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冷凉区旱地鲜食玉米品种筛选
1
作者 姜春霞 刘化涛 +4 位作者 李娜 张伟 杨柯 张冬梅 刘恩科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0-15,共6页
为筛选适宜山西冷凉区旱地种植的高产、优质鲜食玉米品种,以8个鲜食玉米品种(4个甜质和4个糯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籽粒营养成分、水分利用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美玉27、万糯2000的青苞产量分别... 为筛选适宜山西冷凉区旱地种植的高产、优质鲜食玉米品种,以8个鲜食玉米品种(4个甜质和4个糯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籽粒营养成分、水分利用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美玉27、万糯2000的青苞产量分别为22469.1、20665.7 kg/hm^(2),高于其他品种,水分利用效率较华耐甜玉23号、太阳花8号、申科甜4号、泰鲜甜2号4个甜质鲜食玉米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值分别提高了58.8%、47.5%;华耐甜玉23号的产量虽低于美玉27、万糯2000,但其营养成分优于糯质鲜食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他3个甜质鲜食玉米品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品种的产量、籽粒营养成分、水分利用效率统计成相互独立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6.61%。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在糯质鲜食玉米品种中,美玉27、万糯2000排前2名;在甜质鲜食玉米品种中,华耐甜玉23号、太阳花8号排前2名,但太阳花8号生育期长、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低。综上,美玉27、万糯2000、华耐甜玉23号可以作为冷凉区旱地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凉区旱地 鲜食玉米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苗期根系性状及抗旱特性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赵佳佳 乔玲 +6 位作者 武棒棒 葛川 乔麟轶 张树伟 闫素仙 郑兴卫 郑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4-727,共14页
小麦苗期根系形态是成株期根系分布的基础,与抗逆和产量密切相关,全面认识苗期根系及抗旱特性,对于抗旱优异种质的利用和早期筛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39份山西省小麦品种(系)在土培条件下,研究了苗期根系性状及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 小麦苗期根系形态是成株期根系分布的基础,与抗逆和产量密切相关,全面认识苗期根系及抗旱特性,对于抗旱优异种质的利用和早期筛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39份山西省小麦品种(系)在土培条件下,研究了苗期根系性状及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正常生长下山西小麦苗期根系性状多样性丰富,地方种变异最大;不同年代品种中,除最大根长随年代略下降外,其他性状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根系性状对水分胁迫响应存在差异,总根长对水分最敏感,其次为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生物量,最大根长和平均根数不敏感。苗期根系综合抗旱能力随年代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地方种和20世纪70年代品种多为中抗,80和90年代的品种抗旱性较低,2000年以后审定品种的抗性较高,其中旱地品种抗性最好。苗期根系抗旱特性与产量性状相关分析发现,最大根长、总根长、根体积和根生物量与雨养条件下的千粒重和产量显著正相关,最大根长和根生物量与成株期抗旱性也显著正相关。因此苗期最大根长和根生物量可作为半干旱地区旱地育种过程中抗旱性和产量的早期筛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小麦 苗期根系 抗旱特性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山西省特早熟区组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睿 张正 +1 位作者 常建忠 董春林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393-1397,1486,共6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山西省内种植的高产稳产、质优、多抗、熟期适中的玉米新品种,2018年以并单16作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阳曲县试验基地对18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山西省春播特早熟...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山西省内种植的高产稳产、质优、多抗、熟期适中的玉米新品种,2018年以并单16作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阳曲县试验基地对18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山西省春播特早熟Ⅱ区太原试点玉米区域试验中,辉玉826、尧玉656、德朗117、并单1605、大智535、长单815这6个参试品种产量较对照并单16分别增产11.52%、10.09%、8.85%、8.71%、8.20%、7.17%,其综合抗性好,建议进一步进行多点生产试验,待品种审定后在特早熟区域内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比较试验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中晚熟区春玉米宜粒收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8
4
作者 姜春霞 杨柯 +4 位作者 张冬梅 张伟 刘化涛 翟广谦 刘恩科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778-1782,1822,共6页
