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生物浸出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娟 聂榕 +4 位作者 刘学 田炳阳 杨鑫龙 温建康 武彪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2,共13页
铜生物浸出技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矿产资源提取方法,为矿物加工和有色金属冶金领域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新途径。文章综述了浸铜微生物研究、铜微生物浸出研究、铜生物堆浸工程化技术研究及工业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各项技术的创新... 铜生物浸出技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矿产资源提取方法,为矿物加工和有色金属冶金领域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新途径。文章综述了浸铜微生物研究、铜微生物浸出研究、铜生物堆浸工程化技术研究及工业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各项技术的创新点和局限性,提出了未来在专属高效菌种选育与驯化、浸矿微生物代谢途径构建、强化浸出新技术创新与节能环保装备研制、新型可视化动态预测模型与AI(人工智能)等方面能够开展的工作,旨在为铜生物浸出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提高生物浸出效率和铜资源及其他有价金属资源的综合回收率,促进生物浸出的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菌种选育 强化浸出 工业堆浸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Cr系合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
作者 葛文哲 曹书光 +5 位作者 张彦敏 秦亚楠 陈文利 赵傲威 宋克兴 王强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93-2706,共14页
与Cu-Ni合金相比,Cu-Ni-Cr系合金具有高强度、较强的韧性、抗氧化性以及耐海水腐蚀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中的冷凝器管、阀门及螺旋桨等关键部件。本文主要介绍了Cu-Ni-Cr系合金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Cu-Ni-Cr系合金在不同的制备... 与Cu-Ni合金相比,Cu-Ni-Cr系合金具有高强度、较强的韧性、抗氧化性以及耐海水腐蚀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中的冷凝器管、阀门及螺旋桨等关键部件。本文主要介绍了Cu-Ni-Cr系合金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Cu-Ni-Cr系合金在不同的制备工艺、热处理及成型技术下组织结构的特点,并分析了调幅分解强化、形变强化、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对Cu-Ni-Cr系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合金元素和热处理工艺对Cu-Ni-Cr系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弹性性能、耐腐蚀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Cu-Ni-Cr系合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针对Cu-Ni-Cr系合金存在的不足,对合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Cr合金 制备工艺 强化机制 合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质子导体陶瓷氢泵对氦气中氢的回收性能研究
3
作者 夏体锐 石琦 +3 位作者 马斓擎 包佳鑫 李帅 刘婷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1-578,共8页
开发微量氢同位素(氚)提取回收新技术,提高氚回收效率是高温气冷堆氦气回路除氚以及聚变反应堆氘氚燃料循环技术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采用氢模拟氚的思路,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氚回收方法,采用CaZr_(0.9)In_(0.1)O_(3-α)高温质子导体陶... 开发微量氢同位素(氚)提取回收新技术,提高氚回收效率是高温气冷堆氦气回路除氚以及聚变反应堆氘氚燃料循环技术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采用氢模拟氚的思路,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氚回收方法,采用CaZr_(0.9)In_(0.1)O_(3-α)高温质子导体陶瓷(HTPC),利用高精度气相色谱,在氚纯化回收实验系统中针对微量氢进行检测。在600~800℃温度范围以及低于200 mL/min流量条件下系统研究了HTPC对微量氢气的回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电极加载较低的直流电压(0.2~3.0 V)下,HTPC对氢气提取速率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相近,电流效率接近100%,质子迁移数等于1;流量在80~120 mL/min,温度在800℃左右时,HTPC对氢气的提取效率>99%,氢回收性能较好,质子迁移数接近于1。HTPC表现出优异的微量氢回收性能,在高温气冷堆氦气回路除氚、聚变堆氘氚燃料处理工艺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质子导体陶瓷 CaZr_(0.9)In_(0.1)O_(3-α) 氢回收 高温气冷堆 聚变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储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晓飞 蒋利军 +4 位作者 叶建华 武媛方 郭秀梅 李志念 李海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5-354,共10页
