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麒麟区大豆综合栽培技术
1
作者 胡家权 董林波 +2 位作者 关四文 李伟东 王月英 《大豆科技》 2016年第6期8-10,共3页
本试验研究了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大豆不同品种、栽培密度及施肥水平各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麒麟区大豆种植最优技术组合为:品种以86-4、8157为主,纯N施用量6~9kg/667m^2、K_2O施用量10 kg/667m^2、P_2O_5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酌... 本试验研究了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大豆不同品种、栽培密度及施肥水平各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麒麟区大豆种植最优技术组合为:品种以86-4、8157为主,纯N施用量6~9kg/667m^2、K_2O施用量10 kg/667m^2、P_2O_5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酌情施用,播种密度4 000~6 000穴/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密度 氮磷钾肥 正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靖市无公害红提葡萄生产技术规程
2
作者 张惠青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4期119-119,共1页
通过对曲靖市红提葡萄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总结出了曲靖市无公害红提葡萄产地环境及品种选择和处理、种植及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各项栽培管理措施.
关键词 红提葡萄 无公害 生产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靖市食用豆生产动态监测及发展建议
3
作者 唐永生 王勤方 +4 位作者 胡家权 郑红英 王云华 曹继国 尹小怀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7期110-113,共4页
对曲靖市具有代表性的5个监测点的210个农户2012—2014年食用豆生产情况进行连续3年(共630农户)的定点定户调查,结果发现:食用豆生产使用种子多为自留种的老品种,使用的栽培技术大多是长时间种植积累的经验,加上近几年干旱、冻害、病虫... 对曲靖市具有代表性的5个监测点的210个农户2012—2014年食用豆生产情况进行连续3年(共630农户)的定点定户调查,结果发现:食用豆生产使用种子多为自留种的老品种,使用的栽培技术大多是长时间种植积累的经验,加上近几年干旱、冻害、病虫害、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农业人口减少,生产面积有减少的趋势,农户对良种和配套的栽培技术期盼很高,特别是高产和抗逆性好的品种。同时,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价格上涨,农户对选择性除草剂和机械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提出了曲靖市食用豆产业发展建议,包括强化行政推动、提高农民素质、选育良种等内容,以促进该市食用豆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豆 生产情况 监测 发展建议 云南曲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麒麟区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家权 王月英 +2 位作者 董林波 周林红 代丽娟 《大豆科技》 2016年第5期18-22,共5页
为筛选适宜麒麟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引进40个大豆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说明,黑龙44号、黑龙46号、黑龙62号、黑龙53号和黑龙57号建议作为当地高产稳产品种进行扩大示范种植,贡选1号和南豆12号生育期较长,不适宜在麒麟区种植。... 为筛选适宜麒麟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引进40个大豆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说明,黑龙44号、黑龙46号、黑龙62号、黑龙53号和黑龙57号建议作为当地高产稳产品种进行扩大示范种植,贡选1号和南豆12号生育期较长,不适宜在麒麟区种植。其余品种可进一步试种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比较试验 引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麒麟区机插秧软盘育苗试验研究
5
作者 胡家权 董林波 +2 位作者 李军 王月英 代丽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5年第11期12-13,共2页
试验分别设置不同播种量、种子消毒药剂浸种时间、覆盖物厚度、追施肥料品种、尿素不同追肥用量及营养土肥料配比等6个因子,开展机插秧软盘育秧试验。通过试验调查结果说明,在麒麟区蔬菜大棚内进行机插秧软盘育秧,最佳技术组合为:每盘... 试验分别设置不同播种量、种子消毒药剂浸种时间、覆盖物厚度、追施肥料品种、尿素不同追肥用量及营养土肥料配比等6个因子,开展机插秧软盘育秧试验。通过试验调查结果说明,在麒麟区蔬菜大棚内进行机插秧软盘育秧,最佳技术组合为:每盘播种量100 g;采用咪鲜胺2 000倍液浸种48 h;覆盖物厚度0.5 cm;采用当地旱地红壤土装盘,可均匀混入蔬菜复合肥(氮∶磷∶钾=17∶17∶17)3.6~7.2 g/盘,提高秧苗素质;追肥最佳肥料品种为硝酸铵2.4 g/盘·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6因子 软盘育秧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麒麟区机插秧软盘育苗试验研究