2016年在山西忻州开展适宜粒收春玉米品种筛选试验,以先玉335为对照,对12个品种的抗倒性、灌浆、脱水特性及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产量、机收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旨在筛选出山西中晚熟区种植的适宜粒收的春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和育301、先玉1... 2016年在山西忻州开展适宜粒收春玉米品种筛选试验,以先玉335为对照,对12个品种的抗倒性、灌浆、脱水特性及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产量、机收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旨在筛选出山西中晚熟区种植的适宜粒收的春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和育301、先玉1622的倒伏倒折率分别为2.4%,2.5%,灌浆速率均高于对照;生理成熟期(授粉后65 d),和育301籽粒含水率为19.3%,先玉1622籽粒含水率(28.5%)高于对照,但其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高,在生理成熟后10 d籽粒含水率为24.48%,二者均达到适宜籽粒机收的水平;和育301、先玉1622的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9.1%,6.2%,且在大田机收条件下,其籽粒破碎率分别为4.3%,4.9%,籽粒含杂率分别为1.0%,0.6%,总损失率分别为2.2%,1.9%,符合《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GB/T 21961—2008)》中规定的要求。和育301、先玉1622这2个品种倒伏倒折率低、籽粒灌浆快、生理成熟后脱水快、破损率和杂质率低、产量高,为山西中晚熟玉米区适宜粒收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机收 灌浆速率 脱水速率 品种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免耕和施有机肥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娜 王珂 +4 位作者 席吉龙 姚景珍 张建诚 黄明镜 李永山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1-65,70,共6页
为探究免耕和有机肥影响晋南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和产量的机制,以长期定位免耕和施有机肥试验为依托,于2018-2019年对长期定位免耕和施有机肥对旱地冬小麦土壤贮水量、生育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设置免耕化... 为探究免耕和有机肥影响晋南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和产量的机制,以长期定位免耕和施有机肥试验为依托,于2018-2019年对长期定位免耕和施有机肥对旱地冬小麦土壤贮水量、生育期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设置免耕化肥(NT)、深翻化肥(T)、免耕化肥有机肥(NTM)、深翻化肥有机肥(TM)4个处理。结果表明:免耕化肥(NT)和免耕有机肥化肥(NTM)播前0~100 cm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深翻化肥(T)39.58和46.56 mm,主要是由于50~100 cm土壤贮水量显著提高;生育期0~100 cm土壤贮水效率表现为NTM>NT>TM>T,前3个处理贮水效率比深翻化肥(T)分别显著提高22、16.06和11.5;0~100 cm土壤贮水消耗量表现为NTM>NT>TM>T,0~50 cm土壤贮水消耗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50~100 cm土壤贮水消耗量NTM和NT显著高于T;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以免耕化肥(NT)最高,比传统深翻化肥(T)增加26.71和1.66 kg/(hm^2·mm)。因此,免耕能够提高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免耕配施有机肥和化肥需结合降水情况进行合理施用,才能实现高产稳产和水肥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冬小麦 免耕 水分利用效率 有机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替代化肥对甘蓝产量、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闫六英 张纪涛 +2 位作者 刘化涛 刘恩科 陈琼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08,共8页
以世农591甘蓝为试材,研究了不追肥(NF)、追施化肥(CF)、沼液替代25%化肥氮(BS25)、沼液替代50%化肥氮(BS50)、沼液替代75%化肥氮(BS75)、沼液替代100%化肥氮(BS100)、沼液配肥(BSF)对甘蓝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土壤肥力与细菌群落结构... 以世农591甘蓝为试材,研究了不追肥(NF)、追施化肥(CF)、沼液替代25%化肥氮(BS25)、沼液替代50%化肥氮(BS50)、沼液替代75%化肥氮(BS75)、沼液替代100%化肥氮(BS100)、沼液配肥(BSF)对甘蓝产量与养分吸收利用、土壤肥力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追肥处理的甘蓝生物学产量差异不显著,但BSF处理的产量最高,达74.08 t·hm^(-2)。与CF处理相比,沼液替代化肥氮处理(BS25、BS50、BS75、BS100)减少了甘蓝植株的总磷(TPp)(降低了16.56%~34.38%)和总钾(TKp)(降低了12.69%~25.73%)含量,且差异显著。与CF相比,BS50、BS75和BSF处理提高了甘蓝的养分积累量(NAA)和肥料利用率(UEF),且差异显著。与CF相比,沼液替代化肥处理降低了土壤电导率(EC)值,而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随沼液替代量的增加,土壤DOC含量逐渐增加。与CF相比,沼液及沼液替代化肥提高了Chao1指数。通过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可以看出,追肥类型、沼液配肥方式及其替代量影响了土壤细菌群落差异。综上,沼液替代50%~75%的化肥氮和BSF处理,可以保证甘蓝产量,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提高土壤DOC含量;其中BSF处理在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上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甘蓝 养分利用效率 土壤养分 土壤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渣基质厚度对高羊茅草皮成坪及移栽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王秀红 朱晓甜 +5 位作者 张慧慧 刘珍伶 王保平 周静 张纪涛 史向远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86-1693,共8页
