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β-异靛蓝骨架的圆偏振发光材料的发现、发展与展望
1
作者 毕羡 王思斯 +3 位作者 张金月 彭雨佳 沈珍 卢华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9-1057,共9页
圆偏振发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CPL)材料因其独特的手性光学特性,在3D显示、生物成像、数据存储和自旋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备受科研人员关注。然而,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紫外/可见光区,具有近... 圆偏振发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CPL)材料因其独特的手性光学特性,在3D显示、生物成像、数据存储和自旋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备受科研人员关注。然而,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紫外/可见光区,具有近红外CPL特性的分子材料却非常稀少。相较于可见光波段,近红外光具有穿透能力强、背景散射小等优点,在生物成像、探测和加密通信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作为靛蓝的异构体,β-异靛蓝具有丰富的结构修饰和配位模式,为开发近红外CPL分子材料提供了理想的骨架。本文系统阐述基于β-异靛蓝骨架的CPL分子材料的有趣发现过程,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简单高效地实现近红外CPL分子材料的制备。最后,展望基于β-异靛蓝骨架的近红外CPL分子材料的未来发展,预测该骨架将成为近红外CPL领域一类重要的明星骨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偏振发光 β-异靛蓝 近红外 发光材料 氟硼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高水热稳定性有机-无机杂化中孔硅基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建兵 彭林 +3 位作者 喻宁亚 刘勇 尹笃林 银董红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3-86,共4页
以Y型沸石前驱体和不同的有机硅氧烷为硅源,合成了多种具有高水热稳定性的有机官能化中孔硅基材料,这些材料在100℃纯水中处理150 h后,能同时保持中孔结构和孔道表面上有机组分的稳定.Y型沸石前驱体可用廉价的反应物制备,提供了一条制... 以Y型沸石前驱体和不同的有机硅氧烷为硅源,合成了多种具有高水热稳定性的有机官能化中孔硅基材料,这些材料在100℃纯水中处理150 h后,能同时保持中孔结构和孔道表面上有机组分的稳定.Y型沸石前驱体可用廉价的反应物制备,提供了一条制备具有高水热稳定性有机官能化中孔硅基材料的低成本合成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稳定性 有机官能化中孔硅基材料 Y型沸石前驱体 有机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橡胶原位增强新工艺 被引量:2
3
作者 伍川 蒋剑雄 +1 位作者 邱化玉 来国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7-151,共5页
本文介绍了基于溶胶凝胶原理的有机硅橡胶原位增强新方法,按照生成的增强填料种类的不同,将原位增强体系划分为SiO2、TiO2、ZrO2等五类,并详细介绍了各种原位增强方法、增强机理以及由此获得的增强材料的热性能及机械性能。
关键词 硅橡胶 原位增强 机理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树脂耐高温改性方法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代广富 裴勇兵 +4 位作者 褚俊涵 罗勇 谢于辉 谢德龙 梅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4-182,共9页
有机硅树脂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耐高温材料,在耐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国防工业等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有机硅树脂热防护涂层难以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有机硅树脂的耐高温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文中从有机硅树脂的结... 有机硅树脂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耐高温材料,在耐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国防工业等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有机硅树脂热防护涂层难以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有机硅树脂的耐高温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文中从有机硅树脂的结构和特性出发,分析有机硅树脂的热稳定性机理及热降解机理。硅树脂的热降解主要来自于侧链降解、解链降解和重排降解。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侧链改性、主链改性、填料改性、封端、协同改性等方法对有机硅树脂耐热改性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优缺点,并展望了耐高温改性有机硅树脂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树脂 热稳定性机理 热降解机理 耐高温改性 热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模塑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许健 吴连斌 +4 位作者 郑战江 陈遒 陈利民 蒋剑雄 来国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4,共3页
无溶剂型有机硅模塑料具有优异的耐温性、耐候性和介电性,同时还具有吸水率低,防潮性好,无腐蚀等特性,是航空、船舶、通讯等电器用的优良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有机硅模塑料的性能、应用、工艺流程以及国内外有机硅模塑料研究进展。