6
作者 胡家权 董林波 +1 位作者 李军 王月英 《云南农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8-19,共2页
本次试验分别设置不同播种量、种子消毒药剂浸种时间、覆盖物厚度、追施肥料品种、尿素不同追肥用量及营养土肥料配比6个因子。通过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在麒麟区蔬菜大棚内进行机插秧软盘育秧,最佳技术组合:每盘播种量100g;采用咪鲜... 本次试验分别设置不同播种量、种子消毒药剂浸种时间、覆盖物厚度、追施肥料品种、尿素不同追肥用量及营养土肥料配比6个因子。通过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在麒麟区蔬菜大棚内进行机插秧软盘育秧,最佳技术组合:每盘播种量100g;采用咪鲜胺2000倍液浸种48h;覆盖物厚0.5cm;采用当地旱地红壤土装盘,可均匀混入蔬菜复合肥(氮:磷:钾=17:17:17)3.6~7.2g/盘提高秧苗素质;追肥最佳肥料品种为硝酸铵2.4g/盘·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软盘育秧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前控后促施氮技术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夏琼梅 胡家权 +5 位作者 董林波 钱文娟 李贵勇 龙瑞平 朱海平 杨从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6,共9页
为探索云南水旱轮作区水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实现减氮增效的绿色生产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以粳稻品种会粳17号和楚粳28号为供试材料,于2016和2017年,在大田条件下设4种氮肥施用模式:不施氮的空白区(N0)、当地农户常规... 为探索云南水旱轮作区水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实现减氮增效的绿色生产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以粳稻品种会粳17号和楚粳28号为供试材料,于2016和2017年,在大田条件下设4种氮肥施用模式:不施氮的空白区(N0)、当地农户常规施氮技术(CK,N总量270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5∶5∶0∶0)、均衡施氮技术(BNF,N总量216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2.5∶2.5∶2.5∶2.5)和前控后促施氮技术(FCBP,N总量162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0∶0∶6∶4),比较研究不同施氮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不同施氮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与CK相比,2016年BNF和FCBP处理分别增产19.23%和21.93%,2017年分别增产11.70%和27.04%。FCBP处理减肥增效作用更明显,水稻季不施基肥和分蘖肥,通过穗肥的调控,稳定了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显著提高。随着氮肥减量后移,氮肥农学利用率大幅度提高,2016年BNF和FCBP处理分别提高165.20%和280.45%,2017年分别提高105.02%和313.42%。另外,FCBP处理能够有效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降低高峰苗数,提高茎蘖成穗率,延长水稻穗分化期,促进倒二叶和剑叶的伸长,高效叶面积率和实粒叶比较高,抽穗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因此,云南水旱轮作区应用前控后促施氮技术可以实现水稻减肥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前控后促施氮技术 增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软米新品种云粳29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于敏 胡家权 +2 位作者 刘慰华 王月英 赵国珍 《中国稻米》 2013年第3期74-75,共2页
云粳29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国内首批常规粳稻香软米新品种,杂交组合为云粳12号//云粳优3号/云粳优8号,经4年7代系统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叶型好,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和... 云粳29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国内首批常规粳稻香软米新品种,杂交组合为云粳12号//云粳优3号/云粳优8号,经4年7代系统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叶型好,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和耐寒性较强,稻米品质优,米饭香味浓郁,食味品质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粳稻 香软米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饲料大麦品种区域试验
9