沼渣是沼气工程中厌氧发酵后产生的固体残渣,基质化是沼渣常见的利用方式。本研究将玉米(Zea mays L.)秸秆为发酵原料的沼渣用作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草皮栽培基质,分别在不同基质厚度(1.5 cm,3.0 cm,4.5 cm,6.0 cm,7.5 cm)下,... 沼渣是沼气工程中厌氧发酵后产生的固体残渣,基质化是沼渣常见的利用方式。本研究将玉米(Zea mays L.)秸秆为发酵原料的沼渣用作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草皮栽培基质,分别在不同基质厚度(1.5 cm,3.0 cm,4.5 cm,6.0 cm,7.5 cm)下,对比高羊茅成坪相关的植株表现、坪用性状、起卷难度和移栽后植株根系及抗氧化系统的反应。结果表明:基质厚度对高羊茅生长发育、成坪效果等具有显著影响,3.0 cm和4.5 cm厚度沼渣栽培下的高羊茅生长速度和再生速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厚度处理(P<0.05),且草皮的质地、密度、盖度等坪用性状均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易成坪起卷,3.0 cm厚度的草皮卷移栽成活率高达77.5%。Win Rhizo根系系统扫描结果显示,在0~5.0 mm径级范围内,以3.0 cm和4.5 cm厚度草皮移栽后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优于其他处理,且有较高的根系总长度,利于草皮定植。综上,高羊茅草皮成坪和移栽的适宜沼渣基质厚度为3.0~4.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渣 基质厚度 高羊茅 草坪草 成坪 移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不同剂型对大葱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8
作者 李琳 王秀红 +5 位作者 刘可 张纪涛 温云杰 周静 王保平 史向远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30,共11页
从沼渣堆肥中筛选获得两株具有促生功能的枯草芽孢杆菌,研发制得液体菌剂与固体菌剂,通过田间微区试验分析菌剂对大葱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利用高通量测序对大葱根际土壤细菌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两株枯草芽孢杆菌BNS... 从沼渣堆肥中筛选获得两株具有促生功能的枯草芽孢杆菌,研发制得液体菌剂与固体菌剂,通过田间微区试验分析菌剂对大葱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利用高通量测序对大葱根际土壤细菌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两株枯草芽孢杆菌BNS1和BNS2均具有固氮、解磷、解钾、产吲哚乙酸和产铁载体能力。制得的两种剂型的菌剂均能有效促进大葱生长,其中施用固体菌剂效果更佳,与不施菌剂相比,固体菌剂处理大葱株高、鲜重、假茎高度、假茎直径分别显著增加了14.75%、15.50%、15.74%、24.24%,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6.18%、35.46%、33.16%,假茎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8.11%、29.03%和10.89%。施用两种剂型的菌剂均影响了大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了节杆菌属(Arthrobacter)、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与土壤环境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是影响大葱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土壤速效钾含量与芽孢杆菌属菌群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菌剂发挥着潜在土壤解钾功能。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枯草芽孢杆菌菌剂的实际应用价值,为菌剂在大葱等经济作物优质高产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葱 微生物菌剂 枯草芽孢杆菌 根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配肥对番茄产量与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9
作者 张纪涛 史向远 +2 位作者 周静 王保平 汤昀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7-1064,共8页
为明确沼液配肥在日光温室番茄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普罗旺斯’番茄为试材,研究了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WSF)、沼液(BS)、沼液配肥1(BSF1)、沼液配肥2(BSF2)对日光温室越冬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土壤养分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为明确沼液配肥在日光温室番茄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普罗旺斯’番茄为试材,研究了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WSF)、沼液(BS)、沼液配肥1(BSF1)、沼液配肥2(BSF2)对日光温室越冬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土壤养分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所有处理中,BSF1的番茄生长速率(GV)和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0 cm/d、50.40 t/hm 2,与WSF相比,分别提高6.44%和3.68%。沼液及其配肥处理改善了番茄品质,与WSF相比,BS、BSF1和BSF2的番茄维生素C(vC)含量分别提高56.28%、40.55%和15.86%,可溶性糖(TSS)含量分别提高6.89%、28.27%和19.00%,有机酸(OA)分别降低了20.30%、10.53%和12.53%,糖酸比(SAR)分别提高3.58%、44.72%和26.87%。沼液及其配肥处理提高番茄0~20 cm土壤的总有机碳(T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与WSF相比,BS、BSF1和BSF2处理的0~20 cm土壤TO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1.61%、11.05%和8.00%,DOC含量分别提高9.14%、10.61%、10.36%。沼液及其配肥处理提高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Chao1指数、OTUs和香农指数。综上认为,沼液及沼液配肥可以改善番茄品质,提高0~20 cm土壤的TOC和DOC含量,改善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其中,BSF1处理番茄GV和产量最高,因而是最优的沼液平衡肥配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番茄 土壤养分 产量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鲜食玉米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化涛 姜春霞 +2 位作者 翟广谦 刘恩科 李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7期244-246,共3页