综述固态储氢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储氢材料、储氢装置及其应用现状。部分储氢合金已成功用于固态储氢装置中,开发温和吸放氢条件下新型高容量可逆储氢材料是当前研发重点;储氢装置的优化设计可有效改善装置的快速传热特性,安全性能也得... 综述固态储氢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储氢材料、储氢装置及其应用现状。部分储氢合金已成功用于固态储氢装置中,开发温和吸放氢条件下新型高容量可逆储氢材料是当前研发重点;储氢装置的优化设计可有效改善装置的快速传热特性,安全性能也得以保证,储氢装置已在分布式供能、机动车等领域得到示范应用,但还需进一步实现储氢系统快速响应、安全可靠和高储氢密度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传热 燃料电池 固态储氢 膨胀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吕莹 胡学武 +3 位作者 陈素素 刘兴宇 陈勃伟 张明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49-3262,共14页
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展低成本、高效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本文从土壤中PAHs的环境污染特征出发,结合近年来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去除土壤中PAHs的研究进展,剖析该技术工程应用存在的挑战... 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展低成本、高效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本文从土壤中PAHs的环境污染特征出发,结合近年来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去除土壤中PAHs的研究进展,剖析该技术工程应用存在的挑战及其解决策略。并对微生物与PAHs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介绍,指出细菌降解PAHs主要通过双加氧酶的作用,真菌降解PAHs利用的是单加氧酶,而藻类降解低环PAHs主要采用单加氧酶系统进行代谢,降解高环PAHs则主要采用双加氧酶系统进行代谢。最后提出了未来PAHs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建立高效降解菌筛选体系、构建混合菌群及基因工程菌、加强作用过程及代谢组学研究等方面,以期为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和大规模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土壤污染 微生物修复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铀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唐垂云 钟娟 +3 位作者 吕莹 张明江 孙娟 刘兴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587-4599,共13页
铀及其衰变产物引起的土壤污染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不仅会引起生态风险,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铀污染、完善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是实现铀矿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铀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 铀及其衰变产物引起的土壤污染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不仅会引起生态风险,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铀污染、完善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是实现铀矿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铀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联合修复3种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铀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及其危害,然后对各种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综述,阐述了铀污染修复的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目前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挑战,并展望了该领域修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结合环境因素和各种修复方法的适用性,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实现污染土壤中铀的高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污染土壤 修复技术 物理-化学修复 生物修复 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碳铈矿冶炼分离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猛 李博 +6 位作者 郝海青 赵龙胜 赵岩岩 夏超 冯宗玉 邢振兴 黄小卫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50,共10页