关键词 有机硅模塑料 性能 应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UV固化交联反应的有机硅聚氨酯改性Irgacure-2959大分子UV引发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袁红萍 朱虹宇 +6 位作者 孙娜娜 陈婕 黄传霞 李美江 李文清 来国桥 杨雄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2-188,共7页
针对小分子紫外光(UV)引发剂存在的有一定毒性、有气味、易黄变及易从UV固化材料中迁移出来等缺点,以及为解决UV固化在工业生产中难以避免的氧阻聚现象,遴选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小分子UV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Irg... 针对小分子紫外光(UV)引发剂存在的有一定毒性、有气味、易黄变及易从UV固化材料中迁移出来等缺点,以及为解决UV固化在工业生产中难以避免的氧阻聚现象,遴选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小分子UV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Irgacure-2959)、生物基原料蓖麻油、羟烃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为原料,设计合成了可参与UV固化交联反应的有机硅改性大分子UV引发剂.随后,用其引发丙烯酸酯基聚氨酯预聚物UV固化,制备了高透明UV固化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所得UV引发剂用量(质量分数)为3%,固化时间为70 s时,制备的UV固化材料铅笔硬度可达2H~4H,透光率可达80%,拉伸强度26.4 MPa,断裂伸长率从18%增加至42%.小分子UV引发剂Irgacure-2959的迁移率为7.2%,用其制备的UV固化材料经UV老化4 min就显著变黄;而所得参与UV固化交联反应的有机硅改性大分子UV固化引发剂的迁移率低至2.1%,所制备的UV固化材料经UV老化14 min才略微变黄.因此,研制参与UV固化交联反应的有机硅改性大分子UV引发剂是降低UV引发剂迁移率、改善UV固化材料的耐UV辐射性能和柔韧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材料 大分子引发剂 有机硅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型LED封装材料基础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晓秋 杨雄发 +2 位作者 伍川 来国桥 蒋剑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通过开环聚合制备了透明的聚(二甲基-甲基苯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共聚物,考察了聚合条件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该共聚物为基础聚合物,含氢硅油为交联剂,在Karstedt催化剂作用下硅氢加成硫化成型,获得折射率n2D5>1.5000,透光率大... 通过开环聚合制备了透明的聚(二甲基-甲基苯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共聚物,考察了聚合条件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该共聚物为基础聚合物,含氢硅油为交联剂,在Karstedt催化剂作用下硅氢加成硫化成型,获得折射率n2D5>1.5000,透光率大于90%(400 nm^800 nm,10 mm)的凝胶型发光二级管(LED)封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甲基苯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共聚物 有机硅凝胶 发光二级管封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在PE基木塑复合材料中的阻燃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珊珊 吕群 +1 位作者 张清锋 来国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0-63,共4页
研究了阻燃剂聚磷酸胺(APP)用量、木粉用量、APP与季戊四醇(PER)复配比例对PE基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用TGA和SEM分析了APP在PE基木塑复合材料中的阻燃作用机理。结果表明:APP对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规律与其对塑料的阻燃规律有所... 研究了阻燃剂聚磷酸胺(APP)用量、木粉用量、APP与季戊四醇(PER)复配比例对PE基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用TGA和SEM分析了APP在PE基木塑复合材料中的阻燃作用机理。结果表明:APP对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规律与其对塑料的阻燃规律有所不同,木塑复合材料中存在的大量木粉对APP的阻燃具有明显的协效作用,而PER的协效作用却不显著;随着APP用量或木粉用量的增加,木塑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均显著增加。TGA和SEM分析表明,燃烧后残炭量增加与膨胀发泡是APP在木塑复合材料中具有阻燃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阻燃性 聚磷酸铵 季戊四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改性对HDPE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宋艳江 王宝云 +1 位作者 羊海棠 吕群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89,60,共4页
采用二辊开炼和压制成型的方法,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马来酸酐(MAH)和(或)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处理木粉制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基木塑复合材料(WPC),考察了几种方法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及加工性能的影响,并借助... 采用二辊开炼和压制成型的方法,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马来酸酐(MAH)和(或)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处理木粉制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基木塑复合材料(WPC),考察了几种方法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及加工性能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界面进行了形貌分析。