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曲靖下泥盆统“曲靖东方鱼”的分类学厘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山显任 朱敏 +1 位作者 李强 盖志琨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8,共14页
“曲靖东方鱼”(‘Dongfangaspis qujingensis’)的归属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其最初被归入东方鱼属(Dongfangaspis),之后被归入宽甲鱼属(Laxaspis)。然而,由于宽甲鱼属模式种为曲靖宽甲鱼(Laxaspis qujingensis),这一分类学厘定又引起异物... “曲靖东方鱼”(‘Dongfangaspis qujingensis’)的归属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其最初被归入东方鱼属(Dongfangaspis),之后被归入宽甲鱼属(Laxaspis)。然而,由于宽甲鱼属模式种为曲靖宽甲鱼(Laxaspis qujingensis),这一分类学厘定又引起异物同名的问题。描述了来自云南曲靖早泥盆世洛赫考夫期西山村组的“曲靖东方鱼”和变异坝鱼(Damaspis vartus)的新材料。“曲靖东方鱼”在头甲长略大于宽,侧横管末端呈二分叉,V字型后眶上管不汇合,以及至少7条侧横管从侧背管发出等方面与变异坝鱼高度相似。这些相似之处表明,相较于宽甲鱼属和东方鱼属,“曲靖东方鱼”更接近坝鱼属。因此提出将“曲靖东方鱼”从宽甲鱼属中移除,归入坝鱼属。新标本表明变异坝鱼多出来第5对长的侧横管是该种的一个鉴别特征,而正型标本所呈现的非对称感觉管系统应为种内变异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曲靖 下泥盆统 西山村组 盔甲鱼类 多鳃鱼科 坝鱼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曲靖刘家冲剖面关底组中的鱼类微体化石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建华 赵文金 +5 位作者 朱敏 李强 蔡家琛 张娜 彭礼健 罗彦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9-340,共12页
云南曲靖地区的关底组产出世界闻名的潇湘脊椎动物群(Xiaoxiang Vertebate Fauna),但其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归属一直存有争议,特别是其下部地层的划分及时代归属争议最大。通过在曲靖城南以关底组下段地层为主的刘家冲剖面上开展详细... 云南曲靖地区的关底组产出世界闻名的潇湘脊椎动物群(Xiaoxiang Vertebate Fauna),但其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归属一直存有争议,特别是其下部地层的划分及时代归属争议最大。通过在曲靖城南以关底组下段地层为主的刘家冲剖面上开展详细的野外及室内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工作,文章厘清了该剖面上的志留纪地层,并依据采自数个层位样品中丰富的鱼类微体化石材料探讨了关底组下部的地质时代。研究结果表明:刘家冲剖面上出露的志留纪地层根据岩性变化特征可划分为关底组Ⅰ段(岳家山段)、Ⅱ段(崇家湾段)和Ⅲ段(彩莲段);Ⅰ段的下部以浅黄色、浅黄绿色含砾粉砂质泥岩、钙质粉砂岩为主,未见化石,而上部以深灰色、灰黑色页岩为主,含少量腕足类Lingula sp.及双壳类;Ⅱ段则以灰绿色、暗紫红色页岩互层、并夹薄层状灰岩为主,从下往上灰岩夹层逐渐增多,含丰富的腕足类、海百合茎等无脊椎动物化石及鱼类微体化石;在关底组Ⅲ段地层中首次发现的鱼类微体化石多样性高,门类比较齐全,包括无颌类、盾皮鱼类、棘鱼类和硬骨鱼类四大早期脊椎动物类群,从鱼群组成面貌上看隶属于潇湘脊椎动物群扬子鱼类组合(Yangtze Fish Assemblage)。笔者主要依据对其中棘鱼类的全球对比分析研究,并在结合牙形类等无脊椎动物化石研究进展及新认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关底组下部Ⅰ段及Ⅱ段的地质时代。关底组Ⅱ段的时代应为志留纪罗德洛世高斯特晚期(late Gorstian,Ludlow),关底组Ⅰ段含砾岩层之上、含盾皮鱼类“王氏鱼”(Wangolepis)的地层,则应归入罗德洛世高斯特早期(early Gorstian,Ludlow),而在该剖面上尚未发现鱼类化石的关底组Ⅰ段下部,目前还不能确定全部归入高斯特阶(Gorstian),有可能会下延到温洛克统(Wenlock)之中。文章中相关工作的开展,不仅为中国志留纪生物地层的精深研究提供了古鱼类学方面的可靠证据,而且为探讨早期脊椎动物演化提供了新的地质年代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微体化石 关底组 刘家冲剖面 划分与对比 曲靖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曲靖下泥盆统洛霍考夫阶花鳞鱼类新材料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心东 李强 +1 位作者 乔妥 朱敏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共15页
采用高精度计算机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获取了大量来自云南下泥盆统洛霍考夫阶西屯组和西山村组下部花鳞鱼鳞片的三维重建模型。描述了花鳞鱼类的一个已知属——副花鳞鱼属(Parathelodus)的共7个种,三裂副花鳞鱼(P.trilobatus)、亚... 采用高精度计算机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获取了大量来自云南下泥盆统洛霍考夫阶西屯组和西山村组下部花鳞鱼鳞片的三维重建模型。描述了花鳞鱼类的一个已知属——副花鳞鱼属(Parathelodus)的共7个种,三裂副花鳞鱼(P.trilobatus)、亚洲副花鳞鱼(P.asiaticus)、角状副花鳞鱼(P.cornuformis)、雅致副花鳞鱼(P.scitulus)、西屯副花鳞鱼(新种)(P.xitunensis sp.nov.)、王氏副花鳞鱼(新种)(P.wangi sp.nov.)和寥廓副花鳞鱼(新种)(P.liaokuoensis sp.nov.)。新材料的发现将副花鳞鱼的地层分布从洛霍考夫阶西屯组至西山村组上部延伸到西山村组下部,最低层位已非常靠近志留系与泥盆系的界线。西屯副花鳞鱼、王氏副花鳞鱼和廖廓副花鳞鱼3个新种的发现提高了我们对中国早泥盆世花鳞鱼类多样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曲靖 下泥盆统洛霍考夫阶 花鳞鱼类 高精度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曲靖地区早泥盆世真盔甲鱼科一新属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浩然 盖志琨 +3 位作者 蔡家琛 李强 朱敏 赵文金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9-183,共15页
