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年青褐煤H_2O_2降解生产黄腐酸工艺及产物性质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水花 李宝才 +2 位作者 张惠芬 毕艳艳 刘建珍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88,共4页
对云南金所年青褐煤进行H2O2降解制备黄腐酸的试验研究,通过透析将黄腐酸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7个级分,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研究。结果表明:对黄腐酸产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煤与氧化剂质量比,其次是氧化降解时间,氧化剂质量分... 对云南金所年青褐煤进行H2O2降解制备黄腐酸的试验研究,通过透析将黄腐酸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7个级分,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研究。结果表明:对黄腐酸产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煤与氧化剂质量比,其次是氧化降解时间,氧化剂质量分数影响最小。优化工艺:煤与H2O2质量比1∶0.38,氧化降解温度30℃,氧化降解时间180 min,H2O2质量分数为15%,在此条件下黄腐酸产率达19%。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降解产物黄腐酸中总酸性基团、羧基质量摩尔浓度显著提高;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氧元素和含氧官能团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青褐煤 黄腐酸 H2O2降解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茶褐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水花 钱磊 +1 位作者 赵红艳 林雪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2期11421-11422,共2页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茶褐素的工艺,为普洱茶加工和普洱茶深层次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普洱茶为原料,茶褐素得率为指标,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的茶褐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红...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茶褐素的工艺,为普洱茶加工和普洱茶深层次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普洱茶为原料,茶褐素得率为指标,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的茶褐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和主要理化性质分析。[结果]对茶褐素产率影响最大的是提取次数,其次是料液比,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影响最小,提取次数和料液比对产率有显著性影响。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茶褐素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10 min,微波功率320 W,在此条件下产率达到16.83%。茶褐素是弱酸性物质,含有蛋白质、多糖化合物。[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普洱茶中的茶褐素是一种较理想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提取 普洱茶 茶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茶褐素的理化性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水花 史俊友 李艳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5-337,共3页
为研究茶褐素的理化性质,用pH值分级法将云南普洱茶中的茶褐素分为酸性不同的6个组分,并对每个组分进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简称DPPH)自由基清除率、多糖含量、红外光谱的定性、定量分析,以从结构、组成、抗氧化活性方面对不同组... 为研究茶褐素的理化性质,用pH值分级法将云南普洱茶中的茶褐素分为酸性不同的6个组分,并对每个组分进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简称DPPH)自由基清除率、多糖含量、红外光谱的定性、定量分析,以从结构、组成、抗氧化活性方面对不同组分茶褐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酸性的茶褐素组分在结构组成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含有多羟基酚类物质、多糖、羰基类等化合物;随着茶褐素酸性的增强,DPPH自由基清除率降低;茶褐素pH值>2.00时,多糖含量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茶褐素 提取 普洱茶 开发利用 DPPH 多糖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化浊点萃取-光度法测定野生食用菌中的铜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水花 毕春丽 付延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6-188,共3页
探讨了以二乙基氨基二硫代甲酸钠为络合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为萃取剂,测定4种食用野生菌中铜含量的浊点萃取-光度法联用的新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16(45)优化萃取条件,详细探讨溶液的pH值、络合剂和非离子表面活... 探讨了以二乙基氨基二硫代甲酸钠为络合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为萃取剂,测定4种食用野生菌中铜含量的浊点萃取-光度法联用的新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16(45)优化萃取条件,详细探讨溶液的pH值、络合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萃取温度和时间对浊点萃取效率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铜的线性范围0.0~0.5μg/m L,线性回归方程为D=0.130 6C+0.000 43(r=0.999 1),检出限为0.48μg/m L(n=11),相对标准偏差RSD<3.4%(n=5),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9.26%~101.15%。该方法操作简单、环保、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将该方法用于4种野生菌中铜含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点萃取 野生菌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