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鼢鼠种群历史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唐利洲 于龙 +4 位作者 陈建刚 朱磊 王俊杰 丁伟 苏建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1-526,共6页
利用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作为分子遗传标记,分析了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整个分布区及4个地理种群历史动态变化。结果显示,0.33~0.16百万年前(Ma),该物种有效种群大小出现最高值与最低值,种群剧烈波动;0.16~0.08Ma,种群大小基本保持... 利用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作为分子遗传标记,分析了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整个分布区及4个地理种群历史动态变化。结果显示,0.33~0.16百万年前(Ma),该物种有效种群大小出现最高值与最低值,种群剧烈波动;0.16~0.08Ma,种群大小基本保持不变;0.08Ma至今,基本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结果充分说明倒数第二次冰期造成了高原鼢鼠有效种群大小的急剧下降或波动,间冰期有利于该物种种群数量稳定水平的维持,而末次冰期仅仅限制了有效种群大小的增加,并未导致种群崩溃或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种群历史动态 有效种群大小 突变速率 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靖市麒麟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卯霞 丁伟 +1 位作者 于龙 缪瑞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91,共6页
本文以曲靖市麒麟区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安全的相关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Press)—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依据适用性、完备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等... 本文以曲靖市麒麟区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安全的相关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Press)—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依据适用性、完备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包括3个层次,共24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曲靖市麒麟区2004~2008年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城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标得分从2004年的2.92下降到2008年的-3.64,其中2004~2006,2007~2008年份内,下降速率相对较慢,分别为55.82%,29.08%。而2006~2007年份内,下降速率相对较快,为318.6%。各年的生态安全综合得分排序为2004>2005>2006>2007>2008。并提出了提高曲靖市麒麟区城市生态安全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主成分分析 曲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鼢鼠种群间基因流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唐利洲 于龙 +3 位作者 王俊杰 朱磊 丁伟 苏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123-5124,共2页
[目的]探究高原鼢鼠种群间的基因流水平及影响因素,为草原鼠害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87只分别来自6个地理种群的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为试验材料,采用DNA测序的方法分析种群间的基因流动情况。[结果]高原鼢鼠6... [目的]探究高原鼢鼠种群间的基因流水平及影响因素,为草原鼠害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187只分别来自6个地理种群的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为试验材料,采用DNA测序的方法分析种群间的基因流动情况。[结果]高原鼢鼠6个种群间双向基因流非常弱,Nm值在0.01~0.12,即每100世代种群间迁入或迁出有效雌性个体数仅为1~12个。[结论]高原鼢鼠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严重限制性基因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地理种群 基因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曲靖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柏家平 丁伟 +1 位作者 李玲琴 于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158-4161,共4页
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PSR模型,以生态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建立3个层次共29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4-2008年曲靖市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 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PSR模型,以生态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建立3个层次共29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4-2008年曲靖市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4-2008年,压力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4年的-3.47上升到2008年的3.64,状态指标呈起伏式上升,2006年比2005年下降0.47个指数点,其余时间段均有上升;响应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5以来上升速度最快,最高上升率达131.72%;生态安全综合指标由2004年的-4.16上升到2008年的4.51,2006年下降至研究时段内最低值-4.44,2006~2007年上升最快,为154.05%,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各年生态安全综合得分排序为2006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PSR模型 主成分分析 曲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0217F紫外诱变株间生物学特性差异研究
5
作者 田雪莲 陆伟东 +3 位作者 丁伟 卯霞 田雪珊 张军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6,共3页
通过对Pm0217F菌株进行不同时间梯度的紫外诱变,得到5株不同的诱变菌株。通过对5个诱变株的菌落特征、生长速率、大孢子千分率、分生孢子不同聚集方式及虫草菌素含量等生物学特性比较,结果显示,诱变最适时间为60s,且大孢子比例高、拟青... 通过对Pm0217F菌株进行不同时间梯度的紫外诱变,得到5株不同的诱变菌株。通过对5个诱变株的菌落特征、生长速率、大孢子千分率、分生孢子不同聚集方式及虫草菌素含量等生物学特性比较,结果显示,诱变最适时间为60s,且大孢子比例高、拟青霉型产孢结构比例大的菌株生物学特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分生孢子 虫草菌素 拟青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云南玉溪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乐 丁伟 +2 位作者 于龙 施玉 Javed Ahmed Ujan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0-192,共3页