鲜食玉米是山西省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详细阐述了世界、我国和山西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从产业链中的品种、生产、加工每个环节上分析了产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6点解决对策和发展建议,为山西振兴鲜食玉米... 鲜食玉米是山西省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详细阐述了世界、我国和山西省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从产业链中的品种、生产、加工每个环节上分析了产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6点解决对策和发展建议,为山西振兴鲜食玉米产业,走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路子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与土壤质地对土壤球囊霉素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温云杰 刁风伟 +2 位作者 高敏 王秀红 史向远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176-1183,共8页
研究有机物料类型和土壤质地对土壤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可对合理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生产力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借助核磁共振与磷脂脂肪酸分析技术,研究分别添加猪粪有机肥、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后3种不同黏粒... 研究有机物料类型和土壤质地对土壤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可对合理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生产力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借助核磁共振与磷脂脂肪酸分析技术,研究分别添加猪粪有机肥、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后3种不同黏粒含量的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氮、球囊霉素含量以及磷脂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有机物料的理化性质有较大差异,猪粪有机肥的碳/氮较低(9.7),含有较多的烷基碳(27.1%)和含氮烷基碳(10.8%),可显著提高土壤球囊霉素、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以及细菌、真菌和总磷脂脂肪酸含量。玉米秸秆则含有较多的木质素(39.8%),腐解较为缓慢,其土壤球囊霉素、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以及细菌、真菌和总磷脂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有机物料处理。土壤黏粒含量较低的处理微生物量碳和氮以及总磷脂脂肪酸含量较低,微生物活性较弱,导致土壤球囊霉素含量显著低于黏粒含量较高的处理;但是,土壤黏粒含量太高会降低真菌的磷脂脂肪酸含量。综上,猪粪有机肥可快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土壤球囊霉素的含量,且与土壤黏粒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地 土壤肥力 有机物类型 磷脂脂肪酸 球囊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路路 王晓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9,共7页
通过5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玉米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探索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田间试验设置5个不同施肥处理:(1)100%化肥氮(CK);(2)25%有机肥氮+75%化肥氮(M25);(3)50%有机肥氮+50%化肥氮(M5... 通过5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对玉米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探索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田间试验设置5个不同施肥处理:(1)100%化肥氮(CK);(2)25%有机肥氮+75%化肥氮(M25);(3)50%有机肥氮+50%化肥氮(M50);(4)75%有机肥氮+25%化肥氮(M75);(5)100%有机肥氮(M100)。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有机肥替代处理的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在2019年(施肥第4年)和2020年(施肥第5年)均无显著差异,全磷含量在2019年无显著差异,但在2020年有机肥替代处理的土壤全磷含量均比CK少,其中M50、M75、M100处理为0.89、0.91、0.90 g/kg,与CK相比分别显著减少17.87%、15.24%、16.47%,M25处理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在2019和2020年试验中,M100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为31.03~36.37 mg/kg,与CK相比,M100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20年试验中,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大于CK。与CK相比,有机肥替代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试验中,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较CK均无显著差异,但有机肥替代处理的秃尖在2020年均比CK小,其中M25、M50、M75、M100处理比CK分别减少28.57%、26.53%、14.29%、24.49%,并且与CK相比,M75、M100处理的百粒重分别显著增加10.14%~14.17%、20.54%。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不会降低土壤养分含量(除全磷含量有所降低)和土壤酶活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玉米籽粒百粒重,减少秃尖长,优化玉米穗部性状,减少化肥的施用。因此,有机肥等氮量替代化肥是一种节肥、增效、环保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养分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旱作农业——中国旱区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13
作者 王娟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0,共6页