氟碳铈矿属氟碳酸盐类型稀土矿,常伴生有钡、锶、钙、铁、钍等元素,作为世界上工业应用最主要的稀土矿产资源之一,其冶炼分离技术的发展对稀土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首先介绍了氟碳铈矿冶炼分离产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工业上冶炼氟... 氟碳铈矿属氟碳酸盐类型稀土矿,常伴生有钡、锶、钙、铁、钍等元素,作为世界上工业应用最主要的稀土矿产资源之一,其冶炼分离技术的发展对稀土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首先介绍了氟碳铈矿冶炼分离产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工业上冶炼氟碳铈稀土精矿普遍采用的氧化焙烧—盐酸浸出—碱转优溶主流工艺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介绍了低温氧化焙烧—盐酸配位浸出、盐酸—硫酸联合法等氟碳铈矿冶炼分离新工艺研究进展及技术特点。最后,针对现阶段氟碳铈矿冶炼分离工艺的发展现状,从技术绿色化提升、生产数智化转型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铈矿 冶炼分离 绿色化提升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链工程对两亲有机半导体热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李明亮 李硕 +1 位作者 王国治 郭雪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6-63,共8页
由于特殊的分子结构,两亲功能分子具有易加工、低成本和高性能等优势,因而广泛应用于功能薄膜材料制备和细胞膜相关的仿生学研究中。于是课题基于侧链工程,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功能两亲分子Cn PA-BTBT (n=3–11),分子使用不同长度烷基链连... 由于特殊的分子结构,两亲功能分子具有易加工、低成本和高性能等优势,因而广泛应用于功能薄膜材料制备和细胞膜相关的仿生学研究中。于是课题基于侧链工程,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功能两亲分子Cn PA-BTBT (n=3–11),分子使用不同长度烷基链连接疏水的半导体骨架和亲水的极性功能基团。使用基于示差扫描量热法的热力学研究分析不同长度烷基链的体积效应、奇偶性、柔性和其它烷基链特性对材料整体性能影响,并最终根据热力学测试结果,提出了一个三态分子模型。此工作为功能有机半导体材料设计、合成、优化以及目标性能材料的筛选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两亲半导体材料 烷基链工程 热力学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黄铁矿及共伴生有价金属生物浸出研究进展
9
作者 付政 刘学 +2 位作者 温建康 高文成 武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95-4307,共13页
为了更好地解决磁黄铁矿及共伴生有价金属高效绿色回收利用的问题,本文对磁黄铁矿及共伴生有价金属的生物浸出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首先,分析了磁黄铁矿的化学可浸性;其次,介绍了磁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及机理;最后,总结了菌种类型及选育驯... 为了更好地解决磁黄铁矿及共伴生有价金属高效绿色回收利用的问题,本文对磁黄铁矿及共伴生有价金属的生物浸出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首先,分析了磁黄铁矿的化学可浸性;其次,介绍了磁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及机理;最后,总结了菌种类型及选育驯化、接种量、pH、矿浆浓度和矿石的预处理等对生物浸出工艺的影响,分析了磁黄铁矿中镍和金等共伴生金属的回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磁黄铁矿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主要在于表面富硫层的循环反应;磁黄铁矿的生物浸出主要有间接作用、间接接触作用和直接接触作用3种机理,浸出反应的本质为铁硫的氧化,原电池效应、细菌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铁矾及硫钝化层对生物浸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菌种对磁黄铁矿的浸出效果不同,适当提高细菌接种量、降低矿浆浓度、保持较低的pH、对选用菌种的驯化以及使用硫酸对脉石进行预处理,能够提高磁黄铁矿生物浸出的效果;磁黄铁矿的生物浸出对其伴生的镍、钴和金等有价金属具有良好的浸出效果,浸出率均可达80%以上。未来对磁黄铁矿生物浸出的研究重点在于调控钝化层、通过各种调控手段抑制或控制表面钝化层的生成、生物浸出液中铁含量的平衡调控及铁的资源化、高值化利用,并逐步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黄铁矿 生物浸出 浸出机理 共伴生有价金属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陶瓷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显赫 谢兴铖 +4 位作者 杨剑 林中坤 史植广 刘皓 曹瑞军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TiB_(2)陶瓷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以及优异的导电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金属冶炼、电子信息等领域。TiB_(2)陶瓷的相对密度低、加工难度大,难以满足高端制造的应用需求,而通过掺杂改性、添加烧... TiB_(2)陶瓷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以及优异的导电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金属冶炼、电子信息等领域。TiB_(2)陶瓷的相对密度低、加工难度大,难以满足高端制造的应用需求,而通过掺杂改性、添加烧结助剂、优化烧结工艺等方式可以促进TiB_(2)陶瓷的致密化,大幅提升其综合力学性能。本文综述了高性能TiB_(2)陶瓷在成分设计、烧结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在精密工具、防弹装甲、电解阴极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陶瓷 致密化 成分设计 烧结工艺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铜箔表面防氧化工艺研究