结果表明:MAH和DCP共同改性HDPE基WPC,在改善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基体强度,材料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界面改性 高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E含量对PE木塑复合材料冲击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清锋 吕群 +1 位作者 蔡培鑫 来国桥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63,共3页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共混物为塑料基体,以木粉(WF)为填料,采用压制成型法制备了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MAPE含量对塑料基体和木塑复合材料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APE含量对MAPE/PE-HD塑料基体和木塑复合...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共混物为塑料基体,以木粉(WF)为填料,采用压制成型法制备了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MAPE含量对塑料基体和木塑复合材料冲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APE含量对MAPE/PE-HD塑料基体和木塑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影响显著;保持MAPE和PE-HD的总含量不变时,当木粉含量为30%时,木塑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随MAPE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木粉含量为70%时,木塑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随MAPE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木塑复合材料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PE基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宝云 陈伟 +1 位作者 杨柳 宋艳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2,36,共5页
以氯化聚乙烯(CPE)、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聚丙烯酸酯(ACR)为改性剂,采用二辊开炼机制备PVC/PE共混体系及其木塑复合材料(WPC),并采用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材料试样。考察了改性剂和木粉对PVC/PE及其WPC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动态热... 以氯化聚乙烯(CPE)、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聚丙烯酸酯(ACR)为改性剂,采用二辊开炼机制备PVC/PE共混体系及其木塑复合材料(WPC),并采用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材料试样。考察了改性剂和木粉对PVC/PE及其WPC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及动态热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CPE能够显著提高PVC/PE共混体系的机械性能,使材料加工性能下降,储能模量降低;MAPE则能使PVC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大幅提高;ACR则能够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使材料储能模量增大;木粉的加入使复合材料加工性能大幅下降,材料储能模量提高,损耗因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乙烯 木塑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间接电化学发光法对茶叶中百草枯农药残留的检测 被引量:15
12
作者 成美容 王园朝 肖亮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44-1447,1451,共5页
基于农药百草枯对钌联吡啶-三丙胺(TPA)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毛细管电泳-间接电化学发光检测茶叶中残留农药百草枯的新方法。讨论了初始电位、钌联吡啶和TPA浓度、进样电压、进样时间、运行缓冲溶液的浓度与pH... 基于农药百草枯对钌联吡啶-三丙胺(TPA)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毛细管电泳-间接电化学发光检测茶叶中残留农药百草枯的新方法。讨论了初始电位、钌联吡啶和TPA浓度、进样电压、进样时间、运行缓冲溶液的浓度与pH值等条件对百草枯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1.20V初始电压、0.7mmol/L钌联吡啶、0.6mmol/LTPA、9kV进样电压、9s进样时间、35mmol/L磷酸盐(pH8.5)为运行缓冲溶液。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百草枯浓度在5×10^-7-5×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5),检出限为9.4×10^-8mol/L。对5×10^-5mol/L百草枯标准溶液连续测定5次,相对峰高与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和2.1%。该方法对2.0×10^-6、1.0×10^-5mol/L百草枯标样的萃取回收率分别为74%和8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4.2%(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 钌联吡啶 百草枯 茶叶 离子对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历史建筑的加固材料研究初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晖 王晶鑫 +2 位作者 徐征 姜辉 张秉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5,共7页