解决几十年来农业拼投入、拼资源、拼环境粗放型增长造成的高产低质、资源浪费、产能下降、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加速农业转型,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变得极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机旱作农业”的重要指示为山西以及广大旱区... 解决几十年来农业拼投入、拼资源、拼环境粗放型增长造成的高产低质、资源浪费、产能下降、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加速农业转型,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变得极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机旱作农业”的重要指示为山西以及广大旱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阐释了有机旱作农业的深刻内涵要义和绿色发展理念,分析了其“大有机”的文化基因和科学本质,论述了传统有机旱作农业的优势与不足,揭示了当下旱作节水农业的问题与隐忧,明确了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对于农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走好有机旱作农业道路的举措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农业 有机旱作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玉米新品种HN518的选育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睿 张正 +3 位作者 杨丽莉 张彦琴 常建忠 董春林 《中国种业》 2021年第6期83-86,共4页
HN51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以自选系H133为母本、自选系H477为父本选育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7-2018年开展区域试验,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9977.2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的平... HN51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以自选系H133为母本、自选系H477为父本选育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7-2018年开展区域试验,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9977.2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9621.7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性好,适宜山西省玉米南部复播区种植。2020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200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选育 HN518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配施化肥对大葱产量和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温云杰 张纪涛 +5 位作者 李琳 王琦 刁风伟 高敏 王秀红 史向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5,共11页
明确沼液替代化肥的合适比例以及沼液对大葱产量和土壤养分、微生物含量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可为沼液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计了不施肥(CK)、化肥(CF)、沼液替代25%化肥氮(25BS)、沼液替代50%化肥氮(50BS)、沼液替代75%化肥氮(75... 明确沼液替代化肥的合适比例以及沼液对大葱产量和土壤养分、微生物含量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可为沼液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计了不施肥(CK)、化肥(CF)、沼液替代25%化肥氮(25BS)、沼液替代50%化肥氮(50BS)、沼液替代75%化肥氮(75BS)、沼液替代100%化肥氮(100BS)6个处理,分析了大葱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磷脂脂肪酸含量和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PLS-PM)探究上述指标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CF和各沼液处理(25BS、50BS、75BS和100BS)均能显著提高大葱产量(P<0.05),并且大葱产量随沼液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50BS处理的大葱产量最高,达59.9 t·hm^(−2)。施用沼液可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与CK相比,施用沼液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SOC,19.5%~65.8%)、全氮(TN,40.5%~69.6%)、铵态氮(NH_(4)^(+),26.8%~77.4%)、硝态氮(NO_(3)^(−),30.1%~41.9%)、速效磷(AP,10.5%~40.6%)、速效钾(AK,5.4%~8.5%)含量。施用沼液可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与CK相比,施用沼液显著提高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含量(P<0.05),降低了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P<0.05),有助于提高土壤碳、氮、磷相关循环酶活性(P<0.05);但是,随着沼液替代比例的增加,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真菌、总磷脂脂肪酸含量以及碳、氮、磷相关循环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0.05)。PLS-PM分析表明,沼液通过增加SOC、TN、NH_(4)^(+)、NO_(3)^(−)、AP含量,进而提高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碳、氮循环酶活性,并提升大葱产量,但是过量的沼液可导致土壤电导率升高,并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大葱生长产生抑制效果。本研究表明,短期施用沼液可显著提高大葱产量,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酶活性提高,其中以沼液替代50%化肥氮的处理效果最优,但是沼液并不能完全替代化肥,施用过量的沼液容易造成土壤盐分累积,不利于大葱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土壤肥力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大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与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产量及抗倒伏性能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春霞 张伟 +6 位作者 颜志乾 杨柯 刘化涛 翟广谦 刘恩科 王娟玲 张冬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8,共13页