11
作者 马秀玲 陈明彪 +4 位作者 潘美君 他得保 袁世祺 李永贞 彭丽军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8,共8页
锂电铜箔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时,很容易使铜箔表面发生氧化变色,会直接影响锂电池的产品良率、可靠性、使用寿命、粘接性等,要求铜箔有良好的防氧化性能。采用SEM、EDAX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浸泡工艺和微量电镀工艺条件下铜箔表... 锂电铜箔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时,很容易使铜箔表面发生氧化变色,会直接影响锂电池的产品良率、可靠性、使用寿命、粘接性等,要求铜箔有良好的防氧化性能。采用SEM、EDAX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浸泡工艺和微量电镀工艺条件下铜箔表面形貌和氧含量的变化,得到浸泡工艺和微量电镀工艺对铜箔表面防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5 A/dm^(2),电镀时间为10 s,铬酐浓度为0.5 g/L,葡萄糖浓度为1.5 g/L时,铜箔经高温烘烤后表面无变色,防氧化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铜箔 浸泡 微量电镀 防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i元素的添加对Cu-7Sn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樊文欣 高阳 +5 位作者 王鹏飞 陈燕 原霞 彭丽军 付亚波 张忠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在传统的固溶强化型Cu-7Sn合金的基础上,通过相图热力学和第一性原理结果对合金化成分及热处理制度进行设计,探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合金的物相组成,并对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进行表征。通过分析不同合金成分及温度条件下的物相组成,设计并... 在传统的固溶强化型Cu-7Sn合金的基础上,通过相图热力学和第一性原理结果对合金化成分及热处理制度进行设计,探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合金的物相组成,并对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变进行表征。通过分析不同合金成分及温度条件下的物相组成,设计并制备出一种新型沉淀强化型Cu-7Sn-1Ni-0.4Si合金。研究表明,根据相图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将Ni和Si元素作为合金化元素,采用熔铸法制备的Cu-7Sn-1Ni-0.4Si合金,在850℃条件下进行3 h的固溶处理及400℃条件下进行5 h的时效处理后,大量δ-Ni2Si相析出,显著提升了合金的力学性能。此时,合金的维氏硬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可达160.7 HV、550 MPa和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7Sn合金 热处理 析出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修饰对透氢用Pd膜的性能影响
13
作者 范爱玲 张浩天 +2 位作者 李瑞廷 刘一楠 李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9-366,共8页
为了实现氢气分离提纯,开展了多孔载体负载Pd膜的研究。多孔载体负载Pd膜因其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和提高氢渗透性能而备受关注,多孔陶瓷孔隙率高、孔径分布在纳米尺度,是理想的Pd膜负载体,但多孔陶瓷易出现局部缺陷,降低Pd膜的氢氮选择性... 为了实现氢气分离提纯,开展了多孔载体负载Pd膜的研究。多孔载体负载Pd膜因其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和提高氢渗透性能而备受关注,多孔陶瓷孔隙率高、孔径分布在纳米尺度,是理想的Pd膜负载体,但多孔陶瓷易出现局部缺陷,降低Pd膜的氢氮选择性。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浆料浸渍-提拉-烧结的方法对多孔氧化铝(传统)基体进行修饰,以克服基体缺陷提高Pd膜的氢氮选择性能。结果表明:传统基体经修饰后再镀Pd膜的氢氮选择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773 K、0.1 MPa时,Pd膜的氢氮分离系数高达14000,远优于基体修饰前Pd膜(氢氮分离系数1000)的氢氮选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氧化铝 纳米氧化铝 钯膜 修饰 化学镀 氢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丝线材制备和组织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宋克兴 周延军 +10 位作者 米绪军 肖柱 曹军 丁雨田 吴保安 封存利 李周 陈鼎彪 吕长春 胡勇 丁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45-2874,共30页
