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香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志晖 陈京锐 +3 位作者 韦素娟 蒋子肖 刘洋洋 LEE Shiou Yih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81-92,共12页
沉香是世界性名贵的传统药材及天然香料,应用历史悠久。瑞香科沉香属(Aquilaria Lam.)植物是目前生产沉香最主要的树种。随着沉香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增加,沉香属树种被过度开采,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严重威胁到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沉香是世界性名贵的传统药材及天然香料,应用历史悠久。瑞香科沉香属(Aquilaria Lam.)植物是目前生产沉香最主要的树种。随着沉香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增加,沉香属树种被过度开采,野生资源日渐枯竭,严重威胁到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利用及保护沉香资源,该文基于沉香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鉴定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国内外市场调研,分析沉香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国内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省份,海外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系统调查沉香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对国内外沉香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从表型性状、DNA分子标记、DNA指纹鉴定技术、核基因组水平等4个方面综述沉香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从DNA指纹图谱、核质基因片段的DNA条形码、DNA条形码组合其他分子鉴定方法等3个方面总结沉香属植物分子鉴定研究的现状,提出沉香属植物在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以期为沉香种质资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遗传多样性 基因资源 分子标记 DNA条形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黄精花粉萌发与传粉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绪杰 盛雅娟 +5 位作者 张彤 吴滢 解孟康 熊武建 廖文波 李晓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120,共11页
以同质园移栽的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为研究对象,对其开花物候、访花昆虫种类、访花行为及传粉过程进行观察,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研究不同培养基(蔗糖、H_(3)BO_(3)、CaCl_(2))对多花黄精离体花粉萌发的影响,比较I_(2)... 以同质园移栽的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为研究对象,对其开花物候、访花昆虫种类、访花行为及传粉过程进行观察,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研究不同培养基(蔗糖、H_(3)BO_(3)、CaCl_(2))对多花黄精离体花粉萌发的影响,比较I_(2)-KI染色法、MTT染色法与TTC染色法测定花粉活力的差异,检测其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并统计其自然结实率。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花期为4月末到6月初,盛花期在5月中旬,单株、花序和单花水平的花期依次为8~13、3~7、1~3 d,开花振幅为多峰曲线式样,开花同步性较高,花期同步指数为0.81±0.12;(2)离体花粉萌发的最适条件是150.00 g/L蔗糖+200.00 mg/L H_(3)BO_(3)+250.00 mg/L CaCl_(2);(3)TTC染色法是快速且适宜的测定多花黄精离体花粉活力的方法;(4)花粉在开花前1~2 d开始有活力,在开花后2~3 d花粉活力最高,此后随着花药散粉活力逐渐下降,花枯萎后花粉活力丧失;(5)柱头在开花前1~2 d至开花后4~5 d均有可授性,其中开花后2~3 d柱头可授性最高;(6)多花黄精的传粉昆虫为中华蜜蜂Apis cerana、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和熊蜂Bombus latreille,中华蜜蜂是其主要的传粉昆虫;(7)多花黄精自然结实率为4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开花物候 花粉萌发 柱头可授性 传粉昆虫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丹霞山乌冈栎群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罗连 林石狮 +4 位作者 郝大庆 余意 凡强 汤历 廖文波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4期59-64,共6页
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植物生长于广东仁化县丹霞山的峭壁上,是一种适应于干旱、贫瘠环境的重要种群。针对乌冈栎+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枝穗山矾(Symplocos multipes)+狗骨柴(Diplospora dubia)群落,开展调查研究,结... 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植物生长于广东仁化县丹霞山的峭壁上,是一种适应于干旱、贫瘠环境的重要种群。针对乌冈栎+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枝穗山矾(Symplocos multipes)+狗骨柴(Diplospora dubia)群落,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高6—7 m,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以乌冈栎、乌饭树占优势,灌木层高3—4 m,主要有枝穗山矾、狗骨柴等;草本层稀疏。(2)群落中有种子植物27科46属53种;群落的种类组成以热带成分主为,占热带性分布属总数的78.05%;(3)群落的主要优势科为壳斗科(31.28%)、杜鹃花科(17.10%)等,建群种、优势种为乌冈栎、乌饭树,重要值分别为87.913和51.241;而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84.00%)。(4)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据DBH起测阶径以上的物种其重要值计算Simpson指数为0.855,Shannon-Winner指数为2.354,种间相遇机率(PIE)为0.85,Pielou均匀度指数中的Jsw为0.741,Jsi为0.892,Alatalo均匀度指数为0.619。(5)频度分析显示A级占优势且A(54.17%)>B(12.50%)>C(8.33%)>D(4.17%)<E(20.83%),同Raunkiaer标准频度定律近似。(6)年龄结构图显示群落中两个主要种群均为衰退种群,但结合频度图及相关研究推测其在演替上仍处于相对稳定状况,并已达到亚顶级群落。总体看来,乌冈栎+乌饭树-枝穗山矾+狗骨柴群落是物种多样性、均匀度较高的稳定亚顶级群落,隶属于典型亚热带地带性常绿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丹霞山 乌冈栎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驼峰藤的扦插繁殖及野外回归 被引量:1