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PSR(压力Press—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建立玉溪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09年玉溪市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压力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必须在控制人口数... 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PSR(压力Press—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建立玉溪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09年玉溪市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压力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必须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加快城市化进程;状态指标同样呈上升趋势,说明政府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增加,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得到了关注;相应指标也呈上升趋势,说明政府为改善环境作出了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PSR模型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黄杨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陆伟东 田雪莲 +1 位作者 卯霞 丁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704-21705,21799,共3页
[目的]从大叶黄杨中找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PDA双抗培养基从大叶黄杨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其分别进行液体培养,将发酵后所得的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处理,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用纸... [目的]从大叶黄杨中找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PDA双抗培养基从大叶黄杨茎和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其分别进行液体培养,将发酵后所得的发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处理,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用纸片法对分离的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从大叶黄杨茎和叶中分离得到28株内生真菌,其中有21株内生真菌的发酵液粗提物对指示菌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占总分离菌株的75%。[结论]大叶黄杨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着丰富的天然活性抑菌物质,可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鼻猴属野外食性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8
作者 夏吉昆 丁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486-10488,共3页
对4种仰鼻猴的野外生境和食物的季节性变化进行研究,发现黑白仰鼻猴与金仰鼻猴和灰仰鼻猴在食性方面没有本质不同。疣猴亚科食叶灵长类有发酵小室的前胃,这决定了它们在觅食生态学方面基本相似,均采用一种富于弹性的觅食策略,而非专食性... 对4种仰鼻猴的野外生境和食物的季节性变化进行研究,发现黑白仰鼻猴与金仰鼻猴和灰仰鼻猴在食性方面没有本质不同。疣猴亚科食叶灵长类有发酵小室的前胃,这决定了它们在觅食生态学方面基本相似,均采用一种富于弹性的觅食策略,而非专食性,这对该物种的保护非常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鼻猴 食性 觅食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配比对红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丽芳 陆伟东 +1 位作者 丁伟 张鸭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19,共3页
以红掌幼嫩叶片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研究了4种激素(生长素2,4-D、NAA和细胞分裂素6-BA、KT)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素2,4-D效果优于NAA,细胞分裂素6-BA优于KT,2,4-D是主要的诱导因子。在几种激素组合中,以MS+2,4-D 0.5 ... 以红掌幼嫩叶片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研究了4种激素(生长素2,4-D、NAA和细胞分裂素6-BA、KT)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素2,4-D效果优于NAA,细胞分裂素6-BA优于KT,2,4-D是主要的诱导因子。在几种激素组合中,以MS+2,4-D 0.5 mg/L+6-BA 1.0 mg/L的诱导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叶片 愈伤组织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臀鹎秋冬季食性及取食生态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磊 丁伟 +2 位作者 唐利洲 何孟才 王玉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1-983,共3页
2009年10月14日~12月30日,用定点直接观察法对云南曲靖地区(103°14ˊ~103°37ˊE,25°41ˊ~25°52ˊN)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的食性和取食空间生态位进行了初步观察.黄臀鹎秋冬季主要在乔木中层、树冠、... 2009年10月14日~12月30日,用定点直接观察法对云南曲靖地区(103°14ˊ~103°37ˊE,25°41ˊ~25°52ˊN)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的食性和取食空间生态位进行了初步观察.黄臀鹎秋冬季主要在乔木中层、树冠、灌丛等处取食,以乔木中层取食频次最高,占总取食频次的62.98%,其次是树冠和灌从,分别占15.64%和12.74%.虽然黄臀鹎秋冬季为杂食性鸟类,但其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占总取食频次的97.6%,而动物件食物仅占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臀鹎 食性 取食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和温度处理对紫茎泽兰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卯霞 韩利红 +1 位作者 刘潮 施晓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2-1164,1168,共4页
