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关键矿产及其材料产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47
18
作者 干勇 彭苏萍 +7 位作者 毛景文 裴荣富 李仲平 屠海令 孙传尧 陈其慎 谢曼 郑文江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关键矿产和材料是事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居民生活的基础原料,其供应链的稳定性意义重大。本文将矿产资源与材料产业进行关联,从资源勘查、采选、冶炼,材料加工、制造,产品回收等全产业链条的角度着手,分析了我国关键矿产及其材料产... 关键矿产和材料是事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居民生活的基础原料,其供应链的稳定性意义重大。本文将矿产资源与材料产业进行关联,从资源勘查、采选、冶炼,材料加工、制造,产品回收等全产业链条的角度着手,分析了我国关键矿产及其材料产业的战略需求与发展现状;凝练了以产业链不畅通,资源端关键矿产供给不足,冶炼端耗能高、规模过大,材料端支撑保障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基础薄弱,循环利用端发展滞后等问题。按照“找得着”(勘查)、“采得出”(采矿)、“用得上”(基础原材料制备)的基本思路,论证提出了2035年“三步走”目标,并从采选、冶炼、基础原材料方面剖析了技术发展重点。系统提升国内矿产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新材料技术竞争力、畅通资源‒冶炼‒材料‒循环利用产业链,以此为重点举措来推动我国关键矿产及其材料产业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矿产 材料 全产业链 供应链 高质量发展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硫酸盐回收废弃印刷线路板中金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傅开彬 汤鹏成 +3 位作者 秦天邦 徐信 侯兰杰 莫晓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94-1999,共6页
查明WPCBs中金赋存特点、硫代硫酸盐浸金的原理和WPCBs中金的硫代硫酸盐浸出及其回收研究现状,能更好地为硫代硫酸盐回收WPCBs中金的应用发展指明方向。研究表明,WPCBs中金主要有以电触点材料、导电材料、金基焊料和电子浆料等金属形态... 查明WPCBs中金赋存特点、硫代硫酸盐浸金的原理和WPCBs中金的硫代硫酸盐浸出及其回收研究现状,能更好地为硫代硫酸盐回收WPCBs中金的应用发展指明方向。研究表明,WPCBs中金主要有以电触点材料、导电材料、金基焊料和电子浆料等金属形态存在;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以O2为氧化剂、S2O3^2-为配位基、Cu^2+和NH4^+作为催化剂,Cu(NH3)4^2+既是氧传输载体,也是金氧化还原的关键,S2O3^2-为亚稳态的物质,易与溶液中其他离子反应,导致溶液成份复杂;为减小其他金属对后续金浸出的影响,应先脱除WPCBs中铜、铁和铝等;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主要有“Na2S2O3+Cu^2+”、“(NH4)2S2O3+Cu^2+”和“S2O3^2-+NaCl”等三类。从硫代硫酸盐浸金液中回收金的方法有置换沉淀法、树脂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微生物吸附法、溶剂萃取法、液膜分离法和电积冶金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硫酸盐 废弃印刷线路板 赋存状态 浸金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RE-Zn-Zr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和加工图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祥生 陈文 +4 位作者 黄少东 胡传凯 吴洋 张奎 马明龙 《精密成形工程》 2020年第6期136-144,共9页
目的建立Mg-8.5Gd-4.5Y-0.7Zn-0.4Zr合金的本构方程和加工图,得到材料的可加工变形参数。方法采用Gleeble实验机开展温度范围为300~500℃,应变速率范围为0.001~1 s^−1的高温单轴压缩实验。结果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升高和变形温度的降... 目的建立Mg-8.5Gd-4.5Y-0.7Zn-0.4Zr合金的本构方程和加工图,得到材料的可加工变形参数。方法采用Gleeble实验机开展温度范围为300~500℃,应变速率范围为0.001~1 s^−1的高温单轴压缩实验。结果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升高和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当在变形温度为300℃,变形速率为0.1 s^−1和1 s^−1变形时,试样发生了早期开裂;计算得到了合金的变形激活能为228.414 kJ/mol,较高的活化能与LPSO相的存在有关;合金加工图中存在两个可加工区域,第一个区域在变形温度为350~420℃,应变速率为0.001~0.01 s^−1的范围内,第二个区域在变形温度为420~480℃,应变速率为0.005~0.1 s^−1的范围内。结论建立的本构方程得到预测流动应力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加工图中两个可加工区域的变形机制都为动态再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RE-Zn-Zr合金 高温压缩行为 应力预测 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