我国现存大量的以水泥为基本材料的近现代历史建筑,很多建筑既具有西方建筑美学特征,又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在长时间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这些建筑都普遍存在内部结构疏松、强度低的... 我国现存大量的以水泥为基本材料的近现代历史建筑,很多建筑既具有西方建筑美学特征,又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在长时间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这些建筑都普遍存在内部结构疏松、强度低的状况,保护这些水泥历史建筑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工作者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在水分的长期作用下,水泥内部的微孔结构会由于钙质流失而遭到破坏,产生水泥的酥化现象。为加固保护这类历史建筑,本研究合成了一种亲水性高拉伸的有机硅材料。研究表明,该材料能在不明显改变水泥样品表面外观的前提下实现对酥化水泥样品的加固,经有机硅最佳浓度2%加固后的水泥样品的抗压强度可以提升约1倍。同时,这种加固材料在前期施工阶段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加固剂固化后能够有效填补酥化水泥样品中的较大孔隙,从而达到增加强度的效果。另外,这种加固剂具有亲水性的特征,一方面不会存在强憎水性保护剂所带来的保护性破坏,另一方面在大面积现场施工时不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从而避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本研究对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水泥历史建筑的加固材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历史建筑 酥化 加固 亲水性 高拉伸 有机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自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羊海棠 吕群 方征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803,共6页
聚合物基自修复材料是以聚合物为基体的,在受外界作用后能做出自我诊断,并对裂纹或损伤能进行一定程度修复的复合材料。本文介绍了聚合物基自修复复合材料的体系构成及分类,介绍各类修复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比较其优劣,从中指出现有研... 聚合物基自修复材料是以聚合物为基体的,在受外界作用后能做出自我诊断,并对裂纹或损伤能进行一定程度修复的复合材料。本文介绍了聚合物基自修复复合材料的体系构成及分类,介绍各类修复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比较其优劣,从中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自修复 综述 聚合物 埋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唑类有机小分子凝胶剂的合成及其凝胶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遒 吴连斌 +1 位作者 孙维林 来国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8-693,共6页
用2,2’-二氨基-4,4’-联噻唑和胆固醇甲酰氯进行缩合反应,制备出一种新的侧链为胆固醇甲酰胺基的噻唑类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该化合物的结构由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高分辨飞行质谱(MALDI-TOFHRMS)得以确证。为了考察此... 用2,2’-二氨基-4,4’-联噻唑和胆固醇甲酰氯进行缩合反应,制备出一种新的侧链为胆固醇甲酰胺基的噻唑类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该化合物的结构由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高分辨飞行质谱(MALDI-TOFHRMS)得以确证。为了考察此小分子凝胶因子的自组装行为,研究了该分子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成胶性能和形貌。研究发现,在一些有机溶剂中该凝胶分子能自组装成片状的结构,其中在苯或甲苯中凝胶性能好,其最小成胶浓度(CGC)为7mg·mL-1。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照片显示,从甲苯或氯仿溶剂中得到的干胶呈片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证实,该化合物分子间的氢键和联噻唑基团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是凝胶化的重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凝胶因子 自组装 联噻唑 胆固醇甲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PE基木塑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艳江 王宝云 +1 位作者 羊海棠 朱凤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31,57,共5页
以马来酸酐(MAH)和(或)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复合处理木粉(Wood)或预先将MAH和DCP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熔融接枝反应,采用挤出混炼和注射成型的方法制备了LDPE基木塑复合材料。考察了MAH、DCP含量及制备工艺等对复合材料加工性能、... 以马来酸酐(MAH)和(或)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复合处理木粉(Wood)或预先将MAH和DCP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熔融接枝反应,采用挤出混炼和注射成型的方法制备了LDPE基木塑复合材料。考察了MAH、DCP含量及制备工艺等对复合材料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及动态热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与先制备的MAH-g-PE相比,直接用MAH和DCP复合处理木粉所制备木粉/LDPE复合材料(木粉质量分数40%)具有更优的力学性能,其冲击强度提高了40%左右,而且加工平衡扭矩仅为前者的1/3;SEM分析表明:前者中木粉存在明显的团聚现象;此外,MAH和DCP均有相对最佳用量,分别为木粉的0.5%和LDPE的0.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低密度聚乙烯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荧光分子2-氰基-3-(3,4-二甲氧基苯基)-2-丙烯酰胺的可逆压致变色和质子刺激响应性能(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边高峰 黄华 +4 位作者 占玲玲 吕晓静 曹枫 张诚 张玉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9-594,共6页