比较研究了2个水分和3个温度梯度条件下,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el)中国种群、墨西哥种群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和光合色素的可塑性反应,探讨2种群在幼苗阶段的生长特点及入侵潜力。结果表明:①各温度水分处理下墨西哥种... 比较研究了2个水分和3个温度梯度条件下,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el)中国种群、墨西哥种群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和光合色素的可塑性反应,探讨2种群在幼苗阶段的生长特点及入侵潜力。结果表明:①各温度水分处理下墨西哥种群的株高、叶片数、总叶面积、总生物量、叶生物量比、叶根比、总叶绿素均较高,中国种群的根长、根生物量、根冠比较高。分析认为,墨西哥种群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比中国种群有更高的资源捕获能力,而中国种群对干旱和低温条件有更高的适应能力。②紫茎泽兰2种群对水分响应显著,100%水分下总叶面积、平均叶面积、总生物量、叶生物量比、叶面积比、叶根比、总叶绿素均高于50%水分条件下的相应值。2种群对温度响应显著,尤其20℃时,中国种群根长,墨西哥种群总叶面积,100%水分下平均叶面积、总生物量、叶生物量比、叶根比,50%水分下根生物量比,均达最高值。2种群喜湿润的环境,温度20℃时生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水分 温度 种群 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配比对紫花苜蓿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丽芳 丁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0-621,628,共3页
[目的]为紫花苜蓿外植体培养筛选最佳激素配比培养基。[方法]分别以盛世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叶片、叶柄、根为外植体,在MS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研究不同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5种外植体均能诱导出... [目的]为紫花苜蓿外植体培养筛选最佳激素配比培养基。[方法]分别以盛世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叶片、叶柄、根为外植体,在MS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研究不同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5种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下胚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7.5%),且愈伤组织长势良好,其次为子叶>叶柄>叶片>根;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形成时间为下胚轴>子叶>叶柄和根>叶片;2,4-D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优于NAA。[结论]2,4-D、NAA、6-BA和KT配合使用的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织浅黄带绿,表面突起,松软,带簇状芽或单芽或形成胚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外植体 愈伤组织 诱导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球蛋白X在细胞运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俊杰 王兴智 +2 位作者 唐利洲 丁伟 朱筱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5-321,共7页
肌球蛋白X(myosin X,Myo X)是一类尾部具有MyTH4(myosin tail homology 4,MyTH4)和FERM(band4.1/ezrin/radixin/moesin,FERM)结构域的非传统型肌球蛋白,广泛分布于脊椎动物细胞中.近几年的研究表明,Myo X尾部结构域能够与众多的信号分... 肌球蛋白X(myosin X,Myo X)是一类尾部具有MyTH4(myosin tail homology 4,MyTH4)和FERM(band4.1/ezrin/radixin/moesin,FERM)结构域的非传统型肌球蛋白,广泛分布于脊椎动物细胞中.近几年的研究表明,Myo X尾部结构域能够与众多的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参与调节从丝状伪足形成到胞质分裂等多种细胞运动过程,但其具体的调控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Myo X作为一类连接细胞膜与细胞骨架的动力蛋白分子,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功能的揭示将为进一步阐明细胞多种运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X 丝状伪足 轴突导向 细胞迁移 纺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水提液对Cu^(2+)诱发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雪莲 陆伟东 +1 位作者 田雪珊 卯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0,186,共3页
通过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研究蛹虫草水提液对Cu2+诱发蚕豆根尖微核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蛹虫草提取液浓度为5mg/mL以上时,对蚕豆根尖细胞自然诱导的微核产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Cu2+诱导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 通过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研究蛹虫草水提液对Cu2+诱发蚕豆根尖微核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蛹虫草提取液浓度为5mg/mL以上时,对蚕豆根尖细胞自然诱导的微核产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Cu2+诱导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可达50%以上。结论:蛹虫草水提液可有效地抑制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且抑制作用随着蛹虫草水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表明蛹虫草水提取液具有抑制Cu2+遗传毒性的作用。本实验为蛹虫草作为功能性食品开发利用提供新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CU2+ 微核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藏猕猴与游客的人猴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国刚 丁伟 +1 位作者 刘泽华 李建民 《野生动物》 2011年第3期115-117,157,共4页
为了探讨峨眉山藏猕猴与游客接触相互行为与猴和游客年龄/性别组间的关系,以及猴群对游客的攻击行为,2010年4月13~18日和9月24日~10月5日共16 d以峨眉山一线天生态猴区藏猕猴与游客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青年猴与未成年、20... 为了探讨峨眉山藏猕猴与游客接触相互行为与猴和游客年龄/性别组间的关系,以及猴群对游客的攻击行为,2010年4月13~18日和9月24日~10月5日共16 d以峨眉山一线天生态猴区藏猕猴与游客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青年猴与未成年、20~30岁、30~50岁和50岁以上各年龄阶段的女性游客接触行为比例最高,均占一半以上,分别为62.5%、57.82%、56.12%、52%,且藏猕猴与不同性别、年龄的游客接触相互行为变化差异极显著(P<0.01)。藏猕猴主动接触游客的行为比例(74.35%)明显高于人主动投食而引起的接触相互行为比例(25.65%),藏猕猴攻击游人的行为比例(10.02%)远远低于接触相互行为比例(89.98%),而且峨眉山藏猕猴与不同性别、年龄的游客攻击行为变化差异极显著,其中未成年猴和成年雄猴攻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藏猕猴 游客 接触相互行为 攻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组织培养中常遇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丽芳 张鸭关 《草业与畜牧》 2009年第9期5-8,共4页