【目的】适宜的密度与氮肥运筹是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保证高产稳产和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探讨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产量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山西春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及籽粒机收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8... 【目的】适宜的密度与氮肥运筹是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保证高产稳产和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探讨不同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春玉米产量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山西春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及籽粒机收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8和2019年在山西晋中进行玉米田间试验,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设置4个施氮水平:0、120、180、240 kg/hm^(2) (N0、N1、N2、N3);3个种植密度:60000、75000、90000株/hm^(2)(D1、D2、D3)。调查玉米吐丝期茎秆农艺性状,生理成熟期穗位以下茎秆生物学、力学性状及倒伏率,并测定产量。【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D2密度下达到最高值,两年平均产量为13792 kg/hm^(2),较D1和D3密度下分别增加了4.8%和8.3%。与N0相比,N1、N2和N3处理分别增产24.3%、26.7%和23.9%。N3处理对穗粒数与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但产量低于N1和N2处理。增密导致玉米茎秆变细,株高、穗位上升,玉米第3~6节长粗比增加,穿刺强度、抗压强度、抗弯折力等茎秆力学特性变差。D2和D3密度下两年玉米平均倒伏率较D1分别升高了1.33、3.73个百分点。N1、N2、N3处理两年玉米平均倒伏率较N0分别增加了2.50、3.25、4.80个百分点。适当增氮有利于消减因密度增加导致的生物学、力学特性变差,D2和D3密度下,N2处理第3~6节穿刺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弯折力维持在较高水平,显著高于N3处理。【结论】合理的氮肥用量可改善因密度增加导致的茎秆细弱、玉米茎秆力学特性变差问题,降低倒伏风险,因而增加产量。在山西中部春玉米种植区,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施氮量180 kg/hm^(2),是玉米产量、茎秆力学特性及抗倒性能和谐的密度肥料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施氮量 种植密度 产量 抗倒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和施磷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猛 黄明镜 +3 位作者 张冬梅 贺亭峰 李洁 李凤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7-1388,共12页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较低的土壤磷(P)有效性限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生长。阐明连续覆膜和施磷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对合理施磷和提高紫花苜蓿草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设置2个覆膜处理(不覆膜和覆膜)和4个...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较低的土壤磷(P)有效性限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生长。阐明连续覆膜和施磷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对合理施磷和提高紫花苜蓿草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设置2个覆膜处理(不覆膜和覆膜)和4个磷肥梯度[0 kg(P)·hm^(−2)、9.7 kg(P)·hm^(−2)、19.2 kg(P)·hm^(−2)和28.8 kg(P)·hm^(−2)],研究了覆膜和施磷在不同处理年限(3年和9年)对紫花苜蓿草地不同活性土壤磷组分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处理第3年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磷吸收量显著增加52.4%,土壤Olsen-P、活性较高的NaHCO_(3)-Po和NaHCO_(3)-Pi以及中等活性的NaOH-Pi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5.5%、20.2%、10.2%和27.9%;覆膜处理第9年土壤NaHCO_(3)-Po和NaHCO_(3)-Pi含量显著增加37.3%和24.3%,而地上部分磷吸收量、土壤Olsen-P和NaOH-Pi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与不覆膜相比,无论处理年限长短,覆膜均显著降低了活性较低的稀HCl-Pi含量,显著提高了土壤Na-OH-Po、浓HCl-Po和残留态磷(Residual-P)含量,而对浓HCl-Pi和全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与不施磷相比,除施磷处理第3年土壤残留态磷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外,施磷处理第3年和第9年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磷吸收量、土壤全磷、Olsen-P以及所有磷组分含量均显著增加。冗余分析显示,地上部分磷吸收量、土壤pH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是影响土壤磷组分变化的主要因素。与不覆膜相比,覆膜处理在第3年和第9年显著增加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第9年显著降低土壤pH。与不施磷相比,施磷处理在第3年和第9年显著降低了土壤pH,在第9年显著降低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综上,覆膜可通过降低土壤pH和提高磷酸酶活性促进低活性磷组分向中、高活性磷组分转化,所以将覆膜和施磷结合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磷有效性和供磷潜力,且随着处理年限的延长,效果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组分 紫花苜蓿 土壤PH 土壤磷酸酶 半干旱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王水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土壤中汞的含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六英 王晓娟 +2 位作者 赵迎丽 陈琼 郭清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7-1203,共7页