设计合成了3-芳基-2-腈基丙烯酰胺类有机发光小分子2-氰基-3-(3,4-二甲氧基苯基)-2-丙烯酰胺(CDMPA)。经研究发现,CDMPA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压致变色和酸致变色现象。在外力刺激下,化合物CDMPA荧光最大发射峰发生20 nm的红移,经过加热或蒸... 设计合成了3-芳基-2-腈基丙烯酰胺类有机发光小分子2-氰基-3-(3,4-二甲氧基苯基)-2-丙烯酰胺(CDMPA)。经研究发现,CDMPA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压致变色和酸致变色现象。在外力刺激下,化合物CDMPA荧光最大发射峰发生20 nm的红移,经过加热或蒸汽处理后可恢复初始状态。对样品研磨前后粉末的X射线衍射图谱及荧光寿命衰减曲线进行测试分析得出,CDMPA压致变色现象归因于分子构型由晶态到无定形态的转化。另外,在酸刺激下CDMPA发光颜色由蓝光红移至黄光,最大发射波长红移33 nm。经过二甲基甲酰胺(DMF)处理后可恢复到初始状态。由测试得到的红外光谱及分子轨道理论计算推测,酸致变色现象是由氨基取代基的质子化影响了CDMPA前线分子轨道引起的。本研究可使人们深入了解这种类型材料的多刺激响应发光机制,且显著的颜色变化性能使CDMPA在传感器和检测装置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衍生物 多刺激响应 荧光转换 前线分子轨道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抗抑郁药氢溴酸西酞普兰 被引量:3
18
作者 成美容 王园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2,共4页
本文基于氢溴酸西酞普兰(CP)对联钌吡啶(Ru(bpy)23+)的电化学发光有很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P的新方法。考察了初始电位、进样时间、进样电压、缓冲溶液组成、浓度及pH值等实验条件对化学发光强... 本文基于氢溴酸西酞普兰(CP)对联钌吡啶(Ru(bpy)23+)的电化学发光有很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P的新方法。考察了初始电位、进样时间、进样电压、缓冲溶液组成、浓度及pH值等实验条件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优化条件下,CP浓度在5.0×10-8~5.0×10-6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43),检出限(S/N=3)为2×10-9g/mL,对1.5×10-7g/mL的CP对照品平行测量9次,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和2.3%。方法成功应用于药物中西酞普兰含量的测定,结果为20.1 mg/tablet,与药品标示值20.0 mg/tablet基本一致,回收率范围在97.2%~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 联钌吡啶 氢溴酸西酞普兰 抗抑郁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光纤光谱法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庆华 徐怡庄 +6 位作者 来国桥 刘少轩 陈静 杨丽敏 张元福 翁诗甫 吴瑾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64-1968,共5页
将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纤光谱技术分别用于液相反应体系和固液反应体系的在线监测.在液相反应体系中,监测了环烷酸皂化时形成微乳的过程,初步了解了皂化环烷酸时微乳液的形成机制;在固液反应体系中,监测了邻苯二甲酸与氯化铕的配位反应过... 将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纤光谱技术分别用于液相反应体系和固液反应体系的在线监测.在液相反应体系中,监测了环烷酸皂化时形成微乳的过程,初步了解了皂化环烷酸时微乳液的形成机制;在固液反应体系中,监测了邻苯二甲酸与氯化铕的配位反应过程,探索了络合物的生成过程及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该技术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实时监测化学反应过程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 中红外光纤 环烷酸萃取体系 邻苯二甲酸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压电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忠红 刘佳 +3 位作者 陈琼 杨雄发 罗蒙贤 来国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1,共3页
压电材料在换能器、振荡器、滤波器和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随着材料使用性能和器件形态与成型工艺要求的提高,柔性压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详细介绍了近年来高分子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这类高分子复合材料... 压电材料在换能器、振荡器、滤波器和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随着材料使用性能和器件形态与成型工艺要求的提高,柔性压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详细介绍了近年来高分子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这类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优缺点,探讨了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材料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