作者 蒋彦华 董林波 +3 位作者 胡家权 王勤方 朱玉芬 唐永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0期14-16,19,共4页
为筛选出适宜曲靖市种植的优质高产饲料大麦新品种,对2023—2024年度云南省饲料大麦品种区域试验曲靖点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保饲麦20BJ-35、保饲麦20-J15和凤21-15这3个品种(系)2年的平均产量高于对照V43,建议通过区试... 为筛选出适宜曲靖市种植的优质高产饲料大麦新品种,对2023—2024年度云南省饲料大麦品种区域试验曲靖点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保饲麦20BJ-35、保饲麦20-J15和凤21-15这3个品种(系)2年的平均产量高于对照V43,建议通过区试并推荐品种登记;云大麦23YD(六)-3、云饲麦MF22-7和云饲麦MF22-16这3个品种(系)较对照减产,建议淘汰;保饲麦20BJ-31、凤2213、凤2220、云大麦23YD(六)-7、云饲麦23-6、临大麦21J58和楚2021-21这7个品种(系)产量高于对照,建议继续参加下一年度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大麦 区域试验 生育期 经济性状 产量 云南曲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化肥减量增效试验探析
10
作者 孟国忠 钱文娟 +1 位作者 黄惠 万丽花 《云南农业》 2025年第2期67-70,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马铃薯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施肥(亩施纯N 12 kg、P_(2)O_(5)6 kg、K_(2)O 24 kg)基础上,减量10%、20%、30%均可增产增收。综合经济性状、产量、产值和产投比,在推荐施肥基础上减量10%不仅...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马铃薯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施肥(亩施纯N 12 kg、P_(2)O_(5)6 kg、K_(2)O 24 kg)基础上,减量10%、20%、30%均可增产增收。综合经济性状、产量、产值和产投比,在推荐施肥基础上减量10%不仅可以减少肥料投入,增加单塘结薯数量和重量,提高马铃薯产量,提高商品薯率,且增产增收效益明显,其氮磷钾合理配施技术可在当地马铃薯种植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经济性状 产量 商品率 减肥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套种大豆品种及播期试验
11
作者 浦军 董林波 +1 位作者 晏琴芬 刘似玉 《云南农业》 2025年第6期71-73,共3页
为探索烤烟套种不同大豆品种及播期增产潜力而开展试验。结果表明,结合当地烤烟套种大豆,推荐种植收获干籽粒的品种松子豆,若种植鲜食大豆则推荐品种开科源64号和辽豆21号,栽培过程中应重点抓好白粉病防控,加强中耕管理,应选择在7月15... 为探索烤烟套种不同大豆品种及播期增产潜力而开展试验。结果表明,结合当地烤烟套种大豆,推荐种植收获干籽粒的品种松子豆,若种植鲜食大豆则推荐品种开科源64号和辽豆21号,栽培过程中应重点抓好白粉病防控,加强中耕管理,应选择在7月15日前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大豆套种 播种期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新品种引种鉴定试验
12
作者 董林波 李林东 +1 位作者 缪祥勃 刘似玉 《云南农业》 2025年第5期85-86,共2页
通过试验对13个蚕豆新品种丰产性、抗性、适应性等主要特征特性进行田间鉴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凤豆35号、玉蚕豆6号、玉蚕豆5号产量高且生育期、株高、百粒重适中,抗性、适应性等综合表现较好,可在当地扩大示范种植。其余品种建... 通过试验对13个蚕豆新品种丰产性、抗性、适应性等主要特征特性进行田间鉴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凤豆35号、玉蚕豆6号、玉蚕豆5号产量高且生育期、株高、百粒重适中,抗性、适应性等综合表现较好,可在当地扩大示范种植。其余品种建议进一步观察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新品种 生育期 植株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粳稻新品种“云粳30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13
作者 胡家权 王月英 +1 位作者 孟国忠 晏琴芬 《云南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15-15,共1页
云粳30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粳稻新品种,杂交组合为云粳15号×云粳优8号,于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云粳30号属中熟粳稻,全生育期170 d。株高98cm,分蘖力强,最高茎蘖数... 云粳30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粳稻新品种,杂交组合为云粳15号×云粳优8号,于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云粳30号属中熟粳稻,全生育期170 d。株高98cm,分蘖力强,最高茎蘖数555万个/hm2,株叶型好,叶色淡绿,耐肥抗倒,熟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粳稻 品种 特性 特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技术 栽培 粮食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豆新品种引种鉴定试验