为建立了一种适合土壤中汞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考察样品前处理中使用的王水体积、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以及测定过程中的干扰消除等因素对测定的影响,确定了0.1 g土壤样品中加入5 mL的王水溶液,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在功率400 W... 为建立了一种适合土壤中汞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考察样品前处理中使用的王水体积、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以及测定过程中的干扰消除等因素对测定的影响,确定了0.1 g土壤样品中加入5 mL的王水溶液,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在功率400 W、60℃水浴下超声浸提30 min的前处理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通过^(209)Bi作为内标,仪器采用KED模式消除质谱干扰;提出了将金溶液与内标试剂共同配制,从而形成在线冲洗消除记忆效应的方法。结果表明:汞浓度在0~20μg/L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46;方法检出限为1.5μg/kg,方法定量下限为6μg/kg;通过测定值与认定值对比分析可知测定结果均在认证值范围内,方法准确度较高;RSD为2.1%~3.4%(n=6),方法精密度较高,满足分析要求。超声王水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汞含量,前处理易操作,普适性强,准确度和精确度均满足检测要求,可适用于大批量土壤汞含量测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总汞 超声浸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营养液对基质栽培蔬菜生长、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19
作者 张纪涛 史向远 +2 位作者 王保平 周静 王秀红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222,共7页
为探明沼液营养液在基质栽培蔬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芹菜(Apium graveolens L.)和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验材料,以浇灌清水为对照(CK)、设置商品水溶肥营养液(WSF)、沼液(BS)、沼液营养液1(BSF1)、沼液营养液2(BSF2)4个处... 为探明沼液营养液在基质栽培蔬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芹菜(Apium graveolens L.)和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验材料,以浇灌清水为对照(CK)、设置商品水溶肥营养液(WSF)、沼液(BS)、沼液营养液1(BSF1)、沼液营养液2(BSF2)4个处理,分析不同营养液对蔬菜生长、SPAD与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WSF、BSF1、BSF2处理增加了2种蔬菜的生长速率(GV)和生物量(BW)。与CK相比,WSF、BSF1、BSF2处理的芹菜GV分别增加了94.74%、110.53%、102.63%,番茄GV分别提高了18.27%、49.04%、29.81%;芹菜干重(DW)分别增加了55.98%、85.42%、73.46%;番茄DW分别增加了82.58%、137.33%、135.58%。BS处理的蔬菜生长量鲜重(FW)和DW与CK无显著差异。(2)WSF、BSF1、BSF2处理显著提高了基质栽培蔬菜的总氮(TN)含量、提高了养分积累量(NAA)和肥料生理效率(PEF)。与WSF处理相比,BS处理显著降低了2种蔬菜的肥料农学效率(AEF)、肥料利用率(UEF)、肥料贡献率(CRF),而BSF1和BSF2处理提高了番茄的AEF、UEF、CRF,分别提高了78.24%、135.11%、36.60%和85.63%、127.56%、41.83%。(3)采用平均加权法,通过对GV、BW、SPAD、UEF、AEF5个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不同处理在基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依次为BSF1>BSF2>WSF>BS。综上分析,沼液均衡型营养液可通过提高基质栽培芹菜、番茄的GV和BW,增加TN含量、NAA和PEF,最终提高AEF、UEF、CRF,以BSF1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基质栽培 养分吸收 番茄 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已建模型应用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闫六英 陈琼 +3 位作者 常建忠 许晶 张冬梅 刘化涛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目的】验证FOSS-Infratec^(TM) Nova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已建小麦、玉米、高粱模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方法】对比仪器中两个检测单元(容重模块TWM检测单元和STM样品传送单元)间小麦、玉米、高粱的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检测结果,... 【目的】验证FOSS-Infratec^(TM) Nova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已建小麦、玉米、高粱模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方法】对比仪器中两个检测单元(容重模块TWM检测单元和STM样品传送单元)间小麦、玉米、高粱的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检测结果,并对STM检测单元中不同光程下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与化学方法检测值进行对比。【结果】小麦在STM单元18 mm光程下、玉米在STM单元29 mm光程下样品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检测值与TWM和化学方法检测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粱在STM不同光程下样品水分、蛋白质、淀粉含量检测值与化学方法检测值拟合度不高且相关性不一致。【结论】小麦和玉米已建模型分析性能稳定、结果可靠;高粱模型检测性能较差,需进一步校准或重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 含量检测 精确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