在总结分析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紫花苜蓿不同外植体-花药、子叶、下胚轴等培养研究中的体会,对苜蓿组织培养中的一些常遇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为苜蓿组织培养技术提供... 在总结分析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紫花苜蓿不同外植体-花药、子叶、下胚轴等培养研究中的体会,对苜蓿组织培养中的一些常遇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为苜蓿组织培养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组织培养 污染 褐化 玻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鸊鷉冬季日活动节律和亲代育雏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乐 丁伟 李斯 《野生动物》 2012年第4期180-183,共4页
为了分析各种行为的时间预算分配以及小(辟鸟)(?)的亲代育雏行为,2010年10月11日~2011年1月11日共93 d,以曲靖师范学院南湖的所有小(辟鸟)(?)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冬季日各种行为的活动时间分配分为觅食行为、游动行为、休息... 为了分析各种行为的时间预算分配以及小(辟鸟)(?)的亲代育雏行为,2010年10月11日~2011年1月11日共93 d,以曲靖师范学院南湖的所有小(辟鸟)(?)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冬季日各种行为的活动时间分配分为觅食行为、游动行为、休息行为、理羽行为、争斗行为、振羽行为、飞行行为和起舞行为,所占比例依次为36.9%、30.2%、17.7%、9.7%、2.9%、1.3%、1.0%、0.4%,都呈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其中觅食行为与游动行为、休息行为与理羽行为的发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起舞行为与游动行为的发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在不同育雏期的亲鸟喂雏次数是不同的,一天中12:30~13:30时段喂食活动的频次达到最高值,各个年龄组之间的喂食频次除了第1期和第3期(每1期为10 d)相比为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种行为都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雏鸟的成长发育,亲鸟与雏鸟的距离变化都呈现抛物线的变化,雌性亲鸟对雏鸟的保护及警戒投入多于雄性亲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鸊鷉 日活动节律 亲代育雏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白洋淀“引岳济淀”景观格局分析
18
作者 张晶香 杨胜天 +1 位作者 王玉娟 朗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475-18478,共4页
利用1989年、1999年、2003年与2004年白洋淀地区TM遥感影像,选取白洋淀水体最为集中的安新县与沧州之间的区域进行景观分类,用Fragstats3.3计算的景观水平上的各种指数对白洋淀补水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补水后,从景观... 利用1989年、1999年、2003年与2004年白洋淀地区TM遥感影像,选取白洋淀水体最为集中的安新县与沧州之间的区域进行景观分类,用Fragstats3.3计算的景观水平上的各种指数对白洋淀补水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补水后,从景观单元指数分析,白洋淀大部分生态系统类型的分维数都有所减少;从景观多样性指标分析,白洋淀研究区多样性指数有所减少,反映了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减少,表明土地覆盖正朝单一方向发展,研究区均匀度减少,反映了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不均匀化的发展方向。补水为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带来良好的生态变化,从而优化白洋淀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引岳济淀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不同种群紫茎泽兰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19
作者 韩利红 刘潮 王俊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5-477,共3页
探讨了加氮处理对7个不同种群的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3个入侵地中国种群,3个原产地墨西哥种群和1个印度种群)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氮显著提高了所有种群紫茎泽兰光合色素含量水平。种群M3光合色素含量对氮响... 探讨了加氮处理对7个不同种群的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3个入侵地中国种群,3个原产地墨西哥种群和1个印度种群)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氮显著提高了所有种群紫茎泽兰光合色素含量水平。种群M3光合色素含量对氮响应最大,说明该种群可能对高氮生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种群C3、M1、M2、C1和I对氮响应适中;种群C2光合色素含量对氮处理的响应最小,这可能与该种群来源于较低海拔生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叶绿素含量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昆明市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常宇飞 施玉 +2 位作者 丁伟 赵小飞 柏家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5期17260-17261,17269,共3页
以云南省昆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以生态安全的相关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包括3个层次、共29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 以云南省昆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以生态安全的相关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包括3个层次、共29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0年昆明市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0年城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标得分分别为-0.546、-1.240、2.865、1.636、2.239,生态安全综合得分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可见,昆明市生态安全总体状况呈波动状态,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昆明市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应加大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主成分分析 PSR模型 昆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