14
作者 刘似玉 董林波 +1 位作者 刘春娥 刘家稳 《云南农业》 2024年第6期85-86,共2页
为丰富曲靖市麒麟区芸豆品种,提升产量水平,促进小杂粮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从全国引进芸豆新品种开展适应性、抗性、商品性及丰产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非蔓生直立品种英国红豆粒紫红、商品性好、早熟、产量高;蔓生品种摘不败的九粒... 为丰富曲靖市麒麟区芸豆品种,提升产量水平,促进小杂粮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从全国引进芸豆新品种开展适应性、抗性、商品性及丰产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非蔓生直立品种英国红豆粒紫红、商品性好、早熟、产量高;蔓生品种摘不败的九粒白和春秋大紫袍鲜食豆荚外观色泽好、味脆甜、生育期适中、产量高。以上3个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可扩大示范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品种 引种鉴定 品种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适产养分临界值体系初探
15
作者 李泉葵 钱文娟 +1 位作者 张发芬 万丽花 《云南农业》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为探索玉米适产养分临界值,研究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玉米产量、农艺性状、效益和养分利用的影响而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平衡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收益。其中合理配比的中氮、中磷、中钾(2水平)是最佳施肥量... 为探索玉米适产养分临界值,研究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玉米产量、农艺性状、效益和养分利用的影响而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平衡施用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收益。其中合理配比的中氮、中磷、中钾(2水平)是最佳施肥量及配比,效果最好,也是玉米适产养分临界值;氮磷钾最佳肥料配比为1∶0.3∶0.25,即最佳施肥量为每亩施纯N 20 kg、P_(2)O_(5)6 kg、K_(2)O 5 kg。根据土壤养分情况适当减少施肥量也有利于提高玉米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磷钾肥 农艺性状 适产养分临界值 产投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量后移对云南高原水旱轮作下粳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夏琼梅 胡家权 +6 位作者 董林波 钱文娟 何永福 李贵勇 龙瑞平 朱海平 杨从党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6-277,共12页
【目的】为探究氮肥减量后移对高原粳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并为水稻氮肥减量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常规粳稻品种会粳17号和楚粳28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处理,分别为CF(当地常规施氮模式,折合纯氮270kg/hm^2,基肥、分... 【目的】为探究氮肥减量后移对高原粳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并为水稻氮肥减量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常规粳稻品种会粳17号和楚粳28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处理,分别为CF(当地常规施氮模式,折合纯氮270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用量之比为5∶5∶0∶0)、RPN1(较CF减10%,3∶3∶2∶2)、RPN2(较CF减20%,2.5∶2.5∶2.5∶2.5)、RPN3(较CF减30%,0∶2∶5∶3)、RPN4(较CF减40%,0∶0∶6∶4)和CK(不施任何肥料的空白区)共6个处理,研究了水旱轮作(大蒜-水稻、烤烟→水稻)条件下氮肥减量后移对水稻生长发育、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空白区水稻产量两年均高于8 t/hm^2,施氮后,产量显著增加;与CF处理相比,随着氮肥减量和后移比例的增加,水稻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逐渐增加,纯氮用量最少(162 kg/hm^2)且全部后移至穗肥(m促花肥∶m保花肥=6∶4)施用,其产量最高,增产20%以上,氮肥农学利用率从低于10 kg/kg提高到20 kg/kg以上。氮肥减量后移使稻穗分化期延长,并形成抽穗期功能叶较长、叶长序数(由上而下)为2-3-1-4,高效叶面积率达80%以上,叶面积适宜的高光效群体,促进颖花分化攻取大穗。同时,成穗率提高,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构建了水稻高质量群体。【结论】通过氮肥用量及施用比例的优化,能有效减少稻田氮肥施入,提高云南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水稻季不施入基蘖肥,供应氮素全部用作穗肥投入最少,产出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氮肥减量后移 产量 群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穗分化期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及功能叶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夏琼梅 毛桂祥 +5 位作者 王定开 王月英 李贵勇 邓安凤 龙瑞平 杨从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116,共6页