记述了采自云南曲靖下泥盆统西屯组中的真盔甲鱼科一新属种--硕大西屯鱼(Xitunaspis magnus gen.et sp.nov.)。新属具有真盔甲鱼科的典型特征,包括一个纵长裂隙状的中背孔、没有内角、发达的中背管以及只有3对从侧背管上伸出的侧横管等... 记述了采自云南曲靖下泥盆统西屯组中的真盔甲鱼科一新属种--硕大西屯鱼(Xitunaspis magnus gen.et sp.nov.)。新属具有真盔甲鱼科的典型特征,包括一个纵长裂隙状的中背孔、没有内角、发达的中背管以及只有3对从侧背管上伸出的侧横管等,但其具有大而厚的头甲以及更原始的感觉管系统等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真盔甲鱼类。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西屯鱼属(Xitunaspis)与盾鱼属(Dunyu)和真盔甲鱼属(Eugaleaspis)共同组成一个单系类群--真盔甲鱼科支系(Eugaleaspidae Liu,1965),并且三者之间西屯鱼与盾鱼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作为曲靖地区下泥盆统西屯组中确凿的真盔甲鱼类化石记录,西屯鱼的发现加深了对真盔甲鱼类形态学及真盔甲鱼目乃至盔甲鱼亚纲中感觉管系统演化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曲靖 早泥盆世 真盔甲鱼类 西屯鱼 感觉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genus of galeaspids(jawless stem-Gnathostomata)from the early Silurian Chongqing Lagerstätte,China
5
作者 CHEN Yang LI Qiang +5 位作者 ZHOU Zheng-Da SHAN Xian-Ren ZHU You-An WANG Qian WEI Guang-Biao ZHU Min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61,共17页
The early Silurian Chongqing Lagerstätte(middle Telychian)yields exceptionally preserved articulated jawless and jawed fishes.Here,we describe a new eugaleaspiform(Galeaspida,jawless stem-Gnathostomata),Miaojiaas... The early Silurian Chongqing Lagerstätte(middle Telychian)yields exceptionally preserved articulated jawless and jawed fishes.Here,we describe a new eugaleaspiform(Galeaspida,jawless stem-Gnathostomata),Miaojiaaspis dichotomus gen.et sp.nov.,from the Chongqing Lagerstätte in Xiushan,Chongqing,China.The new form resembles Tujiaaspis vividus in the short medial dorsal canal,and the presence of the branching ends of the lateral transverse canal.They differ in that T.vividus has highly developed subordinate branches of the sensory canals that form a reticulate sensory canal system,and the median dorsal opening is more elongated.Our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covers M.dichotomus and T.vividus as a monophyletic clade(Tujiaaspidae fam.nov.),which is supported by two synapomorphies:the short medial dorsal canal,and the branching ends of the lateral transverse canal.Tujiaaspidae forms a trichotomy with Shuyuidae and a clade comprising Anjiaspis,Sinogaleaspidae,Yongdongaspidae,and the‘eugaleaspid cluster’.The sensory canal patterns in galeaspids are compared to show the transformation sequence of the sensory canal system in Eugaleaspifor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ngqing Lagerstätte TELYCHIAN Galeaspida morphology PHYLOGEN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红河走滑构造与富碱斑岩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建华 李文昌 +1 位作者 和文言 米云川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2-1556,共15页