4
作者 熊武建 孙红梅 +4 位作者 刘盼盼 冯璐 关开朗 廖文波 由文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51,共7页
驼峰藤Vincetoxicum hainanense是国家Ⅱ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以生物统计的正交试验设计为理论依据,列出影响驼峰藤扦插生根成苗率的插穗水平、扦插基质、生长激素3个主要因子,每个因子设3个不同的水平,根据L 9(33... 驼峰藤Vincetoxicum hainanense是国家Ⅱ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以生物统计的正交试验设计为理论依据,列出影响驼峰藤扦插生根成苗率的插穗水平、扦插基质、生长激素3个主要因子,每个因子设3个不同的水平,根据L 9(33)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组合进行了9个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L 9(33)正交试验,获得了濒危植物驼峰藤的枝条扦插繁殖最佳方案。以三级枝条作为插穗,竹园土和腐殖质为扦插基质,0.5 g/L生长素萘乙酸(NAA)处理切口,扦插期间给予插穗充足的水分管理,扦插7~10 d插穗切口即可产生不定根,12~15 d萌发不定芽形成新植株,一个月后扦插成苗率可达87%。将获得的扦插繁殖再生植株定植于中山市田心森林公园的驼峰藤原生森林生态生境地,次生开发阴香林生态生境地和次生开发蒲桃林生态生境地进行野外回归对比试验。原生森林生态居群的回归植株平均存成活率为96.7%,6个月后株高达252.0 cm,基径达0.78 cm,主茎分枝数达3.7。回归植株种植9个月后即可开花结实,开花率45.5%,结实率32.7%,回归植株能在原生地良好的生长,是驼峰藤野外回归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驼峰藤 扦插繁殖 回归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七娘山黄桐和乌檀所在风水林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志晖 谷超 +4 位作者 关开朗 陈京锐 刘逸嵘 凡强 廖文波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6期167-174,共8页
基于样方调查,对深圳七娘山高岭古村风水林群落进行1500 m2的样地调查,分析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旨在为该群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如下:(1)群落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17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7属8种,裸子植物1科1属... 基于样方调查,对深圳七娘山高岭古村风水林群落进行1500 m2的样地调查,分析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旨在为该群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如下:(1)群落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17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7属8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49科78属108种。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占优,高达91.13%;(2)群落外貌终年常绿,无明显季相变化和林冠起伏,层间结构丰富。其中乔木层以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肉实树(Sarcosperma laurinum)和银柴(Aporusa dioica)为主要优势种,次之有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胭脂(Artocarpus tonkinensis)等;灌木层以九节(Psychotria rubra)、大沙叶(Pavetta arenosa)为主要优势种,而草本层以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为优势种;(3)群落Raunkiaer频度规律为A>B>C>D>E,C级和D级仅占3.65%,无E级分布,可见群落偶见种多,多优势种相互制约;(4)物种多样性方面,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与邻近保存较好的大鹏半岛香蒲桃风水林群落和钝叶假蚊母树群落,以及东莞的臀果木-黄桐风水林群落相比有着更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5)优势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乌檀种群为衰退状态,黄桐和肉实树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群落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会演化成以黄桐和肉实树等中生性树种为主的中生常绿阔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林 群落特征 七娘山 高岭古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霄山脉中段地区银木荷群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罗连 宋含章 +3 位作者 刘忠成 王浩威 廖文波 汤历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86-996,共11页
为充实罗霄山脉地区的植被类型研究,探讨银木荷群落与海拔和纬度的关系,该文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调查了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齐云山、南风面和五指峰4处典型的银木荷群落。结果表明:(1)4个群落分别有维管植物30科50属84种、45科70属106... 为充实罗霄山脉地区的植被类型研究,探讨银木荷群落与海拔和纬度的关系,该文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调查了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齐云山、南风面和五指峰4处典型的银木荷群落。结果表明:(1)4个群落分别有维管植物30科50属84种、45科70属106种、33科47属78种和38科66属99种。(2)银木荷在井冈山和齐云山中均为优势种,其重要值在群落中最高;在南风面和五指峰中为次优势种。(3)井冈山、齐云山和五指峰的银木荷群落物种丰富度高,且分布均匀。南风面的银木荷群落物种丰富度偏低,且分布不甚均匀。(4)4个群落中银木荷所处的演替阶段不同,井冈山和齐云山种群为从稳定型向衰退型的过渡,南风面种群处于衰退型,五指峰种群经历一段时间的衰退后,可重新侵入到群落中。(5)4个群落的高位芽植物均高于总种数的75%,地下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为其次。4个银木荷群落可分为2类:第1类是南风面群落,以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林的特点为主;第2类是井冈山、齐云山和五指峰群落,其群落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高,以热带性属为主,物种数量随海拔增高而减少,随纬度升高而减少。银木荷群落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代表,不同演替阶段银木荷群落同时存在是罗霄山脉中段地区作为植物栖息地的又一明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径级结构 生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