2013年在宜良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幼穗分化期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对云南大面积生产应用的6个粳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功能叶叶面积及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幼穗分化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后6个品种实际产量比正常灌溉产量下降11.0... 2013年在宜良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幼穗分化期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对云南大面积生产应用的6个粳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功能叶叶面积及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幼穗分化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后6个品种实际产量比正常灌溉产量下降11.03%,达极显著水平。幼穗分化至齐穗期水分胁迫后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分别比正常灌水降低4.58%、7.21%、8.53%,其中对实粒数影响最大,达显著水平。水分胁迫后齐穗期功能叶高效、低效、总叶面积指数比正常灌水分别降低13.60%、10.55%、12.92%,水分胁迫后幼穗分化至齐穗期的倒1叶、倒2叶、倒3叶SPAD值比正常灌水分别降低1.26%、1.32%、2.69%。在幼穗分化至齐穗期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品种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降低的幅度小,抗旱性较弱的品种降低的幅度大;抗旱性强的品种功能叶SPAD受影响越小,且有增加的趋势,而抗旱性较弱的品种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胁迫 幼穗分化期 齐穗期 产量 功能叶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间作空间比例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家权 张惠青 +5 位作者 王月英 周林红 董林波 孟国忠 晏琴芬 刘似玉 《大豆科技》 2013年第4期75-77,共3页
以玉米品种麒单8号和大豆品种滇豆86-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幅(幅宽133cm、150cm、170cm、200cm)对玉米大豆间作的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幅对产量及效益有较大影响,玉米大豆间作最佳播幅为幅宽150cm。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间套作群体配置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旭 董林波 +4 位作者 施立斌 吴建乔 袁关红 钱文娟 胡家权 《大豆科技》 2017年第2期29-31,共3页
进行玉米大豆间套作群体配置试验研究。结果说明,当地玉米大豆间套作最佳群体配置为行比2:2,播幅宽1.8 m,玉米最佳种植密度为1 900穴/667m^2,每穴定苗2株,3 800株/667m^2;大豆最佳种植密度为4 500穴/667m^2,每穴定苗2株,9 000株/667m^2。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套作 群体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芸豆新品种区域试验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永生 蒋彦华 胡家权 《云南农业科技》 2014年第6期53-55,共3页
通过国家食用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引进芸豆新品种筛选鉴定。结果表明,龙29-1260,单产达3 986.87 kg/hm2,比对照增产1 786.76 kg/hm2,增81.21%;龙24-0511,单产为3 703.52 kg/hm2,比对照增产1 503.41 kg/hm2,增68.33%;龙25-1,单产... 通过国家食用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引进芸豆新品种筛选鉴定。结果表明,龙29-1260,单产达3 986.87 kg/hm2,比对照增产1 786.76 kg/hm2,增81.21%;龙24-0511,单产为3 703.52 kg/hm2,比对照增产1 503.41 kg/hm2,增68.33%;龙25-1,单产为3 396.84 kg/hm2,比对照增产1 196.73 kg/hm2,增54.39%。这3个品种抗旱性强,抗倒性好,生育期适中,没有病害发生,通过新品种引进能有效提高云南省芸豆品种的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新品种 区域试验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