【研究目的】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及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北部产有玉龙超大型铜钼矿床,中部发育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在南部的金平(铜厂)地区,铜钼(金)多金属成矿亦显现潜力,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铜金矿集区之一... 【研究目的】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及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北部产有玉龙超大型铜钼矿床,中部发育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在南部的金平(铜厂)地区,铜钼(金)多金属成矿亦显现潜力,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铜金矿集区之一,已成为东特提斯成矿域内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本文在该富碱岩浆成矿带内长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概述了该带内典型富碱斑岩和矿床特征。【研究结果】富碱斑岩总体上以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为主,显示富集碱质(K_(2)O+Na_(2)O含量高)、铝、轻稀土元素及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特性,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源区主要为下地壳物质;同时在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区域走滑构造之次一级构造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本区成岩成矿的制约,并进一步总结了东特提斯成矿域内受控于金沙江—红河区域走滑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活动的“区域构造-富碱岩浆-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结论】通过上述三地(玉龙、北衙、铜厂)主要矿区内主控岩断裂构造野外特征观察研究,提出金沙江—红河深大断裂的次一级近北西向构造控制了本区富碱岩浆活动及铜金多金属成矿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斑岩 构造-岩浆-成矿耦合 成矿系统 金沙江—红河走滑断裂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地区中三叠世近鲱形类贵州中华真颌鱼(Sinoeugnathus kueichowensis)的分类学修订
7
作者 冯东昊 徐光辉 +1 位作者 马昕莹 任艺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181,共21页
小型近鲱形类(Halecomorphi)贵州中华真颌鱼(Sinoeugnathus kueichowensis)发现于中国云贵地区中三叠世拉丁期海相地层中,曾被归入弓鳍鱼目(Amiiformes)真颌鱼科(Eugnathidae)。基于模式标本和15块新标本的详细观察,对该属种进行了重新... 小型近鲱形类(Halecomorphi)贵州中华真颌鱼(Sinoeugnathus kueichowensis)发现于中国云贵地区中三叠世拉丁期海相地层中,曾被归入弓鳍鱼目(Amiiformes)真颌鱼科(Eugnathidae)。基于模式标本和15块新标本的详细观察,对该属种进行了重新描述和分类学修订。对这些标本的研究揭示了该属种在早前研究中一些未被描述或识别错误的形态特征,包括斧状的眶前骨,两个宽大的次眶骨,上颌骨具有感觉管和三对额外肩胛骨。首次将中华真颌鱼纳入近鲱形类分支系统学研究中;结果显示,中华真颌鱼与云南罗平安尼期的复兴鱼(Subortichthys)构成姐妹群,两者与欧洲圣乔治山地区拉丁期的Allolepidotus和始真颌鱼(Eoeugnathus)一起组成预言鱼目(Ionoscopiformes)底部的一个单系群(命名为复兴鱼科)。中华真颌鱼的分类学修订为了解预言鱼目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古地理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地区 中三叠世 近鲱形类 预言鱼目 骨骼学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亚东帕里地区早泥盆世沉积及古生物特征
8
作者 王建华 朱幼安 李强 《现代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224-229,共6页
青藏高原地区工作程度较低,至今尚未发现古生代的鱼类化石。近年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古生物科考队团队)选取了藏南几个泥盆系出露较好的区域开展调查研究,其中包括西藏南部(藏南)亚东县帕里地区。该区地处喜马拉雅南部造山... 青藏高原地区工作程度较低,至今尚未发现古生代的鱼类化石。近年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古生物科考队团队)选取了藏南几个泥盆系出露较好的区域开展调查研究,其中包括西藏南部(藏南)亚东县帕里地区。该区地处喜马拉雅南部造山带腹地,泥盆系出露于帕里镇西部和南西部的局部区域。本文通过野外地层古生物剖面实测、化石采集记录拍照、室内对比研究等方法,报道了帕里镇南西一带古生物化石种类相对丰富的下泥盆统凉泉组剖面并据此讨论了该区早泥盆世时期的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下泥盆统凉泉组下段岩性为粗粒与中细粒的碎屑岩互层;中段的下部为中厚层状灰岩,上部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上段地层岩性则以碎屑岩、泥灰岩为主。自下段至中段下部,下粗上细的退积沉积序列反映了一次滨浅海范围内的海进过程,而中段上部含珊瑚的生屑灰岩指示海退过程;上段的碎屑岩、泥灰岩组合则反映滨岸的沉积环境,其中的碎屑岩内产有种类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可见头足类菊石、腕足类、双壳类和植物碎片以及疑似的盾皮鱼类骨片化石。这些发现可为藏南地区早泥盆世沉积的对比研究提供新资料;而本次疑似盾皮鱼类骨片化石的发现,可有效指导该区域进一步的古鱼类化石追索工作,为对比藏南地区古特提斯时期的古地理格局(如藏南与华南、澳大利亚等区域的关系)研究提供潜在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里地区 藏南 泥盆纪沉积 鱼类化石 古特提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