铜基丝线材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键合线、音视频传输线缆、医疗器械有源线束以及各种电子元器件,是保障系统电流和信号稳定传输的关键导体材料。本文围绕铜基丝线材制备工艺流程,综述热型水平连铸、冷型竖引连铸制备铜基杆坯的工艺特点及... 铜基丝线材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键合线、音视频传输线缆、医疗器械有源线束以及各种电子元器件,是保障系统电流和信号稳定传输的关键导体材料。本文围绕铜基丝线材制备工艺流程,综述热型水平连铸、冷型竖引连铸制备铜基杆坯的工艺特点及其与定向凝固组织之间的关系,阐述超细超精连续拉拔、热处理、表面涂镀等工艺参数对晶粒、析出相、表面镀层以及键合特征的影响规律,最后叙述了“新基建”背景下铜基丝线材应用领域和装备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材料 丝线材 热型水平连铸 冷型竖引连铸 连续拉拔 表面涂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法制备电池级碳酸锂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燕 赵振中 +3 位作者 马朝辉 赵彦才 陈治毓 马正强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71,共4页
碳化法因具有反应高效、工艺简单等特点,已成为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的主流工艺。但是,在以盐湖锂精矿为原料采用碳化法制备电池级碳酸锂的过程中,还存在碳化过程二氧化碳利用率低、碳化液杂质去除效果不好以及锂的收率低等问题。以盐湖锂... 碳化法因具有反应高效、工艺简单等特点,已成为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的主流工艺。但是,在以盐湖锂精矿为原料采用碳化法制备电池级碳酸锂的过程中,还存在碳化过程二氧化碳利用率低、碳化液杂质去除效果不好以及锂的收率低等问题。以盐湖锂精矿为原料,从碳化、净化、热解3个主要环节进行了工艺优化实验,即由常压碳化改为加压碳化、采用化学净化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去除碳化液中的杂质、由常规热解改为加压热解,可将碳化过程二氧化碳利用率提高到87.4%、净化过程钙镁去除率分别提高到97.92%和96.09%、全流程锂的直收率提高到8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锂精矿 碳化法 电池级碳酸锂 净化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烧结锇的工艺研究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伟 李世磊 +7 位作者 周帆 杨韵斐 谢元峰 夏扬 吕宏 张超 张小可 王金淑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402,共9页
采用微波烧结技术制备锇(Os)烧结体,研究了生坯压制压强和微波烧结主要工艺参数(升温速率、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Os烧结体组织结构和相对密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微波烧结致密化的机理。结果表明,1350℃微波烧结后Os平均晶粒尺寸约0.22... 采用微波烧结技术制备锇(Os)烧结体,研究了生坯压制压强和微波烧结主要工艺参数(升温速率、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Os烧结体组织结构和相对密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微波烧结致密化的机理。结果表明,1350℃微波烧结后Os平均晶粒尺寸约0.22μm,与粉体颗粒尺寸差别不大;随着烧结温度增加到1500℃,晶粒尺寸长大到0.76μm。1500℃烧结时,延长保温时间,Os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1500℃微波烧结60 min后,Os烧结体相对密度为94.3%,平均粒径小于1μm。烧结动力学分析表明,Os的致密化过程是体积扩散和晶界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扩散机制从晶界扩散逐渐向体积扩散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烧结 致密化 烧结动力学 扩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结晶回收高盐废水溶液中的硫酸钠
17
作者 高文成 路远航 +2 位作者 田炳阳 尚鹤 温建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281,共9页
对于高盐废水中硫酸钠的回收,工业上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进行回收,但存在硫酸钠结晶行为不明、纯度不高、操作条件难控制等问题。以含硫酸钠的某高盐废水为原料,针对硫酸钠回收,首先系统测定了硫酸钠-氯化钠-水体系相平衡数据;接着在... 对于高盐废水中硫酸钠的回收,工业上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进行回收,但存在硫酸钠结晶行为不明、纯度不高、操作条件难控制等问题。以含硫酸钠的某高盐废水为原料,针对硫酸钠回收,首先系统测定了硫酸钠-氯化钠-水体系相平衡数据;接着在考虑到解离反应的基础上,采用ENRTL方程回归该体系的溶解度数据,得到新的离子间的作用参数,以建立该体系的相平衡图;最后,绘制硫酸钠分步结晶的操作线,并进行硫酸钠结晶回收试验,得到纯度为98.6%的硫酸钠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钠 蒸发结晶 含盐废水 相平衡测定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铝合金厚板残余应力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祝楷 熊柏青 +6 位作者 闫宏伟 张永安 李志辉 李锡武 温凯 刘红伟 闫丽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1-973,共13页
为获得理想性能,航空铝合金厚板在生产过程中需经历轧制、固溶淬火、预拉伸和时效强化等工艺过程。其中,厚板在进行固溶淬火处理时整体温度变化异常剧烈,内部产生较高残余应力。近年来,借助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铝合金厚板内部固溶淬火残... 为获得理想性能,航空铝合金厚板在生产过程中需经历轧制、固溶淬火、预拉伸和时效强化等工艺过程。其中,厚板在进行固溶淬火处理时整体温度变化异常剧烈,内部产生较高残余应力。近年来,借助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铝合金厚板内部固溶淬火残余应力分布状态并对其进行消减处理是研究关注的热点。介绍基于有限元方法的7xxx系航空铝合金厚板固溶淬火及预拉伸处理过程中板材内部残余应力演化规律研究现状,对固溶淬火和预拉伸仿真计算过程中所用方法及模型参数进行归纳,展望该领域未来的重点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铝合金厚板 固溶淬火 预拉伸 残余应力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电磁屏蔽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艳辉 马鸣龙 +4 位作者 张奎 李兴刚 李永军 石国梁 袁家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00-105,共6页
当前使用的电磁屏蔽材料主要有金属铜、铝及坡莫合金等金属材料,以及导电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传统金属材料密度大,限制了其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导电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存在力学性能或屏蔽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开发兼具良好力学和电磁... 当前使用的电磁屏蔽材料主要有金属铜、铝及坡莫合金等金属材料,以及导电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传统金属材料密度大,限制了其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导电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存在力学性能或屏蔽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开发兼具良好力学和电磁屏蔽性能的功能结构一体化轻质材料已成为电磁防护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镁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电磁屏蔽性能好的优点,是目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电磁防护材料。目前对镁合金电磁屏蔽性能的研究主要围绕添加合金元素的种类、塑性变形的方法和热处理的手段等三方面展开,重点集中在合金元素、晶粒尺寸、织构、第二相对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研究现状分析可知:(1)不同原子半径、化合价态、核外电子排布的合金元素会对合金电导率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合金的电磁屏蔽性能;(2)晶粒尺寸的变化对合金电磁屏蔽性能的作用机理存在争议;(3)基面织构的增强利于合金电磁屏蔽性能的提高;(4)第二相的形貌、惯习方向和尺寸会影响合金的电磁屏蔽性能。本文综述了镁合金在电磁屏蔽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合金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以期为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镁合金的设计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电磁屏蔽 晶粒尺寸 第二相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车身板用6A16铝合金拉深成形金属流动和微观组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钊扬 熊柏青 +4 位作者 张永安 李志辉 李锡武 闫丽珍 温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9-125,共7页
由于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汽车轻量化的研究和发展成为热点,其中6000系铝合金在汽车车身板上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ABAQUS/Explicit有限元方法,对预时效并室温停放一周后的6A16铝合金板材在适宜条件下的拉深成形过程进行... 由于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汽车轻量化的研究和发展成为热点,其中6000系铝合金在汽车车身板上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ABAQUS/Explicit有限元方法,对预时效并室温停放一周后的6A16铝合金板材在适宜条件下的拉深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Barlat91屈服准则适用于模拟6A16铝合金的拉深成形。在6A16铝合金的拉深成形过程中,铝合金板材顶部增厚,易产生褶皱;筒壁随着筒高的减小而减薄;圆角处最薄,易破裂;底部形变量少。经560℃/30 min的固溶处理+140℃/5min预时效处理后的6A16铝合金板材(T4P态)晶粒取向以Cube取向为主,随着拉深成形的进行,Cube取向晶粒逐渐消失,并在轧制方向和垂直轧制方向四个位置产生制耳。在本试验研究范围内,随着筒壁高度的增加,板材晶粒尺寸变大,小角度晶界比例增大,Mg 2Si和富Si相尺寸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6A16铝合金 拉深成形 金属流动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